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83部分

黄巾张狂-第8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士无双,为何反叛?
董卓用力的摇了摇头,将这些对战事无益的记忆,从脑中强行驱赶出去。
如今的大汉,虽然经历了西凉数十年的羌人叛乱,国势不如之前强盛,却也没有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像董卓这样的中层武将,固然时不时对朝廷发些怨言,但是一颗以身报国,博取汉室封赏的热心,却从来都不曾冷却。
不过,如今的董卓,虽然在天子的诏令下,荣升为汉军冀州征讨军的主将,可是心中,却偏偏郁闷的想要骂娘!
董卓虽然与原主将卢植、卢子干关系不佳,可那是因为关东人和关西人2自来就有的隔阂。外加上两人在才能上,一个偏文,一个偏武,关系能够好起来才怪呢。
可是天地良心在上,卢植的去职下狱,真的是与董卓一文五铢钱的关系都没有啊!
作为一名少见的、来自凉州的袁氏门生故吏,董卓有着多重的消息来源。
卢植的去职下狱,表面上是因为天子诏书上说的,卢植固守军营,不肯主动出击,击破黄巾军。其实,在事件的深处,却是目前朝堂上,所出现的政治斗争的结果。
年初的黄巾暴乱,让当时的天子和朝廷一时间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病急乱投医之下,所有的矛盾都被暂时强压下来,所有的招数都被用来对付蜂拥而起的黄巾军。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才会被紧急推出,担任镇压黄巾军的三名主将。
但是,随着颍川黄巾军、南阳黄巾军、兖州黄巾军先后被汉军击败,回过神来的汉室朝廷,开始整理在黄巾之乱中,一度失去平衡的朝政。这样一来,朝中的风向,自然会明显为之一变。
本来,在朝中占据上风的,是以“十常侍”为首领的宦官集团。这些下面没有了的家伙,在当今天子的暗中纵容下,大肆打击士人和党人,其气焰之嚣张,就连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氏和杨氏都要退避三舍。然而,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十常侍”一方最大的弱点就出来了。
那就是:
——根基尽在京畿之地,无法把握地方!
无法把握地方,就意味着“十常侍”固然可以在朝廷里呼风唤雨,决定官员的任免。但是,面对起自京畿之外的黄巾狂潮,“十常侍”完全是鞭长莫及。
为了扑灭打着“诛杀朝廷奸佞”旗号,却在实质上威胁到汉室安危的黄巾军,在当今天子的授意下,“十常侍”不得不主动废除坚持了十余年的“党锢”政策,重新大量启用有能力、有声望的党人。天子和宦官们希望,能利用党人遍布天下的潜在力量,来镇压黄巾军起义。
这样一来,原本被赶出朝廷的党人们,纷纷大摇大摆的返回雒阳,或者在各地州郡任职。一时间,死灰复燃的党人集团,居然有了与宦官集团相抗衡的势头。
——这种势头,是非常危险的!
数十年的清洗和压制,在党人与宦官两大集团之间,播下了无法弥合的仇恨。更何况,党人们一旦得势,所要谋求的,可不是什么一官半职,而是掌控天下的权柄!
“十常侍”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一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一些事情,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士人们。
这个被作为警告的对象,在当今的战乱之中,最为有效的靶子,自然是手握兵权的领兵大将。因此,卢植,朱儁,皇甫嵩三人,就成为“十常侍”选择的目标。
三人之中,皇甫嵩剿杀黄巾的功劳最大,而且出身武人,向来被士人们排斥,对宦官们也算得上是态度平和,可以不论。
朱儁虽然出身士人,但是为人圆滑,颇有些商人的特点,从来都刻意避免与宦官的直接冲突。外加上朱儁在长社之战中,由皇甫嵩故意让给他部分功绩,来填补之前战败的罪责,想要动他,不太方便。
这样一来,只剩下卢植了。
作为当世大儒之一,卢植固然不是党人,却向来与党人关系密切。而且,他在雒阳之时,与另一位大儒蔡邕、蔡伯喈关系莫逆。
偏偏蔡邕此人,仗着当过当今天子的老师,屡次上表,要求天子疏远“十常侍”。他这样的作为,自然是深为“十常侍”所痛恨。被蔡邕连带之下,卢植自然也被“十常侍”所厌恶。
最妙的是,卢植虽然将张角亲自率领的黄巾军主力,牵制在冀州一带,可谓是动弹不得,手上却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相比起皇甫嵩、朱隽上报朝廷的数万、十数万斩首功劳,卢植得到的首级不过数千而已。比较起来,宦官们若是扳倒卢植,所需要花费的力气最小,而示威效果最明显。
因为朝堂中潜藏的这些奥妙之下,才有了目前被军营中将士,传播得沸沸扬扬的“小黄门左丰索贿不遂”事件。
而这件索贿事件,其实也并非像表面上那般明显。
试想,区区一个小黄门,不过是秩六百石的货色,远远比不得“十常侍”之中的人物。这样一个微末小臣,哪里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将秩两千石的中郎将轻松扳倒?
宦官们虽然贪财,却向来极有眼色。而且要说起对皇帝的忠诚度,当朝的那些大臣,还真的没有几个,能与“十常侍”相比。
在大军与敌人决战的关键时刻,从雒阳千里迢迢的派出人手,跑到冀州战场上来,去勒索大军的赏赐补给军资。如此行为,如此时机,若是其中没有什么特别的筹谋,也实在是显得太不合适了。
董卓也是在卢植下狱治罪之事发生后,暗中寻思了几天,这才想明白了期间的道理。要说“十常侍”经手的钱财,都是可以用“亿”来算的。在大战将至的场合,他们派出左丰向卢植索贿,哪里就是真的看上这一点儿贿赂了?这不过是借助索贿之名,打探卢植的立场。
如果卢植愿意与宦官结盟,或者相安无事,就应该多多少少,向左丰意思意思。而卢植直接回绝的行为,无疑说明他无意与宦官们和平相处。
有了这样的信号,“十常侍”自然就毫不客气的,将卢植当做那只鸡,杀给其他的猴子们看了!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这样败坏了!
ps:1袁隗任司徒时,曾因为并州刺史段熲的推荐,辟董卓为门下贼曹。
2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当时,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意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



第18节 董卓思时局【下】
——多少朝廷大事,就是这样败坏了!
想到这里,董卓心中也极为感慨。
目前,董卓在立场上,属于汝南袁氏的外围势力。与一般的士人不同,汝南袁氏向来在朝廷中,持中立立场,轻易不肯加入各大势力的倾碾。
无论是宦官集团,还是士人集团,袁氏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袁氏家族历来高明的处事方针,这才在左右逢源之中,屡屡在朝廷内的斗争中选对位置,创下了令大家羡慕不已的“四世三公”。
所以,在“十常侍”发起的扳倒卢植一案中,汝南袁氏完全是作壁上观的。但是,想要避开纠纷,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卢植被去职下狱之后,本来老神在在的董卓,这才发现,自己居然无意之间,就掉进了一个马蜂窝之中!
平心而论,对于卢植的军事才能,董卓是有几分佩服的。虽然卢植在战场临机调度,捕捉战机方面,能力远不及董卓。可是,说起统御大军,安排营地,处理各种军务上,卢植的手段,极为老辣,不下于“凉州三明”。
更加难得的是,作为一代大儒,卢植在冀州、幽州一带,都有着极高的名望。当地的豪强大族,勇将名士,多有响应卢植号召,自发的加入朝廷平叛大军的。
在这些以“义兵”之名,加入冀州招讨军的勇士之中,最为出色的,正是卢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原本籍籍无名的汉室没落支脉刘备、刘玄德。另一个,则是本来就在北地幽州广有声名的公孙瓒、公孙伯珪。
在北地胡人中威名赫赫的公孙瓒,目前任职为辽东属国长史。他在听说卢植率兵北上,负责剿灭张角的叛乱之后,立刻向上司辽东国相请了假,带着他手下与“江东猛虎”孙坚的“猛虎义从”齐名的那支“白马义从”,不远千里,从幽州一路杀到冀州,前来助战。
外加上卢植在率军出雒阳时,得到了天子赐予的“持节”权利,让他无论是调度地方官吏,还是压服北军悍卒,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此种种条件,才让卢植具备了以四万汉军,压制住张角亲自统御的十五万黄巾军的实力。虽然董卓自恃在战阵指挥之中,绝不比卢植差。可要想做到卢植所达到的程度,他还真没有这种底气。
但是,就在如今,就算董卓没有这种能力,也要硬顶着上了!
主将获罪,身为副将的董卓接替指挥。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天经地义的。然而,董卓可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这个时候接手主将的位置。
当前的局势,对董卓来说,真的是很不利。
董卓出身关西武人,在面对关东士人的时候,天然就是不利的局面。
冀州的地方官吏和豪强,会恭敬的遵从卢植的指示。可若是轮到董卓来发号施令时,这些关东佬却对董卓下达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有不少支义兵队伍,在董卓一上台的时候,就立刻脱离了汉军大营,自行离去。卢植的学生之一,喜欢自称“汉室宗亲”的布衣刘备,便是其中的一个。
除此之外,北军之中的那些出身于司隶校尉部的骄兵悍将,自然也不大看得起董卓这个来自边鄙凉州的武夫。这些北军将士里,颇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子弟。面对卢植这位声望崇高的经学大儒,他们还会表示一下自己的敬意。可轮到董卓这个出身堪称卑微的沙场老将,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反而就表现出相当的桀骜态度。
最让董卓头痛的,便是原来与董卓一样,身为卢植副将的“护乌桓中郎将”宗员。这个老资历的边军悍将,本来与董卓地位相当。可是一纸诏书下来,宗员这个同为“比二千石”的军中宿将,居然就成了董卓那个“凉州蛮子”的部下。
所以,心中不服的宗员,欺负董卓职位与自己相当,奈何不得自己,对董卓交付下去的命令,完全是以敷衍了事的心态来完成。所谓上行下效,有了他这么个带头的,其他的北军将士,就越发的肆无忌惮了。
这样一来,以至于堂堂汉军冀州征讨军的主将,能够毫无顾忌顺利调动的兵员,依然只有董卓从凉州带过来的三千边军!
——这些该死的家伙!
虽然作为一名武人,董卓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心中的不满。说实话,要是让董卓遇到这种情况,说不得他做的,会比这些家伙还出格。但是,这样的情形,让董卓自己遇到了,他自然要愤怒不已。
不过,这些也还罢了。
下面兵将的不服,其实也是司空见惯。只要让董卓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慢慢安抚调理一下,他就有信心,让手下变得服帖些。然而,董卓最为觉得悲催的事情,就是:
——没有时间!
那些宦官们,为了扳倒卢植,居然让小黄门左丰对当今天子说道:
“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
——广宗的黄巾贼其实很好解决的。只是卢植中郎将让大军守在营垒中休息,就是不肯出战。他想等到老天爷发威,诛杀那些黄巾贼呢!
如此恶毒的挑拨,让天子当堂发怒,这才有了卢植被问罪下狱的一幕。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