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

第4部分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第4部分

小说: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很多人认为,太阳队之所以有这么强的光芒,不只是因为纳什的出色,更是因为太阳队能人众多,高手如云。他们有超级马里昂,他们有全联盟效用第一的中锋迪奥,是他们和纳什组成的铁三角让太阳队获得如此佳绩。

    的确如此,当纳什在太阳队的时候,他身边每一个人的数据都是那么漂亮,他们全队六人得分过十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而相对于mvp纳什,他所取得的数据只是和往常一样出色而已,队友马里昂的数据之光甚至已遮住了mvp纳什的过人之处。

    但是,当纳什受伤后,当他们在主场迎战西部第一的马刺队时,没有纳什的太阳队在第四节一开始就落后客队22分之多,让比赛早早地进入垃圾时间。往日豪取30多分篮板的马里昂不见了,刚被评上第一效用中锋的迪奥居然成了助攻王,而太阳一向的置敌死地的法宝——流畅有效的快攻也不见了纳什不在场上,他带走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数据,他的缺席让整支太阳队都找不到进攻的节奏,他的缺席让强大的太阳队在马刺队面前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他的缺席充分体现了他mvp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的价值。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拥有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可以轻易得到,所以并不看重,更不会去珍惜。当某一天突然失去那些我们即使本来不在乎的东西时,我们会发觉,原来它对自己是如此重要。就像纳什,只有在他缺席离开的时候,他身边的队友以及所有球迷才会真正发现他的价值,他那灵巧而及时的助攻,他创造机会让别人发光发热,无不令人怀念。也许他并不是一个最善于表现自我的球员,但他绝对是整个球队灵魂之所在。

    纳什的例子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利用缺席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尊敬和荣誉,可以让别人发现你真正的价值所在。

    不过,有一个前提我们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自身必须具备超越他人的实力,具备别人不具备的才能。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适时缺席实现让周围人意识到你的能力、凸显你的重要、赢得更多尊敬的目的。

第11章 3借用《哈利波特》的影响策略:() 
第二章3借用哈利?波特的影响策略:

    巧妙利用他人好奇心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的孕育者j?k?罗琳女士因为这套书一跃成为全英国最富有的女人。根据此书拍摄的电影同样火暴,从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到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观众云集,魅力持续而不减。

    当我们随波逐流地追捧哈利?波特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它们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如此吸引着人们?难道是哈利?波特这一人物有着鲜为人知的魔力吗?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j?k?罗琳在创作的哈利?波特第一集时,就已经为后面的持续创作埋下了伏笔,各集环环相扣,高潮迭起,险象环生,吸引着读者去猜测、幻想、推理故事的下一节。严格的保密工作更是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使所有读者看完了一集就开始沉入了下一集的期待之中。而驱使这一切顺理成章发生的,无非是我们的好奇心。

    我们再来看看哈利?波特在营销前所制造的神秘。只要稍微关注下一哈利?波特的相关报道,你就会发现,悬念成为推销“哈利?波特”最好的“魔法”,“哈利?波特的好朋友中究竟是谁死去了?他与谁谈恋爱了?校长那么厉害怎么还会死?”这一系列“吊胃口”的做法让出版商与发行商屡试不爽。在哈利?波特第5册的书展上,作者j?k?罗琳对一群年轻书迷幽默地说:“他(哈利?波特)将在第7册里活着,但我不能说他在最后的结局中是否会长得大一点”,她拒绝向读者透露第7册的书名,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渴望。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徐先生曾指出:“罗琳在写完前4部之后,整整停了两年才推出凤凰令,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连续地强烈刺激读者之后,突然停顿两年,让这些读者在未产生厌恶之前,又获得充分积蓄阅读欲的时间,而今年,这种对续集的渴望已经达到了峰值,他们完全把握住了读者的心理。”看来,人们的好奇心给哈利?波特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我们再来看看哈利?波特的一系列电影。很多看过书的人仍旧要到电影院再次体味一下故事的情节,为什么呢?据说,罗琳女士曾表示会把她在构思中未采用的一个情节补充到电影里,这个悬念无疑会吊起众多哈利?波特迷的胃口。同时,每一集电影也像书一样,在非常激烈、动人心弦的时刻,又给下一集埋下伏笔,让好奇心驱使观众热切地期待下一集的出现。

    哈利?波特是走红的典例,它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抓住他人的好奇心,你对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你一旦引起了对方的好奇心,就等于抓住了对方的注意力,对方对你产生了兴趣,你办起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例如,你想把自己的商品卖给顾客,虽然同类商品很多,但你宣传的时候特别强调它的独特之处,哪怕是很小的一方面,一定会比平平凡凡地说一大堆更吸引顾客。而一旦激起顾客的好奇心,货品的售出往往就非常容易了。又如,如果你想让某人关注,你不妨找一些能引起对方好奇心的事物,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注意。

第12章 4智取座位带来的思考:激发对方高尚动机,顺势制宜影响他() 
第二章4智取座位带来的思考:激发对方高尚动机,顺势制宜影响他

    卡耐基曾指出,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二是的确很好。这个观点既有道理,又非常实际。

    曾有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由于人多,他们上车后位子上已经坐满了人。但是,这位妇女旁边,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躺着睡觉,一个人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用手指着那个男青年,想让他将座位让给自己。谁料,男青年却假装没听见,依旧躺在那里睡觉。这时,小孩的妈妈用故作安慰的口吻对孩子说:“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就会让给你的!”听了妈妈的话,小孩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几分钟后,那个男青年似乎刚刚睡醒的样子,然后站起来,客气地把座位让给了母子俩。

    小孩子单纯地索要,男青年并没有让座,而妈妈一句安慰,却赢得了男青年主动而客气地让座。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这位妇女之所以能成功,妙就妙在她顺势制宜,对那位青年人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正如三字经里有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是说当一个人在进入新的一个领域时,他的为人处世都是抱着一种善良、美好的行为去工作、去学习、去交友等。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才造成了人的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作为有智慧的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里将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这就是为何大家都希望听到夸奖,而不是贬低。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赋予对方,顺势制宜,实现改变他人、影响他人的目的。

    某房屋公司有一位不满意的房客,在租约尚有四个月没到的情况下,恫吓要搬离他的公寓。按当时规定,那间公寓每个月的租金是五十五元,可是房客声称立即就要搬,不管租约是否到期。要知道,当时是淡季,如果房客立即搬走,房子是不容易租出去的。对于公司来说,二百二十元就不翼而飞了。

    很多人都认为,此时应该找那个房客,要他把租约重念一遍,并向他指出,如果现在搬走,那四个月的租金仍必须全部付清。

    可是,聪明的工作人员却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他对房客说:“先生,我听说你准备搬家,可是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从多方面的经验来推断,我看出你是一位说话有信用的人,而且我可以跟自己打赌,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房客静静地听着,没有作特殊的表示。他接着又说:“现在,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将你所决定的事先暂时搁在一边,你不妨再考虑一下。从今天起,到下个月1日应缴房租前,如果你还是决定要搬的话,我会答应你,接受你的要求。”他把话顿了顿,继续说道:“那时,我将承认自己的推断完全错误。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是个讲话有信用的人,会遵守自己所立的合约。

    会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到了下个月1目,那位房客主动来缴房租了。他告诉工作人员,他跟太太商量过了,决定继续住下去,他们认为,最光荣的事,莫过于履行租约。

    不难看出,想达到改变他人的目的,你不妨找一顶实现这件事能表现出的高尚帽子,然后恭敬地戴到他的头上,很少有人会拒绝的。

第13章 5诸葛施妙计孙周《赤壁》结盟:巧妙激将他人,实现自己目的() 
第二章5诸葛施妙计孙周赤壁结盟:巧妙激将他人,实现自己目的

    梁朝伟、金城武等诸多大牌明星主演的赤壁,票房数亿,吸引了无数观众。究其原因,除了明星的强大阵容外,赤壁故事中的人物计谋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诸葛亮针对孙权个性刚强的特点,使用激将法,一方面表明刘备虽败于曹操,但为王室之宵,有盖世英才,绝不投降曹操;另一方面又劝说孙权臣服于曹操,北面而事之。傻瓜都看得出来,孙权拥有全吴之地,十万之师,岂肯拱手为臣?正是这五激将法,激发了孙权的斗志。

    还有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但诸葛亮与其相见时,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虽已知道大小二乔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可诸葛亮偏偏要劝周瑜慎重考虑“和与战、二乔的送与不送”,这无疑是火上加油。经如此几番激将,大将周瑜抗曹的决心便是雷打不动的,诸葛亮的联吴抗曹外交使命也大功告成。

    就这样,精明的诸葛亮妙用激将法,完成了自己游说孙、周二人与刘备结盟攻打曹操的任务,才有后来的曹操败北,三国鼎立。

    事实上,激将法作为一种计谋的形式,既可用于己,也可用于友,还可用于敌。此法用于己的时候,目的在于调动己方将士的杀敌激情;用于盟友时,多半是由于盟友共同抗敌的决心不够坚定,目的是要坚定对方信念,让对方与自己并肩作战,如诸葛亮对东吴用此计;用于敌人时,目的在于激怒敌人,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给己方以可乘之机。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在交谈中正确地运用巧言激将法,一定能出奇制胜。

    关于“激将法”的具体形式很多,这里就向大家略举几种:

    1。直激法

    直激法是指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2。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

    例如,某校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