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35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35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能力,抑制和延缓叶片的衰老,改变营养物质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促进向块茎运转,使产量提高。据各地示范资料介绍,喷施多效唑,可使马铃薯产量增加10%~20%。

    其具体使用方法是:多效唑剂型为15%可湿性粉剂、25%乳油。施用时期在花蕾期为最佳。喷施浓度为90~120毫克/升。喷施剂量为每667米2

    15%粉剂24~32克,25%乳油14。4~19。2毫升,对水40升。施用时,用喷雾器把对好的药液,均匀喷在马铃薯茎叶上。

    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①喷施时期不能过早或过晚,不然效果不好。②浓度一定要准确,以保证效果。③喷药时,注意不要把药液喷在地上,以防止对下一茬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skbshge

(四)赤霉素(920)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 
赤霉素(920)主要用来打破马铃薯种薯休眠期,或催芽。

    具体方法:主要方法是用赤霉素溶液浸种,配赤霉素溶液之前要用少量酒精先把赤霉素溶化后再加水配制。赤霉素浓度一般是2~10毫克/升,如果浸芽块浓度可小一点,即3毫克/升;如果浸整薯(包括制微型种薯)赤霉素浓度要大一点,用到5~10毫克/升,浸种时间5~10分钟。捞出后放入湿沙中,保持20℃左右温度即可。另外,也可以将配好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均匀喷在小整薯或芽块上,然后放入湿沙中催芽。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赤霉素浓度,浓度过大,催出的芽子数量多,而且细长、瘦弱、叶子小,生长不好,影响产量,而浓度过小则不起作用。

    skbshge

(五)7∶3∶1熏蒸法打破马铃薯休眠期() 
所谓7∶3∶1就是用二氯乙醇7份、二氯乙烷3份、四氯化碳1份,把三种化学药剂混合成熏蒸液,用以熏蒸种薯,起到打破休眠的作用。北种南调的种薯,有时从收获到播种时间较短,往往因休眠期未过,出苗晚或出苗不齐,可用此法熏蒸,打破休眠,出苗早、出苗齐。微型种薯当年2~3月份收获,5月份就得播种,休眠期未过,不出苗,采用此法熏蒸,可保证及时播种。用量:每千克种薯用7∶3∶1混合液0。5~1毫升。具体做法是:如果种薯数量少,可用缸、桶等容器,把计算好数量的熏蒸液用瓷盘装好放在底部,上边架起来,把种薯放进去,然后盖好并用胶带封严,达到不漏气。种薯数量再多可用大木箱或集装箱等,下边放托架,架下放熏蒸液,托架上放种薯,种薯上边留有一定空间,而且要求上边高度一致,外边所有缝隙都用胶带封严。种薯数量太大可用封密的房间,种薯装量不超过容积的1/2,下边托架要15~20厘米高,以便用风扇强制空气循环,熏蒸液盘放在上下不同位置。无论哪种容器或房间,处理时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熏蒸时间,不同品种有所差别,一般在60~72个小时。

    注意事项:

    ①此熏蒸剂对人有高度的毒性,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②熏蒸液不能离种薯太近或直接接触种薯,否则会造成种薯腐烂。

    近年来,除上述几种药剂外,还有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如叶面宝、喷施宝、助壮素、矮壮素和健生素等。根据当地条件,这些药剂均可以试用。但试用时必须注意:产品必须是正式厂家或科研单位研制的;有效成分含量准确,并在说明书上做了标明;使用时掌握好用量,配准浓度;正确把握施用时间,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skbshge

(一)马铃薯施肥的原则() 
从肥料种类讲,“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以化学肥料为补充”;从施肥时期讲,“以基(底)肥为主,以追肥为辅”。

    为什么要以农家肥为主? 马铃薯种植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而农家肥(有机肥)在广大农村肥源很广,数量很大,成本很低,农家肥中不仅含有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大肥料要素和中、微量元素,还含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有益微生物,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马铃薯的生长。同时,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腐殖化、矿质化,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既能供给马铃薯吸收,又能使土壤疏松肥沃,使土壤团粒增多,增加透气性和保水性,适宜块茎膨大,使块茎整齐、表皮光滑。另外,农家肥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是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最佳肥料。使用农家肥的种类,以腐熟捣细的厩肥(牲畜圈粪)、绿肥(堆肥)、沼气碴肥、草木灰等为最好,马铃薯田禁止使用大粪(人粪尿)和带有玻璃碴子、玻璃纤维、铁渣子等垃圾肥。施足农家肥后,再根据情况施用适当数量的化肥。

    skbshge

(二)马铃薯施肥数量的掌握() 
根据马铃薯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即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吸收纯氮元素5千克、纯磷元素(P2

    O5

    )2千克、纯钾元素(K2

    O)11千克'及种植者产量的追求目标和当地土地肥力情况、种植的品种,以及自己的施肥经验来决定施肥数量。

    我国马铃薯平均单产,在2006年每公顷只有14。8吨(折每亩0。987吨),每667米2

    产量总在1吨左右徘徊。世界产量水平,2006年每公顷平均为16。734吨,我国平均单产比世界平均单产低14。2%。单产之所以低,施肥量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增加施肥量是增加产量的重要措施。

    农家肥施用量,根据地力和粪肥种类,每公顷施到37。5吨至45吨(折每亩2500千克至3000千克)。

    化肥施用量要依据地力和施用农家肥种类和数量来决定。一般在北方较肥沃的壤土地并施用了足够的农家肥,每667米2

    要施用化肥补充纯氮素8~9千克、纯磷素7~8千克、纯钾素14~15千克。在中等肥力以下的沙壤或沙土地,并且施用了足够的农家肥,每667米2

    要施用化肥补充纯氮素11千克左右、纯磷素10千克左右、纯钾素18千克左右。在不施任何农家肥的田中,壤土每667米2

    要施用化肥补充纯氮素15千克左右、纯磷素13千克左右、纯钾素20千克左右。在沙壤或沙土地块,每667米2

    要施用化肥补充纯氮素17~19千克、纯磷素14~16千克、纯钾素22~26千克。

    skbshge

(三)马铃薯施肥时期和方法() 
根据马铃薯生长规律,前期,即幼苗期到发棵期,主要是根、茎、叶的建造、匍匐茎和块茎的形成,此时茎叶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5%~80%,营养吸收占总吸收量的46%,正是促进营养生长,茎叶健壮,使株形成杯状,早坐薯多坐薯的时候。中期,即块茎膨大期,此期营养吸收占总吸收量的41%,地上部分生长基本稳定,正是催动地下块茎迅速膨大的时期。后期,即干物质积累期,此期营养吸收占总吸收量的13%,应保护叶片,保持叶面的光合效率,保证薯块淀粉等干物质足够的积累,收获高质量的薯块。从上述情况看,马铃薯生长前期和中期是吸收营养的关键时期,而且提供的营养成分必须提前到位才能确保生长时的需要,不能等到营养出现“透支”,植株有缺肥表现时再补肥。因此,对施肥有“前重后轻”和“以基肥为主、以追肥为辅”的说法。

    从马铃薯地上植株生长最佳状态的控制方面看,要达到“前促、中控、后保”的要求。前期促茎叶生长,如前所述,中期控制地上植株茎叶不出现疯长,转入地下部块茎的生长和膨大;后期提供一定的营养,保证叶绿且不脱落,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制造更多的有机营养。

    从马铃薯地上、地下生长转换的角度看,做到“前促蔓、中催蛋、后保块”与前所述也是一致的,但更突出促进块茎生长的需求。

    施肥的具体操作:

    1。农家肥

    农家肥施肥总量的100%都要作基肥使用,在播种前整地时,均匀撒于地表,用圆盘耙或旋耕机充分与土壤混合,待播种;或在播种时集中进行沟施。

    2。化 肥

    (1)基肥重施 要把化肥施肥总量的65%左右在播种前撒在地面上,然后用圆盘耙或旋耕机使肥土混合,待下步播种。也可以在播种时沟施,但必须注意,任何化肥都不能和芽块直接接触,必须隔开3厘米以上,以防化肥烧坏芽块造成芽块腐烂而缺苗。

    在易造成肥料流失的沙性土壤地块,可以把65%左右的基肥分成两次施入,其中45%左右在播种前撒于地表再耙入土中,其中的20%左右,在没出苗前的中耕前撒于地面,中耕时培入垄中。

    根据马铃薯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在基肥中应施入氮素总量的70%左右,磷素总量的90%以上,钾素总量的60%左右,这样就能保证马铃薯生长前期对营养的吸收。

    (2)追肥(第一次)早施 马铃薯生长各个阶段都很短暂,特别是幼苗期和发棵期,是高产的基础期,为下一阶段生长形成框架做好准备,所以追肥要及早进行。一般出苗后20~25天,现蕾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要进行第一次追肥,可以把总施化肥量的25%左右的肥撒入田间,然后结合浇水(最好是用喷灌),使肥料溶化渗入土中;也可以顺垄条施,但不要靠植株太近,离开5厘米左右,结合第二次中耕培入垄中。

    按氮、磷、钾三元素施用计划,应再施入氮素总用量的20%、磷素总用量的10%、钾素总用量的30%。

    (3)叶面肥(追肥)分次喷施完成 根据田间苗色在出苗后40天左右时,把施肥总量10%的化肥分4~5次,每隔7~10天,用喷灌机或打药机或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或手动喷雾器,结合打农药进行叶面喷洒。中后期马铃薯植株相对较高,施肥量也较小,采取叶面喷施节省化肥、经济高效,吸收迅速,避免碱性土壤对肥料的拮抗作用,提高利用率,如有脱肥现象可以快速得到缓解,与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既省工又省时。

    中后期叶面追肥以氮、钾为主,各占氮、钾元素总用量的10%,一是保持叶子的健壮和活性,二是增加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4)及早喷施微量元素 马铃薯吸收微量元素虽然量很小,但作用很大,如果缺少微量元素会使叶片出现不同的病态(在第四章有详述),所以要提前施用微量元素,不能出现缺素症状后再补充,这样会造成产量损失。特别是在易缺锌、锰、硼等的地块应及早施用。施用微肥必须叶面喷施,喷施时期应在出苗20~25天开始,分2~3次喷完,最好用打药机结合打农药喷施,效果较好。

    skbshge

(四)化肥品种的选择() 
1。大量元素(氮、磷、钾)

    一般调整氮元素(N)多选用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含硫24%)、硝酸铵(含氮量34%~35%)、硝酸钙(含氮量12%~17%、含钙26%~34%)。调整磷元素(P2

    O5

    )的用量主要选用过磷酸钙(也称普通磷酸钙,含磷12%~20%、含钙18%~20%)、重过磷酸钙(含磷40%~54%、含钙19%~20%)、磷酸二铵(含磷46%、含氮18%)、磷酸一铵(含磷44%、含氮11%)。调整钾元素(K2

    O)的用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