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舰娘之红色血统 >

第373部分

舰娘之红色血统-第373部分

小说: 舰娘之红色血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市功能完全瘫痪,城市中心区变成一片废墟,并有一定的辐射残留,多个城区遭受大面积破坏,

    如果换成1000万吨级的聚变武器,瞬间死亡人数将直接翻倍达到300万,总的伤亡人数将达到600万

    火风暴肆虐的范围半径达到32公里,覆盖3400平方公里的城区,这基本能够覆盖上海的全部核心区。

    这杀伤效果真的很恐怖了!

第593章 人类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沐风看着这些结果和数据,再次长长的吐了口气,然后又试了一下聚变武器的另一种使用方式——触地爆炸。

    如果要打击的目标是对方的人口以及社会财富,最优的引爆方式都是空爆,而空爆基本不会出现辐射落尘。

    如果要精确摧毁位于地下,或者防护措施格外严密特殊设施,例如导弹发射井,就需要使用触地引爆的方式。

    触地爆炸形成的蘑菇云,会将地面的各种粉尘颗粒抛向高空,飘散之后落回地面,就成了大范围的辐射落尘。

    基于这样的原理,使用大当量三项弹在地面引爆,制造尽可能多的辐射落尘,借助季风对大范围、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杀伤。

    2006年美国两家智库出版的中方核力量与美国核战计划中,假想中方使用20枚df5携带20枚400万吨当量弹头打击美国本土。

    弹头全部采用触地爆的方式引爆,20朵巨大的蘑菇云激起的大量辐射尘埃,将随着季风飘荡数千公里,覆盖大半个阿美莉卡的本土。

    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的范围内,将有上亿人受到辐射落尘的影响。

    如果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5000万。

    这种攻击方式的影响范围非常大,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辐射落尘不是瞬时的硬杀伤,这些尘埃就像是撒在空中的粉末状毒药,而这种毒药还是有时效的。

    5000万的死亡数量看起来非常恐怖,但这个数字是最理想化的杀伤效果,相当于人什么都不做,站着等死的状态。

    如果发现爆炸之后,马上躲入防辐射掩体、地铁、地下室等地方,或者穿有对应的防护服,就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爆炸结束4时以后,辐射强度就会降低到初期的百分之一,只要躲过最初的48个小时,基本就能避免伤亡。

    如果对这些大面积的空旷地区,也想直接攻击,也要瞬时杀伤,就是大家常说的导弹“洗地”,效果如何呢?

    这个可以估算一下世界上所有弹头的有效杀伤范围,加起来看看能有多大面积,就知道能够“洗”多少地了。

    当前世界上各大国的弹头数量,已经从80年代冷战最高峰的60000枚,缩减到了现在的15000万枚。

    这个数据已经是往多了算的。

    2017年美国官方公布拥有的弹头数据是4018枚,其中2082枚处于部署状态,1936枚处于封存状态,而且按照协议每年都会继续缩减。

    而15000的这个数字中,美国部分是媒体按照6450枚计算的。

    然后开始计算。

    因为从杀伤范围上讲,聚变武器当量越大越不划算,再加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分导技术越来越成熟,现代已经很少有大当量弹头了。

    美国现役的弹头中,超过一半都是10万吨以下战术弹头,绝大多数不超过50万吨级,只有少数属于百万吨级的弹头,没有千万吨级。

    我们先折中一下全部按照50万吨当量来计算。

    50万吨聚变弹头,有效杀伤半径是5。52公里,杀伤面积约95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已经不小了,一个城市的核心城区的面积。

    然后95x15000=143。6万平方公里。

    全球的全部聚变武器用来洗地,只能铺满14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感觉似乎不太对,我们把弹头威力全部换成100万吨级再算一遍。

    100万吨聚变弹头,有效杀伤半径是7公里,杀伤面积约152平方公里。

    然后152x15000=228万平方公里。

    就算这15000个弹头,全部都是百万吨战略弹头,也只能洗228万平方公里?这感觉还是不太对啊!

    但是没办法,平铺洗地的结果,就是这么的尴尬。

    就算是换成千万吨级弹头,杀伤范围也只有1060万平方公里。

    这还是按照城市环境,计算二次杀伤,50%概率死亡的有效杀伤范围。

    在这个范围的内的人类,躲在地铁或者地下室里仍然能够活下来。

    爆炸之后第二天,除了爆心附近被夷为平地之外,只要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地下的老鼠、虫子都会恢复活动,植物会继续生长。

    也许被洗的区域,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但是对于整个生态圈,都不算是太大的影响,比不上地球历史上任何一场大规模生态灾难。

    相信所谓的“毁灭世界几十遍”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思考。

    要么不知道聚变武器的真正威力,要么对于世界的尺寸没有概念。

    要么是把这种武器当作信仰,将它们捧得高高的,捧得超出物理法则的束缚,成为神明一样的存在。

    人类这点武器,想要对地球做点什么,那真的是牙签搅大缸,不自量力。

    但是对于人类自己而言,聚变武器的破坏力是非常恐怖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引爆聚变武器,效果简直如同人间炼狱。

    一枚千万吨级聚变武器,半径30公里的破坏范围,这已经足够摧毁纽约、伦敦、北、上、广这些特大城市的核心区域了!

    千万吨级弹头,能够摧毁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百万吨级弹头,能够摧毁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五万吨到无十万吨的弹头,也能够摧毁几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

    中国有2876个县级行政区,美国有3143个郡。

    而人类手中的弹头还有15000个。

    它们是的确能够重创人类的文明。

    毁灭人类几乎所有的大城市,摧毁现在的国家、工业、科技体系。

    全面核战争之后,只有小城镇和乡村的人类能够幸存,并且要受到辐射落尘的污染,人类文明至少要倒退到工业社会早期,甚至是农业社会。

    现有的权力、金融、资产体系全面崩溃,这是当前大部分国家、利益团体、既得利益者、统治阶层都无法接受的结果。

    所以核威慑仍然是有效的。

    沐风看着这些数据和说明,从多个尺度重新认识了这种武器。

    它们的威力到底是大还是小,放在不同的尺度上,结果完全不一样。

    普通人对于城市,地区,国家,星球大小都没有概念。

    才会产生,对自己而言毁天灭地的武器,同样能够毁灭世界的想法。

    殊不知,被毁灭的只是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地球的世界。

    人类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第594章 逆向工程() 
明白这些武器无法毁灭世界,并不等于要轻视它们。

    正是因为无法毁灭世界,才要更加认真、重视的了解它们。

    如果反正都是死,那就不需要了解什么求生方法了。

    只有知道自己可能死不了,才要想方设法的努力活下来。

    在看到爆炸之后,马上找工事、地铁、地下室躲避。

    没有地方躲也知道逆风逃走,防止核粉尘沾染。

    躲过初期的爆炸之后,逃往偏远乡村等安全地带。

    而不是看到蘑菇云,想着肯定是世界末日,主动去迎接璀璨的放射。

    其实当时死了还好,关键是就怕是当时没死,还留下一身辐射病外加严重烧伤,那才是真正的痛不欲生。

    核大战之后的重建中,每一个健康人都非常重要。

    大战中死的人越多,重建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

    稍微夸张一点的说,相信聚变武器能摧毁地球几十遍,而在核战争中放弃抵抗寻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害。

    沐风慢慢的摇了摇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军舰上。

    如果要用聚变武器,攻击正常军舰,一般也是采用空爆,主要是杀伤人员,同时摧毁船上的电子设备。

    但是在这个世界对付深海,似乎并不适合使用裂变和聚变武器。

    因为舰娘和深海舰体上都没有人。

    舰体相当于天然的防御工事,空爆的杀伤效果有限。

    而用聚变武器装在导弹或者鱼雷上,直接去攻击一个深海的舰体,不但极其浪费,而且污染非常严重。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低高度的爆炸,接触地面的爆炸,会造成严重的辐射落尘,污染大面积的区域。

    不如多扔几枚大装药的常规导弹。

    所以,聚变武器在这里的真正用途,还是用来打击对方的城市和军港,摧毁对方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

    对于其他司令部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它仍然只是威慑武器。

    但是对于深海而言,那就未必了。

    已经了解了这种武器的真正威力,并且知道了控制辐射的方法,那么以后可能就真的能够用得着了。

    沐风转脸看向小十:

    “我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你把带有两种弹头的导弹分别给我一枚。”

    小十歪着脑袋看了沐风一会儿:

    “您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

    沐风微笑摊手:

    “我不是拿来使用的,我是准备让科研设备扫描,进行逆向工程,获取生产图纸,不然的话,你这些弹头,打完不就没办法补充了吗?”

    小十小小的点了点头:

    “哦我知道了”

    少女再次打开舰装,拿出两枚导弹递给沐风。

    沐风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在科研设备上的仪器中,其进行结构扫描。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进度条,进度条下面有一条条的数据不断滚动。

    十分钟之后,进度条跑完,弹头的相关参数浮现了出来。

    然后还有科研消耗:预计约10000点。

    沐风看着这个结果,眉毛猛地一抖:

    “一万点科研虽然不算太低的数字,但是这毕竟是人类手中最大的大杀器啊!就算是拿着实物进行逆向工程,这个消耗不是太低了点吗?”

    嘴里这么嘀咕着,沐风认真的看了一下说明。

    系统的扫描结果显示:

    “这种武器的原理比较简单,结构也并不复杂,制造上也几乎没有什么难点,都是非常成熟甚至落后的技术,所以逆向工程难度比较低。”

    沐风看完之后额头微微冒汗。

    这些所谓的原理简单、结构简单、制造简单,全部都对于这个世界自己拥有的舰娘科技基础而言的简单。

    在系统的支持下,沐风自己的科技、工业、工艺基础,全部都已经远超地球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了。

    而聚变武器,毕竟只是五十年代就已经制造出来的产品。

    现在只要拿到实物,知道了实现的原理,那么的确毫无难度可言。

    沐风带着有些古怪的心情,看了一眼自己储备的科研点数,还有3万多。

    想想刚刚发现的大规模深海基地,沐风咬了咬牙,直接消耗科研点数完成了这个逆向工程项目,得到了生产图纸。

    小十的两种不同当量的弹头,只是威力不同,结构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