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

第166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第166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赶来,跑到父汗面前下跪哀求,希望能够保住母妃的性命。

父汗冷硬的脸上丝毫没有通融的迹象,而是不耐烦地起身,朝门外走去,“大人的事情,你们小孩子不要乱掺合,给我回去呆着去!”

“求求您了,额娘就算有罪,也罪不至死呀!您就可怜可怜儿子,放过额娘吧!”他心急如焚,生怕父汗出去传令,于是不过一切地扑了过去,拉着父汗那只满是老茧的大手。

“真够烦的!”震怒之下的父汗一个失手,猛地一下,将他狠狠地甩了出去。瘦小孱弱的他落地之后撞到了高高的门槛上,鼻梁一阵火辣辣的感觉,紧接着鲜血直流。

他几乎被摔懵了,不过仍然清晰地看见,在那一瞬间,父汗那巨大的惊慌,还有之后担忧的眼神。然而,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神色转瞬即逝,父汗并没有上前来扶他,更没有温言安慰,而是沉重地叹息一声:“唉,罢了!”之后,颓然地出了门。

后来,父汗下达了一个旨令:“杀大福晋何为:。看护服侍。吾不与彼共处。将彼休离。:不得收受。无论何人皆勿听其言。若违此命。无论何人听取大福晋之言。领受其给与之财物。则不论男女皆杀之。”

当天,阴雨连绵。尽管他发着高烧,头晕脑热,却仍然支撑着跑到院子门口,悄悄地看着脸上仍然残留着泪痕的母亲在众多侍卫的监视下,一步一回头地上了马车,渐渐远去……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三十三节 营中私会

里,他禁不住苦笑一声,自言自语道:“唉,也罢!

东青的眼睛里立即闪现出欣喜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阿玛,您这番肯放过额娘,不再追究了吗?”

“你放心好了,此事到此为止,毕竟我对你额娘的情份,不是随便什么事情就能抹煞的。我不会将她打入冷宫,更不会将她休离。只要她从此彻底断了那份不应该有的心思,肯一心一意……”多尔衮觉得这短短几句话,说起来却是异常艰难,停歇片刻,又继续说道:“这一心一意,谁能说得准呢?世事无常,人心易变……我以真心待她,她若不以真心待我,深夜扪心自问之时,岂能无愧?”

“阿玛,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儿子怎么也听不明白,是不是儿子太笨了呢?”东青忽闪着长长的睫毛,疑惑不解地问道。

多尔衮自觉失态,怎么一不留神,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说起这般如同梦呓的话来呢?看来自己确实有些神志恍惚了。于是赶忙若无其事地笑了笑,“好啦,刚才阿玛的那些话,你就权且当作没有听见过,也不要对你额娘说,记住了吗?”

东青认真地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了,儿子不敢乱说,不敢惹阿玛和额娘不开心。”

“嗯,东青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阿玛的好儿子,自然分得清是非曲直,轻重缓急。”多尔一脸慈和地夸赞着,同时还不忘叮嘱:“还有关于那个锦囊的事情。你要把它当成个不能泄露地秘密,严严实实地藏着,不能对任何人说,更不能让你额娘知道,明白了吗?”

东青略显迟疑,并没有立即应诺。

多尔衮知道这孩子心里面还有些犹豫,于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放心好了。阿玛说话算话。只要你额娘没有做对不起阿玛的事。阿玛就不会再追究这件事情了,就当作不知道,不会再翻旧账了。”

东青得到了父亲的保证,这才停止了犹豫,露出了信任的眼光,“儿子相信阿玛,阿玛是不会骗人的。曾子为了不在儿子面前食言。不惜宰掉家里唯一的一口猪,阿玛贵为一国之君,自然会一言九鼎的。”

多尔衮闻言一愣,却不得不叹服儿子的早慧。东青所说地是一个典故:曾子本名曾参,是先秦时人。有一次他地妻子要出门,年幼地儿子在门口缠着她,一定要他带着去玩。妻子无奈,只得对儿子说。你听话在家里等着。我回来之后就宰了猪给你吃猪肉。于是,儿子欢欢喜喜地留在家里了。等到下午妻子回来之后,看到曾参果真磨刀准备杀猪了。妻子顿时大惊,赶忙上前阻止,说这不过是哄骗小孩子的谎话罢了,怎能当真?曾子回答,小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首先大人就要以身作则,不能让孩子将来也学着说谎,不讲信用。于是,就真的杀猪给儿子吃了。

眼下东青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提到了这个典故,不论是对他的点醒,还是信赖的表现,他都不应该食言。于是,他微笑着说道:“好啦,你尽管放心吧。你要是乏了,就在这里睡一会儿吧,待会儿阿玛会吩咐人给你送吃的来。”

“嗯。”东青答应了一声,听话地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了。

多尔衮静静地坐在床沿上,凝视着儿子渐渐进入梦乡,许久,东青终于发出均匀而绵长地呼吸声。看样子是玩耍累了,小孩子本来也瞌睡多,所以也容易入眠,不像自己,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想有一个踏实安稳的睡眠,都成为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甚至对儿子起了一丝莫名的羡慕和妒嫉——起码东青可以得到熙贞毫无保留的爱,没有任何功利和自私,可是自己呢?自己身为九五至尊,这个天下最为强势,最为高傲的男人,将男女之情,夫妻之义全部都倾注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希望能和她相濡以沫,坐看云起,闲数落花。而这个女人却对他小心翼翼,时刻提防,甚至,甚至还将旧情人赠与的定情信物着重地珍藏了八年,如果不是被自己意外发现,她还要隐瞒到什么时候?这叫他怎能不格外忿然?

他又何尝不想拿着这张写着“天长地久,此心不渝”地字条,去找她问个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多么希望,她能够对他解释,这只不过是疏忽地遗忘罢了,与私情无关,哪怕这只是个谎言,起码可以让他自我欺骗上一阵,不再像现在这样难过。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思前想后,多尔衮也禁不住疑惑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居然变得这么婆婆妈妈起来了。儿女情、英雄气,谁短谁长,谁热谁凉,难道到现在都弄不清楚吗?唉,也罢,既然不想烦心,那就继续逃避吧!

“皇上,晚宴已经准备妥当,各位王公大臣均已恭候多时,还请皇上起驾。”这时候,帐外的太监小心地低声提醒着。

多尔衮这才从恍惚中醒悟过来,伸手替儿子盖好了被子,看看他依旧睡得香甜,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站起身来,略微整理一下衣装,方才出了帐。到了帐外,看到周围侍候地太监和护卫的侍卫们果然换了一批人,他心中有数,只是对太监吩咐了一声:“你叫人准备好晚膳等候着,大阿哥睡醒之后就送进去,但是不要让大阿哥出帐走动,或者传递消息之类的,明白了吗?”

“奴才明白了,一定侍候好大阿哥,请皇上放

|露,只能诚惶诚恐地答应着。

等到抬头时,皇帝已经在一大群侍卫的簇拥下。朝宴席方向去了。

席间,烤肉地油腻味让我觉得非常不适,一阵阵反胃;再加上高度烈酒那浓郁的酒香和周围的噪杂气氛,实在让我很不舒服。正准备和多尔说一声,临时退席时,却见到多尔衮不言不语地出去了,许久也没见回来。正疑惑间,我注意到一个多尔衮的贴身侍卫悄悄地在英鄂尔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只见英鄂尔立即放下酒杯起身。跟随那侍卫出帐了。

看来。多尔是有什么事情要和他商议,所以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于是我趁着周围无人注意,悄悄地溜了出来,想要找个地方透透气,也好脑子清醒地思考一下。

谁知道经过一座很是僻静的营帐时,里面居然伸出一只手,将我猛地一把拉了进去。一声惊叫还没有来得及出口。我就险些跌在那人的怀里。黑暗中,我刚想发问,那人就在我耳畔轻声回答:“别叫,是我。”

……

英鄂尔在侍卫的引领下,进了御帐旁边地一顶小帐篷,心中正在讶异,却一眼看到灯烛映照下,多尔衮正坐在桌案后。看着一本奏折。他连忙行礼:“奴才参见皇上。”

“起来吧。坐着回话就是。”多尔抬起头来,温和地说道。

“谢皇上赐座。”英鄂尔谢恩之后,找了一张椅子。斜签着身子坐了下来。他有点疑惑,与刚才宴席上地神采奕奕相比,现在地皇帝显得脸色晦暗,神情倦怠,好像有很多烦心的事情不能化解一样。他不敢多问,只能毕恭毕敬地候着。

多尔衮继续看着桌子上的密折,“你今天上的折子朕刚刚看过,心下很是欣慰,你办事果然精明,没有亏负了朕的厚望。”

“奴才不过是尽了职责内的事,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如何担当得起皇上如此褒扬?”

“现在在大清,像你这样精通财政,军事和外务的全才,实在找不出别人了,朕不器重你,还能器重谁呢?先皇有识人之明,一直将你依赖为心腹,多少人嫉妒眼红,也没能将你扳倒,确实是有缘故地。”多尔并没有直接谈到正式话题,而是颇为感慨地赞叹着。

英鄂尔有些惶恐。他本来是皇太极的嫡系,却被派遣到多尔衮的旗里当额真,其实就是替皇太极充当耳目,这一点,多尔衮心里也早就清楚。只不过长期上下级的关系,他终于将忠心转移到了多尔衮的身上,所以改天换日之后,他依然可以位高权重。多尔衮此人,在任用人才方面是十分开明豁达的,比如当年同属皇太极心腹的谭泰,如今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英鄂尔的心也终于踏实起来。

多尔衮知道英鄂尔有些尴尬,所以并没有等他回话,就切入了主题,“好啦,言归正传。你在朝鲜那边安插地奸细,办事牢不牢靠,会不会出什么纰漏?”

“皇上放心,奴才负责朝鲜事务多年,在朝鲜那边广布人脉,不但结交了许多心向我朝地贵族大臣,还大力扶植‘功西派’的势力,使其日益强大。加上很多暗中为我朝效力的朝鲜奸细,这一番活动,等李淏回国之后,绝然难以站稳脚跟。”

多尔衮地脸上露出了令人不易觉察的微笑,“嗯,不错,相信你这番布置,收效很快就能看得出来。只不过朕不光希望他站不稳脚跟,更不希望他能顺顺利利地接任王位。”

英鄂尔连忙回答:“郑命寿那边,已经和奴才打好招呼了,他届时会在朝鲜暗中活动,全力遏制对我朝蓄怀异志之人的掌权企图。可以保证将来的朝鲜,也继续牢牢地控制在皇上手中。”

“若如此,自是最好。不过,朕又何尝不想一举吞并朝鲜,也免得耗费这么多心思和周折呢?只不过眼下夺取汉人江山才是最大目标,朕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朝鲜那边的事情。虽然颠覆朝鲜小朝廷可谓是易如反掌,然而日后要想长久统治,却终归还需要费心劳神哪!治理朝鲜,终究还需要借助朝鲜人之手,朕只需要一个听话的傀儡……”多尔刚刚说到这里,忽然帐帘一掀。进来一个侍卫,行礼之后,看了看英鄂尔,没有立即说话。

英鄂尔正要回避,却看到多尔衮对那侍卫点了点头。侍卫立即起身,到了书案近前,低声对多尔衮汇报了些什么。

只见多尔衮的脸色骤然一变,猛地起身。按着桌案地手竟然微微颤抖。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他还从来没有见过皇帝有这等失态的时候。心下顿时惊愕不已,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消息,能让皇上如此惊怒?

……

这是李淏的声音,此时,我与他近在咫尺,这个黑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