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186部分

铁血大明-第186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军?”李青山大叫道,“这不可能。”

难怪李青山不信,这个时候袁时中地三万大军是就应该赶到五里桥,把王朴围起来了,滁州城里哪来的官军?

“将……将军。真……真是官军。”贼兵小头目喘息道。“错不了。”

“妈的。”李青山胡乱撕下一块战袍裹住受伤的右耳,厉声大吼道。“弟兄们听好了,把这塔给烧了,然后跟老子往东突围,去五里桥和二将军地大队人马汇合,杀……”

李青山一声令下,早有贼兵往前扔出火把,堆积在高塔四周的柴堆便腾地烧了起来,李青山再拔刀往东一引,几千白莲贼兵就向着东门方向乱哄哄地掩杀过来。

滁州城东,五里桥。

两路大军扑了个空,五里桥大营根本就是一座空营,李岩、宋献策不敢大意,正聚在一起紧急商讨对策。

宋献策道:“李岩将军,你对王朴比较了解,依你看他会去哪里?有没有可能发现风向不对连夜逃回浦子口与大队官军汇合了?”

“不会。”李岩沉吟道,“以末将对王朴的了解,他此来滁州必然是另有所图,假如他连夜逃回浦子口与大队官军汇合,那也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了,因此,末将敢断言,王朴绝对不会逃回浦子口。”

“哦?”宋献策凝声道,“将军如此肯定?”

李岩断然道:“末将敢肯定!”

宋献策问道:“如果王朴没有逃回浦子口,那他现在会在哪里呢……啊呀,不好!”

“不好!”

李岩和宋献策几乎是同时大叫起来:“滁州!”

话音方落,滁州方向就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火光,夜空下似有大队人马正往这边席卷而来,很快,袁时中急匆匆地赶到了两人面前,喘息道:“军师,将军,快马回报,王朴和白莲教互相勾结已经夺了滁州城,李青山的几千精兵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可恶!”李岩击节叹道,“棋差一着,棋差一着哪!”

宋献策神色阴沉,沉吟道:“王朴地官军在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五里桥大营之后。必然是去了城北大营,而且抢在刘霸刀之前控制住了五千精兵!刘霸刀怕是已经凶多吉少了,然后王朴又回兵滁州,击溃了李青山的军队……这一连串的动作步步都抢在了我们地前面,李岩将军,你不觉得有些古怪吗?”

李岩皱眉道:“军师,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只有一种可能。”宋献策沉声道。“那就是王朴已经事先知道了我们的全盘计划,要不然,很难合理解释今晚发生的一切!”

“你是说……”李岩凝声道,“我们义军中间有奸细?”

“一定是这样。”宋献策道,“知道全盘计划地人不多,这边只有我、李青山、刘霸刀还有袁将军四个人知道详情,你那边呢?”

李岩沉声道:“除了末将,还有李虎、李玄、荆茂成以及山里豹子知道全盘计划,不过末将可以担保,这四个人绝不会出卖义军!”

“军师。”袁时中急道。“奸细的事以后再查,现在该怎么办?”

“回师滁州。”宋献策断然道,“趁着王朴立足不稳,把滁州夺回来。”

“军师。”李岩忽然道。“还有城北大营,末将愿率一支偏师去夺了城北大营。”

“好主意。”宋献策不由眼前一亮,欣然道,“你带着火枪队去。”

滁州,白莲教行辕。

王朴、卞玉京带兵赶到时。整座高塔的底层和二层已经完全陷入火海,好在高塔的主体是砖石结构,暂时还没有倒塌地危险,不过扑灭大火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无奈之下,王朴只好让将士们从草料房里调来了大量干草堆放在一起,然后让塔上的人往下跳。最后只有白莲教主柳轻烟和十几名男女弟子获救,其余的不是被浓烟熏死,就是没跳到草堆上摔死了。

卞玉京抢上前来,从草堆里扶起了灰头土脸的白莲教主。

王朴顾不上这时候白莲教主和卞玉京是什么样的心境,立即下令全军撤退,从北门退出了滁州,临走前还放了一把火,把行辕里地粮草全烧了,这会已经不是在大同地时候了。既然带不走这些粮食。那也不能留给李岩他们。

王朴不是不想留下来死守滁州城,可他知道这时候要守住滁州根本就没有可能。

城北大营的五千白莲贼兵人心惶惶。挟裹着他们用来虚张声势,吓唬吓唬李青山这种没脑子地莽夫还行,用来对付李岩、宋献策这些身经百战的流贼首领就不行了,王朴才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五千贼兵身上。

没准李青山、袁时中在城门外一通喊话,就能让这群贼兵阵前哗变,毕竟这些贼兵可都是从李青山、袁时中、刘霸刀他们地军队里挑出来的,一旦风向不对,重新倒向李青山他们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五千贼兵用起来不放心,可又不能让他们重新叛投到敌军阵营,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张和尚把他们**城,趁着敌军还没有撵上来,逃得远远地!

没有了这五千贼兵,王朴手下就只剩下了五百官军,尽管张和尚也从他的五百老兵中抽出了两百人支援王朴,可就凭这区区七百人要想守住滁州显然太难!七百人分散到四面城墙上,每个方向只有区区一百多号人,兵力实在是太薄弱了。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还是退出滁州,死守城北大营,静等赵信大军赶来汇合。

出了北门之后,王朴和张和尚即兵分两路,王朴率领七百官军直奔城北大营而来,张和尚则率领五千白莲贼兵往西疾进,往西走当然是为了避开李岩的流贼和李青山、袁时中他们的白莲贼兵。

为了隐匿行迹,王朴严令不得打火把,全军摸黑夜行。

漆黑地夜空下,另外一支军队也正摸着夜色蹑手蹑脚地向城北大营开进,两支军队隔着百余步的距离并行前进,这支军队就是李岩率领的三千精兵,为了不暴行踪,李岩也同样严令全军不得打火把。

在这个要命的时候,装备的优劣居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因为是摸黑行军,路上难免遇到沟沟坎坎,两军将士也难免摔得鼻青脸肿。

李岩地义军配的都是火绳枪,行军的时候火绳是灭的,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把火绳点燃,所以摔得再惨也不会走火。

而王朴的官军配的都是燧发枪,虽然行军的时候枪机都是闭合的,就算把枪摔在地上也不太可能走火,而且老兵们也都很小心,就算摔跤了也会把枪保护得很好。

可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夜路走多了难免会遇上鬼。

跤摔多了,也难免会走火。

有个老兵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中燧发枪地枪机正好卡到一块石头,张开了,等老兵拿起火枪时,枪机压落,机头上地燧石重重擦上了挡板,霎时爆出一团白光,只听“轰”的一声,夜空腺时绽起一团耀眼地红光,走火了。

事出突然,正往前开进的两支军队几乎是同时停了下来。

按说走火的是王朴的官军,倒霉的似乎也应该是官军才对,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因为这时候又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练有素的精兵,反应速度很快,这边官军刚走火,他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划燃了火捻子,纷纷点燃了枪机上的火绳,这下可好了,漆黑的夜空下突然燃起了几千根火捻子,就像是星星点点的鬼火,延绵一片!

正文 第196章 败了

当那声枪声突兀地响起时,李岩的第一反应是中埋伏了!

李岩虽然不确定王朴为什么会事先知道义军的行军方向,并且在半路设下埋伏,可他还是凭借本能迅速做出了反应。

李岩一声令下,三千义军迅速开始行动起来。

数百枝火把首先被点燃,借着火光,义军将士迅速摆开了六段射击队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打起火把虽然会让义军成为官军的攻击靶子,可如果不打火把的话,义军将士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做不了。

在缺乏光线照明的情形下,火枪队完全是摆设。

因为火枪队不可能在没有照明的情形下排好整齐的射击队列,假如在没有排好射击队列的情形下胡乱开枪,结果很可能会误伤自己人,在没有光线照明的时候重新填装弹药就更不可能了,经验再丰富的老兵也很难摸黑填装弹药。

当李岩的三千义军迅速摆开射击队列的时候,百步之外的官军却是毫无动静。

是王朴的反应不及李岩,官军的训练不及义军熟练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一看到那片星星点点的火光,王朴就知道遇上李岩的火枪队了。

不过,王朴并没有像李岩那样下令列队,因为要想完成列队就必须打起火把,一旦打起火把,那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行踪完全暴了,这样一来。就完全成了两军之间的硬拼了,王朴地官军虽然装备了相对先进的燧发枪,可毕竟只有七百人,而李岩的火枪队则足足有三千人,王朴才不会傻到跟李岩硬拼。

“趴下!”

“趴下!”

“趴下!”

王朴向身前身后的官军将士悄然下达了军令。

军令很快被逐次传递下去。不到片刻功夫。七百名老兵已经全部趴到了地上,随行的白莲教徒也被老兵们强行摁在了地上。这些老兵都是身经百战地铁血老兵,在没有接到新地军令前。就算对面的流贼杀到眼前,他们都不会再站起来!

不过对面地流贼并没有掩杀过来,因为这三千流贼是火枪队,火枪的优势在于远距离射击,而不是近身肉博!

李岩同样没有贸然下令开火。因为他还不确定官军埋伏地具体方位,刚才那声枪响来得很突然,李岩只能隐约推断出大概的方向以及距离,而无法做出精确的判断,因此,义军虽然摆好了射击队列,却只能以静制动。

四周的旷野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连空气都快要凝固了。

不过,这样地沉寂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前方夜空下腾起了一排通红的火光,剧烈的枪声霎时响彻夜空。前排的义军将士霎时倒下了十几个,有几个直接毙名,更多的却只是受了伤,倒在血泊中哀嚎起来。

不过,官军的这次射击也暴了他们的方位,严阵以待的义军将士迅速调转枪口,瞄准了刚才官军开火的方位,领军将领声声令下,列队完毕地义军将士就一队队地走上前来,照着前方漆黑地夜空轮番开火。

“轰轰轰……”

剧烈的枪响在夜空下翻滚激荡,足足六轮齐射过后,李岩才下令停止射击,战场才再次沉寂了下来,诡异地是,前方夜空下死寂一片,李岩并没有听到哪怕一声惨叫声,难道说这么密集的射击竟然没有对官军造成杀伤?

就在李岩百思不得其解时,前方夜空下突然又腾起了一排通红的火光,伴随着激烈的枪声,前排的义军将士再次倒下了几十人,李岩大吃一惊,再次下令开火,三千火枪手轮番上前,又是连续六轮齐射。

前方夜空下。

王朴正趴在土沟里偷着乐,说起玩枪李岩还是太嫩了!

李岩再聪明也无法跳出思维的局限,他毕竟是这个时代的人,枪战对他来说还是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玩意,他不可能无师自通想出什么先进的枪战战术,事实上,后世许多看似简单的战术,都是以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李岩不是天才,他不可能突然间领悟出火枪对战火枪的战术,他只能死板地沿用王朴在大同用来对付建奴的那套战术,就是让火枪手们排好队,然后一排排轮着上前开枪,在李岩看来,火枪队的战术就应该是这样的,也只能是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