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指南录 >

第221部分

指南录-第221部分

小说: 指南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你等斡旋。至于其他要事,咱们先把交易的事情理清楚了,慢慢再说不迟!”

“杜大人别理睬他们,打出去算了。这两个家伙肯定是骗子。做生意哪有他们这样子的,还交易呢,连规矩都不懂!”围观者中终于有人按耐不住,跳出来给杜规帮忙。

“对,这伙人肯定是骗子,杜大人小心些。”海商们纷纷附和。从几个高丽人的举止和说话的语态上,他们也感到了蹊跷。纷纷出言提醒杜规小心,防止这几个高丽人抱着什么不可告人目的。

“不妨,诸位可在旁作个见证。我大宋对于真心前来做生意的,一向以礼相待。对于那些成心捣乱的,也不会客气!”杜规笑嘻嘻地做了个罗圈揖,说道。

围观者见他丝毫没有官威,甚觉受用,纷纷还礼,笑着回答:“那我等就在旁边看着,帮大人揭穿这些家伙!”

说话间,高丽使节的从属已经将货样取来,十几个漆得铮亮的木盒子,看上去甚为精致。正使宋桐下令打开木盒,露出里边蓝丝绸包裹。打开一层层漂亮华贵的包裹,入眼的是几把镶嵌着松石、玳瑁、水晶、珍珠的黑色鱼皮刀鞘。刀鞘上的宝石虽然质量参差,大小不一,但摆放的非常繁杂,隐隐约约,居然把长刀衬托出几分贵重意味道来。

“日本唐刀!”几个识货的海商惊诧地叫嚷。大宋境内铁矿质量差,所以日本制唐刀,特别是用玉钢打造的日本唐刀前几年在市面上甚受欢迎。一把随船而来的普通唐刀亦能卖到四千文铜钱,若是名家锻造,则着实能称得上珍宝。(酒徒注:宋人喜爱日本刀,欧阳修曾写诗赞颂)

但制造一把这样的刀颇为不易,玉钢乃是用木炭低温炼制,成品率低,质量也不易控制。通常需要一年半时间才能打出一把好刀来。所以,日本唐刀价格高,收藏价值大于实用。尽几年随着邵武钢的面世,日本刀已经渐渐被挤出了福州市面。

眼下几个高丽人随便就搬出十几把日本刀来,并且妆饰的如此花哨,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众人均未像文忠一样经历过后世之痛,对日本刀好感颇深。指指点点,低声计算起来。如果真如高丽人所说,他们带了一大批名家打造的日本刀来,这批货物着实价值不菲。

两个高丽使节见吸引的众人目光,自觉很有面子,将一把刀从鞘中少少拔出部分,尽量远离杜规,放下,然后毫不谦虚的说道:“这不是日本货,是我们高丽货,天下最好的刀具。我们来这里,带了五百把刀,就是为了换一艘帆船!”

“高丽货?”商人们立刻变了脸色。高丽货向来以华而不实著称,如果五百把日本名刀的话,的确有换艘小小的新式海船的价值。但如果是高丽货,恐怕连个桅杆都换不得。

“韩兄弟,能否借你的腰刀一用!”杜规的小肉眼眯缝更细,笑着从贴身侍卫韩楚腰间,解下把断寇刃来。

“天下第一刀是吧,敢问这位高丽兄弟贵姓?”杜规一手擎刀,笑眯眯地问。

“姓宋,名桐。”高丽正使警觉地后退了几步,大声回答。手一指旁边的副使,这位“姓王,名全。”

“哄!”周围又响起一阵哄笑。在大宋民间历练过几年的人,谁不知道宋桐这个名字与“送铜”谐音,而“王全”在市井之间的意思乃做“不是人的王八”之解。两个高丽骗子连这点都没弄清楚,就到福州来行骗,无怪被人关押起来。

“宋桐是吧?”杜规强忍住肚子里的笑意问道,“敢问宋先生,能否拿你这天下第一刀,和我邵武最便宜的腰刀互砍一下,看看哪个更锋利些?”

“有何不敢?”宋桐上前将杜规手里的断寇刃接了过去,拔出,刃口朝上。旁边的王全与他配合默契,抓起一把仿日本长刀,奋力砍了下来。

“犯规!”看热闹的人齐声叫道。互砍的意思,自然是用刀刃互相击打,以检验兵器质量的好坏。拿自己的兵器由上向下砍别人的兵器,力量上占了太多便宜,即便赢了,也不光彩。

“铮!”刀刃处传来一声刺耳的撞击声。众人眼睛突然一花,再看去,断寇刃口出了一个蚕豆大了豁,显然不能用了。再看王全手中的“天下第一刀”,下半截握在他手里,上半截已经不知飞到了什么地方。

“呸!”众人齐齐吐了口吐沫。侍卫韩楚从王全手里将自己的兵刃夺回来,望着缺口,肉痛得直跺脚。

两个高丽使节全傻了眼,三天前他们在文天祥面前献宝,大言不惭地提出很多无礼要求,认准的就是宋、元交兵,大宋缺乏优质兵器。而直到今天才发现,大宋的制造技术已经高出自己太多,一个寻常小兵的佩刀,都比自己手中的利器结实。

“大伙散了吧,剩下的事情,就不是有关商务的事了!”杜规朝周围海商拱拱手,笑着说道。

知道杜规准备惩罚高丽骗子了,周围看热闹的人群纷纷离去,本来他们中有人还出于误解,对高丽报着些同情。如今,同情心全然不见,剩下的只是鄙夷。

“二位,还用我问么?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来此什么目的?”杜规拔腿走进了内院,淡淡地问。

周围的破虏军兵士将几个面如土色的高丽人拖将回来,顺手闩住了院门。

“我们是高丽使节,以经商为名,意欲与大宋定交。这些刀剑,就是给大宋皇帝的礼品。请杜大人收纳,并给我王回赠!”假冒海商宋桐依然嘴硬,虚张声势地叫嚣道。

“骗子被拆穿了,还如此嚣张,如果没被拆穿,你们还不反上天去?”杜规心中暗骂高丽人无耻,冷哼了一声,问道:“你高丽现在已经是蒙古人的属国,根本无对外订交之权。这堪合一说么,不知道从何谈起?”

“我高丽虽然被蒙古所征服,但依然自成一国。国王现在不过是在韬光养晦,待时机一到,定会驱逐蒙古,还我河山。所以才愿意与大宋私下交往,约为兄弟!”那几个高丽骗子也怪,见商人身份被杜规拆穿,反而越发咬定了自己是奉命前来的使节。

“他奶奶的,要不给你们些颜色,你们还真当我老杜是羊牯!”杜规心中怒火上撞,收起笑容,拱手说道:“几位,这种没边际的盟约,我大宋实在不敢当。况且堪合贸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与海外诸国皆平等贸易,不互相赠送。几位还是收了‘宝物’租船回国吧,杜某不再打扰!”

说吧,一甩袖子,做势欲走。两个高丽骗子一见杜规态度如此强硬,心下有些慌了,上前几步,抓住杜规的袍袖哀求道:“杜大人且慢,大人且慢!”

“何事?”杜规回头,不悦地问,“杜某主理海关,每天要管上百件事情,难道你等回国的客船,还得杜某联络不成?”

“不敢,不敢。杜大人,我等其实还有其他要事相告。待我等说完后,你在看咱们值得不值得交易,成不?”

“不值得,你等不是海商,也决不是高丽王座下使节。如果真的希望以一点点财物,换取百倍回赠,我看你们还是向北边去。不过别装作高丽使节,随便换一个国家名字,大都城那位还不是回赠优厚?若知错不改,非要冒认使节的话,这可不在我海关能处理的范围内了?我大宋矿井里边,正需要补充苦役呢!”杜规冷笑几声,假做生气地威胁。

来人不是高丽使节,高丽人对大宋非常了解,绝对不会派出这两个活宝来现眼。但这些人也不是普通骗子,普通骗子手里不会有这么多在高丽属于管制物品的刀具。意识到骗子背后还有秘密,杜规只能耐着性子与他们周旋。

“我,我等是高丽王麾下侍从,他叫林声,我叫金正强!”高丽骗子红着脸解释。

“你们叫什么我不关心,如果再自认为是高丽使节的话,我就派人把你们押送到江西边境去,丢给蒙古人。看达春能否逼你们说出真实身份!”杜规的肉眼泡里瞬间迸发出一道寒光,盯着高丽人的脸说道。

“别,别,大人息怒,我等的确是高丽王座下侍从,但不是现在那个伪王的侍从,是林衍将军和王温陛下的旧部……”两个高丽骗子被杜规吓得面色发白,恨恨地说。

“林衍将军是谁?王温又是哪个?”杜规吃了一惊,追问。

“难道杜大人没听说说林衍将军,他老人家可是我高丽的大英雄!”金正强大声抗议,随即,想想自己国家与大宋比起来的确太小,自己国家的事情,宋人没听说过也不能算无知。讪讪地低下头,解释道:“林衍老将军是我高丽的大英雄,他们一家都是英雄。大元攻破高丽,高丽举国投降。人人望元旗而唯唯,只有林将军敢说个不字。后来林将军战死,裴仲孙将军拥立承化侯温为高丽王,与蒙古人抗争……。”

两个高丽骗子低声说着,道出了高丽内部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酒徒注:最近几章涉及高丽史部分,皆为正史。其他部分与正史略有出入,但酒徒保证不比韩国的历史学家们“创造”得多。

第六卷 争辉 初 (七)
“这两人不是做骗子的料!”没等林声和金正强两个把高丽百年史痛说完毕,杜规在心里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同时,他也不认为这两人是做使节,或者武将的料儿。尽管两个高丽人说到高潮处慷慨激扬,在一边听故事的杜规心里却涌不起半分感动。相反,他倒打起如何用高丽人内部矛盾给破虏军捞取好处的主意来。

按林声和金正强的说法,并不是所有高丽人在蒙古人面前都是软骨头。那么大个国家,喝醉酒后切自家手指,或用夜壶砸自家脑袋的硬气人总是有几个。高丽王投降后,一部分高丽人不甘心被征服,在林衍将军的带领下废其王。忽必烈派大将辇哥率兵平乱,高丽统领崔坦、李延龄等以西京(今平壤)五十余城归降。从此高丽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至元七年,蒙古人南下,林衍病死。其部裴仲孙等拥立承化侯王温为王,退守珍岛(今南金罗道)坚持抗元。但高丽民族喜欢投降的比喜欢抵抗得多,没多久,抵抗者内部分裂,被元军各个击破。王温等人均被处死,一些侥幸逃得性命的残部退入大海,成为海盗。

林声和金正强就是一支海盗的大头领,带着一千两百多号人,在眈罗(济州岛)一带干得风声水起,特别是北元攻击rb失败后,高丽水军损失严重,大大增长了海盗们复国的信心。但是就在去年,高丽王突然下令造船,大建水师。十几个船厂同时开工,光四千料以上大舰就造了数十艘。水师平素没有攻击目标,就以周边海盗力量练兵。林声和金正强招架不住,被人家追得无处容身。

二人想来想去没有对策,就打起了大宋走私商船的主意。眼下高丽王奉北元命令,不准南方商船入港。但商人们总是能找到办法“走私”,地方高丽官员们也因为对中国货的需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丽水师虽然经常在海上巡逻拦截,但他们的船速慢,根本追不上海商的走私船。

林声与金正强等人和手下核计后,认为对付高丽水师,非走私商船或方家用的那种布帆大海船不可。他们听说这种船在福建可造,就凑了一批高丽“最好的刀”,前来买船。到达福州后,又被福州的繁华所吸引,于是就动起了歪心思。

金正强很多年前听人说过,大宋对外来使节赏赐丰厚。于是二人决定冒充高丽使节,若能凭着蒙古人的威风,骗大宋送一艘新式帆船,则此行大赚。如果骗不到,则以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