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332部分

黄巾张狂-第332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光是瘟疫让刘表头痛,他的部将张羡。也是刘表手中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张羡是南阳人,常年在荆南四郡各地为大吏。刘表接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张羡为长沙太守,第一个对刘表表示臣从之意。
不过。刘表以张羡行事粗鲁,并非士人出身,可不怎么看中他。被刘表轻视的张羡,游侠脾气大作,已经是半公开的与刘表决裂了。而且以张羡长期在荆南四郡任职所结下的人脉,除了长沙之外的其余荆南三郡,也以张羡马首是瞻。如此一来,刘表不得不面临荆州内部分裂为荆南、荆北两大块的局势。在解决张羡之前,刘表可没有心思,也没有力量去管其他地方的闲事。
当荆州正闹瘟疫的时候。益州的形势也有了剧烈变化。
在灵帝手上被任命为益州牧的,是宗室刘焉。刘焉也是朝廷中第一个提出,将州刺史改为州牧,好独揽州中大权,以征讨不臣。安定百姓的朝中重臣。会提出如此建议,刘焉的心思可见一斑。
自从入蜀之后,刘焉一直致力于打击境内的豪强,好竖立自家的威信。在董卓进京以后,刘焉自认为身为汉室宗亲,有资格自立一方,便派干儿子张鲁攻下汉中要地。截断朝廷与益州腹地的联系,截杀汉室使者,以便于刘焉自己不受阻碍的割据益州。
对刘焉如此明显的行为,朝廷是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掌控权柄的董卓,还面对着关东的全面反叛。哪里会有心思去处理摆明了要自立一方的刘焉?
既然不可能当真带兵去攻打地形险要的益州,董卓治下的朝廷,能做的也就是将刘焉还在世的三个儿子控制在帝都,以威胁刘焉不得异动。
其实刘焉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他最看重的第三个儿子刘瑁。还一直跟随在刘焉身边,似乎并没有继承人的危机。可这位刘瑁偏偏有些短命,入蜀没有多久,便死于非命。
顺便提一句,刘瑁的妻子吴氏,在《三国志》中记载,后来成了先主刘备的皇后。
有了子嗣这个威胁,素有野心的刘焉,虽然心中很想直接称王,甚至是称帝,却不敢有实际动作。如果他敢称王称帝,董卓一个激动,将刘焉的三个儿子都杀了,那益州的大好基业,却又有谁来继承?
后来,董卓身死,李傕郭汜等人反攻帝都,却被西凉羌乱叛军杀入长安,挟持天子,刘焉的三个儿子也被迫卷入了这次大战。
不幸的是,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参与了王允策划的反董政变,先后死于乱军之中。只有幼子刘璋,由于为人胆小,早早躲避到议郎庞羲家中,得以与刘焉的两个孙子一起被送回益州。
老来丧子的消息,让刘焉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黯弱的刘璋,也不是继承益州事业的理想人选。几重忧虑之下,年老的刘焉终于病倒,并在安定二年夏天死去。
由于刘焉的悉心安排,刘璋虽然能力和威望都很有限,还是成功的继承了父亲益州牧的官位,并掌控住刘焉招募外来流民所编成的“东州兵”,成为大汉土地上独霸一方的强大诸侯。
当然,乱子还是少不了的。因为刘焉之前大力压制益州本地豪强的策略,益州豪强可不会欢迎刘璋继位。反倒是刘焉的部下们,看中了刘璋的弱懦,对代替刘璋执掌益州权柄很有兴趣,纷纷全力支持刘璋,镇压了益州豪强们的反抗。
比如益州本土的将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起事反对刘璋,不过被刘璋任命的“征束中郎将”赵韪打败后逃奔荆州。张狂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特意让负责谍报的韦笑和郭嘉派出人手,打探那些逃奔荆州的冀州将领下落。
随着刘璋的正式登场,未来十年里,张狂统一天下的全部对手,终于到齐亮相完毕。
辽东公孙度,凉州和司隶半州的韩遂、马腾,兖州曹操,青州袁谭,河南尹朱隽,半个豫州的孙坚,陈国王刘宠,地跨豫、荆、扬三州部分郡县的袁术,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荆州刘表,还有扬州的刘繇和刘备。这些汉末的诸侯,便是未来十年里,在大汉的土地上相互攻伐兼并的主要出场人物!



第1节 朝中风波恶【上】
一阵疾风吹过平坦的原野,让荒田里遍布的野草纷纷倒伏。如此一来,田间的那些凸起杂物,就成为视线里的显眼障碍物了。
若是太平年间,荒地中的那些杂物,必然会引起发现者的惊讶和惶恐。那是由块块白骨和废弃兵刃组成的战场遗迹。只是,如今已经是安定六年198年,就算是从董卓入京,引发天下兵戈,也已经有了快十个年头了。若是将时间向前推导到黄巾之乱,则大汉的剧烈动荡,足足持续了十四个年头!
十四年下来,足以让任何一个平民,适应这样一个离乱不断的世界。因为,不能适应这种生活上的变化的人,差不多统统都死掉了。暴露在荒地里的区区几具白骨,着实不能给幸存者留下太大的影响。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一个身材矮小,看上去却给人以活力无限印象的中年人,身套重铠,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对着经过的白骨低声感叹道。
“张狂此僚却也古怪,虽然文、字皆粗鄙不堪,偏偏却工于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皆有可观之作。这首‘蒿里行’,虽然意在讥讽我等关东联军,偏偏我等听了,还无法反驳。实在是有些让人气闷。”
听到矮小中年人念诗,他身边的一名披甲骑士,开口就是一阵感叹。与念诗者的其貌不扬相比,那披甲骑士堪称伟美有仪容,满身的书卷之气,哪怕身处军旅之中,也不能够遮掩住。
念诗者淡淡一笑,偏头对披甲骑士说道:
“张狂惊才绝艳,可不是等闲的人杰可比。吾自认才华不弱于人,却也不得不承认,此僚之能。尚在吾之上。他要是没有这份过人之能,当初又岂能击败本初,独霸河北?”
“不过,袁车骑当年若不是军中突发瘟疫。未必就会败给张狂。所以,张狂之能也就罢了,最让人担心的,是此僚对天机的把握啊!”
“天机?”
念诗者低声的重复了一句,脸上的担忧之色一闪而过,但很快就再次显露出刚毅的本性。
“我曹操世代深受大汉俸禄,早已决心一生报国。就算天意要让大汉衰败,也得问过吾的意思!”
听到曹操激动中吐露的真心话,披甲骑士的眼神也变得坚毅起来。
“颍川荀氏享有天下清名上百年,皆得自大汉。孟德你既有匡扶汉室。再造朝廷之意,余必然以绵薄之力,全力襄助,方不负我颍川荀氏百年清望!”
“文若!”
曹操双目放光,对着披甲骑士勉励道:
“如今天下诸侯各有所欲。依然矢志不渝,真正愿意匡扶汉室者,却寥寥无几。你我二人同心,此次上雒,必然能够迎回天子,达成我们的愿望!”
文若,也就是在天下间大名鼎鼎的“王佐之才”荀彧。向着曹操一点头,坚定的说道:
“韩、马二人相争,天子不堪其扰,一心东归,便是我等再造大汉的机会!等迎回天子,便可‘奉天子以令不臣’。联合天下忠臣志士,陆续讨灭各处叛逆。如此功绩,堪比光武帝当年中兴大汉之举。你我当共同戮力,立此不世之功!”
说罢,两人对视一眼。感觉颇有默契,不由得各自大笑起来。只不过在两人的笑声里,始终让人感觉到其中有些被压抑住的东西。
笑完了,曹操与荀彧沉默下来。又走了好一段路,才再次有人开口说话。
“司隶当年何等繁华,纵使路边一小镇,也有百千户人家。可如今,我军前进了许久,却不见人烟。由此看来,韩遂和马腾二人,也是有勇而无谋之辈。大好基业,居然就此衰败。”
曹操的意见,荀彧并没有完全赞同。
“司隶之衰败,一来由于董卓迁都,又以小钱收刮民脂民膏。二来,王司徒当年诛杀董卓之举,引起李傕郭汜之流叛乱,荼毒无穷。等韩遂入关,司隶已经残破大半。后来故朱太尉收拢流民,苦心经营河南地界,却又与韩、马乱军多年攻伐。多年骚乱之下,岂有民众可以生存?”
说到这里,荀彧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意:
“牧民,首在安定。若居无安心,则民无恒产。民无恒产,则人无恒心。大汉之衰败,便是动乱不休。岂止司隶?”
“好在故朱太尉在河南经营得当,要不然,我军入司隶,却是连粮草都没有了。”
曹操感慨一句,也不再说话。一行人花费了大半个时辰,在荒凉的疾风里逛了一圈,终于回到了出发时的营地里。
这处营地的位置,本来是那位“故朱太尉”在前线设立的一处警哨烽燧,只能容纳最多百人勉强居住。不过,好在烽燧边有个被废弃的小村子,村中保留下来的房屋不多,却也能让上千大军临时驻扎。纵然如此,也是远远不够。曹操从兖州带来的六千精兵,外加五千民夫,不得不在小村外围,安下几处副营凑活一晚上。
所谓的“故朱太尉”,指的是于年前故去的“骠骑将军”朱隽。作为大汉资历极老的一位重臣,面对朱隽,即使是其余自行其是的各州大吏,对他也是态度恭敬。就连一直在与朱隽进行不间断小规模战斗的韩遂、马腾一伙,在朱隽死后,也不得不以他们控制下的朝廷的名义,追赠朱隽为三公中的“太尉”。
河南尹拥有故都雒阳,又紧靠着兖州和豫州,战略位置十分关键。朱隽以区区一郡之地,当然无法与占据了整个凉州和半个司隶的韩遂朝廷对抗。
不过,兖州刺史曹操是有名的大汉忠良。在自身钱粮兵力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曹操依然时常为朱隽提供少量的援军和粮秣。而豫州刺史孙坚,更是朱隽的故吏,双方往来密切。相较于曹操的小规模援助,孙坚可是时常直接出兵,与朱隽联手对敌。
朱隽死后,其子朱晧被孙坚和曹操联手推荐,继任为河南尹。朱晧的才能,当然比不上老爸,却也在水准线以上。不过,相较于他的老子朱隽,有能力凭借个人威望镇守河南,朱晧可没有这份本事。所以,在继任河南尹之后,朱晧很快便加入孙坚的麾下,成为孙坚麾下的一支半独立势力。
既然朱晧投靠孙坚,河南已经是孙坚的势力范围了,那曹操带兵跑到这里来干嘛呢?
话说起来,还要从西京长安开始。
当年自从韩遂和马腾联手,趁董卓被杀,董卓的部将们反扑长安的时机,率领凉州羌汉联军一举攻克长安,将幼年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后,长安就成为了韩遂的主要据点。他与义兄弟马腾屯兵城内,共同把持了长安的朝政。
马腾是个武人,对朝政兴趣不大,反而更加热衷于训练士卒,提升军队战力。如此一来,韩遂就相当于独自掌权。
不过,由于韩遂的叛贼出身,他虽然控制住了天子,朝廷中却没有几个重臣卖他的面子,纷纷托病辞官。这让韩遂控制下的朝廷,显得很是名不正言不顺。
就算那些重臣如此不给面子,韩遂依然保持了克制。韩遂可没有董卓那么暴躁,他是士人出身,对朝廷重臣的行为并没有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相反的,韩遂趁朝廷重臣辞官的机会,提拔了一伙愿意投靠的卑官下吏入朝,并自任为大将军,领尚书台,算是彻底的把持了朝政。
大将军是大汉官场里最重要的职位,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威势,只要各位想一想何进当年的权势,便可以明白。在天子年幼的时候,大将军替代天子,为天子处断事物,那都是名正言顺的。
而且,“大将军”一职,在名声上比起早就被先代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