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花团锦绣 >

第49部分

花团锦绣-第49部分

小说: 花团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波了一天,累得快散了架,温晴泡了个热水澡,居然在大浴桶里睡着,要不是抚烟过来请她吃饭,不知她一觉睡到什么时候。
  抚烟早听鸢儿说小姐在找什么东西,把温晴唤醒后,便劝道:“小姐也得保重身体,这样连续奔走,怎么吃得消呢。什么东西也没小姐安康重要呀。”
  温晴叹道:“你是不知,现在春天,正是种植的季节。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呀。现在要是找不到这些种子来种植,恐怕难民会越来越多的。”
  抚烟听不懂,只道:“我把饭端过来服侍小姐食用。”
 
第七十一章 意外收获

 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从没这么累过,温晴一倒下像死猪一样睡得昏天黑地。第二天一大早,又带上鸢儿、张若兰出发。
  一路上才开始思考,去哪儿找这几样作物的种子,如果大铭没有,又得通过什么方法去海外找呢?大铭海运并不发达,临海省区老百姓热衷于出海,不过都属于走私,政府不允许。若是走私团伙孝敬多,地方官倒是睁只眼闭只眼,不过把这个当成财路而已。私人的力量再大,没有政府组织,总不成规模。
  一路想着,依然像昨天一样见店铺即下马车寻找。直到天近晌午,也没有收获,鸢儿道:“小姐,我们这样乱找不是办法……”
  温晴苦笑:“我知道啊。你有什么办法?”
  鸢儿没办法,肚子却传出“咕咕”声。原来是肚饿了,温晴“嗤”的一声笑,道:“找个地方吃饭吧。”
  车把式上驾着车的张若兰应了一声,把马车就近赶到一家小酒楼前停下。她们跟温晴也有一段时间了,知道她并不像世家大族的女子一般端着架子,出入摆排场,而是因时就简,有条件享受不排斥,没条件也不苛求。从早上天才亮吃两碗稀粥折腾到现在,早饿得前胸贴后背,真要放着眼前的小酒楼不吃,去寻高档所在就是傻瓜了。
  小酒楼很小,里头摆三张桌子,最里进那张有两人对坐浅酌,背朝外那人一袭青衫,应该是个书生,内里那人因被背朝外那人挡住视线,瞧不清楚。
  鸢儿抢先进去,大声道:“店家,收拾干净座头,把你们店里的招牌菜拿上来吧。”
  温晴不讲奢华,却喜干净,鸢儿也讨厌在脏兮兮的地方吃饭。
  里头浅酌的人似是听到声音,一个回头,一个伸长脖子朝店门口望来。
  外间阳光猛,乍一进灯线不是很足的小店,温晴眼睛一时不能适应,还没看清店里的情状,便听到一声招呼:“是温姑娘?你怎么在这里?”
  听声音很熟。适应小店的光线,双眼能视物,温晴便辨认出开口说话那人一袭青衫,正是有一段日子没见的段子期。
  段子期在温府门口受挫后,男人的自尊心作祟,坚决不再与温晴来往了。说白了,也就是不再热脸去贴温晴的冷屁股。
  却没想到在这里遇见。
  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段子期现在见到温晴也不觉得尴尬了,跟对面的人说了一声,两人一齐站起来,道:“若是姑娘不弃,请到这边坐。”
  总共就三张桌子,有什么弃不弃的。
  店家上来加了碗筷,又上两个凉菜。鸢儿和张若兰便在另一张桌子坐了,她们不停吩咐店家把店里最好的菜端上来。
  温晴坐下后,段子期便介绍道:“这位是在下的知交好友,姓赵名剑,已考有功名在身。”
  赵剑刚听段子期说过此女就是在京师大大有名的温晴,趁机站起来拱手道:“今日得遇温姑娘,实是意外之喜。”
  温晴也站起来笑着拱了拱手,道:“同喜同喜。”
  一身女装却拱手,感觉有点怪,赵剑脸上的表情便有点古怪,忍不住瞥了段子期一眼。
  温晴已笑道:“这里地方狭小,小女子不便裣衽为礼,赵公子勿怪。”
  原来是这样,赵剑脸色恢复自然,道:“姑娘不拘一格,实是可敬。”
  段子期猛见温晴,小心肝还是跳得快了些。他强按激动,尽量用平常的口吻道:“这里比较偏僻,不知姑娘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温晴叹道:“我在寻找几种农作物,问了很多店铺,都说没看见过。”
  “农作物?”两人异口同声问:“什么农作物?”
  温晴把地瓜、玉米和蕃茄的形状描述了,道:“若是找到这几种作物,农民必不致于填不饱肚子。”
  赵剑想了想,道:“我倒是在舅舅家见过你所描述的地瓜,也是生在泥下,食其根茎,皮作浅黄色。”
  温晴欢喜道:“对对对,就是这个。便不知赵公子舅舅家在哪里?不若我们现在就过去?”
  赵剑道:“舅舅家在京郊,出城大约五里。他在那里有几亩地,以务农为生。”
  温晴更是惊喜,道:“地瓜已经在京城种植了吗?那真是太好了。”
  赵剑蹙眉道:“在下也不知道,只是在舅舅家吃过姑娘说过的作物。”
  也是,他一个书生,怎么会去管种田的事。
  段子期见温晴站了起来,竟是一刻也没停留,就想赶过去,忙劝道:“无论如何也得吃了饭再去。”
  店家已把鸢儿点的菜送上来。菜肴普通,口味也一般,胜在食材新鲜。
  温晴侧脸见到鸢儿狼吐虎咽,情知她饿得狠了,便微微一笑,重又坐下,道:“也好,吃完了麻烦两位跟我同去。”
  两人齐声道:“这个自然。”
  段子期想了一想,又道:“但不知姑娘想找这几样作物,是否万岁爷的口谕。”
  大概是听到传言,心里不痛快,借故确认?温晴淡淡一笑,道:“万岁爷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理会这等小事。却是我见京城之中一时激增几千难民,便想到此等作物容易生长,可抵粮食,若是推广种植,想必一旦天灾人祸,饿死的老百姓便不会那么多,买儿卖女的难民也会少很多。”
  赵剑肃然道:“失敬,原来姑娘胸怀天下黎民百姓。”
  段子期也道:“是在下眼界窄了。”满满倒了一杯酒,高高举起酒杯,道:“在下自罚一杯,还请姑娘勿见怪。”
  温晴揶揄道:“段公子这次可别再喝醉了。”
  想起喝醉酒半夜跑到温府胡闹,段子期老脸一红,道:“不敢不敢。”
  匆匆吃完饭,三人一同上了马车,鸢儿挪到车把式上与张若兰同坐。马车还算宽敞,坐了三个人也不觉得拥挤。
  按着赵剑指引的路径,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出了城,。一路往东,进一个村落在一处茅舍前停下。
  温晴下车,抬眼四望,暗赞一声:“好一个归隐所在,好一处清闲人家。”
  只见临土路处一座茅草屋,柴门半开,从路上便能望见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进院落三间大房,也收拾得清清爽爽。屋子后面左右一大片庄稼,一眼望过去,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温晴一眼便喜欢上这个地方。
  赵剑推开柴门,走进院子,朗声道:“舅舅在家吗?有贵客来访。”
  从正中间大屋里一前一后走出一对中年男女,那男人老实巴交的样子,含笑道:“甥儿来了。”
  赵剑道:“这两位就是在下的舅舅陈立舅妈郑氏。”又对两人道:“这位是名满京师的大贵人,温晴姑娘。”
  两人行礼道:“见过大贵人。”
  温晴急忙虚扶道:“大叔大娘快快免礼。听说大叔家里种植有地瓜,不知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
  “地瓜?”陈立想了想,道:“是不是根茎生在泥里,可吃的东西?”
  温晴道:“对,就是这个东西。”
  陈立在院子角落里提了一个布袋,袋里装着半袋子东西,打开了,掏出一个椭圆形浅黄色的作物,道:“贵人是说这个东西吗?”
  地瓜又名番署,皮的颜色有好几样,但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就是。找了两天,却在一户农家看到,温晴长出一口气,道:“正是。但不知大叔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不知玉米和番茄是否也有种植?”
  陈立道:“我有一个堂弟跟着商队出海,从海外回来便带了这个东西。家里小孩子好奇,喜欢吃,我种着玩呢。”
  温晴问:“大叔有多少,我全都买下。”
  这东西,一小块根茎便可以作种生长出一株来。
  
第七十二章 被口水淹没


 求点击、收藏、推荐票。
  汤显绩终于说服朝中一部份势力,遂令言官崔令上书向皇帝举荐。
  这件事迟早瞒不了人,崔令并没有悄悄上书,而是在早朝中当殿宣读奏章。
  崔令才朗读了一半,殿中议论声已大到将他的声音掩没。很多人望向他的眼光充满鄙夷。举荐一个女子,还是年仅十四未及笈的少女为官,这崔令的脑子坏掉了吗?
  “您老不是说把朝中反对的人已经摆平了吗?”崔领求助地望向汤显绩,却只见到汤阁老高大挺拔的背影。
  汤显绩费尽口水,恩威并施,才摆平心腹官员,要摆平朝中所有人?开玩笑吧。这样一件奇事,怎么可能做到。在这个艰巨的过程中,他也几次后悔,曾经哀叹道:“老夫若不为儿女所累,断不做此让世人耻笑之事。”
  帮助温晴走进朝堂,困难不是一般的大啊。
  安乾双手向下虚压,按住大臣们的议论声,道:“崔卿继续奏来。”
  崔令朗读完,安乾便问:“爱卿们怎么看待此事?”
  鉴于京中早有传言温晴会进宫当皇后,很多人也都听闻过两人暧昧的传言。这时看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表情都很古怪。
  汤显绩不方便站出来表示支持。马仔们刚才听到反对声,便有反悔的意思,此时也在看老大是否带头公开表示赞成。反对者从还没震惊中回过神来,思维能力跟不上,语言组织能力暂时当机。
  安乾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吭声。
  安乾表平静地道:“既没人反对,朕准奏。”
  惴惴不安的崔令松了口气,躬身大声道:“谢我皇万岁。”
  安乾又道:“拟旨,着温晴先于御书房行走,熟悉政务后再分管实务。”
  安乾的意思是,让温晴在御书房上班,先任他的秘书,过段时间再外放。
  待到反对者组织好语言,皇帝已经金口玉言,连职务都任命好了。在大臣们目瞪口呆中,安乾一步三摇,强忍着大笑的冲动,回了御书房。
  温晴还没回府,圣旨已在温府等她了。传旨的小顺子从上午等到晌午,再等到下午,眼看再过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不禁焦躁起来。
  这时,温晴回来了。
  接了圣旨,她道:“我现在有事必须面君,还请公公引路。”
  小顺子道:“大人官袍可能再过几天才能赶制好,还请大人着平常装束进宫谢恩。”
  因为是入宫谢恩,不能马虎,温晴第一次香汤淋浴,隆重着装。待到她装扮好,已半个时辰过去了,来不及坐轿,只能坐了马车,急速往皇宫赶。
  安乾没高兴多久,午饭后,回过神来的大臣们便开始上书,御史们虽然在唐有德事件中被清洗不少,但短时间内也补充了不少了人进去。这些人急于在御史台站稳脚跟,所以午饭也顾不上吃,一回到御史台便奋笔疾书,历数女子为官的不妥之处。
  一下午,安乾便收到两大摞反对的奏章。刘轼一如既往地准备了大筐,接收皇帝掷过来的奏章。在汤显绩的安排下,打了群臣个措手不及,现在安乾占上风,只要现在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