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星海中的幸运 >

第3部分

星海中的幸运-第3部分

小说: 星海中的幸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人员;但是军事人员,如果市场监督和寺监算的话,倒也不是一点没有。有人也许怀疑,既然那时萨木塔那么繁荣,跟各方都有很多交流,难道连一点维持秩序的警察都没有么?事实上就是这样。萨木塔本基斯的人,因为物品的极大丰富,完全没有犯罪的冲动和必要;而外来的商队,是完全不敢在神庙净地造次的。这是不是跟现在的某些自诩文明社会的基斯但凡举行个大型活动就出动上千军警维持秩序形成鲜明对比呢?总之,萨木塔就是这样,一直没有正规的军队,直到四十年前,我的舰队的出现。
锄头、马鞭和神杖无论如何是无法打败敌人的重装步兵的,所以人们决定放弃山外的大片梯田和草场,退守山谷,全力扼守狭窄的山口,并在险峰上设立观察哨,力图利用弱势的兵力和落后的武器配合山脉天堑来阻击敌人。事实证明这种战略在军事上是成功的,加奥森和西迪姆数以万计的军队想尽种种方法就是奈何不了我们。古代名将凯撒·;加奥森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古孔塔拉一条路,只可智取,不可强攻。”正是当时情景的写照。但是直到战乱结束,他们也没想出智取的方法来。
不过,很快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从第五世纪开始,农田已经由于连年的耕作开始衰退,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前途;畜牧业也一样。事实上那时萨木塔有一半的经济来源已经依靠来往的朝圣队伍和伴随而来的商队。战乱一起,再也没人敢出来乱跑,朝圣的人流日渐稀少,最后干脆就没有了。这下萨木塔的经济大受打击。后来萨木塔又退守山谷,失去了大量的山外农田和牧场,三万人(当时萨木塔的全部人口)的生计完全靠山内有限的田地和草场养活,日渐力不从心。而且,而且!山口阻击的策略固然可以靠两个市场监督阻挡住一万名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同时更容易挡住一切来往商队。
于是,萨木塔基斯被封死在孔塔拉山脉中。
卡拉克的古代——其实现代也一样——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人们很容易服从于生存的必需而投靠强权,哪怕抛弃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基斯的姓氏也在所不惜。但是据史书记载,在那段萨木塔物资极端匮乏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人动过哪怕一丝一毫投降的念头!
人们的意志固然可以不垮,但是客观的没钱是无法否认的。当时国库空虚到连那些神庙的日常基本运行都不能维持了——事实上也没必要维持了,因为除了萨木塔人也没人来了。于是,675年,我们把除了塔拉天启寺和天国穹隆寺以外的31座庙宇都对外人关闭了,而且一关500年,直到卡拉克被毁。
在战乱的事实面前,我们开始怀疑宗教的真理性和必要性。至少通过山外的血腥我们知道了,宗教不是万能的、甚至不是安全的。萨(仍然是孔氏)开始探讨是不是不再把宗教当作国策、而把它下放到百姓个人的信仰问题层面上。
形势越来越严峻了。物资的匮乏一天比一天加重。在第七和第八整整两个世纪里,萨木塔与外界的任何接触都是零星的。事实上就算没有山口的驻军堵住商队,萨木塔也已经没有足够的商品维持卡萨拉商路的开通。
事情的转折点是在战乱的后期,准确说是在789年。那时是库拉·;萨木塔(全名孔库拉·;萨木塔。据说现代萨木塔的“库”氏就是此时从“孔”氏中分化出来的)担任基斯萨的家长。一天晚上,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天父萨尤克把一把大红剑放到了孔塔拉山脉的土地中,放到了一块人迹罕至的地方——红色溪湾。名为溪湾,其实水早已干枯,露出河床的红色砂石,是片不毛之地。萨木塔萨首在其后的一整天里眼前总是浮现出梦中的场景,而且越来越真切。最后她终于在基斯萨会议中讲了出来。基斯萨的其他长老对她竟受梦境如此困扰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由于她是神殿女神官的女儿,人们还是决定给她点面子,几个较小的家族被派去了红色溪湾。
于是出现了萨木塔历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
人们在那里发现了卡拉克上最大的富铁矿。而且那些矿石就在松散的河床下面六尺深的地方,几乎用手就能把它们挖出来。回来报告的人兴奋得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当他们好不容易讲完他们意料外的发现后,萨一致决定大规模开发那些矿产。而且他们几乎同一时间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把这一发现向山外面由于连年的征战而将死的世界发布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想告诉那些已经失去生活的希望和动力的人们:赶紧结束战争吧,大家一起来用这些矿石重新建设我们的家园,筑起铁的沙坝阻挡沙漠的侵蚀,浇出铁的房梁盖出高大的楼房,铸出新的铁炉生出袅袅的炊烟,挽出新的铁花来把大门装饰得富丽堂皇。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啊!加奥森和西迪姆已经斗得红了眼,各自的资源已经消耗殆尽,萨木塔的宝藏在他们头脑中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武器!新的武器!最紧缺的武器!可以杀尽对方的武器!
双方都开出天价,要买那些矿山或者是矿石。库拉·;萨木塔斩钉截铁的拒绝了和任何一方进行交易:“我为什么要卖给这些狂人割我们自己喉咙的刀!”但是我们不能守着宝山饿肚子,于是我们决定自己来炼铁。可我们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我们只从以前的商队口中听到过一点关于冶铁的知识。但是什么事情都禁不住试验和总结,很快我们有了自己的经验,于是我们建造了自己的冶炼厂——红色溪湾冶矿局(红色溪湾矿产集团前身),开始把铁和碳熔炼在一起,炼出非常优秀的钢——这可是那个动荡的时代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必需品。我们虽然很不希望这些钢用在铸造刀剑上,但是也想不出在那个环境下还有什么东西能有市场,于是也只好那样做了。
库拉·;萨木塔萨最终同意的商议是和索班人进行的。那时索班人已经以雇佣军的形象驰名卡拉克了。他们立刻就看到了萨木塔人的钢和由它锻造的武器的用途。为了交换一年一次的从哈门的冶炼厂来的产品,索班基斯在前所未闻的契约上签了名:他们同意动用他们的武装力量使卡萨拉山口保持开放,并且负责清理沿途的强盗至少100年!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索班基斯已经成长到即便加奥森或者西迪姆也不敢不给面子的地步,所以他们想要卡萨拉山口开放,倒也没人敢说什么,何况加奥森和西迪姆当时的国力已经严重衰退,根本已经控制不了那里了。

正文 第4章 理性时代
萨木塔的经济状况整个扭转了过来。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好转,社会的一些主意识形态也开始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宗教的地位问题。前面说过,在残酷的宗教战乱面前和资源极度紧缺的时候,萨木塔人已经开始怀疑宗教的地位了。后来虽然似乎是在神的指引下才发现救命的铁矿,但是红彤彤的矿石和炉火远比虚无飘渺的神喻更让人心潮澎湃,整个社会还是逐渐向远离宗教教条的方向发展着。
这好像跟人们对萨木塔的普遍认识不一样。人们似乎觉得,我们萨木塔基斯直到回到希格拉都还是抱着宗教教条不放,人们整天穿著古老的尖帽袍子,没事就跑到阴暗的礼拜室去念着古怪的经书,使用的是古老的跪拜礼,一说话总是引经据典,酸味十足。而实际上,我们的萨早在805年就颁布了新的国策,从那时起宗教信仰就已经只是个人的信仰自由问题,而不再是国是。当时固然还有很多老人们仍然守着自己真挚的信仰,如上面那些外基斯传闻的那样过活,但是更多的人已经更多的关注矿厂和矿石,而少去理会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教条。据我所知,萨木塔是整个卡拉克上,第二个将宗教从国策中划掉的基斯。——第一个是纳贝尔。
理性时代开始了。纳贝尔的代表和专家也来到了孔塔拉。封闭了两三百年的山谷重新开放了!我们像其它基斯一样,欣然接受了纳贝尔的技术和科学,同时也接受了他们建立在科学和逻辑基础上的世界观。按理说我们应该跟其它基斯一样走向开放的世界,但可能是太长时间的隔离使我们互相忘记了对方,人们纷纷奔向新世界的代表蒂尔市,而忘记了哈门和基都。可能在他们看来我们这里还充斥着海勒西的阴云吧。——血的教训使他们痛恨一切跟宗教沾边的东西,哪怕冤枉好人。我想,他们大概把那时萨木塔人身上已经化为道德规范的宗教气质——谦逊、宽容、忍让、执着——跟宗教教条的偏激混为一谈了。
但是我们萨木塔没有因为别人不大接受我们而回到封闭的自我世界中,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大好时机。我们扩大了产业规模,而且积极主动地接触新的科技和知识。我们在主动创新方面总是缺跟弦,但是却总能够很灵敏的或者购买、或者复制、甚至彻底地盗窃别的基斯的新工具或高新技术,然后用到自己的生产中。就这样,萨木塔从蒸汽机车、窄轨铁道和化学炸药的引进中获得了大大的好处。因此有人(现在的人)骂我们是小偷,窃贼。对于这个,我无法说什么,虽然那时还没有知识产权一说,但是没经过人家的同意而妄自使用人家的技术确实有点不地道。而且那时确实存在着几次有意派间谍潜入别的基斯的科研局窃取图纸的事件,这使我想辩解而无从张口。不过更多的时候确实是某个萨木塔人不经意间只是看了一眼别人的机器,回家以后稍一琢磨就原样造了出来。这个虽然匪夷所思,但不是吹牛。每一代萨木塔人总会有一些仿制的天才,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戴阿米德科学院副院长、两院院士四木迪生,从在母舰上开始,就不断受到所见的启发而提出仿制方案,后来在昆兰号上更是三天两头的仿出东西来。虽然有很多东西由于政治上太过敏感而没有付诸实施,但还是有很多成果出来。比方布雷舰,就是看见泰坦的同类舰船而仿制出来的。
11世纪20年代,纳贝尔把第一颗卫星送上天,揭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五十年后,进入大航天时代,航天技术和航天活动开始普及。萨木塔相当把握时机地将自己的矿产业务扩大到了小行星上。我们把通过“各种渠道”搞来的飞船和采矿技术进行了“有萨木塔特色”的混合,建造了相当先进的太空矿船。从此,萨木塔的“矿井”遍布卡拉克行星的地下、地表和天空。这时可以说,萨木塔的职能,已经从一个宗教基斯,彻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矿业基斯。
从发现红色溪湾的第一块铁矿石以来,萨木塔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种新兴的行当之中,而且这种热情历经二百余年丝毫不减的带到了太空中。我觉得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珍贵的基斯精神了,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坚韧刻苦,不像某些人那样浮夸跳脱。然而人们似乎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把我们那些明明是优点的品质看成是古怪的宗教行为,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是比较贱的,没有利益的驱使,不可能只靠热情或者其它的什么崇高的道德品质干成事情;而一旦真的看到了这样的事实,那么就将它们归到“古怪”之中,一耙子打入落后于时代的诡异之中。
因此,尽管萨木塔人通过自己的勤恳劳作使自己的基斯中兴起来,成为整个卡拉克上仅次于纳贝尔和李尔赫的第三大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