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13部分

黄巾张狂-第21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植知道,有了这两份诏书,身为司隶校尉的袁绍,就能够理直气壮的调兵诛杀樊陵、许相两位朝廷重臣。他既为两人的生死感到惋惜,又担心以后青史上的留名,虽然心中打算置之度外,还是忍不住问道:
“尽诛宦官如此巨大的罪名,天子年长以后,必然不会放过。师兄,打算如何应付?”
其实,卢植这句话的意思,根本与“尽诛宦官”无关。宦官是天子家奴,死上几个无伤大雅。卢植话语里正真问的问题是:
——怎么妥善处置“何太后”这个“大麻烦”?
面对卢植这个略显冒失的问题,袁隗并未直接回答,反而说起了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
“本初已经传讯,让前将军火速上雒了。”
这个回答,无疑很是玄妙,甚至有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然而卢植居然听懂了。于是,两人不再交谈。袁隗在这一刻,甚至有闲心去夸奖一下,在刚才战斗中表现极为凶悍的颜、文二将。
一提到汉末乃至三国时期,能够拥有如此傲人武力的颜、文二将,诸位看官想必已经猜出来了。此二人不会是别人,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河北名将:
——颜良,文丑。
这二位世之猛将,当年在董卓指挥的广宗之战时,由于不幸与张狂统帅的天平军对上,结果一个被典韦所伤,一个则败于臧霸、乐进、周仓等人的群殴。没等皇甫嵩大军北上,颜良和文丑就不得不回家养伤去了。
如此一来,颜良和文丑二人在这场波及全国的“黄巾之乱”中,自然没能捞到足够的功勋,也没能从朝廷那儿得到让人满意的封赏。反而是与两人齐名的张颌、高览,趁皇甫嵩击破冀州黄巾时,斩获不少,最后都得到朝廷千石一级的官位。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两人在与“万人敌”一级强者交手后,又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在武学一道上大有长进。
待到伤愈之后,颜良和文丑二人,居然双双晋级“万人敌”,比之还徘徊在“千人破”巅峰的张颌、高览,却又领先了一步。
如果两人只是普通的下层武人,哪怕武技再高,也未必能够入得了当今名士的眼孔。不过,无论是“扶柳颜氏”,还是“乐成文氏”,都算是一郡中比较知名的大族——哪怕仅仅是郡内知名,好歹也算是士人,而非寒门。
袁氏的势力遍及天下,消息之灵便,尚在天子和宦官之上。袁绍作为党人魁首,在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相助下,对冀州的豪杰更是了如指掌。当汉灵帝下令组建西园新军的时候,被任命为“中军校尉”的袁绍,立即向颜良、文丑二人发出征辟令。
由此一来,颜良、文丑两人一下子从白身,晋升为大汉中央军的军侯。(未完待续。。)
ps:  ps:多谢书友“风飘衣”的打赏。



第56节 阉党鸣挽歌【下】
虽然在俸禄上,军侯不过秩六百石,比起张合、高览的千石级别来低了不止一级。可身为中央军的一员,又得到了汝南袁氏这种超级世家的接纳,颜良、文丑二人未来的前途,比起在地方担任武职的张颌、高览,却要高出不止一截!
另一方面,袁绍对颜良、文丑二人也极为看重,将两人当作了自己的底牌。在“天下楷模袁本初”的王霸之气面前,身为“万人敌”的颜良、文丑,也不由得乖乖的俯首帖耳,第一次见面,就拜了袁绍为主公。
两人对袁绍的吩咐,那当真是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因为袁绍吩咐两人在西园军中必须隐忍,颜良、文丑居然就忍着击败蹇硕、一举闻名于天下的诱惑,冷眼看着武技远远不如的那些个“猛将”,在眼前打来打去。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能够在身为当今权柄最大的几个人之一的袁太傅面前一展本领,从而得到这位朝廷大佬的赏识,以后还愁没有官升吗?
袁隗虽然在夸奖颜良、文丑二人,让二将诚惶诚恐、感激涕零,其实心思早就已经飘到了宫外。
——本初对樊陵、许相的诛杀,是否顺利?
——公路领着大将军的部曲,现在已经杀到哪里了?
——车骑将军听到宫中变乱的的消息,又会作何反应?
这些问题在太傅袁隗的脑子里,不断的盘旋。别看他在卢植面前显得一切都在把握的样子,其实宫廷政变这种事情,往往都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想到这里,他和气的对颜良说道:
“颜军侯。认识吾侄儿袁公路吗?”
颜良受宠若惊的答道:
“某随司隶校尉,见过虎贲中郎将几次。”
“那好,现下有一个危险的差事,不知颜军侯敢不敢接下?”
“太傅这般说话,折煞下官了!太傅但有所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听到颜良这般说话,袁隗满意的笑了。
“吾有一副便笺,要交给公路。只是公路现在随大将军部曲,深入宫中,难以寻找。所以……”
“太傅放心,颜某就算找遍宫掖,也当将太傅的文书交给虎贲将军!”
“好!”
袁隗高兴的一击手掌,指着一名亲随对颜良说道:
“他熟悉宫中的路径。等会你就同他一道,入宫去找公路那孩子。切记。不可恋战,将便笺送到,就是大功!”
“诺!”
吩咐完毕,袁隗随手在尚书台里,提笔写了一张纸条折好,交给颜良。颜良行事干脆,行了一个军礼,便带着几名随从离开尚书台。
一路上。颜良一行人,不断见到宫中出现尸首和血迹。整个大汉最神圣的天子居所。如今已经变成了官军和阉竖们相互拼死战斗,纷乱行凶之地!
寻找袁术的行动,比颜良想象中要容易得多。路上遇到的区区几名敌人,完全不是“万人敌”强者的对手。颜良这一路上最大的难题,也就是袁术到底在哪儿的问题,在遇上一群官兵以后。也随之迎刃而解。
虎贲将军袁术随着吴匡等人,在宫掖中冲杀了一阵后,终于找来了属于自己部下的虎贲军。有了数百精锐士卒在手,袁术就不再与吴匡一道行动,而是分兵逐屋搜索。见到宦官就当场斩杀。
颜良在宫中没找多久,就遇上了袁术部下的虎贲军。这些虎贲军对袁隗的亲随颇为熟悉,一见到他们,就认出了那人,紧接着便毕恭毕敬的将一行人请到袁术面前。
虽然身处厮杀的第一线,袁术的神情却颇为轻松。当属下正杀气腾腾的满大街诛杀宦官时,他们的上司却在宫殿里,饶有兴趣的逐一评价着宫中的摆设。颜良见到在京师里大名鼎鼎的袁术时,他正将一件青铜酒爵拿在手中细细把玩,身边还有一堆的大大小小物件。
“少爷,这是老爷的信笺。”
袁隗的亲随问颜良讨过便笺,巴巴的送到袁术面前。袁术闻言,丢下手中的青铜爵,接过便笺一看,上边只有六个小字:
——诱吴匡诛车骑!
袁术一眼看完,想了一想,笑道:
“有趣,有趣!”
便将纸条撕碎,向一处水沟里一丢。接着,袁术对那亲随笑道:
“叔父的意思,吾已经知道了。你回去禀报叔父,就说请叔父静候佳音。”
亲随诺诺连声,拉了颜良就走。颜良还以为这次找到袁术,可以和这位“雒阳气侠第一”的袁氏嫡子说上两句话,混个脸熟。谁知道这位大少爷居然连正眼都没有看他一眼,就将他打发了。
被人如此冷遇,颜良的心里,自然就多了这么一句评价:
——虎贲不如司隶多矣!
等颜良再次穿过多处宫殿,回到尚书台,袁隗已经离开了,只留下两名小吏留在原地值守。颜良问起目前局势的发展,很快了解到,随着司隶校尉袁绍找来部分心腹西园军加入战斗,原本在天子的名义下,被拉入宦官阵营的一部分宫掖卫士,终于抵挡不住,崩溃了。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阉竖们知道局势难以挽回,果断的抛下皇宫重地,集结了最后的一批忠心士卒,杀出宫门,向雒阳城外逃跑。
这样一来,原本局限于宫城里的战斗,在此刻猛然扩大到整个雒阳城。大将军部曲、虎贲军、中都官徒隶,再加上部分西园军,人数超过六千的精兵,声势浩大,对整个雒阳城内的阉竖,进行了全面的收捕追杀。
杀红了眼的士卒们,但凡看见路上的行人有面白无须的,就一拥而上,乱刀砍死。还有宦官们在京城的家属,也遭到了鱼池之殃。一批倾向于宦官一党的朝廷重臣,同样难逃一劫。樊陵在大路上。被袁绍的亲信吏士乱刀砍死;正宴请宾客的许相,也被一拥而入的袁氏家兵乱箭射杀。其余无辜被卷入的朝臣,各有各的死法,不一而足……
由于这等混乱血腥局面,整个雒阳城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充满了各种令人不安的声响。所有年岁长一些的雒阳居民。都知道,又是一次类似于二十余年前“辛亥之乱”的大政变,发生了……
哭声,惨叫声,火起……这些阻碍,都没能挡住张让等人簇拥着天子和陈留王逃跑。
由于有袁术、吴匡从西宫进攻,袁绍、曹操从东宫进攻,无奈之下,张让只得从复道。也就是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上,逃往北宫。然后,一行人再从北宫出城,直奔雒阳城北的北邙山丘。袁绍、袁术等人力有未逮,根本无法完全堵住宦官们的出逃线路,只得将留在宫掖中的阉竖们拿来出气。
不过,张让一行人常年深居内宫,端的可以说是养尊处优。他们轮流背着天子和陈留王。一口气逃到北邙山脚下的小孟津渡口附近,实在是逃不动了。只得停下来休息一阵。
张让喘息了一阵,开始计点人数。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在尚书台被颜良、文丑
突击,当场被杀。孙璋、韩悝、张恭几人在突围的过程中,陆续被杀。到如今,依旧还聚拢在幼年天子身边的。就只有张让、段珪、毕岚等寥寥数人。1
见到身边这样一幅凄凄惨惨的模样,又遥望远处的雒阳城内点点火起,张让不由得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完了!大汉这下真的完了!”
万分感触之下,张让牵着幼年天子刘辩的手。哭着说道。幼年天子懂事不多,开口问道:
“张常侍,母后常说有朕在,大汉就在。你为什么却说大汉要完了?”
张让抹了一把涕泪,哽咽着答道:
“陛下虽然是大汉的天子,却只是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羽翼和爪牙,怎么去应对那些贪婪的朝臣,奸猾的士人?对天子来说,最值得信赖的就是我等常侍,其次便是妻族和母家的外戚。可是如今……”
说到这里,张让又扫过一眼空荡荡的周边,即使以他这几十年的宦官生涯,也忍不住再次痛哭起来。一边的毕岚稍微镇静些,接过张让的话头,说道:
“陛下如今母族的大将军被诛杀,是失去了宫廷以外的臂助。咱们十常侍死亡殆尽,是没了宫廷内的手足。陛下现在,就像一个双手双脚都被斩断的人,还被蒙住了眼睛和耳朵。如果朝中的士人想要对陛下做些什么,陛下可就连一点儿还手的力量都没有了……”
天子刘辩对十常侍都不是太熟悉。他最为熟悉的,是母舅何进与母亲何太后。听到了张让、毕岚等人的这番话,他只是半信半疑。
但是,目前这种又累又饿,一个亲信都不在身边的情形,已经足以让只有十四岁的无助天子极为惊恐了。再加上张让等人的这番肺腑之言,刘辩再也忍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只有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被这些大人的哭声感染,索性一发大哭起来。
此情此景,不知道汉光武帝在地下看到了,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爬起来?
此时,天色已晚,日头接近黄昏。幽咽的哭声传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