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350部分

黄巾张狂-第350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高顺从两翼发动的试探进攻,关羽淡定的下令,同样从两翼出击,压制住吕布军,然后直接打过去,包围高顺的陷阵营。这一战,拼的就是双方的真实战斗力,而非韬略之流。因为。不是每一仗都有机会使用计谋的。
双方的真正交锋开始了。
在两翼交战中,战事陷入了暂时的胶着状态。关羽训练的兵更精锐一些。而高顺一方的兵在数量上略多一些。由于大家都没有出全力,双方虽然杀成一团,却都维持住己方的阵线。
在交战前线,最前方的士卒们,一边用盾牌遮蔽身体,抵挡敌人的攻击。一边用长矛,大刀之类的武器攻击敌人的防线。当然,大部分的攻击力,最终都会落在盾牌上,变成了矛与盾品质的较量。很多时候都是以战斗者暂时后撤几步。以更换自身损毁的武器,来结束一对一的交锋。
双方缠战小半刻钟,阵线接触面宽达三、四百步,彼此间造成的伤亡却不过数十人而已。由此可见,两翼的战斗都没有投入全力。
事实上,对于那些非精锐的部队来说,这种交战场面才是最正常的。那种一照面就杀的人头滚滚,血花飞溅的场景,只有极为精锐的部队出动时,才会出现。如果连普通部队也能够打成这等惨烈的战况,很多战斗就根本不会连绵日久,难分胜负了。
不过到了下一刻,两翼士卒间的厮杀突然停滞了下来。不少人暂时忘记了厮杀,屏住呼吸,心情紧张的当起了观众。这是因为,双方最强的两支军队,正在大步的接近当中。只要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陷阵营和校刀手之间,就要展开一场决定性的血战。这次战斗的胜负,将最终决定此战的结局。
陷阵营的移动整齐划一。七百人的步点,形成了一个节拍。虽然人数并不算太多,可是气势却胜过了千军万马。
若是蒙上眼睛去听,多半有人会将陷阵营前进的脚步声,听成是有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正在移动。那种雷鸣般的踏步声,足以将某些心脏不好的人给吓出问题来!
作为七百人的主将,高顺并未身先士卒。他站在指挥车上,双手持着鼓槌,有节奏的击打着。深沉悠扬的鼓声,便是陷阵营七百将士的指挥棒。哪怕此时的战场上,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鼓声,但由高顺亲手击出来的鼓点,却就是与众不同。
通过严格的训练,每个陷阵营将士,都能够听出高顺鼓声中的含义。因此,这支军队甚至都不需要旗帜用于指挥了!
陷阵营在动,高顺也在动。他所容身的指挥车,专门有十多名士卒负责牵引,与陷阵营保持着同样的移动速度。光是凭借着这种行军威压,陷阵营就曾经多次不战而胜,让对面的敌人自发引起崩溃。
“所击无不破”五个字,每一个都需要有足够的胜利,才能够成功铸就的。
很显然,这份气势,让挑选和训练都极为严格的校刀手们,也产生了一定的动摇。不过,当关羽骑着战马,进入校刀手阵型中时,校刀手的动摇立刻得到了制止。可这也证明了,校刀手比起陷阵营来,也许还是差了那么一筹。
关羽当然看得出两支部队可能存在的差距。他沉着脸进入校刀手阵中,青龙刀一扬,低吼一声:
“攻!”
“攻!”
校刀手齐声大喝。
一声号令,列成方阵的校刀手,将长柄大刀斜斜的向前探出,形成一排刀墙。那排寒光闪闪的刀刃,看起来无限狰狞。
“进!”
关羽又是一声暴喝。
“进!”
校刀手齐声呼应。
当关羽领着校刀手亲自步入战场的时候,校刀手便犹如有了主心骨,以毫不畏惧的气势,踏着沉重的步伐,如林般前进。
——总算可堪一战……
关羽的心中有些郁闷的想道。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够高看高顺一眼了,没想到实际上,他还是小看了高顺!
双方的步伐都不算快。但是,在相互的推进当中,两军的距离很快由三百步变成两百步,两百步变成一百步,一百步变成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十步,最后,迎头撞上!
“咚咚咚!”
高顺敲出的鼓点突然变得高亢起来。而身处刀阵当中的关羽,口中也爆出一个“斩!”字来!
刀光凛凛,迎头斩下。陷阵营将士则举着手中的兵器,猛的向前冲刺。面对可以斩断生死的闪亮刀锋,没有一个陷阵营将士有所退缩。
一片兵器的交击声中,连绵的鼓声突然停下。而这对于陷阵营的将士们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
全力突击!
本来整齐无比的陷阵营,突然间就变得“混乱”起来。相近的士卒们迅速的联成一团,根据各自所使用的兵器,搭配成一个个五人小阵。本来已经各自瞄准斩落目标的校刀手们,忽然发现,有的人失去了刀下的敌人,有的人则需要同时面对多个敌人。
战斗在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校刀手的大刀,是极为难以抵挡的利器。在关羽的严格要求下,一名合格的校刀手,必须要能够做到,一刀下去,将一名骑兵变成“人马俱断”!
但是,若校刀手的大刀落空,或者被陷阵营用各种兵器或者盾牌勉力招架住,那校刀手的悲剧就来了。长柄大刀,本就不是太适合近身缠斗。
兵器的交击声连绵不绝,间或响起几声临死的惨叫,以及粗重的呼吸声。无论是陷阵营还是校刀手,在战斗中都始终保持着沉默。
这些富有经验的战士都知道,战斗中的大喊大叫,只是在平白浪费宝贵的体力。只有那些需要依靠嚎叫来壮胆的新兵,才会这么做。对于能够做到死战不退的老兵来说,嚎叫,只会暴露己方的虚弱……
从兵器上来看,校刀手占优。从甲胄上来看,陷阵营占优。从军阵训练来看,陷阵营占优。从单体实力来看,校刀手占优。
短短小半柱香的时间里,陷阵营和校刀手如同割麦子般的倒下。而后方的战士,则毫无犹豫的自动填补到前面的缺口当中。双方死者的尸身,迅速在犬牙交错的战线上堆积起来。很快的,在近百步的交锋战线上,便堆出了一条达到人膝盖的隔离带。
在两翼观战的数千双方士卒,一个个目瞪口呆,手脚发冷。他们可以发誓,这辈子从来就没有见到过如此惨烈的战阵厮杀。这一刻,他们对交战中的双方,都从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幸好不用我们上……
这是观战士卒们的共同想法。(未完待续。。)



第24节 征战漫天急【三】
两支天下有数的精锐,都在血战中飞快的消耗着。从战损的比例上来看,校刀手要略微低于陷阵营。但是,关羽的脸色却越发的难看起来。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他明白,自己的部队即将遭遇一场失败了。
校刀手的战斗力,并不比陷阵营要差。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陌刀手,可是校刀手的后辈。但可惜的是,偏偏校刀手的兵力数量,却不到陷阵营的一半。短短的小半柱香时间里,双方各自阵亡了至少一百人。对陷阵营来说,这不过是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数量。但对于人数少得多的校刀手来说,这已经是接近半数的伤亡了。
能够伤亡近半,却依然死战不退,这样的强兵,天下间也没有多少。但是,如果伤亡进一步增加,达到了六成,或者七成,校刀手们还能够坚持下去吗?
哪怕关羽对自己的练兵能力颇为自信,依然不认为校刀手们能够做到。
事实上,校刀手已经做得很好了。此战,他们一直坚持到伤亡超过五成才开始出现动摇,可谓是虽败犹荣。
没有人能够苛责他们,要求他们做到更好了——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能够承受二成伤亡的部队,已经可以称为精兵了。
关羽决定退兵。
不过,还没有等到关羽真正下令撤退,校刀手已经自发的开始后撤了。此时,校刀手的战损率已经高达六成以上——就在关羽下决心发出撤退命令的时候,又有一成校刀手阵亡了。
校刀手的溃退,引发了关羽全军的动摇。然而到了此时,关羽依然不认为此战就一定会败。他回头对着正在指挥的副将下令,在军中举起双兔旗求援。自己则跃马对着陷阵营冲上去,大刀一扬,对冲在最前面的陷阵营将士兜头斩去。
于是,关羽当着千军万马,展示了何谓“万人敌”。
何谓“万人敌”?
就是即使面对万人的大军,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和勇气杀入敌阵。杀出一条血路!
此时的关羽,并不用杀出一条血路,他只要暂时杀退陷阵营的一波追击而已。
“挡吾者——死!”
来到厮杀第一线的关羽将大刀放低,正对着步兵的胸口高度。胯下的“飞电”欢快的耍了一个圈子,按照主人的要求,沿着一条选定的阵线飞快的冲刺起来。所有越过这条阵线的陷阵营将士,都必须自己想办法从关羽的刀下逃生。
青龙偃月刀的刀锋过处,甲衣如薄纸,人命如落叶。鲜血如泉涌,伏尸如稻草!
只一刀,关羽居然立斩二十七人,皆是陷阵营精锐!
于是,刚才因为两支精兵的惨烈厮杀而目瞪口呆的数千观战将士,如今又为了关羽这惊天动地的一刀,一个个瞠目结舌,心神摇曳……
“这还是人吗?”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共鸣声。而当双方的士兵们发现自己居然与敌人有着相同的观点时,一种尴尬之情油然而生。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共鸣的出现,让敌对双方的斗志,再一次被大幅度削弱了。
看到关羽如此夸张的一刀,站在指挥车上的高顺也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一刀虽然惊艳,他却也并非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关羽借助了战马的力量,青龙刀的沉重。又巧妙的沿着两军的阵线边缘,只用一侧对敌,这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武技的优势,一刀斩过,达成了如此惊人的战果。
哪怕没有看到关羽收刀后。跑回本阵时手掌的痉挛,高顺也能明白,短期之内,关羽是决计用不出第二次这样的刀法了。那位若能够再使出这样的一刀,则武力说不得还要超过温候吕布——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即便如此,高顺对关羽的武技,也有了几分佩服。以高顺的判断,除了温候吕布,徐州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在个人武力上与关羽相抗衡。
哪怕是有着“小温候”之称的悍将张辽,也不行。
只用了一刀,关羽便扭转了刚才由于校刀手溃退,而带来的士气低落。从这一点上来看,高顺也觉得敌人确实有抗衡己方的实力。但是,他是个正统的军人,自然要追求战斗的胜利。因此,高顺钦佩之余,并没有就此收兵的打算。他再次敲响战鼓,指挥着陷阵营的残部,向前列阵推进。
陷阵营不愧是天下有数的强兵。哪怕气势暂时为人所夺,其回复的速度,依然快的让关羽吃惊。高顺的鼓声一响起,陷阵营便在一片沉默中结好阵型,沿着校刀手溃退的方向,大步冲杀下去
陷阵营的这个举动,让关羽心中恼怒无比。
——败了,终究是败了……
“万人敌”虽然号称力敌万人,毕竟不是真的。在战阵大势的主导下,任你号称“万人敌”,依然是不退便亡。
安定六年【198年】七月二十,关羽战高顺于莒县城外,小败。
关羽虽然战败,但损伤不多,共计四百人而已。高顺伤亡亦达三百左右。关羽小败,却守住了营盘,因此这次失利,并未对接下来的战事造成多大影响。
两军的这一次交锋,只能算是一盘开胃菜。两天之后,于禁的主力到达。三天之后,吕布也亲自带兵来到莒县城外。伴随着双方主力军团的各自就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