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祥龙演义 >

第11部分

祥龙演义-第11部分

小说: 祥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果然不幸会了面啊!我还叫你一声师父。佛祖是依得也不?依得甚好,若依不得时,却莫怪我不念昔日师徒之情哩!”

佛祖见说,打了几个呵呵道:“你这厮真乃顽固之极,我昔年度陈如收华光,也不似你之顽固!罢了!罢了!我意全你之命,你为何不知深省?今若不收拾了你,想也难逃天下悠悠之口!”即吩咐道:“我教僧众听令;我教不幸,收下敖适这等不肖弟子,污我释门榜样,毁我慈悲声名。今日我兴展能手,伏此叛逆。若敖适降于我手,是天下之幸,我教洪福,我若不幸遭他毒手,败于他下。向后我教弟子亦不可与龙族结怨,替我伸冤。后事但凭我教高僧另推贤者,重掌极乐;兴我西方。我之法身自化舍利,留与后世。”

佛教大众听说纷纷合掌皈依道:“领如来法旨!愿我佛兴展能手,降伏妖孽,得安天下。”敖适当时说道:“佛祖听我一言,今朝非弟子欺师灭祖,与师为敌,尝闻蝼蚁尚且偷生。既今佛祖要兴手擒我,弟子惟有自全己命与佛一搏,我若不幸遭佛法乖伏,只怨自家无能,甘心受诛!”如来笑道:“好!只你有什么本事尽数施展开来就是。”

有诗曰:

湘水悠悠焕门楣,满月金容现慈悲。销却几亿颠倒想,拈花镜里是仍非。

又诗曰:

道自心中求,心空道可修。苦为希福果,尚隔一江舟。

那敖适不知高低,果就摇身一变,化做一只斑斓猛虎,那虎呵!端的彪肥体壮;但见:

毛披金黄色,爪勾十八排。金睛如闪电,咆哮震天关。

那虎朝佛祖怒吼要来吃他。佛祖呵呵笑道:“畜生怎敢无礼?吾之血肉岂是待你的?”话毕,如来化做一头白象。但见:

四足浑如天柱,蒲扇两耳抟风。白牙一双成弯弓,长鼻好似圆筒。

涉水丰姿独显,蹄步惟喜丛林,雄躯一尊体性温,百兽行中首领。

那白象冲猛虎摇耳抖鼻,猛虎却惧他高大,不敢拢来。就变做一只秃鹫冲天而去,但见那秃鹫:

灰脚并褐头,嘴弯似金钩。展翅挥覆羽,冲霄逐云流。

那秃鹫半空中就下来雕琢白象。白象就立时变做一只大龟,但见:

头脚金鳞砌就,壳砌宝甲重重。养气含灵有道真,藏身独显天性。

闲日潮风卧海,水底省悟灵根。延寿身轻非凡品,今番扫尽邪氛。

秃鹫停下翅来,在其背上滴滴答答啄了几下,却是奈他不何。“扑哧”一声抖开双翅变做一只蚊子,端的变得细巧:

轻轻两翼翅,尖尖嘴上针。飘飘如飞絮,黑点舞当空。

饱贴天门远,饥处觅黄昏。嗡嗡聒耳畔,金针最伤人。

那蚊子嘤嘤飞来,要丁大龟,大龟却变做一只青蛙,十分可爱,但见:

圆圆眼放光,身滑披绿裳。有为称王子,无为道自昌。

那蛙蹬开足赶将入来,欲吃蚊子。蚊子迎风又变,化做一条花斑蛇;果然是:

昂首惊飙起,掣目电光寒。鳞甲分千片,点点现斑斓。

只觉得一阵风起,花蛇抢将过来欲啖蛙哩!那蛙托地一跳,变做一物;

咦!你看他;

麋身牛尾并马蹄,满身金鳞古来稀。威威一角添气象,声若洪雷惊天地。

敖适见如来变做兽中之长,有些惊慌。不敢再变,却见一道金光直冲霄汉,显出元神,好条黄龙!

正是;

飞腾显变化,绕雾又盘云。玉爪垂勾白,银鳞舞镜明。

髯飘赤练根根爽,角耸轩昂挺挺清。圆睛如闪电,身长绕昆仑。

如来见敖适现出真神,便收了法相,叫声:“畜生!你就是这般嘴脸。莫无礼!”黄龙半空咆哮几声,就张开口,喷出滚滚波涛直冲如来。如来祥云立住,把手一幌,显出千手如来,一千手掌就如一堵墙也似,早把来水阻住,丝毫不得入内。那龙焦躁,扭头盘桓几圈把口一张,突出熊熊真火撺将如来。如来亦不惧他,手把袈裟一隔,烈焰真火也奈他不何。这叫做‘真身不怕火炼’。

不意火势渐猛烘烘的烧得更旺!着实难禁。如来于烈火中隔袈裟,运元神,锻炼多时,只觉面部热烘烘地灼热难耐。暗思:“俺自修得丈六金身,可与乾坤并久,与日月同庚,雷不能轰,水不能侵,刀不能伤,火不得焚。这厮哪有这等神通,能焚我金身?”无奈取下一粒念珠,笼出袈裟一角,弹指一挥间,‘嗖’地一声窜向业龙口中。

敖适不知如来大法,吃下他这粒念珠。却是一支利剑从头至尾撺将而过。黄龙腹痛,遂收了真火,咆哮之声惊天动地。无奈摇头摆尾望东海而逃,‘砰’的一声钻进万迭烟波之中。如来破了火龙,抖动袈裟,好一尊黑脸如来现于世前。

如来当时叹道:“业畜何苦自取灭亡也?”

正是:

业多常恐失人身,纵得人身亦火坑。岁在庚甲天下定,乾元九五灭真龙。

概佛众合掌颂道:“佛祖法力无边!”众神赞道:“黑佛神通广大!”说不了,只见万迭烟波之中一响,复钻出九条黄龙来。身长万丈,就抢如来。大众见了也都惊了。如来见业龙复出,心下大怒,大吼一声摇身一变,好佛祖,变得身高万丈,犹如昆仑之顶,好似华山之巅。如来抖擞抖擞精神将九龙就势一把捞住,就手中索出个结来,一把甩将开去。看时,又变回一条黄龙。黄龙见胜不得如来,凄凄惨惨!掉头就欲逃命。

如来喝道:“业畜还望那里去也?”即取下一串念珠,念动‘降龙咒’一把抛向空中,那珠儿高空中滴溜溜转将起来。却不偏不歪落入黄龙项上,越勒愈紧,直入肚腹之内,化做铁链锁住肠肚。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真个乾坤动荡。可怜那黄龙跌落湘水岸边再也动掸不得。如来即运大法搬来两座大山,一山压龙头,一山压龙尾,将那作恶业龙镇于两山之下,至今不得翻身,永绝了后患。

有诗曰:

当年无心访道真,龙华会上遇高人。学得千般玄妙诀,不分上下弄精神。

心高罔极图天阙,志气凌云显威风。今朝一旦降佛手,不知何日见光明?

又诗曰:

乾元九五现真龙,纵横三教独为尊。若非如来兴能手,怎得皇天享太平?

如来收服敖适已毕,齐与佛门大众移驾圣前,乃合掌曰:“陛下,我教不幸,出此凶徒,欺心犯上,欲争天阙夺天尊上位,以致天尊受辱,我教蒙羞!望大天尊不责老僧个管教不严之罪。”玉帝合掌谢道:“多蒙大法收殄妖邪平安天下,何罪之有?怎奈天上狼藉无处款待我佛!”

如来笑道:“大天尊不责罪老僧,十分万幸,何敢望天尊款待相谢。老僧这就返转西天,待天尊收拾家园再来相会。”即拜辞玉帝与众天神,拨转祥云,望西天而去。但见:

万丈红霞翩翩,千寻紫焰相连。香花翠华侵碧汉,跨鹤乘鸾悠闲。

婆裟影垂八彩,七宝足踏金莲。虹光滚滚驾云轩,众佛回转西天。

佛门大众一路祥云返西而去。玉帝即命木德熄火,水伯收水。各处文武仙卿各正其位,请玉帝复登宝座,大开玉京金阙普天同庆,以贺业龙敖适服乖。

却说敖适真身遭佛手降伏,压于两山之下永无翻身之日。亏得玉帝圣明查清原本,敖适罪行不致殃及四海龙王。如此天恩四龙王怎有话说?只得回复:“此子叛乱造反,故有此灭形之祸,实是咎由自取!万岁不罪责我等,已是山高海阔之恩,臣等不敢再言!”

好是敖适生前清风,明月而服侍仙童闻得主子凶讯,辞出天宫,来至那压龙头之山,哭哭泣泣,三跪九叩从山脚直拜至山顶。磨破了两双膝盖,叩破了两个额头。后又自集些银资在那青山之上建起一座道场。塑下敖适生前神像,享受人间烟火,已尽主仆之义。自此那压龙头之山遂名‘黄龙山’,那寺庙名‘真觉寺’。既今黄龙山,真觉寺。那二仙童既今黄龙护法。

这正是:阴功垒山重,锁身伴泥尘。神影传后世,庇护千万人。

却说那芙蓉仙子自知敖适造反,被佛祖降伏,身锁两山之下。暗自伤心。自思:“如非敖适于我痴心一片之因,又怎有今日灭形之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庭久处富贵,享受长春?”遂拜辞王母,堕凡为人,于那压龙尾之山,立起一座道场,名‘离尘庵’自家削发为尼,伴山修行。寿至九十九岁无疾而终。因仙子在生之日广施善缘,自仙子离世,世人尊她为神。改离尘庵为‘仙女庙’尊仙子为仙女娘娘。那压龙尾之山遂名‘仙女峰’即今仙女峰,仙女庙。

再说那敖适自被佛祖降伏,一点魂灵出窍,飘飘荡荡,杳杳冥冥,四处游荡。忽然对面刮来一阵怪风,看那风时,但见:

无影无形透心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乌云来。

风过去,只见两人一个脸白,一个脸黑,白脸手持批文,黑脸手持铃铛。把它摇拽的叮叮当当。片刻就至面前,不容分说,将敖适套上索子就走。敖适慌道:“你们是谁?”二人道:“我等乃地狱鬼差,因你今阳寿该终,故来解你往阴曹去哩!”敖适听说道:“你们休来胡说,我乃天宫元帅,佛前弟子,即便阳寿该终,也应免去地狱轮回之苦。你们却来勾我怎地?”鬼差道:“哥啊!今时不同往日,汝造孽深重,想不去地狱却也不能,走!见了阎王便知端的。和我们攀谈什么?”两个扯将敖适就走。

片刻,只见阴风飒飒,黑雾蒙蒙之处拥出一座城池来,城上一块大匾,上写‘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字。敖适叫声:“苦呵!今番不知是上刀山呵,下油锅呵,还是剥皮抽筋呵?”二鬼差摇着铃铛在前引路,不觉早到阴司总会门森罗殿上。但见那:

守关鬼卒列森罗,持刀把剑势猖狂。牛头马面分左右,黑白无常镇邪魔。

怀揣本簿是鬼判,掌案生死注存亡。两对提灯明幌幌,现出狰狞十鬼王。

那十代阎君:

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阎罗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轮转王。

十王齐整整地排案而坐。鬼卒押定敖适伏于座前,秦广王拍案怒道:“汝受上帝恩惠,佛祖教诲,如何不知好歹,造反叛乱,要争天位?连累我等奔波拿你,今番身死,你还有何话说?”敖适笑道:“十王休要猖狂!想我在世之日,量你等鬼王到的那里?无奈天不遂我志,故而身死。若遂我志呵!岂容你等在此大呼小叫,着实无礼!”十王听说怒道:“业畜怎敢无礼?若你在生之日,我等实惧你几分,今番身死,再无神通,怎敢弄舌漫骂?却不可恶!”叫左右:“先打这厮五十棍子,消消他的气焰!”

左右答应一声,笼出两根棒杆推翻敖适,果就打了敖适五十棍子。直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行刑已毕,十王笑道:“你这厮罪恶滔天,似这等小惩算得什么?向后有你吃不尽之苦头哩!”又命判官取敖适生前本簿查看,判官不敢怠慢,急取敖适生前文本,只见厚足一寸,十王逐一查看已毕,叫声:“你这厮功少业多,就下阿鼻狱中尚是不足。”即叫判官持本簿,鬼卒押解敖适,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再做发落。鬼,判,应了一声押解敖适就去翠云宫。

刚出森罗殿,敖适自思:“眼下遭瘟!昔日我来地府,打伤了谛听吼,戏弄了地藏王,这番会他,却不是送上门的买卖?死路一条。怎地好?”又想道:“俺昔日从道之时,师父曾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