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无忧归田 >

第266部分

无忧归田-第266部分

小说: 无忧归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聚在一起忙活开了。
  
  仍然是流水作业,清洗桃子的、去桃皮的、切块去核的、煮冰糖水的、洗坛罐的、装坛的、封盖子的、搬运的、在地窖接应摆放的,各司其职,做熟一样的,那动作都是飞快的很。
  
  大的坛子都是能装一百斤的,一天能做上百个坛子。还好当初宅子建得大,地窖也挖得大,不然还真是放不下。
  
  这一亩产三四千斤,如今还能有七八十亩的量,要是全部做完,得有个一千多个坛子。坛子大,是为了储存方便。售卖时,再分装了十斤装的,五斤装的或是五十斤装的,到时再往远了贩去。
  
  若全是按鲜果的价格卖,这二百亩桃子,能有个一万两银子左右。若是像如今这般有一半制成了罐头,这收入还能再翻上一番,已是极不错了。
  
  若是这二百亩都是良田,按寻常五两收入一亩一年计,也只能有个一千两银子。什么时候都是经济作物,要来钱一些。
  
  傅家如今的产业在附近也算是属一属二了,自然有的是人眼红的。不过因了傅天河开了书院的缘故,结交的有门脸的人越多,倒也没人敢打什么歪主意。但酸话偶尔还是能听上那么一耳朵的。
  
  但傅紫萱对这些不相干人等一向是无视的。
  
  她一向认为别人自说别人的,只要不把她损上一根毛发一块肉的,她一向漠视得彻底。跟这些不相干的人生气,以生意人的眼光来看,真正划不来。
  
  你跟别人生气有个什么用?难不成别人能陪你一二两银子?不能的话,你何必自个给自个添堵?
  
  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有那时间生气,搓两粒还魂丹、百花解毒丸什么还能卖个百金千金的。
  
  傅紫萱可能跟君子涯生活得久了,不自觉就学了一些君子涯的云淡风轻。别人自暴跳如雷,她自巍然不动如风过山岗。
  
  所以别人自说她的酸话,她自关门过她的日子。就是别人说她抛头露面,跟男人谈生意,两个堂妹都嫁了,她还没有人家,将来嫁不出去什么的······又说傅家如今家大业大,有个名声不好的女儿什么的,还不如她们清清白白的庄户人家什么的······
  
  她听了也丝毫不生气。
  
  倒是几个丫头听了气得不轻,骂这些人白眼狼。傅紫萱倒是乐得看几个丫头跳脚的样子,看着夏雨气鼓鼓地的小脸,不时还逗弄一番,乐在其中。
  
  虽然傅紫萱苦夏,不爱往城里动弹,不过关于城里的情况,她可是日日得人详细汇报,也跟及时播报一样。
  
  夏天热,做成衣买衣料可能少一些,但却总不能不吃。所以醉仙楼、有间食肆,生意一如既往。同仁医馆也生意渐好,名声渐起。




☆、第三百三十六章鸡内金

  这天气热,有间肉铺的生意反而是越来越好。
  傅紫梅忙着切肉、称肉、收钱,还要招乎客人,分身乏术。杨大看她辛苦便又把他妹妹杨五叫了过来,让杨五帮着切肉称肉,倒是能让紫梅腾出手来收钱找钱及招揽客户了,前堂多了一个人帮衬,才算是好了些。
  而店里的鸡鸭鹅用量也每日大增。
  也许是天气热,大户人家连管事采买的都不爱出门,都是上有间肉铺预定。这样一来,就又要腾出一个人专门送货,光杨大一人宰杀也就不够了,他都恨不得他娘怎么不给他生个三头六臂的。
  后来,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杨二也便叫过来了。反正他杨家也没几亩田,杨家那二老也就四十岁出头,身坚体健的,也不用儿女在旁服侍他们。两口子倒还自在,平时得闲了也上城里帮衬一把。
  六七月份,天气热,傅家庄的村民也不爱往城里跑了,打扮得花枝招展、涂脂抹粉的,兴许还没到城里脂粉就被汗水化开了。还不如在家里窝着,煮碗鸀豆喝,或是不时揣上两个钱往玉园傅家那边买个西瓜吃一吃还自在。
  所以傅家庄的鸡鸭也尽数卖了有间肉铺,都送往玉园每天一大早由王直等人送往城里。
  如今傅家庄村民手中有余钱了,哪里还会苦哈哈地挑上一篮框臭哄哄的鸡啊鸭的赶往城里跟着挤着吆喝着摆摊的?
  卖给有间肉铺也就比自个摆摊少几文钱的事,几十文上百文一个的西瓜她们都舍得吃,还舍不得这点子差价?
  如今有间肉铺,客人多了,不仅能赚上卖整鸡的钱、卖零散净肉的钱、宰杀的钱、卖杂碎的钱,而且往那医馆送鸡内金,也能赚上一笔钱。
  这店里每天都能杀上两三百只鸡。那鸡内金客人可是不要的,店里便攒下了不少。
  傅紫萱怕他们不会弄,损坏了鸡内金,只让杨大把鸡内金清洁干净。每天关门后送到同仁医馆,晾晒的活计则由医馆的药童来做。
  这鸡内金,就是鸡的砂囊内壁。就是鸡胗里面裹着脏东西的那层皮。
  这鸡胗属于鸡的消化系统,用于研磨食物。像是人的胃。那杀鸡时连同脏东西不要的鸡内金,可是传统的中药之一,药店常年都有收购。
  它晒干后入药,可健胃消食、也可治遗精盗汗、通淋化石等病症。那鸡内金对这些病症可是有奇效。
  一般人家把鸡胗叫做“鸡内”,而那层内壁因它治病效果极佳,又给冠以“金”的称号。当然也可能是因它本身的颜色是金色的。
  这鸡内金。傅紫萱可是印象深刻。
  前世,她还在读小学时,每年过年放寒假之前,老师都会交待开学报名的时候不仅要收上寒假作业,还要学生们回家收集鸡内金到时候交上来。
  小时候的她不懂那杀鸡时剥下不要的鸡内金老师干嘛要征收?她从小就是个三好学生,总是记得在家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这老师的话想不明白。照做便是。
  而且小孩子也有那攀比的念头。总想着多收上一些,好在老师面前露露脸,小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表扬了。
  她年年回老家过年,农村里过年杀鸡就是最好的肉菜了,过年里几乎顿顿都有鸡。她家里人又多,爷爷生了好几个孩子,又生了好多孙子孙女,一家人过年时又吃在一起,过年杀鸡总是一杀便是好几只的,不然不够吃。
  再加上她们村子也不小,又没听说村里的孩子也要交这鸡内金上去的。
  于时她便哄着大人带着她家家户户走上一遍,让左邻右舍及村里的人家杀鸡时把鸡内金给她留下。年年如此。
  于是她每年寒假开学回去带的鸡内金总是玉里最多的。用麻绳串起来有好几大串,上百只。比起其他同学的几只十几只那可是多了不少。
  每年她都喜滋滋颇臭美地把东西交上去,然后神气无比地等着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她一番。
  一直到她小学毕业,都是如此。
  她每年寒假回乡过年,满村子收集鸡内金是她最乐意干的事。而那家里有小屁孩的,都不用她亲自上门,屁颠屁颠地等着家里杀好鸡,取了鸡内金又屁颠屁颠地给她送了过来。
  回回都能赚上一把她从城里带回来的糖果及各种吃食。她也因此交了好多朋友。
  每年她家里杀鸡的时候,她也总是不错眼地蹲在大人面前看着,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还要秉着气看大人们剥那鸡内金,还不嫌脏,不时大呼小叫叮嘱她们要小心,不要扯破了,不完整就不好了,哇哇乱叫。
  她爷爷每次都打趣她,说别的小孩都是嘴馋才蹲在那里等着吃鸡,她则是等着收那人家不要的鸡内金,别的事都没见这么积极……
  后来她才知道这鸡内金是一种药,价格还不低呢,药店里卖一块五一两。十几块钱一斤呢。
  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全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七八个班,这学生可不老少。这学校也不知是自个卖钱呢还是上级要征收的,总之一个字“黑”啊。
  如今到了这魏朝,一般乡下人家养鸡的倒是多,但舍得杀鸡吃的却不多。也就逢年逢节杀一只应应景。也没人想着去留那一两只鸡内金下来,一般人家也不知道它是一味药。
  而一般药店因得它容易,虽没有大量的备货,但只要是有需要用得着鸡内金的病症,得此物也是极容易的,所以一般药店备得货极少。
  如今傅紫萱因了有间肉铺的便利,得此物倒容易了些。一斤从杨大那里收来湿货是二十文一斤,一般晒干后,三斤能得一斤,卖整只或是片状或是研磨成粉,那价格又不一样,都由同仁医馆收了后定价。
  这鸡内金一般人可不会晒,晒得过火了,容易脆,只轻轻一捏被碎成渣了,不好保存。这东西只能阴干。所以傅紫萱交待了杨大,只洗干净,也不用穿在一起,最好是整只剥下来,洗干净后就送到医馆来,由药童们处理。
  如今有间肉铺卖鸡内金的收入差不多都能与杀鸡的收入持平了,这蚊子虽小它也是肉啊。
  七月份里,因着傅家要大量制作药丸子,药材的需求量就大幅提升。裴承祖带了傅东傅西两个人往宁州及其他各地收药之后,经常是才运一批回来,还没来得及歇两天,就又赶着往另一处去了。
  天气太热,学里也放了一个月的暑假。村里很多小孩一放假那就跟放出笼的鸟一样,每日里村里也没少有小孩打假的事情发生,做家长的头疼无比,恨不得学里没有放假,还日日把他们拘在书院里。
  这虽然不是农忙期,天太热,庄户人家的也多闲了下来,可是傅家庄如今每家每户都养了活物,照顾那些活物就要去不少心思和精力,哪还有空照顾那些娃儿。
  傅紫萱眼瞧着这些半大的孩子无事可做,就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主意。
  这村里自从城里的孩子来附学后,村里的小货栈也扩大了,品种也多了,偶尔也有其他商贩在学院门口卖一些小吃食,村里也时常有牛车到镇上或城里去,半大娃子也是经常坐着马车到城里玩的。
  可是哪怕傅家庄的村民手里都有了两个钱后,那也是舍不得给小娃们几个零花钱揣在兜里的。总怕他们乱花,或做坏事。
  就是过年收了压岁钱也总找借口怕他们弄丢收了回去。
  这些放了暑假的娃儿们如今只能看着货栈流口水。
  傅紫萱便想了个主意,让自家的药童们带他们去玉屏山挖药材换钱。
  一方面自家有药材收了,二是能让这些娃子们有些小零花钱,三是拘了这些娃也省得他们吆五喝六的闯祸,或跑到湖边溪水边玩水出事。
  反正那些药童都是经常进山采药的,对路都是极熟的,也并不进到深山里面,到时再让时佑向阳盯着他们就好。
  没想到此举一出,呼啦就来了一大片娃子,连有些姑娘小媳妇都招过来了。这玉屏山他们都是极熟的,从小长在这,也是经常入山捡柴火及采些野菜的,深山她们不去,前山还是敢去的,那寻常的药材,前山也有好些。闲在家里也是闲着,谁又会赚钱多的?
  傅紫萱看着这些人高涨的热情,把玉屏山的一些常见药指给他们看,又告诉她们一些采撷要点,哪些药采叶,采花,哪些药要连根挖等等,一一说了一遍,隔天一早这些人就背着背篓相携搭伙进山去了。
  果然人一多热情就高涨,大伙一起搭伴做活,就是有使不完的劲。这夏日白天又长,每个人一天都能采个几十斤。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