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之狙 >

第38部分

帝国之狙-第38部分

小说: 帝国之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和基洛夫,再一日,纳粹的旗帜又插上尤赫诺夫的城楼,相隔一日,德军进抵维亚吉马地区,至此,苏维亚吉马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陷入了德军的合围。13日苏维亚吉马集团军被歼,布良斯克方面军在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后勉强突出德军的合围向后急速撤退。不过,虽然战斗最后以苏军的失败而告终,但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苏军在此期间拖住德军将近30个师的兵力整整10天,不要小看这10天,这会给兄弟部队和大后方减轻不少的压力,所以说这两支部队还是虽败犹荣的。再回到战场上吧,现在莫斯科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苏军的防御线已经被压缩在莫斯科接近地的莫扎伊斯克防线上了,而且,在莫斯科至卡卢加一线只有10余万人在防御近230公里长的防线,这显然已经不能阻挡德军的凌厉攻势。万般无奈之下,斯大林任命正在南线督战的朱可夫将军为西方面军司令,并把预备队方面军也合并到西方面军当中和德军进行正面防御。在众人的劝说下,斯大林宣布疏散莫斯科的政府机关和一些重要企业,所有民众志愿组成民兵部队准备进行城市巷战。10月20日,莫斯科及近郊实行戒严。‘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已经开始在莫斯科上空形成,一场狂风暴雨眼看就要在这座千年都城上空形成。

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对近期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还算满意,毕竟是帝国最精锐部队,其战斗力不是其他部队所能比肩的,想起南方集团军群的鲁莽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过分小心,元帅的脸上微微泛起了笑容。当作战参谋把一份电报呈给他时,元帅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告诉他们,可以收网了。”

23日,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终于走上兄弟部队维亚吉马集团军的老路,他们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摆脱掉德军的围追阻截而惨遭歼灭,一对难兄难弟终于以相同的结果而悄然谢幕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不甘和60多万苏军俘虏。拔掉布良斯克方面军这颗钉子后,摆在德中央集团军群面前的除了一个莫扎伊斯克防线就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了,只要越过这最后的屏障,一路东望,莫斯科已近在眼前。

一步之遥的莫斯科就这么安静的矗立在那,仿佛一片树叶般,轻轻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吹起来,是的,只需要轻轻对它吹上那么一口气,整个故事就结束了,就这么简单。这个时候的帝国从上到下几乎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事实真的想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吗?呵呵,远没有那么简单,跌宕起伏的还在后面。

现在的德军好像被粘在莫扎伊斯克一样久久不能动弹,其实不是德军不想继续前进,只是苏军的抵御实在是太过顽强,一个战壕、一个地堡,哪怕一个临时被当作掩体的弹坑都被苏军牢牢的把持着,德军刚刚占领一寸土地,马上就从四面八方涌上无数苏军再把阵地夺回去,阵地上,苏军已经把生命看的不再重要,把自己的热血洒在这片保卫着的土地上才是最大的希望,面对这样的拼命打法,骄傲的德军第一次感到了束手无策,他们被迫在苏拉马河、鲁扎河和纳拉河一线停滞下来。不仅人,连老天都开始和这个高贵的日尔曼民族做起对来,苏联的坏天气终于伴随着挥挥洒洒的雪片和细雨水到来了,一时间,道路开始泥泞,气温开始下降,这种骤寒的天气一夜之间把莫斯科地区笼盖了起来。面对这种天气苏军倒是没有什么,可是缺少御寒装备的德军就受不了了,泥泞的道路使德军的坦克和重炮陷在泥窝中爬不上来,为了不耽搁时间,那些冻得的哆哆嗦嗦的德军士兵只好被迫上前协助,想想吧,三九严寒天,穿一身单衣在冰天雪地中抱着一堆钢铁是什么感受?衣衫单薄的德军士兵们在雨水和泥水的双重侵袭下开始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随着时间的延长,德军每天都有大量冻死或冻伤的人员,而且这种现象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德军的士气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其实前线的这种不利局面帝国也是知道的,但大家也没有办法,从苏德战争刚开始时,所有人都乐观的认为战争不会进行的太久,所以除了刚开始时的充分后勤保障外就根本没有为后期的战争做准备,而且随着德军在苏联前线的高速推进,本来就已经懈怠的后勤越发明显的跟不上前线的节奏和进度了,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时间的战争下来,帝国的苏联前线后勤保障线已经开始掉链子了。还有,名存实亡的补给线是一方面,关键还是帝国内部根本就没有准备充足的冬季装备,这是对苏轻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不能不说,这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犯下的一个最愚蠢的错误。

德中央集团军群中路现今如此狼狈,而其他负责侧翼的部队也好不到哪儿去,既10月14日德第3装甲集群突入加里宁地区后便被苏军死死的拖住了,同样天气的恶劣使士兵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而德军赖以进攻的坦克因为土地的泥泞而动弹不得,这就给了苏军一个向固定目标发动进攻的良好机会,几次战斗下来,德军都灰头土脸的败下阵来,想想都让人郁闷。既然坦克集群被钉死在加里宁地区,那本来向图拉地区迂回以期能够从侧翼对莫斯科地区进攻的战略构想就最终没有得到实现。将各路战事情报汇总后,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在深深诅咒了帝国负责军事后勤保障的将领后终于承认了这个摆在眼前的事实,他的部队中士兵因为缺少冬季装备而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力;坦克和重炮因为道路的泥泞已经失去了机动灵活性。这些情况说明自己这支部队已经不适合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继续作战了。10月27日,元帅命令部队全线停止前进,原地休整等待道路彻底冰冻后再发动进攻。当元帅的命令传到元首的耳朵中时,虽然一百个不同意,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信任,希特勒还是同意了博克元帅的决定。至此,苏德两方的战争天平开始出现变化。

正文 第三十七章 近在咫尺的莫斯科(下)

‘机会,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斯大林和朱可夫将军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两个人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面对一个个正襟危坐的高级将领们,斯大林扬了扬手中的电报说道:“同志们,这段时间的战斗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条战线都有力的抑制住了敌人的前进企图,这可是一个好的开端啊。同志们,下面我宣布一件事情,我和朱可夫同志刚刚从情报人员发过来的电报中获悉,德军已经下令全线停止前进。”斯大林点燃了一颗香烟深深的吸了一口:“同志们,我可以负责的说,这绝不是敌人故布疑云来麻痹我们,而是他们的进攻已经后继乏力。机会啊,同志们,德国人这次停止前进给了我们一个休息和补充的时间,我们要利用好这次机会。我是这样考虑的,首先,要把战斗伤亡比较大的部队撤换下来当作预备队,把本来的预备队部队和补充兵员顶上去。其次,把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所属50集团军隶属西方面军;第3和第13集团军隶属西南方面军。另外,加里宁方面军的30集团军也编入西方面军。这样,我们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得到有力的补充后就可以形成拳头正面和敌人进行战斗。呵呵,大家要对战争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的后继补给线比敌人的要短,同样一车补给物资,敌人补充到前线所花的时间要比我们多得多,同志们,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啊,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还有,从种种侦查结果看来,德国人并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他们的士兵没有冬季装备;战车没有安装防滑和防冻设备。同志们,这说明了什么?”斯大林把手掌狠狠的拍在桌子上,斩钉截铁的说:“这说明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妄图占领莫斯科的计划就现在而言绝对就是痴人说梦,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这最后的冲击,下面的时间就是我们表演的时候了,同志们,请把我的话告诉下面的同志,俄罗斯虽大,我们已退无所退,只要能够坚持住这最危机的时刻,相信我们的春天即将到来。”

站在雅赫罗马大教堂的钟楼上,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在望远镜中久久的注视着已经能够模模糊糊看见大概轮廓的莫斯科,这座巍峨帝都庄严而寂静的矗立在元帅的视线中,让人感觉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手下轻声报告说这里距离莫斯科只有不到30公里。“是啊,真的很近了。”元帅望着远处的城市不禁感慨起来。一阵寒风中吹过,他没由来的打了个冷战,这并不是因为身体寒冷造成的,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战怵;一种因为无法看透眼前这座笼罩在迷雾中的城市而产生的战怵。不能否认,他以前对这座城市充满渴望,一种占领的渴望、一种荣誉的渴望,可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他的将领、他的士兵、他的战车,一个个、一群群、一片片的填充进这座城市中,而且他不知道还要再付出多少生命才能铺满这条进入城市的道路,这种对未来的茫然才是他真正恐惧根源,他知道,一场连主帅都没有坚定信心的战争是永远无法得到胜利女神的垂青的。轻轻叹了一口气,元帅终于明白这场战争已经不会再有悬念,失败将是迟早的事情,再一次注视莫斯科,元帅喃喃自语:“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它了。”没有理会手下诧异的目光,他丢下望远镜匆匆而去。

11月初,德中央集团军群接到最高统帅部命令: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费多尔。冯。博克元帅长时间的注视着这份电报,他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虚弱。元帅拒绝了所有人的打扰,他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的坐了一下午,傍晚时分,面色阴郁的元帅把电报交了下来:“告诉各战线的将军们,坚持一下,再做一次努力,我相信这次一鼓作气一定会把近在咫尺的莫斯科拿下来,伟大的元首已经在柏林为他们准备好了香槟,请大家奋勇前进吧,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说真的,这话从元帅的口中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11月15日,德军经过调整后开始重新向莫斯科发起进攻,但是,这次进攻已经和上次的进攻有着天壤之别,第一次前出到莫斯科近郊时,德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凶悍。而这一次大家的士气已经跌落到空前的低谷,所有人都在嘀咕,连第一次在兵强马壮的时候都没有能够拿下莫斯科,更何况这一次?在这种消极思想的作用下,德军的进攻明显就有些迟钝和机械了。从罗嘉切沃和图拉向莫斯科方向迂回包抄的德南北两路在刚一启动时便遭到苏军的有力阻挡,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后,德军开始被迫后退。首战不利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德军的悲惨命运开始接踵而至。

1941年12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命令部队开始向进攻能力已经衰竭的德军发动反攻。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先对德看好的那些个国家和组织纷纷大跌眼镜,大家都闹不明白为什么一直风头正盛的德军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军队在如此快的时间里就把战争主动权易手了呢?其实,以现在看来,德国在苏联栽跟头从刚开始就已经注定了。首先,从大环境上说,德国在欧洲发动的侵略战争太多,这已经招惹很多国家的怨恨,特别是英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