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783部分

田园大唐-第783部分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是相同的时间,突厥的默棘连也收到了一柄没有开锋的宝剑和一封邀请信,控制着军权的阙特勤与默棘连一起观看。

赤德祖赞遇到的问题也成了他二人的问题。

“要不再派颉利发去一趟?”默棘连知道阙特勤不可能过去,想到曾经派出去的得力助手问道。

阙特勤考虑一番“写信再问问。”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四百一十六章 纸币兴起于交换

第四百一十六章 纸币兴起于交换

吐蕃和突厥纷纷给张小宝、王鹃二人写信询问华山论剑的具体事宜。

两边的人都清楚,所谓的论剑绝对不是看谁做的剑好,更不会只用嘴来说,估计到了地方就可能遇到一场全武行,需要事先准备一番,以免到时候丢了面子。

那么不是仅仅丢掉自己的面子,丢的是一个国家的脸面。

赤德祖赞已经决定亲自入唐,他考虑清楚了,不就是去看李隆基么?难道他还真敢把自己留下不成,吐蕃反正都已经被张小宝那混帐玩意给折腾的这样了,到大唐瞧瞧,都说大唐如今非同寻常,而听为虚,眼见为实。

顺便还能让金城公主回家一趟,如能在论剑的时候比过大唐,想来李隆基在对待吐蕃的问题上会有所妥协。

如是琢磨着,赤德祖赞就开始尝试与张小宝多多接触,了解敌人才能有机会打败敌人。

张小宝却不着急了,整天看着王鹃来回折腾四万大军,站站军姿了,植树了,这些事情士兵们正在逐渐的习惯。

张小宝二人对于从吐蕃和突厥过来询问的信摆出一副欲言还休的样子,不说出具体的事情,总是强调两边的人到了大唐之后能享受到的好处,根本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两个人最关心的事情是纸币能不能被接受。

国内的消息已经传过来,压制出来的铁铜币在百姓间的流通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如今国内的粮食多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文钱的购买力很大,铁铜合铸的钱币就成了小数额的那种,很小,不仅仅是数额小,体积也小,十个新式的钱币能顶上一枚正规开元通宝的价值。

很好的一个举措,百姓们却并不领情,更没有热情,有时候还使用铜钱,有的时候则是直接以物易物,没有人愿意主动去钱庄兑换。

“看样子还得从商人身上下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张小宝犯起愁来“养成习惯的消费思路不容易改变,还是商人们好,灵活。”

“弄差了吧?就知道你也有弄差的时候,现在发行出去的纸币大部分都是流通在商人与商人之间,数额太大,寻常人谁没事儿身上揣十贯钱的纸币,丢了怎么办?你当十贯钱是小数目?”

王鹃在旁边不帮忙出主意不说,还气张小宝。

“行啦,别给我用这样的计策,你不激我我也会想办法,不就是消费理念问题么,简单,我是准备自然过渡,自然懂吗?

写信回去,给咱们在各个地方开办的学堂下命令,以后不直接发给学堂的学生东西,给他们钱,吃饭时自己花钱买,穿的校服自己花钱做,奖励的话也不奖励书本,让他们自己买纸。

但是,必须要在咱们开的商店中买才行,去别的地方买太贵,让他们习惯用新钱,十个顶一文的那种钱多给他们,到时候他们就会对家人说。

这个时代没文化的人对有文化的人非常重视,识字的孩子有时候说话比大人还管用,咱们走儿童外交。”

张小宝根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想,就把办法拿了出来,这种策略很多人都在用,比如新开发一个地方,没有人过去,咋办?把重点学校迁过去,用不上太长时间,周围的房子就会卖掉。

王鹃琢磨一下,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眨动几次眼睛,终于想明白了。

“你直接给孩子钱,想过后果没有?平时是吃的无偿供给,孩子不吃也是白不吃,衣服也是如此,可你一旦让孩子们自己买东西,那后果就是……。”

“就是孩子们中有孝顺的,自己舍不得吃好东西,随便买点东西填饱肚子,把省下的钱买家中可以用的东西带回家去,是吧?”

不等王鹃说完,张小宝接过话补充道。

“对,知道还那么做?到时候孩子缺营养看你怎么办。”王鹃非常不满意。

张小宝呵呵一笑“你只想到孩子孝顺,怎么不想着大人对孩子的感情更深?很多大人为了孩子过的好,什么事都能做出来,我就等着孩子那样做,到时候开家长会,跟家大人说他们的娃子要饿死了,你说会有什么结果?”

“会有什么结果?张小宝你太阴损了。”王鹃一听就知道其中的含义“结果就是孩子的家大人为了能让孩子在学堂吃饱吃好,发现孩子钱不够的情况下,主动去兑换钱币,你这是利用人心的弱点来做事情,忒不道德了。”

“到时候再补偿,这就是政府职能,一个正常的合格官员,不用非要有一颗创造性的头脑,他只要做好引导、协调与监督就行,可很多官员连这点都做不到,失败。”

张小宝对王鹃的职责不以为意,当然,他更希望所有的官员能像他一样,找到每个地方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起来。

“怪不得很多公务员都要学政治经济学,这几天吐蕃与突厥卖来的牲畜并不多,似乎担心纸币会贬值,虽然咱们明白纸币一定要贬值。”

王鹃见这个问题解决了,话题一转,又说起最近的交易问题。

张小宝啊了一声,表明他知道了,接着说道:“从明天开始,停止与吐蕃的粮食交换,把粮食运过来,再多运点现在大唐的武器,告诉突厥和吐蕃的人,想要就必须用纸币来购买,他们一定会非常卖力气地收集外汇,不信咱们看看。”

其实不用看王鹃也知道可行。

果然,赤德祖赞在发现大唐的粮食贸易受到影响,又见到几种对吐蕃来说非常好的技术和大量的武器之后,很痛快地接受了纸币这个新出现的事物。

大量的土特产用比原来交换时更低的价钱卖掉,换来纸币之后先去购买技术,哪怕他明明知道这个技术对大唐来说已经落后了。

突厥的默棘连与阙特勤也发现这个情况,一边不甘心地咒骂着,一边又不得不去用大量的资源换取纸币。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四百一十七章 陆州福地远洋归

第四百一十七章 陆州福地远洋归

在张小宝的策略下,吐蕃和突厥哪怕舍不得牲口,也不得不拿出来换上大唐的纸币,好用来购买武器、粮食,以及‘先进的技术’。

在国内百姓还不怎么认可的纸币在外面一下子有了市场。

国内只有很少的地方积极响应纸币的发行,三水县自然不用多说,新的货币一出来,县中的百姓就把这种货币当成了硬通货币,用新货币购买物品的人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惠。

除了三水县,那就是褒信县和临近的新蔡县,这都是和张小宝王鹃二人有直接关系的地方,积利县那不用提,想不用也不成。

再有就是昌宁县,以及舒州,地方离京城还不算远,最远的地方要属陆州了。

大唐钱庄几乎开遍了整个大唐,却还是有的地方无法达到,一个是路途远,这个其实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人口少,开个钱庄过去,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需要。

陆州如果不是发展起来也不可能有几个钱庄建在那边。

如今的陆州可以说是除了京城之外最为繁华的地方,如果要是比百姓生活方面的事情,那是连京城的百姓都望尘莫及的。

按照张小宝的话说,那就是京城整体的GDP要比陆州高上两倍,但是放到了个人的手中,陆州百姓就是京城百姓的五倍,可谓是家家有钱。

大唐钱庄刚才京城试行时就已经安排人在陆州跟着建设了,如今陆州的钱庄早已经成了所有外来商人重要的存取货款的指定地点。

陆州的百姓其实是几乎于野蛮与文明之间,至少很多京城的官员就是这样认为,偶尔提起陆州,言语中隐隐还带着一种轻视,哪怕他们明明知道陆州的百姓如今过的已经非常好了。

家家有牲口,户户有车,自行车,陆州本身就有一个自行车的车厂在,加上道路修的好,出门的时候就骑上车,无非是没有橡胶,用各种皮革制作的轮子容易坏。

除了这种物资方面的充裕,还有就是文化上的进步,不用说所有的小孩子都要上学,就是大人不识字的也必须上夜校。

就这样一个地方,依旧有人瞧不起。

孙华便是其中的一个人,乘着船赶到陆州码头的时候,居高临下地看着忙碌在码头上的人,对身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言道:“我儿,此处就是陆州了,离京城千里迢迢,实在没办法的人才会在这边居住,不然又怎能比上京城繁华之地?切记,世间繁华莫如此,人生志向当属京。”

这孩子仰起头来,看着父亲的脸孔,使劲点点头,可朝下望着的时候,总觉得比起京城来似乎也不差什么,又拿起胸前挂着的千里眼,向更远处了望一番,疑惑地对父亲说道:

“父亲大人,此地人流如梭,车马簇簇,进港之前帆影点点,比起京城好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一人还真是有点本事,就那么被收拾了,怪可惜呢。”

被儿子反驳了一下,当父亲的孙华实在是找不到借口来否定,原本只是想要让儿子知道,最有发展前途的地方是京城,没想到举错例子了。

伸手把儿子拿着的千里眼夺过来“小心别弄坏了,金贵呢,这里繁华不假,离京城却是太过遥远,想要被提拔难啊,至于繁华的由来,与上一个敢走私的刺史没有丝毫关系。

如果他不起了贪念,只要坚持一年的时间,就能比调回京城,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可惜,他只稳当地呆了四个月,心思就活络了起来,给其走门路的张说也差点跟着被连累,他还不知道陆州人的厉害,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小孩子对于父亲话听的不是很明白,又看看景色,问道:“爹,既然一年回去能比安排个好位置,为何方才您说这里不好呢?陆州的地方又是谁建设的?”

“呃~?”孙华被儿子问的哑口无言,刚才无非是想突出京城的重要性,这下竟然被问住了。

“这里的官就是回到京城有一个好位置,也不如直接在京城有个好位置,此事你过后多想想,今日为父不与你言明,当初建设这里的人被发配到洛阳养老去了,这下你知道了吧,陆州未必就是个好地方。”

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孙华随后说了一句。

话说完,小孩子很懂事地点头,可别人却不愿意了。

正在给船搭跳板的两个码头干活的人用非常不善的目光打量起这个口出狂言的人,手上的动作停下来,看那意思是不准备继续搭了。

孙华还不曾反应过来,又对儿子说道:“此地虽好,非是福地,林中多有瘴气,又有飓风时常到来,那最初的官员把运气都用没了,不然也会如为父一般,以后在京城做事。”

‘啪嗒’刚刚搭上的跳板被人撤了下去,接着孙华就看到两个搭跳板中的一个张开大嘴,扭头向码头其他地方的人大喊起来。

“有人说张刺史的坏话啦,就是……他。”

‘刷’的一声,干活的人听到这嗓子登时全部停下手中的活计,一同望过来。

孙华被吓了一跳,正不清楚出了什么事情的时候,送他一家人过来的船工站到其身边,惊恐地问道:“孙大人,你说张刺史什么了?你还是解释下吧,不然小的也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