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云景谣 >

第32部分

云景谣-第32部分

小说: 云景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看到的谢元帅正是一身铠甲,血红的披风,佩着宝剑,特别威风也特别威严,我都不敢仔细看他,站在他身边就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我也是。两次见谢元帅,虽然他对我客气有礼又只穿着普通的朝服,我还是被他的气势压得只能低头屏息。父皇说那是杀气!谢元帅半生戎马,经历血火杀伐无数,自然有极重的杀气。不要说我们这样的孩子,就是很多朝廷重臣见到他也是非常紧张的。和谢元帅在一起还能镇定自若的,恐怕只有父皇了,谢元帅也只对父皇一人真正敬服。”昊明说着叹了口气,“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父皇那样自信威严,什么都不怕,什么样的人都能从容面对。”

    “等你长大了就可以了嘛,一定可以的。我和父皇回来这一路上,他经常说起你,对你赞不绝口,说你读书用功,聪明懂事,和他小时候很像。他还让我多跟你学呢。既然你现在和父皇小时候很像,那么只要你一直努力用功,长大了肯定就是父皇那么了不起的人。”皇上在路上确实说起过太子,虽没有如此的盛赞,但言谈间也是很满意的。天景略略夸张了些,一来自然是想讨太子的欢心,二来她也欣赏他的志气,志气都是需要鼓励的。

    “你说得对,说得对!”男孩子兴奋得脸色通红,腰背挺得更直了。觉得这个小妹妹真不是一般的可爱。他对天景笑道,“我们快走吧,前面就是昀妃娘娘的润霞宫,鸣襄姐姐就是她的女儿。”

    正走着,迎面过来了两个人,是一个中年女子牵着一个女孩儿慢慢行来。太子立刻拉她在旁边站住,等着那二人走近,太子欠身施礼,道,“昊明给淑嫔娘娘请安,问清和姐姐好。”天景连忙有样学样,欠身请安问好。

    那二人也站住,女子的声音轻柔纤细,“太子殿下不必多礼,咦,这个女孩子是……”

    “哦,她是天景,是父皇西征归来时在路上收养的义女。天景,这位是淑嫔娘娘,她是清和姐姐。”太子条理分明地给双方作了介绍,天景抬头礼貌地对二人微笑,然后,她的眼睛就让那女孩手里的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一只布偶老虎,小小的,正好捧在女孩子的掌心,做的非常精巧细致。虎口大张,口里居然有四颗小小的獠牙,一双吊晴虎目中似乎透出凶猛的光,头顶一个“王”字用月白色的线绣出,铁划银钩,威风凛凛。小老虎棕黄色的皮毛不知是怎么弄的,纹路清晰纤毫毕现,虽是布偶,却能稳稳站在女孩手里,一条斑斓虎尾甩在身后,尾端自然卷起。一只布偶,竟做出了一股真实的威猛生气。

第66章太子哥哥和小老虎和皇家事(2)() 
见天景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手中的玩偶,女孩一笑,大方地把手往她面前一伸,“你喜欢呀,那就送给你吧。”

    天景一怔,见那女孩笑得真诚,又转头去看昊明,昊明点头,“你既喜欢,清和姐姐又肯送你,你就收下吧。”

    天景的手伸出来又缩回去,“可是,这只小老虎做得太好看了,你给了我,你自己不就没有了吗?”

    淑嫔娘娘笑着接口,“没关系,清和属虎,每年我都会做一只老虎布偶给她的。”

    “这样啊,那就谢谢淑嫔娘娘和清和姐姐了。”天景连忙接过了那只布偶,爱不释手。

    淑嫔点点头,就带着女儿向前去了。清和回头,向天景微笑着挥挥手,她并不是很漂亮的女孩儿,微笑的样子却非常宁静美好。天景也向她挥手,握着那只小老虎。

    “太子哥哥,那位淑嫔娘娘的手也太巧了吧,你看,这小老虎做得就像真的。”

    “淑嫔娘娘是瀛州绣娘出身,你知道吗,整个袤合洲的刺绣品几乎都出自我大渊的瀛州,那里可是天下绣品第一城。你想,淑嫔娘娘的手能不巧吗?”

    天景埋头摆弄一会儿布偶,忽然问道,“她不得父皇宠爱,是不是?”

    昊明一怔,“你怎么知道?”

    “她和清和姐姐的衣着都太朴素,而且都是穿了很久的旧衣服,受宠的娘娘自然不会这么窘迫。而且,她笑起来也是清清冷冷的,我想她不定不会讨父皇欢心。”

    “你小小年纪,看人倒也仔细。”昊明摸摸她的头,叹了口气,“我听那些老内侍说起过淑嫔娘娘的事,听说曾经父皇也是很宠爱她的,就因为这宠爱,弄得宜妃吃了醋,想出计策陷害她。她让淑嫔娘娘帮她绣东西,荷包手帕什么的,开始就是一两件,后面就越来越多,三五件,七八件,十来件,最后竟让淑嫔娘娘一次就给她绣几十个荷包香囊。淑嫔娘娘开始还忍耐,后来也真是被激怒了,坚持再不肯为她绣一针一线。这可正中了宜妃下怀,她就跑到父皇面前去哭诉,说淑嫔娘娘目中无人,自己只是请她绣几件小物件都被拒绝。”

    “这个女人……”天景叫了一声,自觉失言,又低下头把玩老虎。

    “父皇叫了淑嫔娘娘来问,她自然说了缘由,可你猜怎么着,她身边所有的内侍宫女都和宜妃一样说法,坐实了她恃宠而骄,目无宜妃的罪名。其实,这个把戏也太蹩脚,父皇当然不会看不出来。可是连你也知道宜妃背后站的是谁,而淑嫔娘娘根本没有母家可以保护她,结果……她被罚禁足半年,父皇也从此疏远了她。宜妃更是肆无忌惮地欺负她,据说她的月例银子,每次能领到一半就不错了,分文不给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些年,只有咱们的母亲三五不时地让静思姑姑送些银子过去,母亲说淑嫔娘娘是个有风骨的女子,这些年再苦再难也不肯向宜妃低头,她很佩服的。”

    天景不禁对秋月明增加了些好感,毕竟她的心里还是有是非曲直的。这时,她听到太子压低了声音感叹,“天景,你别怪父皇糊涂,其实他清醒得很,只是没办法。这就是皇宫,这是个拼背景拼势力的地方。你别看我是太子,其实我这个太子当的……如果是玄明来坐这个位置,他会比我理直气壮得多。”

    “因为他背后有谢家,有那样一个做东路军元帅的舅舅吗?太子哥哥,你很害怕吗?”天景也一样压低了声音。

    “我不怕,因为我知道父皇不会让玄明坐上这个位置,别的不说,单是他那张脸,就犯了父皇的忌讳;他的舅舅和母亲,也犯了父皇的忌讳,父皇不过是在忍耐罢了。任何事,只要是在忍耐,迟早会爆发的。”

    他笑了,天景从没看到过一个八岁孩子会有这么意味复杂的笑,残酷,得意,阴冷,凄凉!

第67章庆功宴上众生相() 
那场庆贺西征大捷的夜宴,着一身红色宫装的天景让满座皆惊。尽管这红色有些陈旧黯淡——毕竟是溯玉公主七岁时的衣服,在箱子里压了八年。但穿在天景身上,和她端丽凝华的气质相映,那陈旧的红也艳烈起来,火光似的灼眼,却并非红色常显的妖艳,而是皇室应有的雍容高贵。

    满座的王公贵胄们都失了神,而且半晌回不过神。他们起初得知锦阳帝要让天景也出席庆功宴,都不由好笑。腹诽皇上您从乡野小村拣了个丫头回来,自己高兴也就行了,还要带出来显摆,一个野丫头见过什么世面,万一被这么盛大的场面吓着了,大哭起来,或者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皇上您的颜面尊严往哪里放?

    这些人中,唯一没有这样想法的,就是谢午华。可他还是被天景震撼到了。这样的女孩子真的是个路边弃婴,被一个普通老妪拣了,在一个闭塞山村里长大的?这绝不可能。把皇上另外的五位公主叫出来和她比一比,没一个能比得上她。不知为何,谢午华此时所想到的,竟是古榆村刘老伯曾经说过的话:凡事‘太’则为异,‘异’则为妖……这个女孩子,不会真的是个妖吧?

    这样想了想,他自嘲一笑,举杯一饮而尽,自罚一杯。自己这是怎么了?戎马半生,他只信四件事:皇帝的圣旨案头的兵符,胯下的马掌中的枪。但自从见到这个女孩子,怎么连鬼神妖物之类的无稽之谈也能出现在自己的脑子里。真是的,自己为何会对一个小小女孩感到不安?这就像猛虎畏惧一只蹿过身边的兔子一样可笑。

    天景静静坐着,微微垂首,眼帘半敛,用最温雅娴静,最符合公主身份的姿态静坐。这场夜宴如此无聊是她早有预料的。基本不能吃东西,她一个小孩子更不能喝酒,倒有无数的目光或明或暗地在她身上扫来扫去。她静心凝神,虽不抬头,也能清晰感受到有三道目光格外不同。第一当然是谢午华鹰鸷般犀利的审视,这目光让她特别的不舒服,甚至有点心慌。第二个人的目光来自父皇身边的那个女子,那是宜妃谢青华,既然她哥哥此番西征立了大功坐在群臣首席,她自然是盛妆华服地依在皇帝身边。可她的眼神时不时投向天景,一时惊艳,一时迷惑,一时又是厌恶阴冷。

    第三个总是看向她的人是宜妃身旁的男孩,天景抿了抿唇,她有点想笑。看到陈玄明第一眼,她就明白了太子所说的“单是他那张脸就犯了父皇的忌讳”是什么意思。这个男孩子丁点儿也不像父母,倒和他的舅舅一模一样,只是一张黑脸大,一张黑脸小的区别。他看着天景,呆呆的不知收敛,被他母亲暗拍一掌会暂时转开眼,不过一会儿又会盯回来。倒是心无城府得很。

    庆功宴后,一切人等各归各位,谢午华于第三日引兵离京,锦阳帝弃了车仗,骑马送至十里长亭,与谢午华执手话别,君臣情深甚是感人。而回来后他在明华苑喝茶,天景从他脸上看出和自己一样的轻松释然。不禁有些同情这位父皇,在他内心深处,一定恨不得立刻削了谢午华的兵权,让他卸甲归田才好。兵权,握在别人手里永远是有风险的双刃剑,只有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才能真正让帝王安心。

第68章我不是药罐子啊!() 
天景从此开始了她的皇宫生涯,起初一段时间真是很没意思,每天一睁眼就要和各种颜色各异,气味不同的汤药补品作斗争。从女儿回到身边,秋月明一改变往日的低调作风,把太医院所有精擅通晓儿科病症的太医挨个叫到明华苑来,为天景诊治调理。

    天景这才发现,原来御用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这些太医,虽每人都能诊断出她有体虚畏寒之症,是先天气血不足所致;却无一人能诊出护住她心脉的天极暖玉那清润温和之气。这样的医术脉象,实在不及小小素杨县里那位平民医生多矣。

    每个太医为她诊过脉后,都拧着眉说公主这先天之症还真没什么根治之法,还是以滋补调理为主,于是每人走时都开出一张方子,列出大量补品,这些补品就会变成各种丸散膏汤,在宁妃和静思无限怜爱又绝无妥协地注视下,一点不落地进了天景的肚子。

    天景几乎绝望。她冒着丢掉小命的风险好不容易进了皇宫,是来吃药的吗?从前在古榆村,没有这么多药吃她不是也活得挺好?也就是比较怕冷,体力差一些,剧烈活动后会心慌气短而已。大部分时候她都和健康的小孩没什么差别,读书,玩耍,每月一次跑到后山去上翊雪姐姐的课。完全没问题。现在被母亲和静思摆弄成了一只药罐子,也没觉得身体状况有什么明显的好转。她被迫吞下的那些酸甜苦辣,看来统统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