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斩灵曲 >

第136部分

斩灵曲-第136部分

小说: 斩灵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容念长女难得回宫一趟,欣喜之下,几乎以国宾之礼款待。

    半半见中容鬓发斑白,形容间偶有老态,一筹莫展之貌,哪还是她那个意气风发的父皇,不禁心中酸楚,暗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中容望着半半形单影只,心里亦阵阵难过,犹豫再三,终于还是说道:“半半,姜司空家的老三,与你年岁相仿,少年时便爱慕你,想要与孤攀亲。只是你当时意有所属”

    “父皇,孩儿现在仍旧意有所属。”半半不是忤逆之人,却总是打断中容的话。

    中容劝道:“你还年轻,总不能一直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孤放心不下。”

    “那父皇便准干娘随孩儿一起出宫吧。孩儿路上有个伴,也就算不得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中容听罢,神色骤然僵硬,过了半晌,才问了一句:“你也是来当说客的?”

    “干娘心里想的是什么,父皇应该比谁都清楚。”半半见他心知肚明,也不搪塞迂回,当即说道,“父皇,这么多年过去,您囚也囚了,骗也骗了,该用的招都用遍了,如今违命也做了太子,父皇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放干娘走吧。”

    宫人陡然听半半说起这禁忌之言,均以为中容会勃然大怒,一时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谁料中容不怒反笑,颜色柔和道:“昨夜孤送违命回东苑,你干娘她、她还为孤斟茶。孤与她说起违命那些混账事,她竟对着孤笑。”

    中容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孤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她笑了。孤一时忘我,便与她多说了两句,后来,她一路与孤结伴,一直送至门口。”

    他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不过短短一句话——我还有机会。

    半半不是聪明人,所以她听不懂。

    她见中容执迷不悟,干脆直言不讳道:“父皇,干娘她不爱您,您这样痴缠,反倒令她生厌。”

    “半半!”中容被戳中心事,陡然怒极,但见言语之人是半半,只得平息片刻,一忍再忍,压抑着道,“孤诸事缠身,疲乏得很,也想歇歇了,你先退下吧。”

    “若是父皇再这样下去,只怕干娘对父皇的最后一丝好感也会荡然无存。”

    “彼此怨恨,也好过她为他人所有。”

    “父皇这不是自欺欺人么?您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半半觉得中容简直不可理喻,于是直抒胸臆,打算一吐为快,也为安宁出口恶气。

    中容闻言,亦是怒火中烧,当即口不择言道:“你懂,你的那个小子呢?”

    话一出口,二人均是一愣。

    中容自认自己脾气不好,但对半半从来都是十二分的耐心,唯独这一次,他觉得忍无可忍。

    半半眼眶湿润,却也是一字一句道:“父皇,他叫祝渊,不叫那个小子。您总是这样,伤害牵挂你的人。”

    “孤不过是想将你干娘留在身边,究竟何错之有?为何人人俱对孤口诛笔伐,好似孤真就那么十恶不赦?”

    “父皇在干娘最脆弱的时候,非但没有拉她一把,反而把她踩在脚下。男人对女人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此。干娘如果过去对父皇仍有愧疚,那么现在就只剩下冷漠了。”半半身为拆台王,到底还是没有令人失望,振振有词道,“父皇以为用权力、用手段能挽回干娘,其实您在干娘心里,早就出局了。”

    一语既出,震惊四座。

    中容扬手要打,半半却越说越兴起,越说越离谱,越说越戳中要害,全然不顾及中容的颜面,直直将满腹委屈一股脑儿地倾倒了出来,理直气壮道:“父皇所为,与山越无异。燧皇甘为一人枉顾性命,视三千弱水如无物,此乃真丈夫也。我是干娘,我也不会选父皇。”

    中容此前最不屑与公子琰相提并论,如今却最恨与之同年而校。同为帝王将相,最可怕的不是对手,而是不能成为对手。

    他终究后知后觉,然为时晚矣。

    一场宴席,久别重逢,谁知酒到半途,半半竟是哭着走的。

    后来,长思无论如何劝慰,如何安抚,半半也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长思温言道:“你难得回来一趟,可别糟蹋了自己。”

    半半许是突然开窍,许是闻到了一桌好菜,顿觉母妃所言甚是,拿起筷子开吃。大快朵颐之际,她忽然又回想起中容的嘴脸,于是放声大哭,毫不怜惜那包了一嘴的美食。

第一百七十章 焉有情蛊() 
再后来,平日里声势浩大的半半,走的时候居然是悄无声息,连声招呼也没同中容打。

    中容虽知晓半半行踪,但拉不下面子去送,更别提主动和解。

    他无力地瘫在椅子上,想着自己如今一把年纪,国不兴,家不和,妻不贤,子不孝,若要说这辈子失败,那都实在是唐突了失败二字。想来自己也是得天独厚,天赋异禀之人,加之日日勤学,夜夜苦练,为了江山社稷,更是一刻也不敢懈怠,怎地这家、这国,在自己手里,竟变成了这副模样?

    他想问问皇天后土,先祖神祇,究竟是谁错了,又到底错在了哪里,然而俯仰之间,唯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时一刻,也不为他停歇。

    七年后。

    瞻部,周饶。

    曾经的周饶,立于数国交汇之处,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可谓九州中心的中心,寸土寸金,一席难求。

    如今的周饶,却只剩萧索与荒凉,失措与惶惶。

    自打违命出世起,瞻部便饱经战火纷扰——东有胜神,西有牛贺,两个老对头厉兵秣马,却再不彼此兵戎相向,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瞻部。

    有人说,太子不详,出生便克死生母,带来战乱。其实太子生母何人,世人并不知晓。

    又有人说,宫里的偏苑囚着妖精,大施妖法,祸国殃民。至于那到底是何方妖孽,国人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有人说,国君有巢氏耽于美色,昏聩无能。这虽无凭无据,但若非如此,瞻部怎会落得如今这步田地?

    其实这些借口,纯粹都是借口,不过是瞻部人聊以**,找个替罪羊而已。

    瞻部两头接壤胜神与牛贺,是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牛贺若要发育,势必向瞻部扩张——这话是长略说的。

    十二年前的冬天,长略便是这般说动建业与胜神结盟,出兵瞻部的。

    分食瞻部,原本不是谁的失德,只不过是列强争霸,终有死伤。若想吞掉九州,这一步棋必须要走,而且必须有人要先走。

    长略说:“我胜神愿为天下人指责,宁先行不义之师,也要为知生皇荡平前路。”

    建业拊掌大笑道:“司空说的哪里话?司空与孤,实有叔侄之谊,如蒙不弃,小侄定于司空会师周饶,与燧皇共揽九州天下。”

    “我主有言,大好周饶,知生皇尽可取之,我主只要迎回燧后,即刻撤兵,誓不带走周饶一草一木。”

    这话也只能从长略嘴里代为转达,才能将公子琰的乖张一展无遗,但凡换了个人,任谁也不好意思将之说出口来。

    长略此言之意,无外乎就是,离心离德之事他公子琰来做,瓜分田地之事,却拱手让于建业。这实在是,我入地狱,送人登天。

    建业点头叫好,心道能将这等胡话公然呈于邦交国宴上,公子琰与长略这主仆二人,的确是道行不浅,面皮颇厚。

    瞻部成于地利,败于地利,时势使然,如此而已。

    现如今,牛贺与胜神还真就会师周饶城外三十里处,兵临城下,只等中容引颈就戮,举旗来降。

    牛贺领兵的是长生之子长佑业,建业对其交代道:“你能有今日之成就,长生在天有灵,亦会释怀。过几日便是长生忌日,孤先行折返,代你我二人一同祭拜。”

    就这样,建业找了个像模像样的理由,真就大大方方地回国了。

    兵是公子琰起的,城也是公子琰屠的,建业自始至终,都好像是被时事所迫,被那公子琰牵着鼻子走,不得不如此这般——反正得罪人的事,他绝对不干;即使要干,也绝对不当着人家的面干。

    相比之下,公子琰就要耿直得多。

    他留下子车腾驻守国都日奂,带着长略、温雅与一班武将倾巢出动,扎兵周饶城外,只派人捎了一句话给中容——安宁安否?

    这句话中容当然不会回答,但公子琰却好整以暇,中容不答,他便不动如山。

    他在城外晃悠了三个月,从清晨到日落,从莲开到雁来,直到城中粮草殆尽,人心惶惶,他仍旧按兵不动,只是整日骑在马上晃悠,溜达,游荡。

    温雅实在看不懂,也实在坐不住,慷慨陈词道:“我们兵强马壮,何不一举杀进城去,直接将那有巢氏连窝端了?”

    “鲁莽。”长略摇着羽扇,神叨叨地说道,“战功是牛贺的,城也是牛贺的,咱们,不过接个人而已。”

    “必争之地,拱手相让?”

    “昔日燧皇割两城于牛贺,胜神可见式微?”

    鬼才长略的高见,温雅似懂非懂,隔壁驻兵的长佑业却好像真的懂了。长佑业身为牛贺全军将领,竟在军中大展厨艺,日日洗手作羹汤。贤惠之至,直令六军啼笑皆非,不明所以。

    佑业下厨,每餐必先大老远亲自送来一碗羹汤,及至长略帐中,留下一碗汤,一句话,而后就走。

    羹汤顿顿不同,话却从未变过:“小侄体恤叔父辛劳,唯有以羹汤相报。”

    长略喝汤、摇扇、打哈哈,佑业洗耳恭听,不再多言。

    两军相隔数里地,佑业的羹汤到来时却总是温温热热,刚好入口。有贤侄若此,长略自然养成了个好习惯——饭前喝汤。

    如此三个月下来,叔侄俩你来我往,谁也没将话说破,谁也没将谁请动。

    直至有一天,那碗汤被公子琰喝了,贤惠的长佑业才终于不那么贤惠了。

    公子琰速度虽慢,可是他专心,喝汤就是喝汤,只喝汤,不说话。

    佑业一个劲儿瞧着长略,巴望着此人能给自己出个主意,可是这叔叔只顾着给主子降火,一个眼神还没舍得给他。他立于营中左顾右盼,活像个偷了干粮的小兵,等着主将军棍伺候。

    直到将汤碗倒过来都淌不出内容了,公子琰这才温言说道:“汤是好汤,但缺一味。”

    佑业见此人神色柔和,眉眼含笑,料他不是豺狼虎豹之辈,只恐更甚于豺狼虎豹之辈,于是支支吾吾,不敢接茬。

    可笑的是,他堂堂牛贺大统领,竟被一言笑晏晏的公子哥揶揄得哑口无言,进退维谷。

    幸而还有个亲叔叔长略,在旁不住摇着羽扇,一脸谄媚道:“哪一味?”

    “血腥味。”公子琰温情脉脉,谈吐之间,不禁让人如沐春风。

    佑业闻言,却如被人扼住喉咙,再不敢言及体恤一说,也不敢以小侄自称。他夹着尾巴就走,回到营中,仍心惊胆战,隐隐后怕,久久不能释怀。

    事实上,佑业也确实来不及仔细琢磨汤中还缺什么佐料,因为自他回营不足一个时辰,周饶城头突然降旗高挂,屹立了千余年的强国瞻部,亡了。

    往昔不胜繁华的周饶皇宫,如今却是闹闹哄哄,仓皇得很。

    宫中人人自危,不是哭天抢地的,便是抱头鼠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