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华夏 >

第456部分

崛起之华夏-第456部分

小说: 崛起之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由于可以放手从事国内建设,原来大清朝“清流四谏”之一地张之

仿佛又回复了些许年轻时的锋芒毕露。

李鸿章叹息了一声,说道,“我何尝不知道俄人欲亡我国?只是这一场大战,其规模必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又不知得牺牲多少我华夏之优秀儿女,才能赢这一仗啊。”

李鸿章说着,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他视察保定军校和检阅近卫军官兵时的情景。

那一个个身着军服的年轻才俊的身影,似乎让他想起来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书剑从军的日子。

而一想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将被无边的血光和炮火所吞没,他的心就仿佛刀绞一般的难受。

这一刻,他似乎又看到了邓世昌和林泰曾等人的身影。

不自觉的,他的目光落在了一身绣金军服端坐在那里的政务院最年轻的参政身上。

昔日英姿勃发甚至有些冲动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了沉静稳重的国家栋梁。

“咱们这些年几乎把岁入的一半都投入在了扩军备战之上,现在对付俄国人,不会没有一战之力吧?”张之洞看着孙纲,说道。

“一战之力还是有的,到时候晚辈当亲赴前线,同俄人决死一战。”孙纲微微一笑,说道,“众位老大人只要在京里坐镇,免得前线战事稍有挫折,民间有文字论列即可。”

“我所担心的也是这件事。”李鸿章听了孙纲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话虽是如此说,但我国民智初开,百姓不知局中统筹之难,若有挫败,不免群情鼎沸,而不法之人借机构煽,则国家不免陷于大乱,咱们都是过来人,这样的亏吃的已经不少了。现如今和俄国人这一仗,可绝不能发生这样的事啊。”

听了李鸿章的话,张之洞等人不由得连连点头,叹息起来。

“内不安则不足攘外敌。”张之洞说道,“敬茗需要我们如何安内?”

“众位老大人文采非凡,都是当世大家,晚辈要在全国实行动员,就请各位老大人动一动生花妙笔吧。”孙纲笑了笑,说道,“此番与俄人大战,乃举全国之力为之,即泰西诸国所谓之‘总体战’是也,这个‘举全国之力’,可不是说说就可以了的,而是必须落到实处,不能让民众认为,因为战场在北,这一仗就只是北方各省的事,和南方诸省无关。



“清时故事,不可重现与我华夏。”李鸿章说道,“从现在开始,各省当在中央号令之下,统一行动,非如此不能合全国之力。战胜俄人,亦无从谈起。”

“就这么定了,这些个文章,现在许久不做,都有些生疏了。”张之洞笑了笑,说道,“不如分召各省省长入京,先给他们把任务布置下去如何?”

李鸿章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孙纲在心里暗暗出了口长气。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政务院既然能统一口径按照他的要求行事,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就可以少了许多的掣肘。

中国非正式的战争动员,其实就这样的悄悄的开始了。

1905年2月,朝鲜,元山港。

一身白色军服的金舜姬站在朝鲜海军“圣武”号驱逐舰的舰桥上,望着远处仿佛山一样在缓缓前行入港的中国龙旗海军北洋舰队第二战列舰分队的四艘“龙昶”级战列舰,心中还是充满了莫名的震撼。

虽然因为自己丈夫的关系,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万吨以上的战列舰了。

随同北洋舰队第二战列舰分队前来的还有北洋舰队第一驱逐舰分队的八艘新式驱逐舰,以及六艘潜艇。

这支庞大的舰队在同元山港的北洋舰队第二巡洋舰分队的七艘巡洋舰会合后,将会同朝鲜海军保持对在海参崴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威慑。

在这支舰队到来之前,北洋舰队的第一战列舰分队(由“龙扬”、“龙乡”、“龙江”三艘战列舰组成)已经开到了釜山,和原先在那里的北洋舰队第三巡洋舰分队(由“永昌”、“永泰”、“永宁”、“永定”四艘大型装甲巡洋舰组成)和第四巡洋舰分队(由“太安”、“太宁”、“太胜”、“太平”、“太岳”五艘鱼雷巡洋舰组成)及第二驱逐舰分队(由“海龙”、“海华”、“海青”、“海犀”四艘驱逐舰组成)会合,同朝鲜海军一道控制了对马海峡。

据孙纲给她的信里的交待,北洋舰队此次精锐尽出,目的是为了“防止俄国大型装甲巡洋舰及其它小型舰艇提前离开海参崴,袭扰朝鲜及中国沿海。”

(六百四十三)索敌

着眼前的~艨巨舰,金舜姬已经感觉到了浓浓的战争

朝鲜军队已经在她的命令下开始了秘密动员,朝鲜国王李熙前些天还专门和她谈过,表示了对中俄开战的深深忧虑。

对朝鲜来说,中国和俄国这两个巨人之间的碰撞,是无法躲避的。

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朝鲜都只能和中国一起共进退。

很快,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率海军众将上岸和金舜姬及朝鲜海军司令金咏庆等人相见,金咏庆向叶祖圭等中国海军将领通报了最近俄国海军的动向。

“最近俄**舰在我国海域出没的不多,进出我国港口者多为小型舰艇,大舰不多。而且加完煤水补充给养之后即行离去,并不做过多停留。”金咏庆对叶祖道,“俄国海军对我军尚属友好。而俄国商船往来极多,且多为载重较大之船,‘军咨府’曾派员暗中调查,怀疑船上多载有军用物资及装备,但目前为和平时期,我们怀归怀,想要采取行动,却是不能。”

“这些已经通知北京了,”金舜姬说道,“我军在海上多方监视,并且派舰进出英法德所属日本之港口,未见有俄大舰东来,而英国舰队则有增兵之象。”

叶祖圭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是和平时期,两国并未宣战,所以在海上我们还不好采取行动,临行时部长来电交待,让我们务必注意俄国的那几艘大型装甲巡洋舰的动向,一旦开战,我们不但要歼灭其海军主力,还要防止这几艘装甲巡洋舰蹿入贵我两国沿海境内,所以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行。”

“我军已在对马诸岛建立了飞艇基地,配合驱逐舰队随时查探,并设了无线电台,”金咏庆说道,“一有情况,马上就可以知道。



“如此甚好。”叶祖慰地说道,“一旦开战,恐战火难免不波及到朝鲜,到时候你们就得受苦了。”

“叶将军不用客气,非中国之助,朝鲜国脉几不得存,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守望互助,中国有事,即朝鲜之事,不分彼此。”金舜姬微微一笑,说道,“现在只是不知道,这大战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开始,心下不免忐忑。”

她说这番话,其实也是因为孙纲在最近给她的信里,没有给她交实底。

“夫人不必过虑。”叶祖道,“部长都安排下去了,现在,就看俄国人的动作了。”

金舜姬看了看叶祖圭,似乎有些奇怪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但当她看到港内停泊着的那一艘艘巍峨巨舰,心里略略安定了下来。

她知道,现在她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等待这场决定中俄两国命运地大战到来。

后世的中外史学家们在论及1905年爆发的中俄战争时,对于战争爆发的起因一直没有明确地结论,一般都认为这场战争最初的起因是双方军民在边界的不断摩擦所导致的流血冲突连续升级,最后扩大形成为一场大规的战争。

但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从史料记载的中俄两国战前的军事布署来看,两国政府对未来将要爆发的战争都可以说早就“心照不宣”,双方政府在很早以前就都对战争做了大量地准备工作,战前中俄两国的海陆军队早就已经进入了指定阵位,在相互对峙中等待着战争地到来。

当中俄两国正式宣战时,其实在海陆两个战场,战斗就已经不知不觉的开始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一些场合经常遭到很多主流历史学家的批评,因为他们的观点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场战争是俄国首先挑起来的,中国是在遭受俄国大规模军事进攻的情况下被迫迎战,从而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序幕地。

至于事实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世的学者们似乎没有人能弄清楚了。

1905年3月6日,朝鲜釜山外海以东海域。

这一天的早上,一位中国海军军官在航海日志上记下,“共和五年二月初一,惊蛰。天气睛朗,海况良好。”

中国海军北洋舰队第四巡洋舰分队的“太安”号鱼雷巡洋舰一马当先的行驶在海面上,后面紧随着的是“太宁”、“太胜”、“太平”、“太岳”五艘同型舰,这支全部由鱼雷巡洋舰组成的舰队正在仔细地搜索着海面。

此刻,这支舰队的司令官——华夏共和国海军少将蔡廷干正站在“太安”号鱼雷巡洋舰的舰桥上,和军官们一道,用望远镜仔细地搜索着海面。

“风有些大,可能把飞艇给吹跑了。”一位军官对蔡廷干说道,“怎么也找

,他们恐怕要和咱们走散了。”

“用无线电台继续和他们联络。”蔡廷干说道,“注意海面。”

前不久刚刚得到的消息,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通过驻华公使格尔思向中国提出来了要求修改《1900年北京条约》地请求,中国方面已经派出了外交部副部长唐绍仪代表中国政府和俄国进行关于修约方面的谈判。

早就随舰队来到朝鲜釜山驻扎地蔡廷干心里明白,俄国人其实是在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并想借着谈判之机拖延时间,好从容布署海陆军兵力。

据前往海参崴侦察地潜艇传回来的消息,俄国海军地“俄罗斯”号、“巴扬”号、“格罗姆鲍伊”号、“瓦良格”号等几艘大型装甲巡洋舰都已经不在海参崴港内,目前去向不明。

听到了这个消息,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俄国人想提前把这些装甲巡洋舰开到中国沿海实行海上破交作战!

北洋舰队主力应军务部长孙纲的命令移驻朝鲜,主要的目地一是随时准备向海参崴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发动攻击,另外就是要堵住俄国海军的这些装甲巡洋舰的去路,阻止它们进入中国沿海。

可没想到的是,俄国人的动作居然这么快。

在叶祖圭的命令下,北洋舰队的官兵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蔡廷干现在的任务,就是来海上找这些“失踪”的俄国装甲巡洋舰。

由于两国目前并未正式宣战,在追到了俄国船之后,应该怎么“处理”,蔡廷干和出发执行任务的海军将领们专门请示了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叶祖圭的回答很简单,“找到就打。”

对于舰队司令的命令,海军将领们无一例外的都严格执行了,而且没有任何人表示虑。

虽然说这等于是中国海军在主动挑起的战争。

据多年以后一些资深的海军将领们回忆,叶祖圭事后曾经解释说,这是在北京的军务部长孙纲的命令。

后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档案,至今未能找到孙纲关于给海军这条命令的书面记录和官方记载。

同样,研究者们也没有发现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给海军将领们下达这道不可思议的命令的记录。

由于昔年的海军将领多已凋谢,少数还活着的人对此都不愿深谈。一些学者们由此推测,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鉴于中俄两国之间的战争势不可免,中国海军的将领们认为,如果任由这些俄国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