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134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13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袁绍对四人说:“今外患未息,内事不可不早定,我将议立后嗣: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吾欲立之。公等之意若何?”

    郭图说:“三子之中,谭为长,今又居外;主公若废长立幼,此乱萌也。今军威稍挫,敌兵压境,岂可复使父子兄弟自相争乱耶?主公且理会拒敌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议。”

    郭图所言,虽有理有据,却不符合袁绍心意,踌躇未决。

    初春,袁熙引兵六万,自幽州而来;袁谭引兵五万,自青州而来;外甥高干亦引兵五万,自并州而来:各至冀州助战。袁绍大喜,再整人马来战曹操。

    官渡一战歼灭冀州主力,曹操意气风发,军队士气高昂。初春时节,又到了用兵时节,曹操肯定不想让袁绍有喘息之机,自然不会放过消灭袁绍的大好机会。

    此时,曹操在营帐中与众谋士议事。

    曹操兴致颇高,手捋长髯,说:“官渡一战冀州精锐尽失,袁本初大伤元气,听说在回撤的路上还吐血三升,可见痛心疾首啊。”

    程昱笑道:“冀州主力被歼,即便再一次汇集兵马,战斗力恐怕大打折扣,不足为虑。据情报说,袁绍对官渡失败耿耿于怀,杀田丰泄气,发誓欲报此仇。冀州各路兵马正在集结,很快又是一场大战。”

    “那是袁绍气量窄,抹不下脸来。”荀攸叹息一声,为田丰不值:“袁绍集结兵马并不是坏事,若再一次遭受我军重创,恐怕变成惊弓之鸟,军心消失殆尽,许都军马横扫冀州指日可待。”

    “嗯,不错,正该如此。接下来要战就必须力战,要让冀州军队彻底丧失信心。如此则袁本初再无翻身之力,难现昔日辉煌。”曹操已是胜券在握,不过,他也知道痛打落水狗的道理。

    袁绍虽然兵败官渡,但河北根基还在,假以时日袁绍还真有可能恢复元气,这是曹操决不允许的。

    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再接再厉,不可忘乎所以。

    曹操认为,既然河北精锐尽失,袁绍再一次汇聚兵马,战斗力恐怕要有所下降。所以,对于河北军队再一次集结,曹操没有多少担心。

    “主公所言极是,河北军心受到重创,不足畏惧,我等应再接再厉,迎头痛击袁绍。”

    众人纷纷赞同,打蛇不死反被咬的道理谁都懂。

    荀攸突然问:“主公,东面也应该有消息了吧,不知道结果如何?”

    曹操一愣,而后笑着说:“估计不会有什么变化,臧霸这颗棋子很隐蔽,秦宜应该不会察觉。或许很快就有消息了,再等等吧。”

    这边正说着,满宠匆匆走进来,曹操大喜,急忙招呼满宠:“说满宠,满宠就到了,快说说有什么结果,臧霸成功了吗?”

    满宠就坐,说:“主公果然好计策,那扬州牧秦宜率兵北上,果然通知了臧霸与之会合。臧霸将计就计,按照约定时间抵达,泰山兵与扬州牧秦宜合兵一处,期间并未引起秦宜猜疑。”

    曹操得意非常,手缕长髯,笑着说:“就知道秦宜选择东线进兵必有所图,果然如此。他自以为得计,妄想趁我与袁本初大战之际,夺取青州。哈哈,虽说是一个小娃娃,秦宜野心倒是不小。嗯,好,甚好,接下来如何?”

    “为欢迎泰山军,秦宜设宴款待,并安排臧霸大军就近安营扎寨。是夜,扬州各营安歇,臧霸率兵突袭,直捣黄龙。可笑那扬州牧不知发生了什么,刚出来观望,迎头碰上臧霸,掉头就跑,哪里跑得了?不过,秦宜虽死,臧霸也没有逃脱一死,被赶来众将剁成肉泥。”

    “秦宜死了?哇哈哈。。。。。。臧霸替我干了一件大事,消除这一大隐患。”死一个臧霸,曹操并不心疼,除了袁绍,谁也比不上扬州牧秦宜重要,曹操异常兴奋。而后问:“后来又怎样了?扬州兵马群龙无首,情况不太妙吧?”

    “正如主公所料,扬州群龙无首,吵成一团。吵来吵去毫无结果,大将纪灵怒不可遏,率一彪人马去了泰山,发誓要为秦宜报仇。大将周瑜护送灵柩,回归寿春。至于剩下那些将领,不知道前进还是后退,六神无主,等待寿春方面作何决定。”

    满宠也是兴致勃勃,一口气把扬州军队情况介绍完。

    “哈哈哈,秦宜啊秦宜,与那江东小霸王何其相似,崛起的快,灭亡的也快,辉煌也不过一年时间。其实,秦宜才是某心中头号隐患,几次设计都被他摆脱,运气逆天。原来老天也不是永远眷顾他啊,哈哈哈。。。。。。死得好,从此可以安心了。。。。。。”

    曹操放声大笑,可见心情爽极了。

    不错,曹操说的很对,江东猛虎小霸王孙策崛起的非常快,刚刚统一江东,转眼被秦宜所杀。秦宜更猛,一年统一整个扬州,当然,比孙策死的还快。

    曹操捋髯暗思,这都是命,所谓刚则易折,古人诚不欺我!

    skbshge

第233章 仓亭大战() 
听说秦宜死了,曹操心情大爽:“如今天下群雄,我谁都不惧怕,唯独这个秦宜实难对付。几番用计,不仅没有削弱他,反而壮大他的威势,实乃运气逆天!”

    显然这是有感而发,曹操没少给秦宜挖坑陷害,可惜,那一次都没有成功。

    不成功还在其次,好像每一次陷害,最终都变成对秦宜的助力,让他更加强大,让曹操感觉自己草了狗。

    众谋士心有同感,先不说前几次设计,哪怕最后那一次,许都与荆州联合,对扬州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不都因为袁绍这边突然发难,化解了他的危局吗?

    有些事情真的说不清,正应了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程昱说:“主公,既然扬州牧秦宜已死,是不是分一部分兵马收拾残局,趁扬州内部分裂之机,彻底消灭这一隐患。”

    曹操摆手否定:“他们内部分裂是一回事,此时若有外力,恰好让他们凝聚力量,一致对外,反而不美。如今最好的策略是不闻不问,让他们内斗一番。这天下只有一个秦宜,不信扬州还会再有秦宜这号人物?”

    荀攸说:“主公所言极是,现在最好的策略是静观其变,不可加以外力刺激,静观扬州内乱。目前我军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冀州袁绍,摆平了冀州,余者皆为疥癣之疾。”众人皆以为然。

    。。。。。。

    四月这一日,人报袁绍聚四州之兵,得二三十万,前至仓亭下寨。

    曹操凛然,冀州袁绍果然不敢小视。官渡之战大败而回,主力消失殆尽,转眼间纠集二三十万兵马。可见冀州地广人多,后劲十足啊。

    曹操不敢怠慢,提兵前进,下寨已定。

    次日,两军相对,各布成阵势。

    曹操引诸将出阵,袁绍亦引三子一甥及文官武将出到阵前。

    曹操扬鞭说道:“本初计穷力尽,何尚不思投降?直待刀临项上,悔无及矣!”

    袁绍大怒,回顾众将:“曹阿瞒,休得猖狂!谁敢出马擒拿曹贼?”

    袁尚欲于父亲袁绍前逞能,便舞动双刀,飞马出阵,来往奔驰。

    曹操指问众将曰:“此何人也?”

    有识者答:“此袁绍三子袁尚也。”

    言未毕,一将挺枪早出。

    操视之,乃徐晃部将史涣也。

    袁尚与史焕两骑相交,不三合,袁尚拨马刺斜而走。

    史涣自不会轻易放过袁尚,纵马赶来,袁尚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涣左目,坠马而死。

    袁绍见子得胜,挥鞭一指,大队人马拥将过来,双方混战大杀一场,不分胜负,各自鸣金收军还寨。

    袁绍得二子、外甥之力,重整旗鼓与曹操作战,乃是强弩之末。不过,这次袁绍吸取教训,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小心为上。冀州兵力占优,曹操却是携胜利之威,准备数月,军力强悍。

    曹操回到大营,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

    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操然其计。曹军左右各分五队。左:一队夏侯惇,二队曹休,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一队曹洪,二队曹仁,三队徐晃,四队曹彰,五队曹纯。中军许褚为先锋。

    次日,十队先进,埋伏左右已定。至半夜,曹操令许褚引兵前进,伪作劫寨之势。

    袁绍五寨人马,一齐俱起。

    大将许褚看见形势不妙,回军便走。袁绍引军赶来,喊声不绝。

    天明时分,曹军狼狈不堪,逃至河边。

    曹军士兵正蜂拥上堤,突然,所有涌上河堤的士兵都站住不动了,一切变得死一样的沉寂,士兵惶惑的目光看着奔腾的河水,晨雾中对岸显得有些遥远。

    河滩上,拥挤的曹军立于晨风之中,神情木然。

    前有大河阻挡,后有追兵而至,这是死亡的绝境。

    曹操骑马走到队列前方,拔剑出鞘,大呼一声:“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堤上曹军转身,望向漫野的袁军,曹军士兵面现犹豫之色,突然,一声战马嘶鸣,吸引了所有士兵的目光,一匹战马前蹄腾空直立,马上一将刀闪寒光,正是所向无前的勇将许褚,飞马下堤冲向漫野的袁军。

    突然,堤上的曹军爆发出一声震天的呐喊,刀枪齐举,势若山崩,如溃堤之水,奔腾而下。两股大潮渐近,轰然相撞。许褚大刀翻飞,袁将纷纷落马,挡者披靡,曹军士兵如虎入羊群,砍瓜切菜,袁军士兵面呈惊恐之色,转身奔逃。袁绍提剑立于马上,声嘶力竭地喝阻着败军,无奈败兵如潮,竟被裹挟而退。

    袁绍退军急回,背后曹军如潮赶来。

    正行间,一声鼓响,左边夏侯渊,右边曹纯,两军冲出。袁绍聚三子一甥,死冲血路奔走。又行不到十里,左边乐进,右边曹彰杀出,杀得袁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行不到数里,左边李典,右边徐晃,两军截杀一阵。

    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令三军造饭,方欲待食,右边曹仁,左边曹休,径来冲寨。绍慌上马,前奔仓亭。人马困乏,欲待歇息,后面曹操大军赶来,袁绍舍命而走。

    正行之间,右边曹洪,左边夏侯惇,挡住去路。袁绍大呼曰:“若不决死战,必为所擒矣!”为了逃生,袁军奋力冲突,得脱重围。袁熙、高干皆被箭伤,军马死亡无数。袁绍抱三子痛哭一场,不觉昏倒。

    众人急救,绍口吐鲜血不止,哀叹道:“我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此天丧我也!”

    这已经是袁绍第二次吐血,不知道身上还有多少血。

    此战由胜转败,非常戏剧性,无非是军队斗志的较量。

    军队的斗志源于两点,必胜或必死。

    袁军自官渡大败之后已无必胜之志,仓亭首战的斗志,源于必死。而袁军的必死之志,又源于官渡大败。

    曹操更高明,他把自己军队逼上绝路,使其置之死地而后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这段话的根本内涵是“不要把敌人的士兵逼到绝境,他们会拼命的,求生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要让敌人的士兵看到不用拼命也能生的希望。”

    曹操听从程昱十面埋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