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卡耐基写给女人 >

第3部分

卡耐基写给女人-第3部分

小说: 卡耐基写给女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在启口说这个简单的“不”字时,女人尤其觉得难堪。韦氏第三版新国际字典“女性化”一词的定义是:“接受行动被动。”许多女人自认所谓的女人味就是优柔寡断和被动。有些人觉得慈爱朴实是女人的本分,总是先照顾他人的需要,把自己放在面。不论别人的要求多么不合理,对她们而言,答应比拒绝总来得容易,而且不会有罪感。由于一辈子都当二等人,因此对自己作决定的能力也缺乏信心。她们认为:“我怎不同意呢?他比我知道得多,我的意愿不值一提。”有些人不说拒绝,是因为觉得这会发争端,或招人讨厌。有些顽固的人甚至认为女人吃亏是天经地义的事。

    学会大声说“不”

    女性有拒绝的权利,要学会大声说“不”。卡耐基也告诉女性,要明白、坚定、大声地说出“不”。你不必一辈子做个唯唯诺诺的人。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证明:说“不”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巧。

    1。一开始回答时便说“不”。如果不这么说,你会以“或许”或“好吧”来结束。

    2。用坚定的声音回答。如果你低声说出,语气犹豫,那么所说的话与声音将是两回事,会让其他人逮住机会。

    3。回答简明扼要。如果你解释半天,就会变得心慌愧疚或感觉被动,并开始投降。你要做到言简意赅而诚恳。

    4。不要让焦虑使你说不出拒绝之词。比如说,你决定与男友分手,不再见面。你对他没有兴趣,他打电话来约你外出,合适的对话应该像下面这样:

    他:“小丽,我想见你。”

    小丽:“我认为彼此不该再见面。”

    他:“我改变了。”

    小丽:“不,我真的不想再见你,也不想再谈下去。”

    如果你不坚定,则会发出这样的信息:“我不确定,我可以被说服。”

    5。你有说“不”的权利。你有权告诉婆婆你不能为她跑腿办事,也有权不借钱给亲戚,更可以严拒登门卖杂志的推销员。你也有权保持自己的作息——虽然这与别人的不同。

    6。当有明确理由答应时,不必拒绝。说“不”的艺术并非变得自私自利。你必须凡事考虑,包括别人的感觉和你对他人的感觉,这是一种慎重的决定。

    比如,最近玛丽邀请继母到纽约来庆祝母亲节,吃完中餐后去看芭蕾舞。继母接受了,然后说:“咱们不要出去吃中餐,何不做蛋白起司酥,在家里吃饭,我还可以看看你的新椅套。”玛丽原先计划在前一天晚上开个宴会:做蛋白起司酥不但很麻烦,而且玛丽还要在宴会后立刻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玛丽不想做中饭,希望和继母去餐厅舒服地吃一餐,但她的需要比玛丽的重要。因此玛丽虽然想说“不”,但还是心甘情愿地答应,这是出于选择。

    7。当你想说“是”时,千万别说“不”,否则会将事情带到另一个极端。有一位报业人员,几年前,她得到华盛顿一家报纸的编辑工作。那时她与丈夫吉姆住在芝加哥,她回忆道:“我甚至根本没告诉吉姆我得到了该项工作,只是径自拒绝,并非是他不肯,而是我自己断然回绝,真是疯狂。一年后当他告诉我说,他经常梦想住在华盛顿时,我觉得自己像傻瓜。”

    切记,在这方面有困扰的并非只有你一个人,连皇后也有说“不”的困扰。当年36岁的伊朗皇后在美国接受访问时,她谈起生态学、女权、艺术和教育。她说:“要处理这么多事并不容易,很累人的。当我疲惫时,会食不下咽,感到沮丧我必须学习说‘不’。”我们必须建立自我价值,如此一来,才能勇敢说“不”。我们必须睁开双眼、放大直觉,观照我们隐伏的思考方式,它是让恶行蔓生的根源;从头述说事情的原委,拒绝容忍恶劣的行为,伸出求援的双手,立刻制止恶行的发生。

    说“好”的技巧

    对某些人来说,说“好”同样是个大问题,来看看露露:

    露露8年来一直从事社区社工工作,辅导复原的精神病患者“重回”社区。在过去的4年中,她一直担任社工之家的副主管。有一天傍晚下班后,主管丽莎约了她去喝一杯。

    “露露,我想让你第一个知道,我辞职了。我在医院找到了一个新工作,我已经递出辞呈了。”“那么恭喜你了!真不错啊,丽莎。”露露说。丽莎很高兴地接受了露露的道贺。她喜欢那种受人恭维的感觉。接着她说:“这样对你来说也有好处,露露。”“怎么说呢?”露露问。“你看嘛!你是接替我职位的最佳人选,每当我不在时,你总是全权负责社工之家的一切事务,而且都做得很好。你有足够的资历,而且也有兴趣,不是吗?”丽莎问。

    露露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她一向乐于以副主管的身份管理社工之家。她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主管,而且她也想要这个职位。是的,她非常想要。然而现在她却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忐忑不安。“噢嗯,我必须考虑一下。”露露回答道。

    露露很想要这个职位,但是当她被问及的时候,她反而难以开口说“好”了。如果社工之家的主管丽莎就此认为露露不想要这个职位,或者并不确定自己要不要,那么她势必就不会推荐露露接替这个职位了。

    像露露一样的女人并不在少数,她们为何难以说“好”呢?

    首先,认为“我不配”。如果你的自尊相当微弱,无法想象别人为何应该来问你,那么你可能就会有这种感觉。

    其次,认为“他们或许不是认真的”。这可能是上一点的延伸。你认为他们之所以会来问你,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愧于你,或者仅是礼貌性的知会。最佳的回应之道是,允许别人来问问你的意见,至于如何回答就是你的权利了。

    最后,还可能认为“我还不够了解情况”。你可能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即将答应的对象是什么,因此你应该要求对方提供更多的资料,好让你作出自己真心的选择。

    如何自信地说“好”?卡耐基的建议是:

    1。清楚明确地说“好”。

    2。确认自己难以开口的原因何在。例如:“我可能会太过唐突”“他们应该说服我”“他们并不是真的要我”等。

    3。审视自己的这些想法,然后扪心自问一番:

    ——我是否想对这个机会说“好”?

    ——如果他们认为我太“唐突”,真的会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为什么应该说服我?

    ——如果他们不要我,那么为何还要问我?

    4。替自己理清这些想法,然后再度确认本身说“好”的意愿。

    卡耐基还说,在特殊情境中应该灵活运用“好”与“不”。

    马克与吉儿都是大学生,现在是下午的休息时间,他们正在学生酒吧中喝咖啡聊天。

    “马克,晚上你想去小酒馆吗?”吉儿问道。

    马克很愿意和吉儿在一起,但是他隔天还有一篇报告要交。

    “好啊,吉儿,我很愿意去。不过我只能在那里待几个小时,因为我在明天之前必须完成一篇重要的报告。”马克回答。

    “噢,不能晚点儿交吗?马克,你可不可以拖到下星期?”吉儿略显忧伤地问。

    “不行,吉儿,没办法。我必须完成这篇报告,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然而我还是会过去一下的。”马克回答。

    如果吉儿是个自信者,此时她就可以对马克说“好”,或者对他说“不”,要不然也可以先答应,然后等马克到了小酒馆之后,再说服他留下来,或者再恳求他留下来。这种做法也使得马克有另一个表现自信的机会。马克借由这种将“不”与“好”并用的方式,不仅让自己达成所愿,更赢得了吉儿的尊敬。

    当自己真正想说“不”时才说“不”是一种正面的做法,而非负面的。如此的运用“不”,是自信训练中一种既基本又强有力的技巧。同样的,我们很多人也难以开口说“好”以接受他人的授予。为了使双方“扯平”,我们经常会觉得必须立刻投桃报李。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必能接受他人的赞美与授予,而不会因为他人施惠于我们,就觉得自己处于弱势。

第6章 能听意见,也有主见() 
卡耐基如是说

    放弃你的顽固,并不是让你一定要去接受别人的观点,放弃自己的意见。而是让你张开怀抱,敞开心扉,听一听异己的声音,对你的观点重新思考一下。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为人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作真理至死不悟,这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

    做人要心胸开阔,以真诚的态度追求更为崇高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养成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告诉自己学会自我调控,心平气和地接受异己之见。

    如果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已经形成很久,想要改变的确很难,而且有句话还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想必这句话一直都是你坚持己见、排除异见的动力吧!没错,能够做到在重压之下坚持己见,不人云亦云,的确难能可贵,而且很让人钦佩,值得推崇。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的成立都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离开这个特定的条件,真理也许都会变成谬论。所以,冷静地想想,你的意见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形成的吗?回过头来重新思考一下这件事,再分析一下你的观点成立的所有条件,这些条件真的能站得住脚吗?它们真的能成为支撑你观点的论证吗?也许,时间变了,条件变了,观点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了,你真的还能如此因循守旧吗?

    改变平时充耳不闻的习惯,认真听听别人的意见,并和他们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来帮助你分析一下,评点一下。一己之力终究有限,有时候凭一人的视角,难免有些“井底之蛙”。也许有些问题,由于你的疏漏,你一直没有发现,听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他们会告诉你许多你没有看到、没有想到的事情。

    放弃你的顽固,并不是让你一定要去接受别人的观点,放弃自己的意见。而是让你敞开心扉,听一听异己的声音,对你的观点重新思考一下。最后的结果,也许是你还没有找到推翻你的观点的证据,如果是这样,你还可以继续坚持,直到你找到推翻你的观点的充分论证为止。

第7章 你不需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卡耐基如是说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对你的看法大多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

    玛丽亚每天都在房前的空地上练习唱歌。一位邻居听了,冷笑着说:“你即使练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为你喝彩,因为你的声音实在是太难听了。”

    玛丽亚回答道:“我知道,你所说的这番话,其他人也对我说过很多次,但我不在乎,我是为自己而活着,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我只知道在唱歌时我很快乐,所以无论你们怎么指责我的声音难听,都不会动摇我唱下去的决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