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华夏 >

第505部分

崛起之华夏-第505部分

小说: 崛起之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犹豫了一下是离开了。

此时地孙纲。心已经飞到了血与火地战场。

那叫奥洛维伊安纳亚地小镇。

进攻满洲里地俄军主将勃罗西洛夫觉察出了中**队想要包抄围歼自己地企图。率军急速后撤。想要冲出中**队地包围圈由于中**队进展神速|快完成了对俄军地分割包围。开始聚歼俄军。俄军在遭受了重大地伤亡之后。勉强冲出了包围。想要利用铁路撤退中**队随后紧紧追击。而且中**队抢先占领了俄国通往赤塔地铁路沿线各个城镇断了俄军地退路。而俄军为了逃命。开始集中全力想要夺回铁路交通枢纽奥洛维伊安纳亚。在赤塔地俄军主帅阿列克谢夫意识到了这座小镇地重要。因此从赤塔方向前来接应地俄军也赶到了这座小镇。而中**队地主帅段~也同样判断出了俄国人地企图时地做出了调整。让各路中**队不约而同地赶到了这里了争夺这个交通枢纽。中俄两军激战至最后都在这里投入了所有地力量。打响了中俄两国之间地第一场决战。

这场被外**事观察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地战役不是因为战役地规模和激烈严酷堪比滑铁卢战役。而是因为这场战役打出了滑铁卢战役地戏剧性效果。

在勃罗西洛夫率领已经遭受严重损失地俄军到达奥洛维伊安纳亚镇后。惊异地发现华军冯子材部早就攻占了这里。并且在这里严阵以待。而此时勃罗西洛夫没有别地退路。只能选择进攻。打开这扇回家地门。

因为缺少必要装备和渡河工具的俄军,不走铁路的话,无法迅速的越过森林、沼泽和河流的阻碍回去。即使能够通过,也未必能摆脱追击的华军。

激战随后展开,俄军向奥洛维伊安纳亚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而华军则拼死坚守,俄军猛攻不下,伤亡惨重,华军因剧战弹药消耗过多,损失也很大。后来俄军从赤塔前来的援军在装甲列车的掩护下攻入该镇,但立足未稳,就被中**队的装甲列车阻住,被迫退出,两路俄军因此无法会合,而华军死战不退,不久,华军各路援军纷纷赶到,接连投入战斗,将俄军象夹馅饼一样的围了起来,中俄两国自开战以来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第一场决战就此开始。

曾经作为一名军事观察员参加过“奥洛维伊安纳亚战役”的德**官这样说:“在中**队和俄**队的历决战之中,再也没有哪一场战役,能象奥洛维伊安纳亚战役这样打得惊天动地与扣人心弦。……中国和俄国双方参战的军队总数,最后超过了四十万人。所有现代的武器,如飞机、飞艇、装甲列车、铁路战车及各类火炮,全都大量的出现在这座毫不起眼的小镇上,但是同时,最为原始的作战方式,面对面的以刺刀格斗、甚至石块投掷,还有壮烈的人肉炸弹,也全都出现在这里。……这样的战斗就在我的身边激烈的进行着,作为非战斗人员,我甚至可以一边喝着粘满灰尘的咖啡,一面

远镜观察着东方最强大的两支军队的浴血奋战……”

后来成为了华夏共和国一代名将的蔡锷将军曾经不止一次的回忆起这场他有生以来参加的第一场决定性战役,并写下了很多珍贵的战场回忆录:

“……快开始进攻了,我最后检查了一遍手中的手枪,拿过了我们的战旗,如果我倒下了,那么就是百里兄(蒋方震)带着战旗率领大家继续前进了。百里兄把那封他时不时就掏出来写上几段的信掏出来看了看,小心的放在兜里,我笑着问他写完了没有,因为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发起进攻了,我告诉他到时候可就找不到人给他送信了,他拍着胸脯自信的对我说,等这一仗打完,他会亲手把信投到邮筒子里,我注意到他这一次穿得十分整齐,军服板板的,而且还把他得的一等勇毅双龙宝星勋章都挂在了胸前,我说你老兄怎么这么一副打扮?怕俄国人的枪找不着你吗?一会儿就有你好看的,他笑着说,他就是真的‘壮烈’了,也要死在军服里。真是不可理喻,可能是他也觉察出来了,这一仗的凶险和残酷。……俄国人拼命想攻下这里,逃回赤塔。……听说是年过花甲的冯子材老将军亲自镇守在这里,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牺牲了,我们现在的进攻就是要突破俄国人的阵线,和城内冯老将军的守军会合,我曾经在照片上见过冯老将军,他那时还剃着头,留着辫子,穿着清式服装,挎着腰刀,想到我一会儿可能亲眼看到这位传奇的老英雄,我心里很激动。……进攻开始了,我们的炮兵集中火力对俄国人进行了压制,俄国人的炮打得稀稀落落的,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手里没有多少炮弹了。……俄国人的阵地笼罩在一片火光和硝烟之中,我知道,我们的炮兵在进行‘弹幕徐进’攻击,该我们冲锋了,我们高喊着,一个又一个跃出了战壕,排着稀疏的阵线向俄国人的阵地冲去,我们的冲杀叫喊声一时间响彻天宇,似乎盖过了炮弹的炸响,我想俄国人是会听见的,他们也许会吓得发抖,……我们踩着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蹒跚前进,许多弹坑里都积满了泥水,一脚下去全是烂泥,但是没有人顾得上了,包括穿得板板正正的百里兄。敌人稀疏的炮弹不时在我们中间炸开,黑而烂的泥,混杂着泥水铺天盖地的溅在了我们的身上,冰冷刺骨。

敌人射来的子弹就在我身边嗖嗖的飞过,打在地上,掀起道道泥柱,有好几个战士就在我身边倒下,我看到了一挺俄国人的重机枪,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我一边跑着,一边举起了手中的手枪,向他们连续不停的射击,我打光了手枪弹匣里的子弹,我看到,敌人的两个机枪手全都伏在了他们的机枪上,不动了。我将战旗插在了地上,飞快的换上了弹匣,又拔出了战旗,带领大家继续前进,……我们突入到了离镇子很近的地方,非常接近俄军的阵线,一颗子弹从我脸旁飞过,我的脸可能是被滑破了,因为我感觉到了**辣的疼,……在靠近敌人的阵地时,我们的掷弹手开始用掷弹筒向敌人发射榴弹,我们随后冲进了敌人的战壕,我用手枪将面前的敌人一一射倒,在近距离,我们的手枪好象对这些高大的俄国人威力有些不足,所以我们为了节省子弹,都专门打俄国人的头,我们管这叫‘爆头’,刚才一匣子弹才打死了两个俄国机枪手,是因为距离有些远,不过传出去也够丢人的了,我们在战后把手枪的问题报告了上去,后来部里为陆军改进了制式手枪。……战士们和俄国人拼起了刺刀,高大笨拙的俄国人根本不是我们战士的对手,我没有刺刀和步枪,俄国人好几次想要攻击我,夺下我手中的战旗,不是被我用手枪击倒,就是被身边的战士们用刺刀刺死。……傍晚时分,我们消灭了面前的敌人,和城内的守军弟兄胜利会师,城里的弟兄们看见援军到了都很高兴,他们是由王和顺上校指挥的部队,我想看看冯老将军,就问了一声,几个守军弟兄含着泪告诉我,冯老将军牺牲了。……我在指挥部看到了冯老将军的遗体,他躺在一张行军床上,身上盖着龙旗,发须雪白,象是睡着了。……听说冯老将军是在前线激励将士时被流弹击中的,我们好多人当时都哭了……”

(七百零九)大胜奇捷

冯老将军戎马一生。以镇南关大捷享誉天下。如今又多岁的高龄亲临前敌同俄寇作战。最后还马革裹尸牺牲在了战场上。大家都在冯老将军的遗体前发下了誓言。不彻底打败俄国人。誓不罢休。。我们的援军源源不断的到达。俄国人进攻变的越来越微弱。听说他们在赤塔的军队也在试图增援在这里同我们作战的军队。。这些天的战斗变越来越激烈。我见到了俄国人的装甲列车是什么样子。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钢铁闷罐车不过。上面的火炮很大。但威力有限。我们的装甲列车比他们的要强大的多。俄国人用装甲列车冲进了镇子。但被我们的装甲列车挡住了去路。且摧毁。挥战斗的俄国将军萨姆索姆夫被我们活捉。。俄国人的后援完全绝了。他们死伤累累。弹药也将要耗尽。因为我看到他们后来经常是两个人共用一支步枪。听说还有一支俄国人的部队正向这里增援。而这支部队一直处于军精锐的第八奉天步兵师的追击当中。我们也需要军吃掉这么多的俄国军队。听说段大帅把所有的预备队用上了。段大帅亲临前敌坐镇。大家的士气更加高昂。。孙部长从里派来支援的内务部队一个混编纵队也将很快到达。听说这支部队的官兵每一个人都是高手。能以一当百。我真的很想见识一下。。俄国人弹尽粮绝。开始整队整队的向我军投降俘虏越来越多。我们没有象外界传言的那屠戮他们。而是按照国际公法收容了他们。。俄国人的那支所谓的援军始终没到。这一天俄军前敌总指挥官勃罗西洛夫少将派代表同我军接洽投降事宜并主动向我军停火。他的条件是要求保全俄国士兵的生命。段大帅同意了。我们都知道。胜利已经属于我们了。可就在俄军投降的前一天一群瞎子一样的俄军接近了战场。差一点破坏了停火。他们的后面就是奉天第八师。这是俄国将军连年坎普夫部队。他到消息之后马上就向奉天第八师投降了。81日。;军全军向我军正式投降。我们取的了一场无比辉煌的胜利。。”

19058月1日。举世瞩目的满里——奥洛维伊安纳亚战役落下了|幕。

“这场打了整整一月的战役。是历史上中国和俄国有边境战争以来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也是最为激烈残酷的一次战斗。

中国在这场战役中入的兵力约为十五万人俄军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数达二十五万人战役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而对俄国来说。则是一场十足的灾。俄军一共有九万余人被俘。被杀死和失踪的人超过了二万人。近二百门火炮被摧毁或被缴获。对比俄国的巨大损失。中国军队的损失相对要轻微的多。大约有一万五千人战死。七千多人受伤。但中国失去了一位声名显赫经验丰富而又无比爱国的老将军。对中国人说。可能这他们在这场辉煌胜利当中感觉到最为痛心的事情了。。好多的外国观察员们都对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损失感觉到震惊。我认为中国军队的素质现在已经发生了飞跃。达到或接近我们的水平。他们的士兵训练良好。勇敢顽|。不怕牺牲。他们的军官和将领富于理性。专业精通。而且能够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对比中国军队。俄国军队的表现完全令人失望。他们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将领和军官们之间互不能够配。反而互相拆台。我在奥洛维伊安纳亚的火车站曾经见过这样一幕。位怒目而视的俄国指挥官正在那里相互破口大骂。突间。他们挥舞着拳头打了起来。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完全打倒在的。才被赶过来的中国士兵分开。是胜利者萨姆索诺夫将军挑起的这场争斗。我从他们的争斗中了解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增援的萨姆索诺夫的部队已经同中国军队打的筋疲力尽的时候。连年坎普夫的部队其实就在不远处。连年坎普夫在接到了勃罗西洛夫要他支援萨姆索诺夫的命令之后却一再拒绝前进。·…我现在还不清楚。当彼堡的宫廷的知这场规模空前的惨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是在中国军队当中的德国官方观察员霍夫曼少校给本国政府的关于满洲里——奥洛维伊安纳亚战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