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3部分

黄巾张狂-第2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2节 两败未俱伤!
这一击,祖茂的双手,只挥出了一柄刀。
但是,这一柄刀,却是由两片刀锋合聚而成。
没有人想得到,两柄可以化作绕指柔的百炼钢软刀,合在一起,竟然会变成一柄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宝刀!
黑气一闪,周仓凄厉的大叫一声,身体平平的向后飞起,掉下了狭窄的城墙,“嘭”的一声,砸在一个搬运物资的士卒身上,当场将那个倒霉的小兵,压得骨断筋折,七窍流血,口中只有出气,没了进气。
然而,那一刻,周仓的脑中,没有疼痛,只有对方那一刀,如何合成,如何斩来的场景。在周仓的脑中,对这样的一刀,只有两个字:
——惊艳!
——致命的惊艳!
若不是身体自发的反应,将大刀的刀柄架在胸前,周仓此刻,只怕已经被当胸切开。能从这样一刀中逃得一命,周仓在事后,依然觉得,真是幸运之极。
——周仓败了!惨败!
但是,祖茂也算不上获胜。
发出了令对手都感到惊艳的一刀,祖茂的身体,一下子贼去楼空。他急忙向城头的垛堞上一靠,才算是逃脱了不支倒地的结果。
“大丰!……”
“大荣!……”
张狂和孙坚几乎同时厉声高呼。
刚才,典韦与孙坚,正面相对,交手十多个回合,恶斗正酣。对典韦来说,张狂一开始布置的“四人围杀孙坚”计划,不够直接,很不合典韦的性子。所以,当张狂的计划,被意外所破坏,变成了典韦一人独斗孙坚之时,典韦这才精神大振,欣然出手。
二人略一交手,就陷入了僵持。
对孙坚来说,对方的“双铁戟”,就如同两座山峰,遮架在他的刀锋面前。无论孙坚的“古锭刀”如何变化,都无法突破这两座厚实的山峰。
而对典韦来说,对方的精钢长刀,犹如一条青木长龙,在山岭间穿梭自如。无论典韦的“双铁戟”如何勾拿,始终锁不住对方的凝实刀锋。
两人的兵器每一次相遇,棕黄色的土属性“战炁”,都会被墨绿色的木属性“战炁”消去一块。
但是,这点儿损耗,对于已经成功进阶为“万人敌”的典韦,就像是在大山之上,挖去了一筐泥土。
而孙坚虽说也是“万人敌”一级的强者,“战炁”的属性还隐隐克制住对方,却依然被对方的浑厚力量,反震得异常难受。
十多招下来,孙坚虽然还仿佛占据了上风,心中却清楚的明白,自己在这个强大得异常的壮汉面前,怕是讨不到什么好处了。
——《兵法·军争篇》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如今局势不利,吾当暂避锋芒……
正在暗中思量应对策略的孙坚,突然听到一阵炒豆般的连击声。他斜眼一看,发现心腹亲将祖茂,瘫软的倚靠在一片垛堞上,似是随时有可能倒下。
孙坚心中一激动,大叫一声“大荣!”,卖了个破绽给典韦,转身就走。恰好典韦瞥见周仓,从两丈余高的城墙上飞出去,生死不知,也无心恋战,轻轻放过孙坚,探头去看城墙脚下的周仓。
还好,周仓在下落时,正好撞到了一个垫背的小卒。有了这条人命的牺牲,周仓虽然还是难免被摔得七荤八素,性命却是无恙。
但是,在他的胸口,有一道长达一尺多的恐怖伤口,鲜血直冒。如果不是身上那件镶铁甲质量不错,恐怕周仓的内脏,都会从胸腔中溜达出来,见见世面,透透气。
如今,虽然周仓的伤口,看上去恐怖,其实只是皮外伤。以“太平道”的高超医术,只要他修养上一、两个月,就又能活蹦乱跳了。
相比之下,祖茂的身体,更是没事。他不过是用力过猛,一时脱了力。只要睡上一觉,就能恢复大半。
——当然,城头上可不是休息的好地方。
一手扶住祖茂,孙坚一手挥刀,击退了于禁趁机刺出的长矛。孙坚心中暗恼,这个敌人着实无耻,一只玄铁长矛,招招不离毫无反击之力的祖茂。又架住了一记冷箭,孙坚担心刚才那个铁塔般的大汉,也前来夹击自己,急忙大叫一声:
“猛虎义从!撤退!”
就在刚才的那阵短暂厮杀,“猛虎义从”以击杀二十余人的战绩,将天平军好好教育了一番。但是,面对作为代价所付出的三死六伤,“猛虎义从”们觉得,这一仗,简直是亏大了。
虽然有不少义从,心中不甘,还想作战。但是,既然首领已经下令,“猛虎义从”们也就毫不犹豫,掉头就走。片刻之间,已经登上城头的二十余人,走的是干干净净。
只留下几个死里逃生的天平军士卒,对着从城墙下补充上来的己方增援士卒,面面相觑,犹自不敢相信。
“《孙子兵法》云:‘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坚带兵,当真有他先祖的风范啊!”
检查过周仓的身体,总算是放下心来的张狂,这样评价着敌人的行动。
孙坚部队撤退的极有条理。在程普部北军的弩机掩护下,居然将两辆结构完好的云梯车,都拖回了己方营地。
看到这样一幕,张狂周围的部下们,虽然心中憋屈,却无法反驳他的评价。
——“江东猛虎”,果然名不虚传……
——今日算是撑过去了。却不知明日,又会有多大的损失?
见到汉军列阵回营,张狂心中压抑,这样不安的想着。就连向来最大大咧咧的典韦,也没有发表对敌人的不屑。
明天,会是刀光血海般的一天吗?
ps:提示一下,祖茂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在周仓之上。如果综合评价,可能周仓的武力,还要略微超过祖茂。
作者想要描写的战斗,并不是谁的武力高,就可以通吃其他人。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武力相近者,战斗的最后结果,还要看双方的临场发挥,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希望这样的写作风格,能够让大家接受。



第33节 客来意带殇
第二天,张狂早早起床。朝肚子里胡乱塞下两块面饼和一块羊肉,他就急急的赶到了城楼上,观看敌人的动静。
天已经亮了。敌人开始在营地外砍柴汲水,营寨中升起了袅袅炊烟。一队汉军大模大样的来到距城池不远的地方,开始日常操演。不时有骑马的信使,在营地里进进出出。
但是,张狂从早上等到中午,也没有发现,敌人有出兵攻城的迹象。
——莫非,孙坚在养精蓄锐?
张狂乐得轻松。
不过,在内心的深处,他总是有些不踏实。
当天晚上,张狂又梦到了前世。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广告遍地,美女如云。
梦醒时分,张狂忍不住双泪长流。
别了!前世的种种……
次日清晨,张狂又早早登上城楼,观察敌阵。身边的亲卫和诸将,见张狂脸带倦容,都以为是因为忧心战局所致,倒是劝解了他几句。
但是,这一日,孙坚所部汉军,依旧没有动静。
战局的发展,让张狂有些看不懂了。这样僵持着,有什么意义?
浪费粮草吗?
好歹你围城也要有个围城的样子?就这么聚在西门外,难道不知道东门在昨天,还有一家大户,趁着黄昏时分,运了两大车的粮食蔬菜进城吗?
当然,张狂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小看孙坚。无论是他看过的历史中,还是玩过的游戏中,孙坚这人都不但有勇,亦且有谋。若不是因为孙坚太喜欢身先士卒,不小心中了冷箭,挂了,说不定孙氏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而今之际,只能静观其变。
张狂定下了调子,将心放下一半,开始调整部下的人员和装备,同时加强士卒之间的小范围配合。
昨天在观看“猛虎义从”的进攻时,那些义从们的小范围配合,给张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平军身在城中,面积狭小,大型的军事阵型训练施展不开。张狂也只能将就着,磨砺一下部众的单兵能力。
第三天,汉军的行为,更是让天平军诸将一头雾水。
孙坚居然就这样当着城上天平军的面,慢条斯理的整理行装,收起营寨,然后……
全军撤退了!
——太古怪了……
这是天平军诸将共同的心声。
以孙坚为人之坚毅不屈,绝没有知难就退的道理。但是,孙坚偏偏就这么做了。
——想不通……
要不要趁敌人撤退的时候,派兵追击呢?
城头诸将分成了两派,开始争论。
王果、周仓、于禁、沈富、何迁是一派,主张稳重行事。这些汉军的战斗力相当可观,如果正面交战,天平军即使全军出动,也不见得是敌人的对手。在不知道汉军的撤退,是否为诱敌计策之前,他们一致认为不能轻易的追击。
典韦虽然只有一个人,嗓门却压倒了其他人的反对。按照他的想法来说,就是:既然敌人露了怯,那就应当趁机上前,扒去敌人一层皮。至不济,也该踢上两脚,决不能这样,毫无作为的眼睁睁看着敌人跑路。
不过,诸将之间争论归争论,还是都留了一只眼睛,瞄着首领张狂。在天平军中,最终的指挥权,还是在张狂手中。没有他的同意,诸将都只能说说罢了。
张狂心中计较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追击了。
他的思考角度,又与诸将不同。
在明知道“黄巾大起义”将会失败的前提之下,即使击败了几支汉军,又有什么意义呢?结果很有可能,是在损兵折将的情况下,被汉军重视起来,作为重点来加以围剿。
张狂现在的想法,是尽可能的保存实力,闷声发大财。等躲过了这一阵围剿黄巾军的风头之后,待到汉室诸侯开始展开大混战,无暇它顾的时候,自己再东山再起,抢下一块肥沃的地盘,细心经营,最后慢慢扫灭群雄。
毕竟,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在知道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的前提下,如果还发展不起来,那就太辜负“穿越之神”的期望了。
否决了典韦的意见,张狂下令,让何迁多派斥候,远远的盯住孙坚军,看看他们到底做何动作。除此之外,他还让天平军全军保持戒备,做好出征的准备。反正,这座小县城,张狂本来就不想多呆。等几天后,一切风平浪静,立刻全军上路,向东方前进。
傍晚,张狂接到信报:孙坚军在西方离城三十里处下寨。
次日傍晚,张狂又接到信报:孙坚军在西方离城七十里处下寨。
张狂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总算是放心了一大半。
——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孙坚若是想玩什么花招,也无能为力了!
张狂近来经常抽出时间,阅读一些兵书,对一些兵法原则,渐渐也能运用了。只是这个年头,书籍大多数还是用竹简木牍记载,不但沉重,记载的信息量也相当少。张狂固然在军中征用了五辆牛车装运,也才运输了不到百万字的书籍。
——想想原来在网上,一部小说动不动数百万字,那得装多少车啊……
——也无怪乎这个年头的读书人,一个个孔武有力。想想看,一篇论语,总重量就有几十斤重。要想将这样沉重的东西,拿在手上阅读,没点儿臂力,能成吗?
不过,斥候带来的消息,还不止这一个。
“渠帅!西北方十里外,有一支友军,大约两百人,没有旗号,正直奔我军而来!”
“哦?”
张狂有些意外。
这年头,黄巾军刚刚兴起,有着大量虔诚的太平道道众作为骨干,组织还算是相当严密。由于能轻易的吸收大量流民,黄巾军的规模往往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只有数百人的小股黄巾军,不是被汉军击败落跑的败兵,就是大军派出来征粮或骚扰敌军的散兵。
这两百人,应该也是如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