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先秦倾世美人 >

第37部分

先秦倾世美人-第37部分

小说: 先秦倾世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春秋末期的越国美女西施。
  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不见之正史。西施同时代的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其中西施之沈”的“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
  然
  而西施又是被谁沉死的。后人众说纷纭。
  
  传说一:
  
  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
  “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传说二:
  
  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东周列国志》里持这种观点。而且更有甚者传说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西施舌”是闽菜中的一道神品。
  
  传说三:
  
  范蠡怕越王一样会被西施美貌所迷,将其沉水。
  
  在文人墨客的许多诗词中,对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绘。
  
  李商隐《景阳井》绝句一首: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皮日休有诗题《馆娃宫怀古》共五绝,第五首是: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世人不愿西施这样美好的人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人们只能把现实的凄惨,在悠悠的岁月中转变成传说的凄美。故民间还传说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最早它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记载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明代的陈耀文《正杨》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绝书》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逸篇》中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
  《修文御览》转引《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明代杨慎《太史升庵全集》卷六十八《范蠡西施》录《修文御览》所引《吴越春秋逸篇》之文亦云:“吴王败,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以上的“鸱夷”被解释为是范蠡。 
  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它的记载是“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吴王大悦。”这和《吴越春秋》类似,但结局不同,认为“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对于西施和范蠡隐居,古人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描述。像李白的《西施》诗里就写道: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苏轼的《水龙吟》词里也写道: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杜牧《杜娘诗》中有句云: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
  “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
  
  吴国灭亡后,西施肯定是死了,而且是沉水而死无疑。墨子是一个严肃的思想家,又与西施生活得时代相差不远,他不可能杜撰一些没有的事实,何况他之前提到的比干,孟贲,吴起三人都确有其人其事,不可能提到西施时虚构其事。司马迁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详细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到了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后又从齐国隐居陶地,经商积聚财产累计达到万万,天下人称他陶朱公。司马迁对范蠡赞赏有加,但他没有任何只言片语提起西施,以西施的赫赫美名,即便跟范蠡隐居起来,也肯定会引起世人关注。
  司马迁提到,范蠡定居陶地后,生下小儿子。
  
  关于那句“千金之子,不死于闹市”就出自范蠡之口。他的二儿子杀人,陷于楚国牢狱,范蠡想让小儿子带重金去找老朋友庄生想法救出。而长子以死要挟父母,要让他去办此事,长子到楚国遵照范蠡的意思,去登门拜访廉洁正直的庄生,并放下千金。庄生嘱咐他赶紧离开楚国,然后找机会进宫会见楚王,以星象变化预示祸福,要求楚王大赦天下,楚王应允了。长子听到消息,觉得庄生无功,不该受他的千金,遂又再次来到去庄生家,庄生没想到范蠡的长子去而复返,庄生知道他是想要回金子,觉得被儿辈戏耍而深感羞耻,于是又进宫。
  
  最后楚王先杀掉范蠡的小儿子,才实行大赦。长子带回了弟弟的尸体。周围人都很伤心,范蠡却说早在预料之内的事。当初不让大儿子去就是知道他跟着自己创业吃过很多苦,吝惜钱。而小儿子自小生活富裕,视金钱如粪土。所以决定让小儿子去。范蠡的原配已垂垂老矣,不可能再生育子女,只能说明他又新娶了女子,有人推测此女子就是西施。
  
  西施被吴王宠爱十几年。据历史记载,西施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推测:
  一、西施没有生育能力;
  二、越国在向吴国敬献西施时,给她服了一种让她不会生育的药,目的是让她永远当一个越国忠实的“间谍”。西施一旦有了吴王的子嗣,她的心肯定会偏向吴国。勾践集团为复仇不择手段,他们完全有可能这么做。他们曾把谷粒煮熟,然后归还吴国所借的粮食,让吴国的百姓布种,导致颗粒无收。这种缺德事都干得出来。牺牲一个女子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因此推知范蠡所娶的女子肯定不是西施。
  西施纯粹成了越王的一颗棋子,等吴国被灭后,西施已无存在的意义。长期的间谍生活,西施身上肯定背负许多事关国家机密以及不可告人的大事,越王绝不可能留下西施,留下祸患,更别说让西施随范蠡逃出越国,过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因此越王对西施只有两种处置方式,把她安置进后宫放在身边,相当于软禁,这种方式阻力很大,影响不好;还有就是秘密处死她。越王肯定选择后者。
  至于西施与范蠡有情人关系,应该可信,范蠡急如星火地离开越国,连家眷都不带,肯定与西施之死有关,他给自己取个“鸱夷子皮”的怪号,想必也是为了怀念西施。
  
  吴国与周王室同性,吴国的祖先是周太王古公亶公的儿子,周文王的伯父。
  吴王夫差宠爱西施,爱得神魂颠倒。春天到了,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四周百花吐艳,夫差还亲手摘花给西施戴。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南湾有十多里长,二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一个方圆儿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尽兴后方才返回。
  他特地把位于姑苏(江苏省吴县)城外的姑苏台,加以扩建,又增盖了一座“馆娃宫”,铜沟玉槛,珠玉装饰,又建“响屧廊”,屧是鞋子里的衬垫,走廊地下是空的,用大瓮填满,上面再用木板铺平。西施和其他宫女经过这个走廊时,玉足所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比夏桀、商纣王两位盖的那些酒池肉林,不知风流文雅的多少。吴王夫差还命人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烃和打猎用的长洲苑,以及养鱼的鱼城、养鸭的鸭城、养鸡的鸡陂和造酒的酒城。
  后人有诗叹曰:
  馆娃宫中馆娃阁画栋侵云峰顶开
  犹恨当时高未极不能望见越兵来
  
  




48

48、执政女主 。。。 
 
 
  
  芈八子,战国时期,楚国王室之女,楚国国姓为芈。“八子”是她的封号,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芈八子是秦孝公的儿媳妇,秦惠文王的后妃,秦昭襄王的母亲,秦始皇的玄祖母,史称宣太后,是先秦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女强人。
  
  传奇一生,风情万种。
  芈八子之所以能成为权倾天下的宣太后,都得益于有强势的兄弟——魏冉和芈戎。
  辅佐芈八子治理天下的魏冉,是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他在秦先后五次为相,计二十五年受封爵位为穰侯。
  
  穰侯之于秦国,功高盖世。司马迁在《史记穰侯列传》末尾评述时说:秦国之所以能向东扩展领土,削弱诸侯,一度称帝,天下都对秦俯首听命,那都是禳侯的功劳。芈八子很受秦惠文王的宠爱,一共生下三个儿子——稷、市和悝。则继位为君,是为秦昭襄王,他在位五十六年,芈八子执掌朝纲三十多年,为秦统一奠定了一半的基业。
  
  秦武王举鼎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拥兵支持姐姐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以魏冉为相邦,封穰侯(穰在今河南邓县),专朝政。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一子王子悝为高陵君,后又封于邓(今河南孟县西);另一个亲儿子公子市,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合称“四贵”,富于王室。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用范雎为相,她失势,次年十月去世,埋葬在芷阳郦山。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惠文即位,时年一十七岁,杀商鞅,任用公孙衍为大良造。公孙衍在雕阳(今陕西鄜县北)大败魏军。张仪来到秦国,凭纵横家的谋略取代公孙衍,公孙衍被迫离开秦国去了魏。秦惠文君十四年,改称为王。基于秦国的强大,楚怀王想结盟秦国,把风华绝代的芈八子嫁到秦国,成了秦惠文王的妃子。芈八子两个弟弟芈戎和魏冉,还有一个亲戚向寿也随她来到秦国。 
  
  芈八子为太后,定名号为“宣”。宣者,大玉也(璧大六寸为宣),布新也,合起来是“大玉布新”之意。芈八子成了宣太后。
  
  经过长达三年史称“季君之乱”的王位争夺战,魏冉所代表的公子稷一方最后胜出,由于秦宣太后在助子夺位的过程中,明智地创立了将军一职并由魏冉担任,她对亲党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报,嬴稷托母亲和舅舅的洪福,成为新一任秦王。 
  而倒霉的公子壮、惠文后,以及惠文王其他的儿子们,都被魏冉杀得干干净净,武王后也被赶回了娘家魏国,真是倒霉。——本来按照嫡长之分,怎么说也轮不着芈八子这个小小姬妾的儿子继位,可是权力向来青睐有智慧有胆识的人,所以芈八子终于翻了身,并且成为了堂堂的秦国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