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云景谣 >

第181部分

云景谣-第181部分

小说: 云景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刚说完全,眼前白光一闪,颈中已套上了一把半月形的弯刀,刀柄上系着一条绳索。赵祈望冷笑一声,猛力一拉绳索,宫连城的头颅就被锋利弯刀割下,又被回抽的大力带到了赵祈望这边的岸上。

    赵祈望下马捡起宫连城的头,对着他满是凝固怒容的脸冷笑,“宫将军有所不知,赵某是牧马人的儿子,这一招弯刀取头,是从套马索发明出的,宫将军可还满意?”

    沼泽里,宫连城的无头尸体正缓缓沉下无底的泥浆,成为蒿草的养料。

第343章完胜() 
宫连城死不瞑目的头颅被赵祈望掼到了宁军阵前,主帅鲍朋来惊怒恐慌交加,头一晕,险些一头栽下马去。这倒并非他胆小不经事,只是面对万万没想到却偏偏发生了的事,有几人能镇定泰然?

    其实宁朝这边战将还有很多,但宫连城太过出色,压住众将不得出头。久而久之,那些将领也习惯了在宫连城的耀眼光环后做透明人。这次跟着他来,根本没做需要他们打仗的心理准备,只等待宫战神扫平一切障碍后,他们一拥而上,到大渊那边抢钱抢东西抢女人。刚才宫连城追赶赵祈望而去,他们已经在心里欢欢喜喜打起了小算盘,计算自己这次出征能赚回多少真金白银。

    他们哪能想到回来的竟是赵祈望,更想不到他居然把宫将军杀了,这个现实实在太像个噩梦了,可是赵祈望摔在他们阵前的那个头颅,散发着浓烈真实的血腥气,不允许他们逃避不信。

    还没等宁朝这边的官兵们从震惊中缓过那一口闷住的气,赵祈望从腰间抽出了令剑,向宁军方向一指,大吼了一声,“兄弟们冲啊,杀光这些宁朝人,回去个个有重赏,冲啊!”

    这一声号令犹如烈火浇油,大渊的军人们,本来就在为自己的将军居然能杀了被传成了神的宫连城而群情激昂,现在听到主帅发出冲锋号令,当然谁也不肯落后。势如猛虎般的七万人冲向已经惊破胆吓掉魂的六万人,结果会是怎样可想而知。

    双方本来都在自己的边境上列阵。现在大渊军马席卷而过,宁军的防线不冲自溃,宁军只顾逃命,大渊军队只顾追杀,不知不觉的,他们已深入宁朝国界三百里了,连宁朝的西国门玉田关也一并拿下了。

    直到傍晚时赵祈望才收拢了军队,清查人数只折损了不到两千,而宁朝的六万人马,能逃得活命的不到一万。

    赵祈望命就地扎营,他在营盘里巡视了一圈,就回到自己军帐里去写奏折,向凌尧帝汇报这场边界保卫战的结果。他现在对这位女皇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女子言出必应,实在是神了。

    赵祈望在灯下奋笔疾书,这是他为官以来,写得最痛快最骄傲的一份任务汇报。他写道,“臣幸不辱命,以计杀宫连城,宁军失主将而势溃,我军勇猛追杀,尽斩敌五万,而我方只伤亡两千。现已深入宁朝国境三百里,攻破了玉田关。请示皇上,臣现在该当如何,是班师回朝还是按兵不动?”

    此奏折用八百里加急传回了国内,放到了景璃殿的龙案上。凌尧帝看过后,满面欣慰地长叹一声,“赵爱卿未负朕之期望也。”然后把奏折递与身旁内侍,吩咐道,“念!”

    没有臣子听到了这份奏折不惊讶的。其实前面那次赵祈望被宫连城一刀斩得丢盔裂甲,望风而逃,然后连续六天免战高悬的狼狈他们也是知道的。但从皇上脸上倒也看不出羞恼失望的神态,还有好事者向贴身服侍皇上的人打听,得到的答复也是皇上一切正常,既没有摔东西发火,也没有茶饭不思的郁郁。臣子们无语,心想女子哪里懂战事呢,人家百里派出宫连城,咱们大渊现在虽然没有能与之齐名的将领,但好歹也得派个知名大将为帅才行啊。这女人倒好,弄了个寂寂无名的赵祈望上阵去丢脸。唉,遥想先皇当年……

    但谁也想不到,在赵祈望第一阵大败的十天后,他发回京城的奏折竟是如此惊天大逆转的好消息。这一场仗胜了,彻底地大胜。

    “好!”御座上的一声喝彩把臣子们激动疑惑的心情拉回到朝堂上,凌尧帝意气风发,“传朕旨意,让赵祈望原地按兵不动,立刻运粮草过去接济他。既然宁朝边防已破,即令南宫堂引十万兵马从东境突进,速取青衡关,卡住宁朝调兵必经之路。让百里想调援军而不可得。然后嘛,朕这就发国书与百里,告诉他是坐下来谈判的时候了。”

    凌尧帝的国书迅速送到了宁朝宣化帝百里容珏的案前,百里本就在为宫连城的死和这一场的大败而羞恼欲狂。再看了这份国书,更是一头撞死的心都有。

    其实这份国书写得堂皇大气,凌尧帝一点也没使口舌之利羞辱他,只是在信尾处告诉他,朕已命大渊东路军主帅南宫堂引十万军进入宁朝西境,与赵祈望分两处扼守宁朝要地。百里君如愿和谈,朕便与你和谈,如不愿和谈,朕便与你再战。是谈是战,任君裁夺。

    百里容珏三、五把将国书撕碎,撒了御书房满地。他身为男子,又是一国之尊,出于某种说不出口的理由向邻国女帝挑衅滋事,事倒是挑出来了,结局却并非他的计划。他居然在一个女人手里结结实实吃了大亏,并且人家底气十足地说了:是谈是战,任君裁夺。言下之意即是,反正都是你吃亏倒霉,你自己看着办吧!

    “打!当然是打,朕岂能跟她和谈,来人,速给朕……”

    左丞相许天行急忙跪下,白发苍苍的头磕在地上,“皇上冷静,皇上三思啊!这一仗我方败得太惨,尤其宫连城将军之死,对军心影响及大。现在士气低靡,再打也很难取胜,再则我国调兵,必取玉田、青衡两关,现在玉田关已落下大渊之手,调集兵马已有阻力,况且西线已然失守,现在大渊南宫堂领十万兵马长驱直入!皇上,眼下不是争一时之气的时候,还是忍了吧!”

    忍气吞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百里忍到眼前发黑,胸口腥甜,才勉强忍下了这口气。他跌坐下去,想去拿笔拿纸,手却抖得不听使唤。他无奈,颤声吩咐,“许丞相,你来替朕写这份国书,说朕愿意和谈,时间和地点,由他们定。”

    许丞相自去写国书不提,百里容珏脱力般地伏在桌上。他哪里知道,和谈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第344章继续修理百里的计划() 
大渊的和谈条件之苛刻,让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的宁朝官员仍觉得难以接受。宁朝西边三百里的丰美草场当然是要的,还要了东部最富庶的两个州,再加上六万担粮食和百万两白银。

    宁朝官员望着那份和谈条约,一个个脸色发青。双手握拳,不动笔不说话。大渊这边的和谈代表正是丞相李玉圭。老头子身后有大渊两路人马共计十七万大军,腰板倍硬,喝茶倍香,啜着茶笑呵呵道,“本相来时,女皇陛下吩咐了,如果你们觉得条件不能接受,不必勉强。继续开战就是了,不过,再战后的条件可就不是这样了,列位应该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到了那个时候,列位再回想现在的条件,肯定会后悔的!”

    形式比人强,谁让自家皇上荒唐,自家战将无能呢。宁朝的和谈官员们只好忍辱负重地逐条签字,签得心慌手抖。

    大渊的和谈官员满载而归。赵祈望和后面来助阵的南宫堂也分批撤军,被兵马铁蹄践踏过的狼籍破败的宁朝土地就留给百里容珏收拾了。

    “天景,你真的不知东部草原上有那样一片隐蔽的沼泽吗?”

    这天晚上,天景和贺云阳来到许久未来的银月原,贺云阳无心看这久违的景色,还是忍不住再问一遍这个已经问过好几遍的问题。

    “贺云阳,你烦不烦呀!我说过多少遍了,我不知道。大渊的地图上又不会什么地形都注明。我只是相信我的眼睛和我的直觉。你知道的,我这人本身其实很弱,最大的本事就是瞳术,但因为瞳术还有读心的作用,所以我看人很准的。那天我从一众主战的武将中走过,一眼就看到了赵祈望。那一眼我就看到了胜利。我在别的将领身上都看不到的胜利。我就决定派他出征了。至于他的出身细节,我是后来才调查的。”

    贺云阳无言。这样草率的决策要是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荒唐。可是对天景,这还是挺靠谱的,毕竟她的瞳术很厉害。

    “贺云阳,还记不记得我和你打过赌,我说宫连城此番有来无回,必死在赵祈望手下,我可是赢了哦。”

    “什么你赢了。”贺云阳感觉自已像是要落入什么圈套,尽力挣扎着,“我当然也是希望你能胜的嘛,这个赌不算!”

    “就知道你要赖!谁说不算,”天景鄙视他,“我和你赌的是宫连城的生死,又没问你希不希望我得胜,这明明是两件不同的事,你偏要混为一谈,还想蒙得了我!”

    贺云阳哑了,这种咬文嚼字的游戏他还真玩不过她。他知道自己已完全落入圈套,逃不了的,于是认命低头,问道,“那,是你赢了。你要什么?”

    “我要,”天景笑得高深莫测,“我要你立刻出兵,再去攻打宁朝!”

    “什么?!”贺云阳差点跳起来,“你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百里刚被你狠打了一顿,朝中最有名的将领都死了,大伤元气。这时候我再发兵,这不是趁火打劫嘛,我贺云阳岂能做这样的事……”

    天景不屑地白他一眼,“知道你贺云阳最爱做能逞英雄,光芒万丈的事。但这是打仗,哎,你知道什么是打仗吗?”

    贺云阳忍住想把她抓起来打一顿的冲动。这个丫头活到现在才打了第一仗,就算大胜,也不至于尾巴立刻翘到天上去,居然怀疑他——一个从十三岁就在疆场厮杀征战的人不会打仗。

    “切……知道你不服气。可是贺云阳,你真的不会打仗。你从前所有的厮杀征战,都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厉害,你天下无敌,你过去把对方将领一剑杀了,后面的人跟着你,一气冲锋就是了,这是为将之战。可为帅之战,为君之战不是这样的。为帅为君要考虑的,就是怎么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你说是现在出兵打百里,和几年后让他缓过劲来,你再出兵,哪个付出的代价小?”

    贺云阳低着头,他承认她说得对。他就是喜欢做孤胆英雄,杀伐征战,决杀厉害的对手,与他是一种莫大的乐趣。这是种古怪的嗜好,而不是帝王都对战争的认知。帝王之战,就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而且就像天景说得,最好是代价小而利益大。而想做到这点,当然需要趁火打劫,趁热打铁。

    他抬不起头来。这样的道理他十几年都没体会,而陈天景只打了一仗就认识深刻。他还真是愚钝呢。

    可是,好像不对呀。以他多年来对陈天景的了解,这个丫头做事,通常会先找一个辉煌光明的理由,然后把自己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小心思藏在后面。因此,她要自己即刻出兵宁朝。绝不只是为了他齐朝的利益着想。

    他在她头上拍了一掌,“丫头,把实话说出来,不然我才不会出兵。”

    天景刚才还义正辞严的小脸立刻就笑得眉眼弯弯,“贺云阳,还真是唬不住你啊。那好,我说实话。当然,第一还是为你着想,信不信由你!第二嘛,因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