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37部分

黄巾张狂-第137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在获胜彻底无望的情形下,汉军开始了顽强的突围。被杀的心惊胆战的鲜卑人,眼睁睁的看着汉人骑兵冲破重围,居然不敢追击。若不是没了粮食,能够最终返回的人,绝对不止是十分之一……
如果不是汉军的战斗力让鲜卑人心有余悸,获得了落日原之役胜利的鲜卑大王檀石槐,必然会在此战以后趁势大举入侵汉地。
所谓无知者无畏。“须卜骨都侯单于”和“左日逐王”等人,都是亲身领略过汉军的恐怖战力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他们都认同“一汉当五胡”这个说法。
如今,在整个王庭没有任何战争准备的情形下,不用人多了,只要有五百名训练有素的汉人骑兵,整个王庭就别想守住!



第27节 决胜制万骑【三】
在整个王庭没有任何战争准备的情形下,不用人多了,只要有五百名训练有素的汉人骑兵,整个王庭就别想守住!
而在汉军出现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恐怖的后果。那意味着,汉家的天子已经将美稷王庭的匈奴人,认真的当做了叛军!
这一点,比汉军的突然出现,更加让匈奴贵人们忧心。
近几十年以来,汉室对南匈奴的态度,是越来越严厉了。最近的三十年中,南匈奴的单于不止一次的被汉朝的“使匈奴中郎将”责罚、拘捕。甚至还有一位单于,更是因为汉室对他的不满,而被活活的“自杀”了!
——我就要死了吗?
“须卜骨都侯单于”的腿脚,一阵阵的发软。
——不!要活命!
——跟汉子们拼了!
眼神重新坚定起来的“须卜骨都侯单于”,举起手中的长剑,正要开口鼓动其余的匈奴贵人,联合起来对付汉军,突然听得身后呼喝、交手之声。“须卜骨都侯单于”回头一看,神情又是一呆。
只见,一个身着汉人奴仆装束的人,正突入他身边的亲卫群中,向着“须卜骨都侯单于”的所在,直线逼来!
——有刺客!
“须卜骨都侯单于”无暇多想,手中的长剑一抖,便做好了防守的架势。
刺客不是别人,正是阿史。
他身负使命,潜伏到南匈奴中,时间长达数月,正是为了眼前的这一刻。
刺杀单于!
真要说起来,阿史在今天之前,其实已经有三次机会,可以刺杀“须卜骨都侯单于”。但是,他的真实身份是游侠,可以偶尔客串一下刺客,却毕竟不是死士。如果在刺杀得手后,不能够比较安全的逃脱匈奴人的追杀,那么阿史的选择,依然是隐忍。
——就算是要死,也不能作为一介白身去死!
——至少,也要先捞一个六百石的大吏当当!
不过,眼前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在雒阳的时候,阿史没少和司隶校尉麾下的城卫军打过交道。那时候,他可没有感觉到,那些只会收税、喝酒、逛青楼的家伙,会在周围的蛮夷之间,拥有偌大的威名。
在并州边地呆了一阵子之后,阿史终于意识到,边兵与城卫军,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汉家在边境地带的赫赫威名,可是生生的用无数胡人尸骨铸就的。
所以,当匈奴人惊恐万分的确认,来袭者的确是汉军的时候,粗通匈奴话的阿史,立刻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汉军来袭,匈奴人乱成一团。若是趁机杀死了新任的单于,群龙无首的情形下,匈奴人将陷入彻底的混乱。
在这样的混乱下,可会有谁,还要继续追杀刺客?
无人追杀,对阿史这一级别的高手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
阿史的出手,与他的决断一样,坚定,快捷。
作为一名被“掳掠”而来的汉奴,阿史的身上,自然没有什么刀剑之类的武器可用。但是,为了切割牛羊肉,每张几案上,都摆着一柄小小的匕首。
阿史抄起一柄刃长不过三寸的匕首,矮起身体,尽量不引人注意的向着“须卜骨都侯单于”靠近。不过,被汉军来袭的消息,激起了十二分警惕的单于亲卫,立刻对企图靠近的阿史,大声的呵斥起来。
其中一个精神紧张到极限的亲卫,更是直接提起腰刀,当头就斩,像是想要将汉军来袭的惊恐,在阿史这个掳掠来的汉人身上,发泄出来!
面对这样的变故,阿史的反应,干脆而直接。
身形一闪,阿史避过了当头的一刀。同时,他的身体突然化为一条游鱼,瞬间滑过三尺。手中的匕首一抖,正正的刺在那亲卫的心脏上!
“刺客!”
伴随着惊讶的报警声,有三把铁刀,飞快的斩向阿史。不得不说,这些参与过汉军的军事行动,接受过汉军军官训练的亲卫,反应还是相当快捷和准确的。
然而,敢于在此时当众出手的阿史,武技之高,远远超过了亲卫们的预计。
阿史身子一摇,避过了第一刀;左手一推,用被杀的亲卫尸身,挡住了第二刀。至于第三刀,阿史根本就没有避让,反而一头迎了上去。
亲卫大喜,手中的刀握得更紧了,誓要将眼前的可恶刺客,活活的劈成两片!
阿史冷笑。
亲卫的刀,劈到一半,突然再也挥不下去了。因为,阿史的右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搭在亲卫握刀的手腕上。
手腕上传来一阵酸麻,让那亲卫再也握不住刀了。紧接着,亲卫眼前一花,惊恐万状的发现,刀光居然改变了方向,直奔他自己的面门而来!
——空手入白刃!1
在场的匈奴人中,只有一个曾经跟随着上一位“羌渠单于”,到雒阳觐见过天子的武士,隐约的听说过这门武技。这门武技的诀窍,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一条,凡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武者,武技至少要比对手高出两倍!
——这是大敌!
武士的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不过,当他想要告诉其他同伴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
提示,尽在一刀之中。
夺过铁刀,阿史立刻挥出了一刀。
在这一刀中,阿史施展出全部的实力,足足耗费了占到三成的战炁。杏白色的光芒,从黑夜中猛然爆发,差点儿亮瞎了周围匈奴人的双眼。
然后,刀,就不见了。
当周围的匈奴武士反应过来,再次睁眼看去的时候,那柄铁刀已经恢复了原状,不再闪光。可是,出现在三名单于亲卫身上的血迹,却告诉了他们,这一刀的战果。
四道伤口,让三名亲卫两死一伤!
一刀之威,竟至于此?
看清楚这一幕的匈奴武士,齐刷刷的向后退却一步。这样的高手,怕是整个匈奴王庭中,都找不出一个来!?
要知道,刚才前去阻挡刺客的亲卫,每一个,都至少在过去的战斗中,亲手斩下过十颗敌人的首级。即使是号称“美稷武技第一”的“左贤王”于罗夫,也没有可能如此轻易的斩杀这四名亲卫!
足足有两次呼吸的时间内,整个场面鸦雀无声。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了。
匈奴人是不敢说话,不敢动作。而阿史,却是说不出话,动不了手。
刚才的那一刀,看起来固然威猛无比,却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下子爆发出高达三成的“战炁”,对阿史的身体来说,已经是能够承受的极限了。甚至阿史体内的某些经脉,也在这全力一击中,有了一定的损伤。
万幸的是,被一刀震住的匈奴武士,给了阿史整整两次呼吸的时间,来缓解爆发带来的力量反噬。所以,当匈奴人回过神来,开始再一次试图围攻阿史的时候,阿史已经恢复了九成的行动能力。
面对匈奴人的逼近,阿史不退反进。
退,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为了心中对官位的渴望,阿史只能前进!
而且,在一举斩杀四名亲卫以后,只要再进一步,阿史就可以面对这一次匈奴潜伏之旅的终极目标:
——须卜骨都侯单于!
ps:1《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自叙》:(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又ps:这一章,写的很带感。在小时候,就尝试过写武侠,不过都是片段。这一章武侠情结插在历史文里,也不知道各位看官评价如何?



第28节 决胜制万骑【四】
“去死……”
在杀人时,一向默不作声的阿史,口中轻轻的吐出这两个字,同时跨出一步,斩出一刀。
“须卜骨都侯单于”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发福,当年却也是打过许多次仗的。面对强横敌人的来袭,“须卜骨都侯单于”大喝一声,手中长剑以刀法斩出,硬打硬的与阿史的战刀撞击在一起。
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发觉,自己手臂的力道其实完全没有施展出来,就仿佛是一拳打在了空气中。而阿史的战刀,也脱离了他的手掌,被“须卜骨都侯单于”一剑砍飞!
“不好……!”
“须卜骨都侯单于”心知中计,急忙收回手上的力道。可是,这个决定,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若是“须卜骨都侯单于”不收回手上的力道,长剑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切开阿史的胸口。
因为,阿史的双手,在“须卜骨都侯单于”收回力道的当儿,冒险的搭在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肘腕上。为了做到这一点,阿史不但故意弃刀,也根本就没有躲开对方长剑的意思。
这是一场豪赌,赌注就是阿史的性命,赌的就是阿史对“须卜骨都侯单于”反应的判断!
胜,则生。败,则死!
当然,阿史对结局还是很有把握的。要不然,他也不敢如此冒险。
他胜了。
接下来,是“卡啦”、“卡啦”两声,骨头折断的轻响。阿史的“手搏”【即空手搏击】技巧,还在他的刀法之上。这一套“拆骨手”,不但废掉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一条胳膊,还顺便将长剑的所有权,变成了阿史。
一剑在手,阿史心中大定,腕部抖了一个剑花,精准的将剑尖刺入了“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咽喉。这一下,让在场的匈奴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须卜死了!”
“大单于!大单于!”
在震天的喧闹声中,阿史剑光再闪,一剑向“须卜骨都侯单于”依然站立的躯体削去,中途手腕暗动了九次。然后,“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大好头颅,就如同熟透了的果子,自己从颈脖子上滚落下来。
“削圆术!”
那个曾经随上一任“羌渠单于”去过雒阳的匈奴武士,心中再次狂叫。他可以肯定,这个刺客,一定是大汉知名的剑手。而且,在雒阳的知名剑手中,此人的排名,绝对不会超出前五!
“须卜骨都侯单于”的头颅还未落地,阿史已经捏住了头颅顶部的发辫,将首级抄在手里。
这个东西,可是丢不得的。汉朝的军功,向来是以斩获的首级为准。没有这个东西,阿史将来回到汉地,根本无法证明,死于刺客的“须卜骨都侯单于”,是自己所杀。
但是,随身携带着这么一个东西,对一名讲求速度的刺客来说,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东西,不但是个累赘,还是个大麻烦。
如果阿史杀了人就飘然远去,有鉴于外边正面临着汉军的奇袭,匈奴人怕是无心去追杀他。但是,杀了人,还要将人的脑袋带走表功。这,也太将匈奴人,视若无物了?
只是,做出这个决定的阿史,无惧,无滞。
他只有一个动作:
向外冲!
“杀了他!”
“为单于报仇!”
一剑在手,阿史战力大增。面对逼过来的匈奴武士,他的剑只是轻轻挥舞,仿佛没用什么力气。但是,每一剑挥出,就会有一名匈奴武士狼狈的后退。反应快的,可以全身而退;反应慢的,就会在身上多出一条伤口。
由于武技上的差距,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