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从末世到异世 >

第17部分

从末世到异世-第17部分

小说: 从末世到异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也问过的,”商明池不疾不徐的道,“说是之前连续守了两个热孝,就到了这个年纪。”

    他这话说得诚恳,好像真为妹妹的亲事操了不少的心,可秦洛川却注意到,他说话时眼珠子向右上方转了转,若是他没记错的话,这是人说谎时一个很明显的表现。

    秦洛川条件反射的转头看自家夫郎,只见对方眼里是同样的讶异。

    还没等两人交流更多,就听商飞瑶嗤笑道:“三叔这话是什么意思,二十又三又怎么了,三哥夫不也二十又二了么,不同样前不久才跟三哥成亲。”

    商清月闻言,原本有些不忍的神情变得淡漠,垂下双眼不再说话。

    又待了片刻后,秦洛川起身告辞,商老太太也留,只三婶道:“你们若是不太急的话,可以去跟明槐说会儿话吗,好些日子没见到,前些天他还跟我说想三哥了。”

    商清月沉吟了一瞬,点头道:“好。”

    “他就在后面院子里看书,我带你去吧。”商三婶道。

    等出了堂屋,又走了一段路后,商清月才小声的问在前面带路的妇人,“三婶有什么要跟我说?”

    商三婶迟疑了一下,才道:“前几日你三叔跟我说,想要分出去过,这样明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但是……”

    她话未说明白,但商清月却明白她的意思,无非是现在看商飞瑶说了个有钱的人家,觉得以后商家的日子会好过上不少,便犹豫了。

    想到三婶之前给自己留吃的,还有成亲的时候给的那个银锁,商清月提点道:“就算商家富贵了,明槐也未必享得到,再说了,即使真能沾得李家的富贵,谁又知道会不会长久呢。”

    三婶沉思了片刻,然后抬头朝商清月笑了笑道:“我明白了。”

    商清月所说的未必长久,三婶没想到其他,只当是沾别人的富贵只是一时,沾不了一世。况且商清月说未必能享得到,这也是真的,毕竟当初商清月成亲,老祖母拿了一百两的聘金后,那几人马置办了几身新衣,唯独他们一家三口,连块帕子都没见着。

    “那我去跟明槐说会儿话,”商清月道,“过些日子叫他去我那里做客吧。”

    “好。”三婶满口应下。

    过些日子自然是分家之后,不然老祖母怎么可能放任商明槐去玩。

    作者有话要说:  商清月:居然敢说我夫君不好!那我才不要告诉你,你未婚夫君更不好╭╯^╰╮

第21章 分家() 
过完中秋便要开始忙着秋收,秦洛川他们家虽然种的谷子不多,但其他的作物却不少。

    光红薯就种了快一亩地,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跟秦言两人都爱吃红薯的缘故,更是因为雨溪镇冬日天冷,又时常下雪,地里很难长出作物,家里养的鸡全靠吃红薯过冬。

    在挖红薯的前几天,秦洛川才突然想到,这么多的红薯,自己家好像没地方储存。

    于是又临时决定挖个地窖。

    说到挖地窖,秦言表示虽然见过,但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弄的,商清月更是连见都没见过。秦洛川稍微好一点,知道大致的结构,但也不敢贸动手挖。

    于是又去村里请了个有经验的老人过来指导。

    地窖挖起来速度也快,秦洛川自己体力惊人,一人顶好几个,不过几天就把地窖挖好了。

    地里的作物一样样的收回来,却没有立刻收进地窖里,红薯跟南瓜需要先晾干一些水分,玉米则需要完全晒干,还要脱粒。

    不过脱粒不急于这一时,等天冷闲下来了再弄也不迟。

    就在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商家那边传来了分家的消息,商清月早知道三婶的打算,也就不觉得意外。

    只是不知道三婶用了什么法子,分家的事情居然是由大房先提出来的,不仅分到了两亩地不说,还因为三叔是庶出,商老爷子也已去世,就连平常人家子女需要给父母的供养都不需要给多少。

    商清月一个已出嫁的双儿,自然不可能去参与他们分家的事,只在事情定下来后,挑了天时间,跟秦洛川去了趟三叔的新家,算是为他们的新屋暖房。

    三叔一家依旧是住在李家村,只不过不知道是想要距离大房一家远点,还是其他原因,大房在村子的西边,他们则搬到了东边。

    两家一左一右,中间隔了个村子,不算远,但也不近。

    知道商清月他们要来,商明槐早早的就在路口候着了,等看到人,便急急忙忙的跑过去喊道:“三哥,哥夫。”

    神色间比没分家时少了几分小心翼翼,多了几分活泼。

    这不过才分出来几天时间而已,商清月有些感慨的同时,又有些欣慰,摸了摸商明槐的脑袋道:“带路吧。”

    商明槐点了点头走在前头,一路上都在跟商清月说着分家后的一些琐事。

    最后三人在一间土屋前停下。

    秦洛川扫了一眼,见土屋墙上痕迹斑驳,墙角还有未清理干净的青苔,屋子应该是有些年头了,且有些时日没人住过,屋顶新旧两种颜色的瓦片,显示房子才被修葺过。

    两人才走进屋子,三婶就迎上来道:“屋里简陋,清月你们随便坐。”

    秦洛川把背上的背篓取了下来,拿出背篓上面的茄子豆角这些蔬菜后,背篓底下是两只老母鸡,“家里也有些其他的东西,但都不太好拿,这两只母鸡就拿来生蛋给明槐吃吧。”

    早在看到那两只母鸡的时候,三婶就愣了下,听秦洛川这么说,便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完又道:“你们先聊天,我去做饭。”

    土屋是前后两进的,后面是卧房,前面则是吃饭跟平时活动的地方,不过秦洛川注意到,房间的角落里还摆了一个木板搭成的简易床铺,应该是给商明槐睡觉的。

    土屋没有专门的灶房,只用茅草跟树干在侧面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免去做饭时的日晒雨淋,只是做饭所需的东西,每次做饭时都要从正屋搬过去,做完了再搬进来,很不方便。

    见秦洛川在打量屋子,三叔有些拘谨的道:“房子是买的村里人的旧屋,时间匆忙,只能如此了。”

    秦洛川自己才建了房子,自然知道一块地从买下来,到最后房子建成需要多长的时间,就算三叔他们建的比自己家简陋,没有大半个月也完不了工,况且分家后,大房是不可能让他们还在那边住的,如今能有这么一个遮风挡雨的小房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三婶收拾得很好。”

    三叔一向少言寡语惯了,但是听秦洛川这么说,难得的反驳道:“终究是窄了些。”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道:“不过没事,我把旁边那一小块地也一同买下来了,等来年春天手头宽裕一些的时候,就再建一间小屋子,那样明槐就不用睡在堂屋里了。”

    说这话时男人眼里是亮晶晶的,对未来匆忙了希望。

    “我睡这里也挺好的。”商明槐年纪虽小,但对自家的情况十分的清楚,听父亲说要再建一间房给他住,便小声的反驳。

    三叔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但显然商明槐的话并不能改变他的主意。

    三婶很快把饭做好了,进屋的时候看到儿子在跟秦洛川还有商清月聊天,而自家夫君则沉默的坐在一边看着,不由心中感慨,还好儿子不像他父亲这么寡言。

    接着又招呼大家道:“快过来吃饭。”

    桌上的菜式很简单,除了一个青椒炒肉外,其他的都是素菜,就素菜还有两样是秦洛川刚刚背过来的。

    等落座后,三婶又道:“清月,我记得你喜欢吃辣的,快尝尝看味道如何。”

    商清月依言夹了一小块肉,放嘴里咀嚼了一会儿后,才道:“婶子手艺还是那么好。”

    “那就多吃点。”三婶笑得眉眼都弯弯的。

    三婶会分家出来,少不了自己之前那番话的原因,因此饭后聊天的时候,商清月没忍住问道:“三婶以后有什么打算。”

    听到他这么问,三婶也不惊讶,并且对自己的打算也不隐瞒,“分家时就分了两亩地,连铜板都没有一个,我跟你三叔之前手里虽然还有一点钱,但买完这间房子后,剩下的连买一亩地都不够了。

    “光指着那两亩薄地的话,恐怕到明年我们一家三口怕是连口糠饭都吃不起了。因此我跟你三叔商量了一下,明日便去镇上,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针线活,拿回来给我做,再过几日,你三叔也会去镇上,看看能不能找到账房的差事。

    “这样到明年开春口,若是能存上一些钱,便送明槐去镇上书院读书。”

    前面的倒还好,听到三婶说要送商明槐去书院读书的时候,商清月不由诧异了一瞬,道:“送明槐去书院读书?”

    “嗯。”三婶点了点头道,“明槐也已经念过几年书,有些基础了,况且他大伯所犯之事,虽祸及全家,但明槐跟他并非三族,不会限制科考,我想让明槐努力试试,就算不能考上进士或举人,得个秀才也比现在这样在地里刨食的要好。”

    不得不说三婶还是挺有远见的,秀才除了能够减免田赋和免徭役外,社会地位也比普通百姓要高一些,还能在乡里办学,就算过的再差,也要比普通百姓强上一些。

    不过商清月跟秦洛川都没有提认识书院院长儿子的事,反正现在还早,若到时候商明槐真能够学得不错的话,再去找杨曦帮忙照顾也不迟。

    离开的时候,商清月掏了个荷包递给三婶道:“婶子没办入火宴;这个就权当是补给婶子的贺礼。”

    三婶笑着接过,可一入手,就立马又把荷包递了回去,严肃道:“这太多了。”

    一搬村里人办喜宴,大家去的贺礼少则几文钱,多的也就几十文,她以为商清月给的也差不多,没想到荷包一到手掌,就感觉到里面并非铜板,且还有些重量,便连忙推了回去。

    荷包里是个三两的银角子,这是昨天晚上商清月跟秦洛川商量后决定的,给这么多既是贺礼,更是还了当初他们成亲时,三婶送商清月那个银锁的人情。

    而且三两不多也不少,省着点用,也够三叔他们一家过完今年冬天了。

    虽然按三婶的计划来看,不一定会需要用上了。

    于是商清月道:“马上要入冬了,就当给明槐添几件过冬的衣裳吧。”

第22章 秋收() 
地里的粮食收回来后,天气便开始转凉,剩下的白菜跟萝卜这些还不算着急,只要在打霜之前收回来就行。

    秦洛川他们有一块小菜地是在李家村,距离三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没多远,地里种着辣椒茄子豆角这些,是之前住山里的时候种的,后来搬进新屋,秦洛川买地的时候,就给房子旁边预留了菜地,这边的菜长出来后,便很少过去那边摘菜了。

    秋天清园前,地里还能出最后一波菜,并且数量还不少,秦洛川他们不缺这点,便干脆让三婶去摘了。

    摘回去的辣椒可以晒干抑或是做成泡椒都可以,茄子也能做成茄子干,豆角既能做干豆角,还能做酸菜,这些东西在缺菜的冬日,都是十分珍贵的。

    秦洛川他们自己则做得更多,菜干、酸菜早在夏天时就做了不少,而且还用油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