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848部分

田园大唐-第848部分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明显不怎么买账,脸色却是稍微缓和一些,语重心长地对中年人说道:“二小子,既然说了,就快点去做,你也是县令了,怎么就不知道以大局为重?种豆子,我还不知道土肥种豆子产量高?

可种了豆子,此处临河近,还放不放水?放,我豆子全冲没了,不放,旁边临近需要种水稻的地方去哪弄水?冬天的时候收粪做肥料,你就马虎,看看你安排的人,非添那么多的石灰,要不是有人看出来了,你想把地全给烧了?

不是我说你,二小子,你打算做出成绩,我们都懂,但得看实际的情况,两天之内,你必须要拿出一个方法,不然你的县令就别当了,听到没有?”

“听,听到了,王老伯,您教训的是,马上我就找人重新规划,看看哪块地合适种豆子,挪过去,可今年县中的土地已经分配完了,重弄怕时间赶不上,愁死我了,要不临水第一家后面那山上,我看着有不少空地,在那分一点,然后码头的广场旁边……。”

中年人极力地解释着,还没等话说完,又被老头给打断了。

“临水第一家后面的山,谁都不能动,码头广场处,你种了东西,等着被人偷啊?我县中的人不会去动,来往的人那么多,你是想等着到时候抓人来显示你的政绩?”

“那山没用啊,去山上溜达的人,看到有豆子,不是也多了一个风景?”中年人继续辩解。

“屁话,那山是张家庄子当初买下来的,当初张家成名于此,然后我县的人才有好日子过,你把那地方改了,难道想改我县风水不成?那你今天就把印交了,我们不用你当县令。”

“错了,王老伯,我知道错了,不打那个地方的主意,那您帮着想想,再什么地方种豆子合适?”

中年人的腰弯的都要贴到地了,哀求道。

默棘连一行人这回算听明白了,也看懂了,站着的中年人是三水县的县令,坐着中年人衣服生气的是三水县种地的百姓,县令因为在决定方面出了点问题,于是被人家训斥呢。

“张小宝,三水县的县令一点官威也没有?就跟孙子似的让人训?”默棘连为这个县令而悲哀,怎么说也是一方官员,愣是没点脾气。

还不等张小宝说话,小贝哧笑一声“要什么官威?他做错事儿了就该承认错误,三水县不需要腆着个大脸,明知道做错了还继续狡辩的官员,谁也不是傻子,再狡辩事实摆在那里大家也知道。”

“那要是愣狡辩呢?”默棘连故意问小贝,他也被小贝那可爱的样子冲击得有点迷糊了。

小贝眼睛一瞪,越发可爱地说道:“狡辩,逃避的结果就是撤职,凡三水县撤职的官员,只要在大唐就别想再当官,是不是,你瞅我我也说你呢。”

小贝的声音大,让中年人听到了,看过来时又让小贝见到,质问起来。

“是,是,错了就承认,我脸不大。”中年人连连点头。

这时老头也回过头,看了小贝一眼,觉得眼生,加上有默棘连等人,觉得不像本地人,遂不满地说道:“小娃子你谁家的,我三水县的官员如何还论不到旁人来说,吕县令,不用管外人,此事待我找人好好商议下,吕县令你千万别多想,该做的事情还要做,谁一辈子还不犯个错。”

这回不仅仅默棘连诧异,就连其他吐蕃人也同样好奇,三水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种地的人把一个县令训的跟孙子似的,一转头又维护上了,实在让人迷糊。

小贝也不生气,扭头对默棘连说道:“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三水县,家里的事情家里人自己解决,不容外人插手,老爷爷,我也是三水县的人呢,要不要我给你想个好办法?”

“小娃子,你是哪家的,跟一群外人在一起为何?”老头站起身,把坐着的衣服使劲抖抖,又披回到中年人的身上,对小贝问道。

小贝一笑路出两个酒窝“哪里是外人,以后他们都是自己人,我哥哥和姐姐把他们领回来,就变成大唐的百姓啦,我是谁?我是三水县土桥村张家庄子最最最可爱又聪明的小公主张小贝,这个是最最最笨的王小远,看出来没?”

“不要提我,贬低我也抬高不了你自己,什么人呢,刚才你说给想办法,想吧。”一直没出声的小远不满意了。

老头一听小贝自我介绍,突然一惊,朝着站在小贝后面的张小宝和王鹃看过来,眼睛越睁越大,仔细打量过,试探地问道:“小宝,鹃鹃?”

“王爷爷好。”张小宝和王鹃同时行礼。

“呦,还真是咱的最最最可爱的小公主小贝,快让爷爷抱抱,早就听说有这么个人儿,一直没见过,我就说么,谁家的闺女能长这么漂亮,跟花一样,原来是咱的小贝。”

老头一瞬间忘记了种地的事情,刚才喊板着的脸先成了一朵花,抱起已经很沉的小贝,开心的不得了。

旁边的县令则是忐忑地不知如何是好,想要上前打招呼,不敢,想要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更不敢,别说张小宝和王鹃的品级,就算两个人不是官,在三水县跺下脚,整个县也要跟着颤三颤。

“这个……那个……。”一时间,县令不知该如何表达了,急的直搓手,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吕县令是吧?”张小宝转向县令问道。

“是,是,正是下官,张大人请吩咐,刚才……。今年……哎呀。”吕县令不知该怎么说,他知道真想把他的官给拿下去,都不用面前这两个传说中的人物亲自动手,只要那个被抱起来的小贝说句话,别说自己一个县令,就算是一任刺史都得下去,三水县的人对收集张王家的情报是最积极的,但凡有点事情,就没有不知道的。

这时那个老头帮忙说话了“小宝,鹃鹃,还有咱最最最可爱的小贝,吕县令还是不错的,以前当主簿的时候账作的就好,去年当了县令,整天跑来跑去,可谓是尽心尽力了。”

“王爷爷,没说要把他怎样,去年种了豆子的地,今年是不是不能继续种豆子?是不是吕县令?”张小宝自然不可能因为对方做的错了点就把对方给撤职,既然是三水县百姓认可的官,那想来不会差,民心可不是那么好欺的。

吕县令使劲点头“是,规划的时候去年种豆子的地,今年种水稻,因为正好要给河道清淤,水稻收获之后,直接翻到地里,土地会更肥沃,可是规划的时候忘记了……可怎么办呢?”

“怎么办?只能亡羊补牢,今年三水县不种豆子了,派人快马到丰州取种子,今年三水县土地贫瘠的地方种牧草,你组织上人到那边去收购牛羊,尤其是要产崽的,夏天的时候制作成奶制品,运往渤海都督府卖钱,到时会有一种东西的种子送过来,放在县中保密耕种。”

张小宝既然遇上了,就不可能不管。

吕县令知道什么叫秘密耕种,就像以前种的罂粟,种出来就要送到德艺医学院。

轻易地把这个事情解决,张小宝又说道:“介绍下最近的一些情况吧,民生方面的,几个月不知了。”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蒜涨价不约谈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蒜涨价不约谈

“今年县中还好,冬天时按村子算,一村一个锅炉房,家家都用上了暖气,有人口少的村子,就让他们迁出来,在外面重新盖大房子。

冬天时候的反季节蔬菜卖的不如已往,主要是如今会种的人越来越多,缴税大户还是码头这一块,河道又向两边扩了扩,还专门找的虾苗与鱼苗放到当中养,每隔上一段路就卡住网,去年开始养,今年能有收获。

过年前有两个亭子被大雪压塌,负责检修的人已经被抓起来,好悬没压死人,此事绝不姑息,学堂的孩子因道路不便,连续喝了四十五天的豆浆,大前天才恢复成鲜奶,您那庄子中卖的烤鸡和鸭子已经成了本县的招牌,去年也没少交税。

去年雪大,今年开化估计有点影响,我担心河道转弯之处会被水冲上岸,正派人加固,家禽养殖场做好了分拦防病的工作,有鸡四十五万多只,有鸭……。”

吕县令跟在张小宝旁边,如数家珍地对张小宝汇报县中工作,张小宝也偶尔跳跃性地问上几句,每当问出来,吕县令必然是对答如流。

突厥随来的一群人听着看着,又惊讶又羡慕,阙特勤曾听过默棘连对三水县的介绍,那时几不可信,说的实在太神了,哪有一个县的发展可比上一个州?

如今耳闻目睹,这才知默棘连还是少说了,对吕县令那详细的数据介绍更是羡慕不已,如果自己的族中有这样的能人,前几年又何必被大唐卡的那么死?

张小宝听的比较满意,对吕县令也赞扬两句,算是认可了他的县令位置,不然一句话立即拿下。

小贝也当过县令,与吕县令属于同行,点头道:“吕县令辛苦了,比我在建安县时强。”

“不敢当,可不敢当,全是县中的人支持,县中但凡作出一个对本县有好处的决策,少部分的百姓宁愿自己吃亏,也坚决支持。

比如去年秋天时药材缺少,准备在县中选一处土地肥沃的地方种药,当时选中了两河滩村,那里以前有两条河流过,地有劲,此议刚出,整个村子一百一十五户,七百二十人,多一句抱怨都没有,三天内举村迁徙,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三水县的今天。”

吕县令连忙谦虚,别看小贝年岁不大,他却不敢小瞧。

“水运方面还好?”张小宝随意问了句。

“与已往差不多,只是两岸的盒饭卖出去的少了,自从有了罐头,很多外地人不喜欢吃本县风味的盒饭,自己带了罐头,今年我准备从别处招一部分厨子,把服务站再扩大点,让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饭菜。”

吕县令不作丝毫犹豫,马上答了出来。

“盐油方面呢?”张小宝不像默棘连等人,对吕县令熟悉本县的事情那样吃惊,对他来说知道这些事情很正常,不知道才不正常,能在三水县当县令,必然要有本事,转口又问起生活必需品。

“盐的价钱略有下降,主要是晒盐的地方多了,船只的制造也更先进,卖盐的利润不变,量提高两成,价钱也就降下来两成,油的方面,豆油与菜籽油价钱略微提高。

一个是养殖牲畜的多,荤油也跟着多,让本地人更喜欢吃荤油,另一个是黄河以南的地方喜欢吃素油,大部分运走卖到那里,税收跟着多起来。”

“还是尽量要吃素油,回头写个告示,就说荤油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不行,要说荤油可以制蜡,多留下一部分,尽量卖到荤油少的地区,把素油的价钱压下来。”

张小宝怕吃荤油的多,得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会跟着多起来,想要在县中提出,又担心因自己一句话,素油更有市场,价钱被推到更高的位置,只能迂回。

吕县令连连点头“好,我记下了,回头说说,今年开春之后的蒜涨价了,涨了不少,有平时的一倍,是不是要找好的地方多多种植?”

“蒜涨了?怎么涨的?我是问一次涨起来的,还是一点点涨上去的?”这时在一旁一直没出声的王鹃突然问道。

张小宝也想知道,他明白这个时候的人喜欢吃蒜,很多人去饭店的时候先问一句有没有蒜,有的话就进去吃,没有转身便走,都说蒜和肉一起嚼香,他到是不觉得,只是知道吃香肠的时候吃算味道不错。

吕县令想了想,回道:“两次涨起来的,头一次是刚刚过完年,涨了三成价,后一次是前几天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