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权力仕途 >

第77部分

权力仕途-第77部分

小说: 权力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1章 深刻教训() 
第三卷挂职红川第131章:深刻教训

    第一三一章:深刻教训

    最后还是陆炎打破了这份沉默。

    “关于刘辉年家属所说的那两万块钱的事情,我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家做个解释。”陆炎平静地说道。他说出了这句话之后,房间里面依旧是一片安静,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着他的解释。

    陆炎当下也再没有隐瞒什么,把发现银行卡的前因后果详细地给班子成员说了一遍。

    “我也是今天的党政联席会议之后才通过刘辉年同志反常的表现猜测到送卡的人是他的。白天人多,处于避嫌和保护干部的角度,本来想着是晚上的时候找机会把卡还给刘辉年同志的,没想到还没等到还卡就出了这件事情。”陆炎说完事情的经过后又继续解释道。

    “对于这件事情,我自身也有问题,首先是没能及时地按照组织纪律把这一情况向纪委做出说明,其次是确定送卡人员之后没有及时退还卡。所以才造成了最后的这个局面。我在这里向镇党委做出检讨。”陆炎接着说。

    “镇长这也是为了保护干部嘛。”高永富兼任的是纪委书记,这时候插上了一句话。

    班子里的几个人听完陆炎的叙述,也基本上都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白树峰心里的疙瘩也已经解的差不多了。

    对于陆炎的解释,这些人还都是相信的。刘辉年的为人他们都清楚,本身就是个老实巴交的本分人,虽然是办公室主任,但是仅仅是四道沟镇这个穷地方那个的办公室主任,对于官场上请客送礼的那一套本来就不清楚,送出这样的糊涂礼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而从陆炎的这方面来说,没有搞清楚送礼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之前,不把这些钱交给纪委也是真心处于保护干部的考虑。

    班子成员们的心里反倒开始怪这个刘辉年一点承受能力都没有,不就是两万块钱吗,送出去才不到两天就到了喝药自杀的份上。

    “我的家庭条件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从小就不缺钱。这一次从省委办公厅选择到四道沟镇来挂职,也正是为了来干一番事业,而不是为了图钱,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来四道沟镇了。”陆炎继续解释道。他的这一番话也彻底地将白树峰他们心头的最后一丝疑虑驱散干净了。

    “我们都相信陆镇长,这件事情确实是刘辉年同志做的有点不对,公然向领导行贿送礼。”这一次是白树峰带头先说的。

    班子里的成员也都一个个同意白树峰的观点,安慰陆炎,渐渐地开始讨论起下一步的善后事宜,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活泛了很多。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是有杆秤的,陆炎的能量有多大他们可是深有体会。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一个有着远大前途,而且背景深厚的小伙子真的会贪图刘辉年的这区区两万块钱。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些人也不希望陆炎出什么事情。陆炎到四道沟镇担任代理镇长,虽然现在一切的规划思路都还在酝酿之中,但是他们作为四道沟镇发展的决策层,现在已经隐约地能够感受到四道沟镇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实在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陆炎再出点事情。

    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开始讨论这件事情该如何善后,毕竟自己是当事人,这时候陆炎也不好直接插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了刘辉年送来的那张卡当着大家的面交给了高永富。

    别看这些人都是些土包子,不过中国的官场文化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虽然只是最基层的乡官,可毕竟是混官场的,这些官场文化多少还是沾染了一些。

    讨论很快就有了结果。对于这件事情,纪委方面再不做处理,等刘辉年出院之后,由白树峰和高永富代表四道沟镇党委、纪委对他进行诫勉谈话,并当面退还银行卡。

    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不再予以上报。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干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考虑到刘辉年家里的实际情况。

    如果严格的按照程序,刘辉年行贿的这两万块钱是要被上交到纪委的,而且还要对他进行处分。但是刘辉年家庭本身就不怎么富裕,为了这两万块钱都要喝药自杀,如果真的是把钱充了公,实在不知道他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样的结果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各方面都能接受。这也正是中国官场文化的精妙所在,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官官相护。

    通过这件事情,陆炎这段时间来的威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管是曾经和他作对的白树峰和朱友仁,还是持中立态度的张望东和胡大贵,更不用说一开始就被他拉到自己这方面的高永富和李长生,在这件事情上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出发点都只有一个,就是最大程度地撇清陆炎的关系。

    白树峰最后又补充一条,就是建议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和班子讨论情况补上会议记录,由班子成员共同签名。

    陆炎听了心里不禁有点感激白树峰,这个老家伙不愧是在广场上沉浸了几十年,想问题就是周全。他心里也正有担心,今天的这个会议并没有对谁做出什么处理,如果若干年后有人再翻出这件事情,还真是有点说不清楚。不过有了这个会议记录,即使有人翻旧账,也有了个依据。

    而陆炎现在还不知道,他的这一担心在几年之后还真是变成了现实,而那时候也正是靠着这一纸会议记录,才让他逃过了仕途生涯中的一劫。

    这都是后话,现在先不说。

    通过这件事情,也着实给了陆炎一个深刻的教训。官场就是这样,处处充满着荆棘险恶,稍有不慎就会阴沟里翻船。而且在官场上,对什么样的人就要有什么要的处理方式,就像是这一次,如果是陆炎能够对刘辉年的性格和家庭情况多了解点的话,肯定会趁早就把卡退还给他的,也不会闹出后面的这么多事情。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陆炎相信自己会记住这个深刻教训的。

第132章 界岭之行() 
第三卷挂职红川第132章:界岭之行

    第一三二章:界岭之行

    刘辉年住院期间,暂时由副镇长朱友仁负责办公室的工作。

    朱友仁本来就是从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提拔的副镇长,现在再干回老本行去自然是轻车熟路。

    这段时间镇里的人事变化比较大,“外来人员”也进一步增多。除了陆炎这个外来户和王大功他们两个县委接过来的司机,马上还要有县委政研室派来的三个帮助四道沟镇完善发展规划的干部,再加上省地矿局要来的勘察队。这么多人在一起啊,住宿和就餐就成了大问题。

    住宿的问题好解决,镇政府大院的房子都是新修好没几年的,办公室本身就有些富裕,再调整一下挤一挤,能匀出好多间房子当宿舍。

    而吃饭的问题就成立老大难,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人,要是再放到教委或者卫生院的食堂里吃饭肯定不太现实。如果是每天都要这些人到街上的饭馆吃饭吧,这么多人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按照陆炎的意思,是要在镇里建一所食堂,一来是可以解决政府人员的吃饭问题,二来建了食堂适当地补贴点伙食费,也算是给大家变相的发点福利。

    有了县委核拨的万元经费打底,建个食堂自然不在话下,而且镇政府的干部们一个个也都热情高涨。

    决定了的事情立马就行动,这边安排朱友仁盯着收拾宿舍和新建食堂。另一边,陆炎在白树峰和李长生他们的陪同下开始了到各个村的调研。

    四道沟镇总共有17个自然村,两万多人口,有趣的是这十七个自然村的名字无一例外的都与“沟”和“岭”有关系。上沟、中沟、下沟、纵沟、五沟、界岭、温岭、北岭、沙岭,每个村都离不开山,由此也可见四道沟镇的地理条件有多恶劣。

    调研是从最远处的界岭村开始的,这是四道沟镇目前唯一的一个水电路三不通的自然村。从四道沟镇政府到界岭从也就是二十来公里路,要是走一趟的话却要花上整整一上午。

    之所以要费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界岭村正好在大青山的山尖尖上,上去的时候是一溜的爬山路,走起来当然费事了。

    在这种地方小汽车是派不上用场了,陆炎一行把小车放到山底下的五沟村,骑着五沟村村支书家的三头毛驴上了山。

    界岭并不大,只有不到一百户的人家,但是就这一百户,每家的情况看起来都还相当的差。

    第一直觉就是从界岭村民的房子上能够看得出来。

    现在农村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农民建房子也讲究了很多,就拿四道沟镇这个贫困地方,镇街上现在也时常会建起一院院气派的大瓦房。

    而刚到界岭村,放眼望去的时候全是一溜色的土坯房,甚至绝大部分房子外墙上连百汇都没有。

    界岭村的吴村长等在村口接待了陆炎和白树峰。其实说是接待,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到村口的小卖部里买了三瓶可口可乐,陆炎和白树峰,以及镇政府办公室的小李三个人一人一瓶,吴村长自己都没有舍得喝一瓶。

    趁着这个机会,陆炎也了解了一下小卖部的物价水平。整个界岭村九十几户人,买些日常用品就这一个小卖部,因此里面的东西贵的出奇,一瓶可乐就是八块钱,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两千元的村子里确实可以算的上是奢侈品了。

    而且小卖部里的货物品种还特别少,仅仅是些日用的油盐酱醋茶,还时常有断货的现象,如果是哪家要大批量的采购,还要提前好几个月就和店主预约,进货的时候一起给进多点。

    九十多户人家居住的倒是挺集中的,基本上都住在山顶的两块小平台上。

    吴村长介绍道,界岭村原来是一片林地,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户人家,就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红川一代闹土匪闹得很凶,这个界岭村原来就是一个土匪的山头。

    其实界岭说是土匪的山头,那是官方的叫法。原来居住在界岭的都是一些猎户人家,民风本身较为彪悍,赶上那几年苛捐杂税太重,地主恶霸剥削又厉害,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组织起来反抗压迫,就被叫成了土匪。

    在那个年代,正是因为界岭这个地方路太难走,易守难攻,所以才让界岭的“土匪”们一直存在了下去。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正是因为路太难走,界岭一直也发展不起来。

    界岭最多的时候有两百多户人,这些年因为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差,好多人陆续迁到了山下和外地,剩下的这九十多户人就是实在没有办法和门道迁出去的。

    界岭人这么多年还是以狩猎为主,全村几乎没有耕地。其实就是有耕地也种不了什么,一年除了六月、七月和八月之外,都要生火炉,完全不适合作物的生长。

    这些年国家对野生动物加强了保护,界岭村的狩猎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界岭人一年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吃饭的口粮和生活的燃料。

    口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靠救济粮,村委会一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发放救济粮。至于生火的燃料,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界岭人买不起煤,就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