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84部分

黄巾张狂-第184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还有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方;左校尉夏牟等人,在西园军里,也都是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伙。这几位的心思不在行伍间,两眼总是盯着朝堂不放。
目前的西园八校尉里,常年呆在军营里,训练士卒的,也就只有曹操与淳于琼这两个号称“知兵”的能吏了。
“仲简呢?没与你一起来?”
“仲简的亲族从家乡来,有事呢!”
曹操举起“箸”,也就是后世的筷子,一边说话,一边将一块烤熟的羊肉片,积极的塞进嘴巴里。
仲简,是西园军右校尉淳于琼的字。
话说这位淳于琼,曾经在几年前的广宗之战中,被“大贤良师”张角做法召唤来的天雷劈中。他周围的亲卫精卒数十人,统统在天雷狂击下七窍流血而死。唯有他本人,仗着一口精纯的内气,居然硬撑了下来,只是腿脚变得有些不太利索,其余并无大碍。
不但如此,淳于琼经历这一劫之后,居然不可思议的掌握了雷电之力。一旦出手,真气中的雷电之力就会自动释放,让他的武技威力大增。由于有了这样一件奇遇,营中的士卒,都敬畏的称淳于琼为“雷神”。
当然,对于不喜欢淳于琼的人来说,则因为淳于琼双脚不便行走,故意称呼淳于琼为“瘸子”。
袁绍与何顒见曹操饿的狠了,也停止说话。等到曹操“西里呼噜”的将一碗“索饼”——也就是后世称为面条——吃完,这才继续开始聊天。
“孟德,营中可有什么事情?”
袁绍虽然不常到西园军的营地里去,却绝非不关心西园军的动向。一开口,就询问曹操关于军中的事物。
“今天在营里,遇见一个并州小吏,带了三百并州兵到西园来。大兄,你的担子,可又加重了几分呢!”
袁绍没有接话,何顒却开口问道:
“孟德,你与这个并州吏闲谈,有没有说起那个太行校尉的事迹来?”
曹操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道:
“当然说起了。要说现在并州风头最劲的人,非张狂这个黄巾余孽莫属啊!”
放下酒杯,曹操换了个姿势,踞坐在草席上。双手在空中挥舞着说道:
“今天来的这个并州小吏,叫做张辽,看起来武勇非凡,也是一员年轻的好将。不过,听他说起张狂麾下的几员猛将,似乎极为佩服的样子。由此可见。这个张狂,必然有过人之处,手下将校,也怕是非同等闲呢!”
“哦?这个张狂,手下有些什么人?不妨说来听听?”
袁绍听曹操这么一说,大感兴趣。
他本身对结交人才这种事,就极为重视。尤其是当前,京都局势的演变,颇有日趋激烈的意思。在这种武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本来就重视收罗天下豪杰的袁绍,越发感到急迫了。
“大兄别急,且听吾慢慢道来。”
曹操的年龄,比袁绍小上一些,所以向来是以对待兄长的态度来对待袁绍。他看了袁绍和何顒一眼,发现两人都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也不卖关子,直接开始述说:
“并州小吏张辽。虽然年纪不大,不过二十上下。行事说话却极为爽快,毫不扭捏。更加难得的是,吾观其行动,发现此人的‘战炁’怕是已经大成了。以吾之感官,只怕吾弟元让,在二十岁时。‘战炁’修为也不过如此。”
袁绍、何顒与曹操都很熟悉,知道曹操所说的“吾弟元让”,便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夏侯惇。
这位夏侯惇,袁绍何顒都是见过的,果然气势非凡。一身武艺已经达到“千人破”一级的顶峰,只差一步,便是“万人敌”。
那个并州小吏张辽,若是实力能够与夏侯惇相比,则在整个西园军中,也没有几个武将,能够与张辽相提并论。
听到这里,袁绍心中感慨,并州不愧是边境厮杀之地,随随便便冒出个小吏,居然就是个“千人破”。
“张辽曾经随从丁建阳【丁原】,与张狂手下诸将碰过面。据张辽所言,张狂手下猛将极多,光是他亲眼见到的,武艺在他之上的,就有三人之多。其余潜伏军中,未曾露面的,更是不知几何?”
“张辽所知的三人,一个姓关名羽,刀法入神;一个复姓太史,名慈,箭技神鬼莫测;还有一个,姓赵名云,一条长枪,矫健如龙。张辽坦言,若是生死相搏,对上这三人中的任意一个,张辽的胜机,都不到一成!”
不到一成,那就意味着张辽的武功,对比之下,相差了不止一筹。想到这里,再联想曹操刚才对张辽的评价,袁绍悚然动容:
——能够这么轻松的击败一个顶峰“千人破”,至少需要“万人敌”的实力!
——孟德的话,一定是夸张了!要不然,小小一伙黄巾余孽里,竟然有三个“万人敌”,那也太过于荒谬了!
袁绍是了解曹操性格的,知道这个小兄弟,喜欢耍嘴皮子,又爱好文学,经常说些不靠谱的话。就像他年轻的时候,愚弄他的叔父那样。2
想到这里,袁绍也不点破,自动的将太行军三将,定位为“千人破”。在他的眼里,一支“贼”军中,能够出现三个“千人破”猛将,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毕竟,大汉四百年声威摆在那里。能够成为“千人破”的人物,通常第一志愿,便是加入大汉军营,凭借手中的刀剑,为自己家族,拼一个“封妻荫子”。
如果不能从军,他们通常也会选择投奔到世家大族的门下,以供驱使,换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样的人才,若是想要做贼,也必定是个名动一方的大豪贼,岂会轻易屈居人下?!(未完待续。。)
ps:  ps:1三君:党人将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并称为“三君”,作为党人的精神领袖。《后汉书。党锢传序》:“ 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2曹操愚弄他叔父,指的是《曹瞒传》所云: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第18节 争权论朝堂【四】
曹操讲得兴起,也不管袁绍是不是真的相信,一张嘴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于夫罗那人,大兄也是见过的。这位也是熟读过兵书,以智力闻名于匈奴一族的豪杰。他带着手下精锐突骑千人,一路奔袭,潜回匈奴,想要一举击破张狂部。结果,大兄你猜如何?”
“孟德快说。你想要让本初着急,只怕比你自己着急,还要困难些。”
何顒在一旁笑着说道。袁本初的养气功夫,可谓是名闻京城。
前些年袁绍迎娶刘氏宗女为继室时,宦官故意在袁绍的必经之路上设计了一场意外,将袁绍堵在路中间,足足有半个时辰。本来,宦官们这是要看袁绍的笑话的。结果,袁绍在整个过程里,一直都是从容自若,毫无焦躁失礼之处。
经过这么一件事情,“天下楷模袁本初”的光环里,又多出一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个人评价。
曹操听见何顒这样一说,也知道在这两位面前,还真是卖弄不出来,也不以为意,说道:
“那个于夫罗,乘着张狂犒赏三军,毫无戒备的时候,以精锐突骑,奇袭张狂的军营,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张狂军全军聚集在一片平地上,极为有利于马儿奔跑,又让于夫罗占去了地利。这样的局面下,就算是当朝的皇甫将军,怕是也要无能为力了。”
“可是,张狂那厮,居然在这样的局面下,死战不退。不但是死战不退,那厮还以自身作为诱饵,狙击于夫罗!”
“此人胆气。当真非凡!”
听到曹操这番介绍,袁绍第一次表示了感慨。
“有这等壮士,当浮一大白!”
何顒也不禁动容,斟上一杯酒,大口饮下。
曹操见两人终于有所反应,越加的兴奋。干脆从草席上跳起来,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且说那张狂,生的身高九尺,腰围也是九尺,浑身的肥肉,怕不有七、八百斤……”
曹操的这番话,当然不可能是张辽的原话。作为一个艺术家,曹操在头脑中,自动对张辽的描述。进行了一番夸张。
而张辽本人,毕竟也没有亲眼见到,那一战的实情,也是转述自吕布的简单介绍。被曹操这么一夸张,袁绍越发确定,太行贼中所谓的“万人敌”,全是吹嘘。
接下来的时间,进入了吹牛打屁的垃圾时间。三人以曹操的表演为乐。一直喝了一石酒,才因为时间太晚。散去了聚会。
张狂虽然只是在大汉的西北边陲,混出了一点儿名堂,还完全不具备影响中央政权的能力。但是,他的名字,已经被朝中的有心人,记在了心里。
这样的人。绝对不止曹操、袁绍几个。比如说,如今在雒阳城内,除了天子刘宏以外,最有权势的人,也在偶然中。记起了张狂的名字。
这个当今雒阳最有权势的人,不是大将军何进,而是西园军上军校尉,蹇硕。
蹇硕虽然是个宦官,却长得极为健壮,身高八尺八寸,堪称是虎背熊腰。若不是下巴上少了一抹胡须,那简直比男人还要更显得像一个男人。
而且,以武艺来论,蹇硕是公认的内廷第一高手。当初接管西园军之时,为了慑服军心,蹇硕曾经以一人一剑,连挑在军中声明卓著的高顺、成廉、朱灵三将,打得整个西园军无人敢于上场应战。
正是有着武技足够高超的资本,蹇硕才能够被天子刘宏选中,派出来统帅西园军上万精卒。要知道,在“十常侍”当中,可是有一位担任“车骑将军”的赵忠存在。如果单凭资历,赵忠比起只是“小黄门”的蹇硕,显然拥有绝对优势。
但是,这位被天子寄以厚望,居然被加上了“元帅”头衔,以压制大将军何进的宦官高手,如今却有着坐在火上烤的感觉,一点儿也没有当初,出任上军校尉时的那种意气风发了。
不管蹇硕的个人武力有多么强悍,可是,在军营中,宦官就是宦官,就是一群“没卵子”的家伙!
皇帝如果派个“没卵子”的家伙,到军营里来当当“监军”,大家伙自然都习以为常,一点儿意见都不会有。这等事情,自春秋时期便有了源头,在宦官权重一时的大汉,更是司空见惯,毫不出奇。
但是,若是让一个“没卵子”的家伙,担任了一军的统帅,三军的将士们多半就会很是不服了。主将“没卵子”,那大家岂不是都成了“没卵子”的手下?
身为男人,而且是阳气最重的赳赳武夫,如今走出西园军营,若是被人问一句:“你在哪位将军手下?”就难免会被羞惭得无地自容。这样的待遇,士卒们对蹇硕作为统帅,士气可想而知。
如果蹇硕拥有那些古之名将的治兵能力,日子久了,他部下的将士,说不得还会慢慢接受自己的上司。可是,不要忘记,蹇硕的大权,是谁给的?
宫廷里的宦官众多,相互之间,也是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的。别的不说,蹇硕原来是“十常侍”一伙的后辈,现在居然依靠天子的宠幸,一跃而成为宫廷里的第一人。
这种一步登天的变化,若说“十常侍”之流,对此毫无猜忌,这话怕是连“十常侍”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来。
如果想要保持天子对他的宠幸不衰减,蹇硕就必须经常在天子面前出现,侍奉在天子左右。有着这样的拖累,试问蹇硕就算武略出众,又哪里有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