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307部分

黄巾张狂-第307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袁术、孙坚一方,虽然在这场大战中落得个战略失败,但是损失倒也不是大到让袁术不能够接受。而新加入的“奋武将军”吕布所展示出的强大武力,也让袁术军的军威没有多少下降。
只是,吕布显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或者说,在吕布眼里,显得文不成武不就的袁术,并没有如当年的董卓那样,拥有压制吕布的那份资本。
有着温候的爵位,有着奋武将军的官职,吕布自认为身份不在袁术之下。更兼吕布自负武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让他心服。如此一来,不怎么将袁术放在眼里的吕布,难免会提出一些显得无礼的要求,比如说要求大幅度增加兵力,要求大笔的战后封赏什么的,让袁术心中大为不满。
还有一个让袁术势力极为头痛的事情,便是今年的收成。由于袁术在领地春耕的关键时刻,大肆征发民夫充军,南阳和豫州的春耕显然也做的不好。
可以想象,等到来年夏秋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袁术的治下也会出现相当程度的饥荒。对此。潜伏在伏牛山一带的黄邵、龚都、刘辟等黄巾军首领,可谓是最为期待。反而是袁术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在意,也不知道这位纨绔子弟到底有多么的缺少农业常识。
当袁术孙坚联军与凉州军结束战斗的时候,也差不多是曹操击败徐州军的时候。
徐州牧陶谦是个能吏。这一点从他到了徐州,很快便有效的抑制了原本如火如荼的黄巾起义。正因为陶谦的功绩过人,他才得以从徐州刺史一跃变成徐州牧。
但是。陶谦的野心并不大。作为一个活在乱世的地方大员,陶谦并没有乘机建立一方霸业的打算。不是陶谦对大汉忠心不二,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点,而是陶谦的条件,并不具备如此做的资本。
在进入徐州担任刺史的时候,陶谦就已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了。由于出身略显贫寒,家族势力不足,他在徐州的治理,必须依靠当地的豪强大族来支持。
当时如果不是袁术与陶谦正好性格相投。暗中为陶谦引荐了彭城曹氏、东海陈氏等几个徐州大豪族,陶谦也不会那么顺利的被徐州豪强给接受。
自身实力不足,意味着陶谦很难将徐州的基业,留给能力平平的两个儿子。年事已高,又意味着陶谦连给儿子接班铺路的时间,也明显不够。这几样因素综合一下,意味着陶谦一旦生病或者亡故,就会立刻失去对徐州的统治权柄。
所以。行事老辣的陶谦,在进步无望的前提之下。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在这个乱世中被人无辜谋害,陶谦干脆让两个儿子都不要进入仕途,乖乖的在家里做一个良民。如此一来,等到陶谦将徐州交给后继者,后继者也会看在二子没有丝毫威胁力的份上,照顾两兄弟一把。
再说陶谦与曹操开战之事。
其实在一开始。陶谦连主动出兵兖州的打算都没有。他这个州牧地位虽高,又不能传诸后代。就算占领了整个兖州,对陶谦个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陶谦交到曹豹手中的那两万人,也只是陶谦为了配合袁术大举进攻兖州。而挤出来的偏师。换句话说,他们是去给袁术敲边鼓的。
可是,谁能料到关中一带的朝廷里,突然间会出那么大的事情?
关中的朝廷一出事,袁术心念一动,居然立刻将进攻兖州的八万大军,都拉去进攻西京长安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按理来说,既然正主儿都不在了,徐州军还有什么必要对兖州发动进攻呢?
但是,很多事情就坏在这个但是上。陶谦虽然贵为徐州牧,毕竟是一个外来户。没有徐州的几大豪强支持,很多事情都干不下去。所以,要论起地方豪强对本州的影响力来,天下各州无出于徐州豪强者。
曹豹是彭城曹氏的嫡子,他的兄长曹宏,更是贵为州牧府的别驾。在徐州能够呼风唤雨的曹氏一族,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小白兔。区区一个彭城国的地盘,已经满足不了曹氏急剧膨胀的势力了。
如果徐州的实际控制范围能够扩大,比如说将彭城国周围的山阳郡、任城国什么的给打下来,那曹氏就可以乘机扩张,坐拥数郡之地,成为天下第一等的地方豪强了!
过去曾经多次击败徐州境内黄巾军的徐州州师都尉曹豹,显然拥有不错的战力。既然如今兖州正处于明显的虚弱当中,那对曹豹来说,便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无论是于公于私,曹豹都有进攻兖州的强烈愿望,对他来说,破败的兖州,显然无力对抗己方养精蓄锐良久的强大州师。
因此,在曹豹坚持下,陶谦不得不同意了曹豹向兖州独力发动进攻的计划。
只是,曹操既然能将青、徐、兖三州的黄巾联军都一举击破逼降,又岂是曹豹这个从来没有打过苦战的“太平将军”能够对付?
曹操的本部精兵甚至都没有出手,只是动用了从十多万青徐黄巾降兵中,挑选精锐组成的两万“青州兵”,曹豹就抵挡不住,被一战击破,损兵四、五千,狼狈的逃回徐州地界。
这一战。持续时间不长。不过,事情却没有到此为止。
曹操可是那么容易吃亏的人?
徐州出兵来犯,给了曹操足够的反击理由,来说服那些无意参与到天下乱战的兖州大吏。跟着曹豹的败兵,曹操动员本部万人,以青州兵两万为前驱。对徐州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
青州兵是黄巾降兵,本身军纪极差。而曹操为了鼓励青州兵奋勇杀敌,公开许诺青州兵可以随意掳掠敌方郡县。如此一来,得到正规组织的青州兵,立刻化身为一群可怕的蝗虫,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他们所经过的地区,立刻变成了一片残破。
有时人记载,此战过后,历经战火地区变成了“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青州兵祸害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这家伙,也就成为徐州人最痛恨,也最为忌惮的一介“屠夫”。
好在彭城是徐州曹氏的根基所在,实力雄厚。面对强敌,全力发动起来的曹氏一族,还是撑过了青州兵的攻击。而青州兵一攻彭城不克,也没有兴趣继续去啃这块硬骨头。于是四散到乡里间,收罗粮草物资。运回正面临着饥荒威胁的兖州。
结果,曹豹对兖州发起的主动攻击,反而被曹操倒打一耙。青州兵此役中的掳掠甚多,居然让曹操得以拥有度过当年饥荒的粮草。
有了这个成功的例子,在曹操心中,不自觉的将徐州这块肥肉。看成了自己的口中食。就在回军兖州以后,曹操已经开始计划在得便的时候,再一次入侵徐州,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相比其他几个战场,纷纷在数月之间先后明确的分出了胜负。青州战场的战事,就显得格外的漫长而难分难解。黄巾军,袁谭势力,田楷势力,还有本地官吏势力,相互纠缠,各自忌惮,让青州战事延绵,仿佛看不到尽头。
青州战事的发展,大致是这样子的:
先是袁谭向田楷发动进攻,双方相持不下。然后田楷击败想要乘火打劫的一支黄巾军,保住了在青州的据点。接下来黄巾军又攻略了袁谭和本地官吏势力的治下,本地势力则向黄巾军发动反攻,又惹得黄巾军大举出动……
四方势力中,单以兵力而论,以黄巾军最强。虽然此战之前,青州黄巾军已经分出了数十万人进入冀州、兖州等地,陆续被人歼灭。可是有着天下黄巾军中,硕果仅存的大帅管亥在,青州依然是天下诸州当中,黄巾军势力最强盛的地方。
当然,那个占据了并州的叛徒张狂不算。
不过,青州黄巾军虽然兵力强大,却是其余三方的共同讨伐目标,在四方势力当中,日子过得反而是最差的。
至于袁谭和田楷两方,背后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都是腰杆子硬得很的。只是,由于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大战,双方可谓是水火不相容,接连发生了好几次五千人以上的战斗。相形之下,日子过得最安逸的,却是青州原有的郡县大吏。
由于已故青州刺史焦和的不作为,青州的多个郡县都被黄巾军陆续击破。要不然,青州的官吏们也不会容忍袁谭和田楷这些外来者,在自己的地盘上立足。
当然,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不被随意侵夺,青州的郡县大吏也需要一个临时首领,来领导己方阵营。
本来这种大家推举领袖的行为,是很容易发生分歧和内杠的。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青州残留下来的原有官吏,避免了那些惯常的纷争,几乎是毫无争议的推举出同一个人来作为领袖。
这个被人公推出来的名士,就是孔融。(未完待续。。)
ps:ps:1一门争义,指党锢时,张俭投奔孔融的兄长孔褒,结果孔褒不在家,但孔融却主动的帮助张俭逃脱。后来这件事情被告发,两兄弟被抓到牢中拷问。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



第30节 久战乱未靖
孔融是儒家先圣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就有“孔融让梨”,“一门争义”1等高风亮节之事流传,堪称青州近年以来,除了大儒郑玄之外的头号名士。
由于家世显赫,名声响亮,孔融很早就被前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等朝中高官所征辟。就连董卓那厮,在入京执掌朝政之后,也对孔融颇为忌惮。
为了避免孔融老是在朝廷里发表一些对自己不太好听的话,董卓干脆的将孔融这个麻烦的家伙,任命到黄巾军势力强盛的北海国当国相。
对董卓来说,如果黄巾军能够将这个多嘴的家伙干掉,那是最好的。就算黄巾军一时间消灭不了孔融,至少也能让孔融好好的吃一番苦头。
孔融到北海国上任后不久,青州刺史焦和就病死了。没了主心骨的青州郡县大吏,仰慕孔融的名声,纷纷表示唯孔融马首是瞻。孔融此人也想要在天下动荡不安之时有所作为,好让先祖的威望在自己身上不坠。于是,孔融在北海积极的起兵讲武,想要亲自讨伐黄巾军。
可惜,孔融的嘴皮子和笔杆子虽然犀利,连董卓都有些吃不消,偏偏却对兵事一窍不通。青州黄巾大帅管亥都没有亲自出马,只是派出几名小帅,便将孔融的部曲击破,让孔融只得退守城池,不敢外出。
尽管孔融在黄巾军的手下吃了败仗,可是他毕竟为天下知名之士,手中又有为数不少的兵力和粮秣。所以,对于想要夺取青州的袁谭和田楷二人来说。他们都在努力争取孔融的协助。
按理来说,袁绍号称“天下楷模”,名望远远超过公孙瓒这个武夫。天下士人在选择投靠对象的时候,袁绍显然远比公孙瓒适合。不过。孔融也算是个明眼人,对袁绍这些年祸乱大汉的种种行径很不满意,却对袁术勤于王事,敢于主动进攻董卓和凉州叛军的行为颇为赞赏。
爱屋及乌之下,孔融的态度,就有点儿倾向于与袁术结成同盟的公孙瓒。只是。田楷这厮不过一介武夫,入不了孔融的眼。而孔融也没有和名满天下的袁绍翻脸的打算,于是暂时保持着在袁谭和田楷之间中立的姿态。
不过,中立不是可以一直保持的。进入安定元年193年的六月,当青州黄巾军为了抢掠足够的粮草,在大帅管亥的率领下,再一次对北海的城池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抵挡不住的孔融,只能向外求援。
孔融可以求援的对象有三个:袁谭、田楷,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