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超弦巫师 >

第78部分

超弦巫师-第78部分

小说: 超弦巫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原因是什么?

    此时的李察有了推测:这些需要施法材料的法术,并不是为了让法术看起来神秘,可能只是为了获取施法材料中的某些特殊成分。

    比如需要亚麻布料做施法材料,可能是因为亚麻布料由亚麻编织成,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而需要死人白骨,则是因为白骨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这也是造成墓地中鬼火出现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大胆推测,需要施法材料的法术,需要法力和一种元素相结合才能成功,施法材料则提供了这种元素。

    这样可以进一步推测,其实施法材料并不是完全无法替换的,其实只要提供了法术所需的成分,什么施法材料都无所谓。很可能,更换了材料种类,法术还会更成功。

    这样的话……

    书房中,李察在书桌上打开了厚重的《费伦的人皮札记》,“哗啦啦”的翻起来。最终在其中一页停住,找到了一个法术——帕克的火葬柴堆。

    帕克的火葬柴堆,七个字的冗长名字,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法术的复杂程度。按照人皮札记上记载的,这个法术是一名叫做帕克的巫师,在隐居森林的过程中,为了摆脱野兽『骚』扰发明的。

    法术需要多达三种的施法材料,并且还要求法力在体内运行到极其复杂的状态再进行释放,比“爆裂火球”困难的多。

    这法术的效果,则有点普通。对比“爆裂火球”的超强破坏力,这法术只是能产生一个几平米到十几平米的火场,并保持这火场燃烧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唯一比较特殊的,可能就是这法术产生的火场,无法用正常手段熄灭——只要法术效果存在,制造的火场就可以不断燃烧。札记中说,发明这法术的法师用来制造了一个火圈围住房子,从而『逼』退野兽、避免『骚』扰。

    李察眼睛闪了闪,则想到了这法术的更多用处:虽然这法术战斗用途极低,但如果用来进行敌后破坏、焚烧物资等,却会有奇效。短时间无法熄灭的特『性』,既能保存焚烧成功,并且还能使救火人员产生恐慌。

    当然了,这法术还有其他的一些用处,不过现在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做研究。

    想着这些, 李察看着札记上的记录,心中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实验计划。

    ……

    一晃又是十多天过去了。

    十多天后。

    李察为了研究“帕克的火葬柴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虽然没有得到重大突破,但却也得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按照人皮札记中记录的,“帕克的火葬柴堆”这个法术要想成功释放,需要“鲜红的牛血”、“酸『液』”和“蒙脱石粘土”三种材料。

    第一种的鲜红的牛血不用解释,毕竟牛血没有不是鲜红的。不过李察经过实验,发现不是牛血也行,比如猪血、狗血,甚至人血(从巴尔身上取的)都可以让法术成功释放。

    实际上,只是红颜『色』的血『液』都可以作为施法材料,唯一的区别就是法术威力的大小。而其余颜『色』的血,比如说昆虫绿颜『色』的血,软体动物白『色』的血,节肢动物虾类青『色』的血则不行。

    第二种的酸『液』,适用范围比“鲜红的牛血”还要广泛,只要是酸『性』『液』体都可以。无论是硫酸、盐酸等强酸,还是碳酸、亚硫酸等弱酸,甚至用一小杯醋都行。极端情况下,一杯浑浊的水都能成功释放法术,不过只能产生几簇小火苗罢了。

    第三种的蒙脱石粘土,名字则有些冷僻,一般人都没有听说过。但这种东西其实很常见,是粘土四大种类中的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片状结晶,是火山岩在海水或地下水作用下,经风化沉积形成的。因为有强吸收『性』和吸水膨胀『性』,所以用在石油、油脂、制糖、造酒、造纸、纺织等多种领域。

    当然,它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吃。对,是吃。在极端情况下,在饥荒盛行、缺乏粮食将要饿死的时候,人们可以吞吃这种蒙脱石粘土。这种粘土虽然不会给人任何营养,并且吃多了会排泄困难而涨破肚子死亡,但却能实实在在填充胃部,减少饥饿的痛苦感。因此,这蒙脱石粘土在现代地球上的中国,还有另一个名字——观音土。

    而李察最感到奇怪的就是这种第三种施法材料——蒙脱石粘土,因为实在看不出一捧土在法术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土壤,在所有的化学反应中,充其量只能算是惰『性』反应底物。

    不过无论怎么说,这蒙脱石粘土,一样能进行替代,用其余的粘土——高岭石粘土、伊利石粘土或者绿泥石粘土都行,而高岭石粘土的效果还要胜过蒙脱石粘土。

    这样以来,倒是让李察之前的推测有了充分证明,从而做出了更多推论。

    “沙沙沙……”

    晴朗的上午,光线照进书房,亮光非常好。李察坐在书桌前,持着鹅『毛』笔,在一个卷轴上快速书写着。

    “第24次研究实验的成功,以及前23次实验的结果,已经可以充分说明,关于‘施法材料提供特殊成分’的猜测是正确的,施法材料不一定是特定一种,是可以替换为其他材料的。只要替换的材料能提供正确的成分,参与到法术反应中去,就能让法术释放成功。”#####ps:数据一天不如一天,有点扎心啊。老铁们,求安慰。

第132章拍卖会与黄金之血() 
“而按照法术书上记录的,大部分法术,所需的法术材料都是常见的、普通的物品。由此可以做出进一步推论:这是法术的创造者有意的选择最廉价、最容易获取的施法材料记录下来,换句话说,这样做可以让法术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不然,为了释放一个普通法术,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施法材料,会让巫师倾家『荡』产。

    而这样一来,在法术高『性』价比、低成本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另一个问题——法术的威力无法达到最大化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减少法术释放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法术的威力,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另一些特殊情况下,却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的释放最大威力的法术,不然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会丢掉『性』命。”

    李察手中的鹅『毛』笔微微一停,思考片刻,重新蘸了蘸墨水继续写下去:“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完全弄清一个法术的作用机制,都是最保险的选择。只有彻底弄清一个法术,了解所有不同施法材料造成的影响,才能根据实际所处的情况做出最优选择,而不是只能有一个单一的选择。即便这个选择具有高『性』价比、低成本,也不行

    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常见的施法材料,很可能会因为气候或者其他环境因素变化,而出现变异,从而不适合继续作为施法材料。另一些从未未有过新施法材料,则会因为环境改变而生成,成为施法材料的替代品。一旦选择得当会,会让本来平淡无奇的法术,释放出骇人威力。”

    再次停顿片刻,然后李察眼睛微眯,有些认真的写下作为结论的一段话,这将是之后长时间进行研究的核心:“综上,事物是变化的,施法材料是变化的,只有法术内在机制、以及法术的基础原理,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从一种法术入手,通过研究来逐渐了解法术内在机制,是最为理智的路线选择。在这过程中,如果能幸运的窥见法术的最基础原理,更是会受益无穷。”

    “啪”的一声,李察放下鹅『毛』笔,长吐一口气,眯眼自言自语道:“如果幸运,的确会受益无穷,不过幸运降临的机率,不一定比得上研究成功的机率大。总之……还是得努力才行啊。”

    说完这话,李察扫了一眼卷轴,伸手卷起来,放到了书桌旁边的书架上。接着起身离开书桌,向着门外走去。

    巴尔从门外迎上来,手里捧着一个盒子,快速报告道:“李察少爷,拍卖会的马车到了。”

    “嗯,我知道了。”李察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伸手接过巴尔递过来的一个盛放金币的盒子,就大步走到院门外。

    街道上正停着一架崭新的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的意思是说,这马车有着两个车轴、四个轮子,因此车厢很宽阔,足够好几个人坐进去。这一点,和古代中国不同。

    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对马车的发展,是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古代中国,最开始的马车繁荣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由马拉拽的车(战车)是战场中最具有威力的军事武器,为了保证乘坐的战士及时追击、杀死敌人,对转向的灵敏『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两轮马车是最为符合要求的,因此两轮马车在春秋战国迅猛发展。

    后来春秋战国过去,战车作为军事武器被逐渐淘汰,骑兵成为时代宠儿登上战场舞台。但马车两个轮子的基调却定了下来,之后两千多年都没有太大变化。

    古代西方则不同,在比春秋战国时期晚些时候的罗马时代,古代西方为了维系庞大帝国的交通、通讯,要求马车具有很大的运输力,因此开始研制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研制有不少难点,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转向——转弯时候,马车内圈的轮子和外圈的轮子行走的距离是不同的。为了保证连接两个轮子的轮轴不被扯开,必须保证内圈的轮子,比外圈的轮子走的慢。

    现代的汽车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用到了差速器,利用机械进行调整。

    不过古代西方不可能有这种技术,在困扰许久后独辟蹊径:选择在前面两个轮子轮轴中部、安装一个与马车底盘相连的枢纽装置。这样一来,前面两个轮子的轮轴,能够绕安装的中部枢纽做大角度转动。

    前面两个轮子就成了类似汽车的转向轮,后两个轮子则是从动轮。这样,四轮车能方便地转弯,能在平整的道路上快速行驶,成为中世纪最为流行的出行方式。

    这对于李察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四轮马车的结构,类似于汽车的四轮拖挂。通过牛皮拖拽,车厢悬挂在马车底盘上,由此可以大大减轻水平晃动的力度,因为牛皮也具有一定的弹『性』,竖直方向的震动一样可以大幅减弱。这样的四轮马车,在路况好的城市中行驶,平稳的能让人睡过去。

    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两轮马车,就不这么舒服了。因为从战车发展而来,为了坚固『性』,两轮马车的车厢都是死死固定在底盘上。所以,路途中的震动完全无法减免,在马车高速奔行时,车厢中几乎能颠死人,所谓的舟车劳顿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正因此,在古代中国,地位较高的官员出行都不选择马车,宁愿选择慢得多的轿子。

    想着这些,李察登上马车,坐到了车厢中铺着的柔软绒毯上,接着出声道:“走吧。”

    “是。”赶车的马夫应了一声,立刻驾车向着远处拍卖会的方向行去。

    这马车是拍卖行私有的,专门为参加拍卖会的贵客,提供接送服务。而所谓的贵宾,可不仅仅是有钱就可以的,还得在一定时间内在拍卖会上购买足够金钱的拍卖品才行。

    李察是满足这个条件的,因为李察在之前一段时间,在拍卖会中购买了足足几百银币的各种物品。而李察之所以购买这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