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50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5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应对。若是愿意的话,士元可随我一起出征。”

    庞士元大喜,说:“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扬州牧秦宜让纪灵点起两万兵马,与庞士元一起出发,迎战江东孙策。

    小霸王孙策自领一路,率领三万大军沿江逆流而上,走到巢湖处开始登陆,过无为向西南方向的庐江杀奔而来。

    这一路兵马毫不掩饰,大张旗鼓,生怕庐江秦宜不知道江东小霸王孙策要攻打庐江。

    孙策刚下江东时,身边仅有朱治,吕范等文臣,战将也仅其父手下旧将程普、黄盖、韩当,“兵才千余,骑数十匹“,到了历阳,帅才周瑜统兵来会,于是,孙策开始了征服江东的大业,张昭、张纮等谋士来到身边,一时间云龙风虎之臣,鹰扬熊貔之将辅佐孙策,为一统江东打下基础。

    如今小霸王孙策意气风发,手下战将威风凛凛,大将程普、黄盖乃其父孙坚的左膀右臂,武技超人,容貌威严刚毅,大小战身先士卒,战功赫赫。韩当辽西令支人,孙坚旧将,善于骑射,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东莱太史慈,原刘繇麾下战将,刘繇败北,投于孙策帐下。还有董袭、孙武等大小战将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威势惊人。

    兵马过了无为,孙策反而不急于行军,慢慢吞吞往前走。

    孙策与张昭说:“大军不急于前行,在靠近庐江二三十里之间选一处开阔地作为战场,若秦宜真敢出动兵马亲自来战,那是再好不过了,来了就别回去,也省却攻城的麻烦。”

    张昭深以为然,说:“不错,此战能否一战而下还要看水军偷袭能否成功,路上若能吸引秦宜的关注,便等于此战成功一半,我等只需在此地牵制,莫要让他轻易脱身,等水路拿下庐江,两头包抄秦宜插翅难逃。”

    孙策身边谋士不少,此战精心策划,力求一战成功。

    下午,孙策兵马行进了十多里路,这里距离庐江不远,大概不足三十里地。看看地形不错,孙策下令停止前进,安营扎寨。

    “就在此安营扎寨,我等以逸待劳,坐等秦宜自投罗网。哈哈哈。。。。。。”

    孙策狂笑,在他看来秦宜差不多走到头了。

    skbshge

第90章 孙策要袭营() 
江东小霸王孙策来犯,早有探马来报,扬州牧秦宜不敢怠慢,立刻率大军两万启程,迎战江东小霸王孙策三万大军。

    凡秦宜出战,一般都会亲自率领二百骑兵一起出战,毕竟吕布原班人马属于西军,非常擅长骑兵作战。重要的是骑兵对上步兵有先天优势,再加上秦宜有着类似于吕布的勇猛,绝对是敌人的噩梦。

    如今吃掉袁术军队,再加上刘勋的实力,骑兵足有五六百之多。

    大军行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探马来回穿梭,报告敌情,秦宜已知小霸王军队正在逼近庐江,下令军队快速前进。

    扬州牧秦宜骑着赤兔马与凤雏庞统并肩而行,庞统说:“州牧大人从下邳城之后起兵至今,算算时间也不过半年多一点,军队扩张速度太快,军队缺乏磨合,不宜频繁作战。”

    秦宜自信地笑了笑,说:“不妨,我有大将高顺,他是兵家传人,当世练兵第一人。此次出兵的两万步兵,其中有七千人属于征战老兵,另有六七千人是高顺从袁术军队中选拔出来的精锐,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刘勋军队俘虏,战斗力不会削减太多,足以应付江东孙策三万人马。”

    “嗷,高将军竟然是兵家传人,那就恭喜州牧大人。”

    如今兵家传人凋零,有真才实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显然凤雏庞统很吃惊。

    “如今高顺坐镇寿春防范北方威胁,更重要的任务是操练军队,几个月的时间俘虏非常庞大,高将军非常辛苦。庐江这边留下的都是可战之兵,剩下的全都去寿春接受整编。张辽将军沙场老将,战争经验丰富,可以独当一面,我已经让他屯驻途中城,监视江东,让孙策小儿不敢轻易攻击寿春。如今我突然拿下庐江,相比寿春,庐江才是孙策的痛点,挡住了他西进的路线,必然舍弃寿春而先向庐江下手。“

    庞统刚来,情况并不熟悉,秦宜为他简略介绍一下军事部署,言语中流露出对孙策的蔑视。

    秦宜布局可圈可点,庞统很赞赏,说:“看来州牧大人对军事多有研究,居安而思危,拿下寿春之后,紧接着在途中城落子,确实是一步妙棋,而后再下庐江,吸引江东孙策注意力,自然不能再威胁寿春城方向。“

    “呵呵呵。。。。。。”秦宜苦笑一声,说:“哪里有什么研究,不过是为了保命而已。孙策小儿虎狼之心,用兵善走偏锋,尤其擅长偷袭,不得不防啊。”

    看着秦宜装作怕死的样子,庞统也笑了,说:“呵呵,看来州牧大人对孙策知之甚深,兵者诡道也,孙策喜欢偷袭不足为奇。”

    二人正说得欢,前方有探马回来:“报,州牧大人,前方十几里地发现江东孙策兵马已经安营寨扎,请令定夺。”

    秦宜还没有说话,庞统建言:“州牧大人,军队不可继续前行,容易造成疲惫之师,不如在此扎下营盘,休息一晚,待明日视情况而定夺。”

    秦宜听了点点头,心想,自己急于往前赶路的确给江东孙策创造机会,不如自己也采取以逸待劳策略,休息一晚更有利于己方。

    再抬头看看天时,的确不早了,顶多一个时辰之后天要黑了。

    “传我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寨扎。”秦宜说到这里,看了看庞统之后补充道:“另外,今晚一切行动听从军师庞统指挥,不得有误。”

    “诺,尊令。”

    军士走后,庞统苦笑一声,说:“州牧大人,你倒是心宽,也不管我有没有能力,直接把这样的大事交给我,难道不怕庞统搞砸了?”

    秦宜神秘地一笑,很随意地说:“这点事情若是搞砸了,你就不是庞统,一定是冒牌货。行了,今晚就看你的了,孙策小儿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时机。”

    说实话,庞统真的挺佩服秦宜。

    对秦宜一抱拳,庞统骑马去忙他那一摊子事。

    。。。。。。

    孙策兵马虽然已经安营扎寨,却也不会放过对庐江方向的侦探,早有探马来回打探,将秦宜的行踪报与孙策。

    扬州牧秦宜亲自出城迎战,正中孙策下怀,换句话说,庐江城内兵力空虚,至少秦宜把主力带走了,那么,相对于周瑜那一路水军偷袭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而且,秦宜敢帅军迎战孙策,从侧面证明他没有想到孙策还有另外一路军队偷袭庐江。

    小霸王孙策大喜,天助我也!

    秦宜啊秦宜,你若不死简直没有天理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硬闯,你这傻逼不死谁死?

    此时,孙策帅账内文武齐聚,孙策居中而坐,说:“走到现在我就放心里,若秦宜坚守庐江的话,还真不好对付,现在好了,这家伙竟然主动迎战,给我等消灭他创造绝佳机会。哈哈哈。。。。。。”

    大将韩当说:“想那秦宜出身西军,习惯于陆战,哪里知道江东擅长水战,秦宜亲自出马迎战江东虎狼之师,属于惯性思维。”

    韩当说的在理,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这边正在议论纷纷,外面又有情报送来:“报将军,秦宜兵马在十五里地之外停止前进,正在安营扎寨,请令定夺。”

    孙策摆摆手,说:“再探再报。”

    “诺。。。。。。”

    士卒走后,孙策笑道:“这个秦宜也算知趣,他若是敢直接抵达我军阵前,我军必定迎头痛击他们这支疲惫之师,可惜,不给我机会啊。”

    不错,无论是孙策还是张昭等,都期望秦宜冒进,听说秦宜停止不前心里多少有点失望。

    大将韩当不屑地说:“主公不必担忧,秦宜远行至此,必然疲惫,本将请令夜袭秦宜大营,或许有所斩获,若侥幸杀了秦宜,也算大功一件。”

    乍一听孙策心里一动,转而又有些不放心,说:“秦宜不会没有防范吧,万一中了他的计策,大是不妙,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韩当不想放过这一机会,说:主公放心,某会非常小心。“

    尽管韩当再三请求,孙策还在犹豫。

    太史慈出列,说:“某愿意助韩将军一臂之力,今晚必定有所斩获!”

    有太史慈加入,孙策放心的多,说:“好,今晚袭营,挫一挫他的威风也好。”

    skbshge

第91章 豫章太守华歆() 
扬州牧秦宜与江东小霸王孙策即将开战之时,刘晔,刘子阳已经抵达豫章。

    扬州管辖六郡,有九江、庐江、丹阳、会稽、吴郡、豫章,共九十二县。除了豫章还在太守华歆华子鱼手里掌控,剩下的被秦宜和孙策瓜分。

    在太守任上,华歆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前段时间因为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扬州民众愿意推举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但还是有众多人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坚持让他担当此任,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

    此时华歆处于观望之中,新任扬州牧秦宜上任时间太短,而江东孙策四处征讨,统一江东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江东小霸王孙策不仅不会听命于扬州牧,甚至有可能对其攻击,果然不出所料,江东孙策终于出手进攻扬州牧秦宜。

    如今两虎相争很难说谁胜谁负,处在夹缝中的华歆并不急于选边站队。

    当然,按照正统,他应该接受扬州牧秦宜领导,问题在于秦宜能否在孙策的攻击下活下来。

    这几个月时间变化实在太快,快的令人应接不暇,袁术北上欲去找袁绍合兵一处,那意思是说淮南之地不要了,朝廷突然委任一个扬州牧,开春时节一路高歌猛进,占领寿春继而击败刘勋,掌控江淮地区。

    豫章太守华歆得到的消息太晚,扬州牧秦宜击败刘勋占领庐江之时,他才得到消息,另一方面也说明秦宜用兵神速,不拘一格。不要说华歆没有得到消息,哪怕是刘勋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秦宜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也是,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属于慢节奏,谁会想到秦宜占领寿春城时间没几天已经兵临庐江?

    以前对这个扬州牧秦宜几乎一无所知,事关扬州局势,华歆不得不重视,立刻派人四处打探,随着消息越来越多,事态越发明显,豫章太守华歆万分震惊。

    原来这个扬州牧不过是吕布手下一个宜禄,从下邳城出逃,接下来华丽转身变成了扬州牧。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曹操为何给他一顶州牧大帽子,华歆无从得知,但肯定其中有内幕。

    令人惊叹的是,秦宜手里也不过几千溃军,怎么可能变得如此强悍,一路摧城拔寨势不可挡,横扫江淮地区?

    或许是扬州牧秦宜手下谋士陈宫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却又说不通,因为陈宫本来辅佐吕布,如果陈宫如此厉害,吕布也不可能遭受滑铁卢,命丧白门楼。

    若说是秦宜十分了得,华歆也不太相信,为何以前默默无闻,在吕布手下多年毫无建树,说不通嘛。

    可不管你相不相信,扬州牧秦宜仅在半年时间创出如此大成就,恐怕不能归咎于运气好。

    华歆还在这里揣摩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