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无忧归田 >

第287部分

无忧归田-第287部分

小说: 无忧归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帐内,帝后二人云收雨歇,相拥倚在大床上说话。

    李敬还有些微喘,慢声细语地把李睿找他的事说了。

    周后听完支起身子道:“皇上答应睿儿了?”

    
李敬看了赤luo着身子的周后,那雪白的肌肤上还泛着恩爱后的红潮,李敬的眼睛里又升腾起一小团火焰。不过因周后问话,忙敛了神色,略略起身把她重新揽了按在怀里。

    
这才说道:“朕已答应睿儿了。若是他二人有子嗣绵延香火,就由得他们过普通百姓的生活。你也知道,我们这个儿子从小就有主意,且他自小又听话,极少向朕提什么要求。紫萱那丫头又数次救得他的性命,他这样回报于她,也是人之常情。这次若不是她,睿儿只怕早就不在了。”

    周后听完也沉默了起来。

    
良久才道:“我知道她对睿儿的相救之情。只是我并没有动摇她的地位啊。许了她正妃之位,就她那个出身,能许正妃之位,已是我看在她救了睿儿的份上了。再说,睿儿多几个女人也不会影响到她什么。就像皇上你今后要纳新人,妾身也不会说上什么话……”

    
李敬截住她的话,道:“我知道你贤惠。我夫妻二人同甘共苦多年,我还不知道你吗?我不是那等贪怀之人,你们母子三个的地位不会改变,谁都没法动摇。但是你跟朕说实话,你难道没想过朕的身边只你一人,只义儿和睿儿,只我们几个欢欢喜喜地

    周后沉默了良久,看向李敬的眼睛里泛着浓情,说道:“想过。我想着就我和夫君二人,还有我们的孩子,没有旁人。”

    周后说完觉得眼睛酸涩,许是想到了过往的一些不开心的事,埋头在李敬的怀里呜咽了起来。

    李敬安抚地哄了好久,才算是把她哄好了。

    
看她情绪稳定了下来,又道:“像你这样的世家女子都喜欢跟夫郎过两人恩爱的日子,更何况紫萱她从小就是在乡野长大的。睿儿跟我提起了康儿,说起你那年因李氏才致康儿后来身子不好。这孩子怕是落了阴影,不想让他妻儿再发生那样的事。孩子既然有这个想法,又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我们做父母的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于他。是不是?”

    周后隔了许久又听到丈夫说起早逝的儿子,不免又是哭了一场。

    也总算知道了自己的小儿为何从小就不喜欢丫头伺候,而是要找一堆小厮。

    而且长得十几岁,还不懂男女之事,自己还以为他不开窃或是有别的什么问题。还找了一堆太医给他诊脉,还让人跟踪他是不是去一些楚馆之类的不干净的地方。

    没想到这孩子竟是知道他三哥因何身子不好。许是还看过她因夫婿宠幸他人而落泪的样子,心里便早早埋下阴影。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且让他去吧。只要他自己喜欢就好。

    李敬看她想明白了,心下也是高兴。

    本来还想着可能要哄他许久,儿子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他还担心完不成,准备了好几篓的话。没想到妻子这么快就想通了,愿意放手了。

    不免又是喜她的善解人意,又是怜她不容易,把她又压在床上,准备好好再恩爱一次。

    两人情动的时候,又听周后在他耳边说道:“以后若是她子嗣稀薄,我可还是要给睿儿纳几个的……”

    “好好,都依你……”头都不抬。

    次日,李敬神清气爽,大年头一天,接受了各朝官进宫朝拜,正式开始启用新的纪年,太和元年,开始了只属于他李敬的皇朝大业。

    李敬连着忙了好几天,得空歇下来,便想着该怎么拧这一道赐婚旨意。对傅家又要如何封赏,才能不让人说嘴,身份才配得上他的儿子。

    李敬在交泰殿里想了好几天,才终于拧好了旨意。

    元宵一过,便命礼部官员快马往敬县传旨去了。

    宫里发生的事,傅紫萱一概不知。清风云霁也并没有给她传来什么消息。她便安安心心地陪着家人过年。

    大年初一,不能出远门。傅天河便带着三个儿子到村里族长族老及左邻右舍处拜年。

    傅紫萱和陈氏则在家接受下人们来家里拜年。趁着气氛好,傅紫萱也半真半假地问了好些人的婚事,也打听到了一些事情。只想着等过了年就帮他们安排。

    初一一大早,傅紫玉的家人,他父亲傅天仁也带了全家来傅家拜年来了。

    年前紫越带回了紫玉给家人的信和礼物,从信中也得知了他的一些近况。

    傅天仁一家人得知紫玉得了他师父的喜欢,又跟着师父学了一些本事,将来还会安排他到军中效力,有人提携想必也会有一番做为,一家人便都喜笑颜开的。

    若真的家里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借以脱了庄户人家的外衣,挤身官家,那真是祖坟冒青烟,祖宗保佑。更是对傅家感恩戴德了起来。

    平日里猎到了野物,傅天仁也都会送一些过来,傅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傅天仁一家也都会过来搭把手。

    因感谢傅家女婿对他儿子傅紫玉的提携,所以一家人新年头一天便穿戴齐整早早上门来了。

    除了傅紫玉家,还有村中有孩子在书院读书的人家,也纷纷一大早带了孩子过来向傅天河拜年。

    傅紫萱等人倒是接待了一波又一波上门拜年的族人,连她想出门的机会都没有……

    大年初二,陈家约好今年这一天出嫁的姑娘都回娘家来,所以两个舅母也并没有回娘家。人倒是齐全了不少,比去年热闹上许多。

    大舅家的二表姐陈淑妍自前年得了一子后,如今又有孕了,已是六七个月了,肚子挺得很。

    
三表姐陈丽妍去年也得了一个女儿,夫家非但不嫌弃,还欢喜得很。得了女儿之后,表姐夫夏沐言也中了秀才,都说是这个女儿带给他的福气,全家人把这个叫妞妞的娃娃宠得不行。如今都会走路了,听说她奶奶还是抱在怀里不撒手。

    而大表嫂陈刘氏,去年也添了一个儿子,如今也已是三四个月大了。加上五岁的晓翠,大表哥陈敬之也算是有儿有女了,乐得他逢人就笑。

    二舅家的谨之表哥听说今年三月也要参加春闱,已是定了城里就读的书院里一个先生的女儿,婚期定在了今年八月。

    
而二舅家的女儿陈美妍,如今已是快十六岁了,还是一副大家小姐的做派,听说婚事还没定,二舅母钱氏还是挑啊拣的,她看中的人家却瞧不上她女儿,而瞧上她家的,她又愣是看不上人家。

    而她家那小霸王陈敏之兴许是大了一些的缘故,脾气倒是收敛不少。在钱氏的拉扯下,倒也学会规规矩矩地叫人了。倒是一大进步。


☆、第三百六十二章安排縻懒(19:52)
初二一家人在陈家村耗了一天。

    陈家如今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今年在别外也买了二三十亩水田,准备今年都种上天香稻。

    大表哥又是庄稼里的好手,这两年跟着傅家种天香米,家里也攒了一些银子。闲时崔氏又领着儿媳孙媳养了一些鹌鹑、兔子、鸡鸭等物,家里也渐渐宽裕起来。

    陈秀才可能是看到傅家一大家子和和睦睦的,也有些触动,去年便让两个儿子分开过了。并不是分家,只是分产。

    他也知道他家那老妻一直偏疼小儿子小孙子,经常偷偷给他们贴补,弄得大儿媳穆氏一直都不怎么开心。

    这事搁在谁那里谁心里都会别扭。

    陈秀才小儿陈贤明在县衙里做事,有固定的月傣拿,旱涝保收,只要不是大手大脚地花,总是够一家子花用的。再者知县大人看在傅紫萱的面上,也一直对他挺照顾,只要不犯大事,就能在县衙里呆得稳稳地。

    他一家人住在城里,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两个儿子又都能上城里的书院读书,女儿陈美妍还请了人教规矩。一家子在城里吃好的喝好的,每次回来都是衣着光鲜的。

    那钱氏若是个好的,一家人还能过得一块去,可那钱氏每次回来喜欢显摆不说,每次回城还几乎把陈秀才家里都搜刮一遍,又吃又拿的,连陈氏送回去给陈秀才老两口做衣服的布料及一些肉都要拿走。

    换上谁都不舒服。穆氏能忍着不跟她相争已是极不易。

    家里大舅也没沾上这个在县衙做事的小舅什么光,一家人在乡下风里来雨里去的,大表哥还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刨食,逢年过节不见他们一家人拿些什么东西回来,每季收粮后还要拿出大半粮食去贴补他们。

    穆氏有怨言是一定的。

    所以陈秀才为了家里和睦,为了两个儿子不至于怒目相向,去年年中的时候就主持了分产。说好分产不分家。要分家得等他老两口百年后。说是家里好不容易供出了一个吃公粮的,绑在一起过各家名声都好听些,兄弟二人也能互帮互助。

    分产后,也就没什么大的纠纷了。

    大舅这一房的钱财也把在了大舅母穆氏的手里。穆氏对于崔氏再贴补小叔一家,也不再说什么话了,反正不是拿他家儿子辛苦得来的钱贴补,老两口爱贴补多少那都是他们的事。她也没想过拿老两口的体己钱。

    于是陈家一家子日子倒是显得更和睦了几分,不过那钱氏心里好不好受,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初二这一天。她倒是言笑宴宴,左右逢圆的。

    只不过陈家日子过得好了,陈秀才和陈真明那边。日子倒是有些不好过。

    自傅天河的书院开了之后,陈村的孩子也都转到傅家庄去附学了。陈秀才的私塾原本有几十个孩子,如今也只剩下七八个年幼的父母不放心走远路的小娃子了。

    父子俩这私塾开得就有些意兴阑珊了起来。

    傅天河瞧得出来他二人的失落。

    就力劝他二人到长山书院来当授课先生。傅紫萱听了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也在旁边规劝。

    她想得比傅天河要多些。

    自己进京是一定的了。新皇对傅家有没有封赏她不知道,但傅天河不管春闱中不中。凭他一个举子的身份也能谋一份官职了。她们家不会留在傅家庄是一定的了。

    到时书院就必是要有个授课经验丰富又信得过的人来坐镇。这个人选非陈秀才和陈大舅不可。

    外公陈秀才年纪大了,虽有些保守,但他授课是极好的,据紫阳讲,他授课极为生动有趣,孩子也爱听。且又不古板,为人也和气,倒是教出了好些有出息的学生。

    但他年纪毕竟大了。日常的管理还是要交到陈大舅这样有经验、又年轻、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手里的。

    为了以后傅天河下达什么指令书院能很好地执行下去,他父子二人是最好的人选。

    不过,陈秀才觉得傅家庄离家远了一些,他现在每天都是回家吃中饭再歇一晌的,有时课间休息也都要往家走。家里有什么事也能兼顾得到,他这么多年已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了。

    陈秀才犹豫。倒是陈大舅很爽快地应了下来。

    傅紫萱见了便对陈秀才说道:“外公,若是您肯来,翻过年我就买辆新马车给您做为专用,从陈村到傅家庄马车也就两刻钟就到了。若您不爱动唤中午那边也有食堂,也有先生休憩的房间,而且还有其他先生可以跟您一起探讨学问,课间还有人陪着说说话,下下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