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12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12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宜范围】 适宜在中原二作区的辽宁、山东、河南和北京种植。还适宜在冬作区的福建、广西、广东、湖南种植。

    22。冀张薯8号

    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育成。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99天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68。7厘米左右。茎、叶绿色,单株主茎数3。5个。花冠白色,花期长,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椭圆形,淡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单株平均结薯数为5。2块,平均单薯重102克。商品薯率75。8%。旱作平均产量每667米2

    2000千克。高抗PVX和PVY,轻度至中度感晚疫病。还原糖含量为0。28%,粗蛋白质含量2。25%,淀粉含量14。8%,干物质含量23。2%,维生素C含量为16。4毫克/100克鲜薯,蒸食品质优。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每667米2

    3500~4000株。

    【适宜范围】 可在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陕西适宜地区种植。

    23。冀张薯10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育成。200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半直立,株高58厘米,主茎较粗,茎淡紫色,叶绿色,生长势强,单株主茎数2。92个,花冠浅蓝色,天然结实率中等,块茎圆形,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单株结薯4。2个,商品薯率68。9%。生育期90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7。05%,干物质21。95%,还原糖0。22%,粗蛋白质2。18%,维生素C13。7毫克/100克鲜薯。

    【抗病性】 抗马铃薯普通花叶病(PVX)和马铃薯重花叶病(PVY),轻感马铃薯卷叶病(PLRV)。植株田间花叶病、卷叶病、晚疫病发病均较轻,不抗早疫病。旱作产量每667米2

    1275~1800千克。

    【栽培要点】 适宜起垄栽培,种植密度每667米2

    3800~4000株。幼苗顶土时闷锄,苗高20厘米左右中耕,现蕾时结合中耕培土,注意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 适宜在河北省北部种植。

    24。中薯3号

    该品种为早熟菜用型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5~60厘米。出苗至成熟67天左右。茎叶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皮光滑,皮肉均为黄色,芽眼浅。薯块大而整齐,耐贮藏。结薯集中。薯块含淀粉13。5%,还原糖0。35%。不抗晚疫病。每667米2

    产量在17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 适宜水浇地种植,栽植密度为每667米2

    4000~4500株。

    【适宜范围】 适宜二季作及南方冬作种植,适应性广。在北京市、河北省和福建省厦门地区均有种植,表现增产。

    25。东农304

    该品种为中早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育成。1995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茎绿色,枝叶繁茂,长势强,株高55厘米左右。叶色浓绿,花白色。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7~8个。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4%左右。抗晚疫病。每667米2

    产量为2000千克左右。从出苗到成熟75~80天。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每667米2

    3500~4000株,适宜在中上等水肥条件下种植。种植中要加强前期管理。

    【适宜范围】 该品种在黑龙江省南部已推广种植。

    26。川芋56号

    属中早熟菜用型品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198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开展,株高50厘米左右,主茎粗壮。叶绿色,花白色。块茎椭圆,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块茎大而整齐,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3。5%,还原糖0。19%。植株抗癌肿病,感晚疫病,不抗青枯病,每667米2

    产量为15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每667米2

    4000株左右,不宜在长日照地区种植。否则会造成结薯晚或没有产量。适合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

    【适宜范围】 适合二季作南方地区栽培,四川省有种植。

    27。克新1号

    属中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1984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开展,分枝较多,株高70厘米左右。茎和叶绿色,长势强,花淡紫色。块茎扁椭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浅。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生育期95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3%~14%,干物质18。5%~19。5%,还原糖0。52%。抗环腐病,退化慢,耐涝。每667米2

    产量为1500~2000千克,水浇条件下可产3000~3500千克。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每667米2

    3500~4000株,适宜于进行高水肥管理。

    【适宜范围】 适应范围较广,一季作、二季作均可种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和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种植,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28。鄂马铃薯4号

    该品种为中早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湖北省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育成。2004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长势强,株型半扩散,株高50厘米左右;生育期76天左右。茎叶绿色,白花;结薯集中,商品薯率75%左右;块茎扁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休眠期短;干物质含量为20。12%,淀粉含量为14。63%,维生素C含量为16。35毫克/90克鲜薯,还原糖含量为0。16%,食味中等,耐贮藏。该品种抗晚疫病,病级为○至二级(对照品种米拉为三至五级),抗病毒病、青枯病。每667米2

    平均产1158千克。

    【栽培要点】 合理密植,每667米2

    单作种植4500~5000株,套作种植2400~2800株。

    【适宜范围】 该品种适宜在云南、贵州、湖北在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湖区种植。

    29。鄂马铃薯5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淀粉加工型品种,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育成。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90天左右,株型较扩散,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左右。茎叶绿色(叶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较少,浆果有种子。块茎大薯为长扁形,中薯及小薯为扁圆形,表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芽眼数量中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10个左右,大中薯率80%以上。植株田间高抗晚疫病,抗花叶病和卷叶病,田间无花叶病株,卷叶病株率0。4%。淀粉含量18。9%,还原糖含量收获后10天分析为0。16%,维生素C含量为16。6毫克/100克鲜薯,粗蛋白质含量2。35%。鲜薯食用品质好,适宜油炸食品、淀粉、全粉等加工和食用。平均产量每667米2

    1873。4千克,最高产量2300千克。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单作条件下每667米2

    种植4000株;套作条件下,双行马铃薯套双行玉米或其他作物,马铃薯种植2400株。

    【适宜范围】 该品种在我国西南及南方等区域种植。适于间、套作、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区种植增产潜力更大。

    30。克新13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1999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

    【特征特性】 中熟,生育期95~100天。株型直立,株高65厘米左右,茎绿色,叶绿色,花冠白色。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有网纹,芽眼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耐贮藏。食味优良,淀粉含量13。3%左右。植株抗晚疫病,抗环腐病,抗马铃薯花叶病毒病。每667米2

    产2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 该品种喜水肥,适宜密度为每667米2

    3500~4000株。

    【适宜范围】 适应性较广,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山东等省、自治区都有种植。

    31。宁薯12号

    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宁夏固原市农科所育成。2007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06天左右,株型直立,茎绿色,叶色浅绿,复叶大小中等,枝叶繁茂,长势强,株高40厘米左右,花冠白色。主茎2~3个,分枝6个左右,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小中等且整齐,匍匐茎较短,结薯集中,单株产量450~750克,商品率81%。薯块圆形,浅黄皮色,薯肉浅黄色,芽眼浅。干物质含量23。41%,淀粉含量14。9%,粗蛋白质含量23。96%,还原糖含量0。3%,100克鲜薯中维生素C含量11。92毫克。花繁茂,天然果少,抗旱耐瘠薄,中抗晚疫病、环腐病,轻感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块茎膨大,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藏。平均产量667米2

    1733千克。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每667米2

    3500~4000株。

    【适宜范围】 适宜在宁南山区山、川、塬的干旱、半干旱、阴湿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中原二作区种植。

    32。克新17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9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分枝较少。茎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花白色,开花正常。花粉可孕。块茎长筒形,整齐,白皮白肉,芽眼浅。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平均块茎产量1577千克/667米2

    。干物质含量23。37%左右,100克鲜薯维生素C含量平均20。43毫克,还原糖含量平均0。213%。田间中抗晚疫病,抗PVX、中抗PVY、感PLRV。平均产量每667米2

    为2021千克。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单作条件下种植每667米2

    4000~4500株。

    【适宜范围】 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33。克新19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95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5厘米左右,分枝中等。茎绿色,茎横断面三棱形。叶绿色,叶缘平展,复叶较大,排列疏散。开花正常,花冠淡紫色,花药橙黄色,花柱长度中等,子房断面无色。块茎宽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浅,耐贮性较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块茎大而整齐。干物质19。1%,淀粉含量12。7%,维生素C含量12。2毫克/100克鲜薯。块茎蒸食品质好。田间中抗晚疫病,较抗PVY、PVX病毒。一般产量每667米2

    1530。9千克,高者可达2200千克。

    【栽培要点】 种植密度为单作条件下每667米2

    种植4500株。注意防治晚疫病。

    【适宜范围】 适宜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辽宁省、吉林省等北方一季作区种植。

    34。中薯9号

    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菜用型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