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95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9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最恨刘备,哪怕曹操心里有千般怨万般恨,那也要等到秋收之后,手里有粮食才能发动战争。

    好吧,秋收快到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都给我等着,要么今秋,最晚明年开春,老曹俺要一个个收拾,先拔掉大耳贼刘备这颗毒瘤,顺势再拔掉秦宜这颗小嫩芽。

    曹阿瞒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就等时机一到,展开行动,谁知道袁绍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拉开架势要开战,彻底粉碎了曹操设想。

    曹操曾经反复检讨,得出结论是造化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巧合,委任秦宜扬州牧并让他上任,恰好袁术离开淮南,这一次又是运气逆天,老曹真的没脾气了。

    是啊,秦宜运气逆天,老曹想不佩服都不行。

    曹操哀叹,你丫的运气不要这么逆天好不好?

    多好的机会啊,就这么被袁绍打断,曹操真的很无语,也没有办法解释,只能归结到秦宜运气好。

    对待袁绍,那是双方对决,分量与刘备、秦宜这种小势力完全不对等。

    袁绍的块头比曹操还大,别看众谋士把袁绍贬低的一文不值,那是在战略上藐视他,曹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袁绍拥有四州之地,曹操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有一样曹操比不了袁绍,冀州土地肥沃,人口要比河南密集,人家袁绍兵强马壮,这一点曹操只能甘拜下风。

    谁都看出曹操的无奈,放在谁身上也无可奈何。

    程昱安慰说:“主公也不必过于担心,至少目前秦宜态度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从过去一些事例看,秦宜似乎很在意名声,更不想背负违背朝廷旨意坏名声,比如上次攻打徐州刘备,足以证明这一点。且不论他是不是真心所为,至少表面按照朝廷旨意去做。所以,主公要对付秦宜,只能等与袁绍交战结束之后。”

    程昱说的这一点,应该属于秦宜刻意为之,给外界,只要是许都曹操一个假象,目的也不过是麻痹曹操。

    不错,秦宜从没有违背朝廷旨意,让他去扬州上任,嘴上不愿意,朝廷旨意下达,他还是去了。出兵征讨刘备,也是在违背他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进行的。

    荀攸赞同程昱这一说法,道:“目前局势下,确实需要拉拢扬州秦宜,绝不可推到冀州袁绍一方,哪怕许一些利益也要稳住扬州秦宜。如果与袁绍这一仗,许都最终胜出,秦宜有可能接受朝廷招安。”

    不错,一旦与袁绍开战,哪怕荀彧叔侄、郭嘉这些谋士也担心秦宜站在袁绍一方,南北夹击可不是闹着玩的。

    “嗯,扬州秦宜只能拉拢。”曹操从谏如流,不打算对付扬州牧秦宜。话题一转,说:“但是,刘备不同,大战之前必须拔掉这颗毒瘤。”

    呵呵,曹操说这话的时候,那可真是咬牙切齿,可见他对大耳贼刘备恨之入骨。

    嘿嘿,曹操心里能不恨吗?

    与扬州牧秦宜不同,秦宜只不过崛起的速度太快,引起曹操的警觉,而刘备不仅在感情上欺骗曹操,把他当傻子耍弄,顺带着还骗走了五万军队,杀了曹操的亲信,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仇恨越结越深,曹操必杀之而后快!

    曹操心里有数,徐州刘备心里也有数,今生今世他们俩都是一对冤家。

    skbshge

第166章 孔明回归() 
表面上看,扬州局势非常凶险,转眼间云消雾散,扬州局势归于平静。

    曹操无奈,只能叹息秦宜运气逆天,还能说什么?包括扬州官员在内,谁都说不清楚,只有秦宜心中明镜似得,料定这场战争打不起来,所以他才放心对付荆州刘表。

    曹操大军突然撤离,也再一次验证扬州牧秦宜英明,扬州文武百官对秦宜的膜拜无以复加。

    凤雏庞统与卧龙诸葛回寿春,扬州牧秦宜率领文武官员在城外迎接。

    在扬州官场,这是绝无仅有的待遇,让秦宜如此隆重迎接下属官员,绝对属于第一次,从礼遇上可见秦宜对他们二人的重视程度。

    其实,秦宜这样做也有另外的目的,无论是庞统还是诸葛,他二人加入阵营时间太短,需要扬州牧秦宜为他们造势,为下一步重用创造条件。

    庞统、诸葛孔明等没想到扬州牧秦宜摆出这么大场面,万分感动,慌不迭一拜到底。

    礼毕,秦宜、高顺、袁焕、陈群、鲁肃等与庞统、诸葛孔明、赵云、纪灵、黄忠、魏延、甘宁等一一相见。

    秦宜拉着诸葛孔明的手臂,亲热地说:“本州对先生仰慕已久,能得先生相助,真如虎添翼,从今往后扬州事业必将大放光彩。”

    终于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看着眼前的扬州牧秦宜,风采照人、阳光,诸葛孔明感觉如沐春风。尽管诸葛孔明心中有太多的疑问,限于场合不便开口。

    “亮,出自山野,有何德何能让州牧大人如此对待,惭愧!”

    客套话而已,诸葛孔明总不能说,呃,我的确有大才,能助你一统天下。

    秦宜微微一笑,对众人说:“诸位这一次连克江夏、长沙,功勋卓著,可喜可贺啊。士元设计,七战江夏,引诱黄祖倾巢出动,精妙绝伦啊。”

    受主公当众赞扬,庞统心中窃喜,却也不会忘乎所以:“惭愧,属下只是复制主公庐江水战,更何况,若不是主公与荆州达成协议,料那黄祖也不会轻易上当。”

    秦宜笑而不语,而后秦宜与黄忠、魏延相见,并给他们介绍随行官员。

    黄忠倒没有想太多,他关心的是扬州牧能否给小儿解除病痛。

    而魏延则不同,这一路他听到有关扬州牧秦宜太多的事迹,简直把秦宜当成崇拜的偶像,惊为天人。初次见到秦宜本人,竟然如此年轻,如此风采,心情格外激动。

    秦宜的小妻子大乔和小乔也跟着来到寿春,有专人将她们姐妹俩送进皇宫。

    回到城里,由于众人鞍马劳顿,秦宜先安抚黄忠、魏延、甘宁等,并安排一人与黄忠见面:“黄将军,这位是张神医,你且安顿下来,由张神医负责诊治你家小儿疾病。”

    黄忠大喜,谢过州牧秦宜,与张神医下去。

    张仲景为何在扬州牧秦宜这里?

    其实,在扬州牧秦宜战罢孙策,回到寿春之后,便命令扬州境内各郡县设立招贤馆,所谓招贤不仅仅局限在文官武将,也包括医学达人,各类能工巧匠,只要你有本事必然受到重视。

    而且在招收医学达人中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张仲景,另一个是华佗,各地发现此二人需尽快送至寿春。

    由此可见,扬州牧秦宜非常重视此二人。

    不重视也不行啊,在汉末乱世这个时期,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中有战争的因素,有饥饿的因素,当然少不了疾病这个因素,这三大因素几乎灭绝华夏民族。

    战争无法避免,你不打别人,恐怕别人也不会放过你,暂且不说。

    解决饥饿唯一的办法是提高粮食产量,与天灾作斗争,这件事秦宜早已经开始行动。

    剩下的便是疾病,作为一州之牧,秦宜必然重视。

    而在东汉末期的数十年间,大瘟疫更是连绵不断,其死亡人数之多,简直无从统计。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间,有明确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十二次。在瘟疫流行期间,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后果十分悲惨。

    在曾经繁华,人口茂密的中原地区,一度出现了这样的惨状:“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瘟疫持续不断,公元204年至219年这段时间达到顶峰,大瘟疫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汉人口六千万,经历战争、瘟疫、饥饿,人口急剧下降,到三国末期只剩下一千四百多万。其中,在中原人口密集地区最惨烈,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人口。

    当瘟疫流行期间,一些医家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得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这些方法都成为了医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其中最著名的,当推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在总结治疗疫病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千年名著《伤寒论》。

    张仲景、华佗等行医之人行走天下,茫茫人海根本无法找,秦宜只能出此下策,大撒网等他们进入扬州境内。

    张仲景祖籍南阳人,距离扬州不远,秦宜料定他肯定会出现,果然不久之后,庐江将人送到寿春。一个多月之后,最近秦宜有收到消息,有人发现了华佗的踪迹。

    张仲景本人并不愿意受约束,他更愿意在民间行医,为百姓解除病魔。

    这难不倒秦宜,这时候伤寒论还没有问世,行武之人与医学属于天然近亲,后世秦宜在闲暇时多有涉猎,大名鼎鼎的伤寒论也读过,甚至还知道一些药方。

    秦宜对张仲景说:“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先生终其一生能救治多少人?天下百姓受疾病折磨的人多如牛毛,哪怕先生不睡觉,也不过接触万分之一。本州牧之所以招募如先生这些医者,其目的是设立医馆。所谓医馆,不仅仅治病救人,而是要医、学兼顾,编撰教材,广收门徒,培养百人、千人、万人专才,那样才会救治更多受苦受难百姓,比起先生个人之力,不知胜过多少倍。“

    按照张仲景的医德,听到此话,犹如仙音,焉有不从之意?

    张仲景当即拜倒在秦宜面前,声音哽咽:“大人之举,乃天下万民之福,张机惭愧,必会倾注此生,完成大人伟业,造福天下!”

    想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要投其所好,击中要害,秦宜早预料到张仲景必然臣服。

    这时候张仲景已经研究多年伤寒病,搜索后世那些残存记忆,秦宜有针对性给他一些提示,并与之讨论一些药方。张仲景如获至宝,闭门潜修若干时间,差不多勾勒出伤寒论构架。

    skbshge

第167章 不用孔明当军师() 
安置好黄忠、魏延等,扬州牧秦宜与甘宁交谈。

    “兴霸来的很及时啊,本州牧正打算组建第四只水军,此事看来非你莫属。”

    大江西段有周泰、蒋钦两支水军,大江出海口有凌操的水军,独独中段水域缺少一支水军。如今甘宁甘兴霸到来,正好填补这个缺口。

    甘宁心中大喜,嘴上却说:“甘宁何德何能,刚来就被大人委以重任,甘宁诚惶诚恐。”

    秦宜微微一笑,说:“兴霸不必过谦,你的能力本州牧略微知道一些,武艺高超,箭术一流,水战经验丰富。第四支水军还有特殊任务,不在局限于大江,而是要向中原内陆渗透。扬州正在开挖河道,使得大江与泗水河联通,水军的触角必将向北延伸。不过,河道水深受季节影响比较大,雨季水要深一些,旱季能向北延伸多少就难说了,所以要掌握河道概况以及水文情报,兴霸要辛苦一些。说是水军,既然深入到内陆,更多的是陆战,必须有大将领衔,有兴霸领军,本州牧自然很放心。“

    “州牧大人放心,甘宁决不会辜负大人期望。”

    甘宁信誓旦旦地保证,接下来这件差事。

    州牧府内,秦宜与扬州一干高层齐聚,坐论天下,商讨大战略。

    原班人马中,武将有高顺、于禁,谋士陈宫,文官有袁焕、陈群。现在加上武将赵云,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