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民国烽烟录:时光为凭 >

第31部分

民国烽烟录:时光为凭-第31部分

小说: 民国烽烟录:时光为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和时译之说话的时候眼神却是警惕地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街,这是我从他们这些人身上学来的又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身边会不会埋伏着敌人。也该我幸运,上海滩那么多人,偏偏我就在匆匆的人流里见到了那天出现在书店里的那两个访客中的一个。

    我轻轻地拍着时译之的手背,眼睛却不盯着那人的脸看:“看到路灯旁那个穿黑色大衣的男人没有?这就是我在字条里写的那个书店老板的客人。”我怕引起那人的警觉,又连忙补充道:“别看,你别看他,听我说就好了。上一回我见到他们一共是三个人,一个是书店老板,这个是两个访客之一。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个头不高,一口标准的东北口音。书店老板倒还好,这两个人的眼神那真是厉害,让人不寒而栗,一定不是普通的人。我后来回去仔细思考了一下,以这些线索判断这些人极有可能是日本间谍!”

第58章 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为了加重语气,说到这里我特意停顿了两秒:“你想想好多年前日本政府就开始动员农民移民到东北,他们长相习惯虽然不变,但是却已经能说一口地道东北口音的中国话了。对,就这样,肯定没错。”

    时译之一直耐心地听着我激动地说完一大段话,才认真地点了点头:“组织对你的意见很重视,那天我们一收到你的纸条,立刻组织人力对书店进行了严密的监控,这一下果然叫我们发现了很多重要的情况。不过眼下我们不打算立刻把这伙人揭露出来,我相信假以时日,让他们尝到更多的甜头,就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行动。敌在明,我在暗,说不定能钓出后面的大鱼来。”

    我面无表情地点头:“哦,你们的打算不用告诉我了,反正我也不是你们的同志。”

    时译之却并不介意我冷淡的态度,而是正了正姿态,用严肃的口吻告诉我:“我明白你是一片好心,想要我们对潜在的敌人能有所防备。不过你这种缺乏纪律性的表现却是把大家都置于危险的境地,要是你的神来之笔给我们的对手发现了,你可想过要多少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喏喏地替自己辩解:“我写这张字条的时侯非常隐蔽,绝对不可能被任何人发现。再说交接名单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我现在也就是给里头增加了一丁点儿的不安全因素,也不至于像你说的好像捅了天大的篓子一样。”

    我敢保证,若是站在我面前的是顾作言,他此时必然已经是怒不可遏的状态了,但是时译之的好修养让他在十分紧张的状态下仍旧能够保持着一贯的斯文气度:“有些事你刚接触地下工作并不清楚,我们也并不想因此责怪你。可是往后,你还要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一定不能再像这次一样随心所欲。你是没有看到过地下党暴露以后的惨况,我能肯定你要是知道了一定不会再抱着现在这样的态度。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要求严格遵守命令,不能有任何的随意举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成员的安全。”他向我做一个“请”的手势:“我的车就停在后弄堂,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在路上好好同你说说。”

    这一路他果然滔滔不绝地说了好多关于地下工作的事。这些闻所未闻的故事彻底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我在某个瞬间开始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人性是本恶的。这些有着不同政见的进步青年,被政府视作为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后来无数次听到“攘外必先安内”这种论调,实际上就是因为在当权者看来,地下党的破坏力要更甚于日本人。刨去这节不提,我也无法想象,人竟能想出那么多残忍的方法来对待同类。后来的谍战片虽然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可更多的血淋淋的情节却被刻意地抹去了。

    拐过最后一个街口,时译之恰到好处地终止了这番震撼的讲述。他轻轻地叹了口气,问我:“现在你还觉得,你的这些小动作只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他说服了我,我眼神定定地毫无焦点地看着窗外,闷闷不乐地回答他:“我知道错了还不行么?要是这世界上有后悔药,我早就吃了。可是做过的事情根本回不了头,我答应你,绝对不会有下次了。”

    “好,可是再要发现有可疑的人和事,你可以在接头时告诉我。这样既不用冒着暴露的危险,也可以杜绝日本间谍的渗透和破坏。”

    汽车在我家门前停下的时侯,我们的对话戛然而止。时译之还像刚认识时那样,风度翩翩地下车替我开门。可就在他接近我的那一个瞬间,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让我大惑不解的话:“你也不要怪作言,他和我一样,其实也不想你有什么闪失。”

    我点头:“你是想说现在这么个情势要从外面派人进来,冒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从租界里发展党员,则很容易就能避开各路人马的视线。我明白,我都明白。我不会怪他,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选的。”那个时候,我并不清楚时译之说这话的缘故,同样的,连我自己也解释不了为什么会从丹田处升腾起一种温暖的感受。

    当我按响门铃,看见的却是水清惨白的脸。她见到我一惊一乍地嚷嚷道:“小姐你可算回来了,你不晓得,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这没头没尾的控诉让我本就惴惴不安的心又一次提了上来:“什么情况,到底出了什么事?”

    水清眼圈一红,眼见着就要滴下泪来:“你是不知道,今天突然来了两个自称是启智少爷同学的人,他们一见到三太太就说启智少爷已经死在回来的路上了。照着三太太的脾气,这件事她肯定是要查清楚的,不会轻易就让老太爷知道的。可没想到就被二太太听了去,立马就嚷嚷得全家人都知道了。”

    她一蹬脚,有些恨恨地说:“其实谁晓得他们是不是要骗钱的,老太爷自从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每天都有人跑来说自己有启智少爷的消息。可到现在为止谁都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

    我知道她向来对二哥怀着些情愫,也看得到这些天她变得日益消瘦。于是便顺着她的话安慰她:“自然是如此了,爷爷也是的,现在这个世道轻轻松松能拿到五百大洋,谁还不心动?照我说当时就不应该登这个寻人启事,现在真真假假的混作一堆,也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了。”

    水清一跺脚对我的话表示赞同:“可不是吗,不过这种话我也只敢同你说说,不然可要吃苦头了。不过老太爷是真心疼启智少爷的,被二太太这一闹,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我脑袋里“轰”地一下,所有的血气都径直涌到头顶上去:“她是想要把这个家拆了么?爷爷怎么样了,他没事吧?”

第59章 中华文明之精粹尽毁于敌手矣() 
水清每次觉得委屈的时侯,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便皱成一团:“谁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呢?老太爷身体向来不好,现在冷不丁地听到这种消息,怎么会没事呢?这不,沈先生已经来过了,说是要动手术,刚刚已经把他送到医院去了。”

    我把手中的行李袋往地上重重一掼,气急败坏地骂道:“她可真是个是非精,要是爷爷有个三长两端,她又能捞到什么好处!”

    水清擦了擦眼泪,怯生生地说:“小姐,你也别气坏自己了。老太爷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什么事的。刚刚三太太走之前关照我说你要是回来了,就让你好好在家里休息,让你不要上医院去。”

    我不由得奇道:“这又是为什么?”

    水清一脸的茫然:“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太太就说你性子太直,到了医院看到二太太他们指不定要怎么样呢,还是留在家里的好。”

    我更加愤愤不平:“他们就是看准了爸爸和哥哥都不在,妈妈脾气又好,觉得现在是争夺家产的好机会。可他们也不想想,这场仗的结局如何、还要打多久都是个未知数,就算把爷爷逼死了,他们又能得到些什么!”

    水清见我认真生了气,便开始转移话题:“今天卫小姐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

    我一边把围巾、帽子、大衣和一切的束缚扯下来,一边没好气地回答她:“唔,二月她的伤早就好利索了,这段时间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找她参加,这家伙都乐不思蜀了。”

    水清年纪小小,却生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常常都是心事重重:“小姐,你不要觉得卫小姐伤好了就掉以轻心,三太太说这种时候她最需要亲朋好友的关心了。”她带着几分八卦几分担忧地问道:“卫小姐找不到她家里人,那学费什么可怎么办?三太太说她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不晓得怎么去同她说。”

    我没好气地回答她:“嗨,二月是为了救助伤员才出了那么大的事,学杂费用学校自然都减免了。再说我们的那些同学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大家知道了她的处境还特意搞了募捐。到时候就是进口的义肢和轮椅也可以买来。”我想到母亲现在一个人处在包围之下,气就不打一处来:“你说我现在真的就袖手旁观了么?要是他们在医院里合起伙儿来为难我妈怎么办?”

    我问这话的时侯,本来也没指望水清可以给我一个答案。我心情沉重,匆匆扒拉了几口热过的午饭就上楼去了。此时我想的最多的事情竟然是,如果二哥已经遭遇不测,那么我还有没有继续和顾作言纠缠下去的理由?

    我洗过了澡,倚在床上翻看二哥的笔记,这才发现过去这些年我和他朝夕相处,却实在并不了解他。二哥出国以后便在纽约大学里学习经济,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学科,也和柴米油盐的生活并不相关。而在他的笔记里,我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原来一个国家变得富强,并不只有靠实业救国,也可以依靠经济。当然,若是没有这本笔记,我也不晓得,一直以来在我的心目中只不过是热血青年的二哥竟然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开始统计起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

    要知道在这场战争里,许多人只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出路;还有那么些高风亮节的,关注的是战役的胜负和国家的兴亡;还有些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透过战争与外交的迷雾,将目光锁定在了小人物的身上,让战争受害者不再是冰冷的毫无人情味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丰满记忆的个体。

    但却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去关注这场战争给国家经济带来的重创,那些被炸毁的建筑,那些被淹没的良田,那些不可能被复制的文物,那些再也找寻不到的财产在生命和尊严受到挑战的时候,这些身外之物的价值便不能与和平时代相提并论了。然而当有一天人们从战争中走出来的时候,却会发现失去的远比自己想象的多得多,而这些东西往往是永远都无法找回的。

    二哥用强健有力的笔触在找到的数字和记录旁标注道:南京城破,死亡人数逾廿万,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非战争结束、日本战败而不能统计。而南京为六朝古都,古迹遍地,中华文明之精粹尽毁于敌手矣。二哥向来都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在我的记忆里他也不曾用这种文邹邹的语气说话,如今他这么做也只可能出于一个原因,就是对这个国家以及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