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

第132部分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13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屯驻,直到一月中旬,有快马来报,臧霸率泰山兵前来汇合,秦宜大喜,与陈宫等亲自迎接臧霸到来。

    泰山兵另立营寨,臧霸被秦宜等接入营寨。

    “宣高,一年多未见面了,依然英武不凡,呵呵。”

    秦宜亲切与臧霸寒暄,好似久别老友。

    其实,臧霸仅仅知道有秦宜这个人而已,说二人很熟,那是扯淡。当年臧霸的地位比起秦宜高多了,怎么着也算镇守一方大将,他秦宜算什么?不过是给吕布跑跑腿而已。

    “呵呵,真是一别三日刮目相看,霸虽然远在泰山,却也关注扬州,州牧大人英明神武,横扫扬州,令人惊叹。”说不感慨都不可能,有些话确实出自臧霸内心,当年的宜禄,摇身一变成了一方霸主,很难说臧霸此时的心境。

    人比人气死人,据说秦宜运气极好,这一点臧霸真的不能与之相比。

    寒暄几句,秦宜为臧霸介绍手下文武,陈宫与臧霸是老熟人,自不必介绍,新面孔可要逐一介绍给臧霸:“这位是庞统,庞士元,扬州参军,想必藏将军听说过江夏之战,正是庞士元所为,神机妙算天下无出其右。”

    臧霸对庞统拱手施礼:“久仰先生大名,江夏一战而下,实在令人惊叹,足见先生名不虚传,霸佩服之至。”客套话而已,至于是不是真佩服,那也只有臧霸自己知道。

    “呵呵,惭愧,庞统不敢居功。”

    庞统心中有数,不想多说什么。

    秦宜继续介绍,说:“这位是徐庶,徐元直,扬州参军。元直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有王佐之才。”

    徐庶来扬州时日尚短,其大名天下不知,臧霸更不知他是何许人,听了秦宜的介绍,拱手说:“久仰先生大名。。。。。。”敷衍过去而已。

    紧接着秦宜又给臧霸介绍鲁肃,差不多也是所谓天下少有的大才。秦宜开口闭口都是贤达人士,似乎能人都到了秦宜身边,别人手里都是废材。

    而后秦宜为臧霸介绍武将周瑜、魏延、丁俸等。介绍周瑜自然是文武双全,天下少有,至于大将纪灵、魏延、丁俸,则是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秦宜不遗余力地炫耀。

    臧霸心中免不了暗自诽谤,你如此吹嘘,岂不是所有能人都汇集在你身边,那还有别人活的路吗?臧霸心中明白,秦宜之所以如此炫耀,无非是拉拢自己靠拢他。

    凡事不能做的太过,做过了头有可能适得其反,难道人家臧霸就那么容易轻信吗?显然,秦宜吹牛皮有些过了。

    别人或许不了解秦宜,臧霸与秦宜原本都属于吕布手下,大家知根知底,自然清楚秦宜的斤两。

    更何况,原来的秦宜是什么样子?

    当年秦宜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凭什么让天下能人都汇集在身边?如果秦宜有如此逼格,为何在吕布手下混不出个人样来,说不通嘛。

    不知为何,扬州大将中几个主要武将都没有出面,比如赵云、关羽、张飞三人,没有出现在迎接行列中,秦宜也没有提半个字。

    或许他们三人另有任务,反正秦宜带着多少人出来,只有内部人清楚,臧霸不可能了解太详细内情,以为扬州只有这些武将出征。

    众人一一见面,场面一团和气,若老友重逢。

    臧霸到来,原本就属于一个阵营的旧人,扬州牧秦宜说不得要摆欢迎宴。

    “虽说军中不能饮酒,但今日与宣高久别重逢,如此大喜事应该庆贺一番。出征在外,酒带的不多,却是上好的酒,宣高品尝一下。“

    秦宜有独特好酒,自然要炫耀一番。

    扬州众将有口福,平常日里谁也没有少喝,但臧霸肯定第一次品尝。

    臧霸的确第一次品尝如此美酒,仅看看眼前透明液体就已经吃惊不小,在品尝之后,更是赞不绝口。

    “真是好酒啊,不瞒州牧大人,霸第一次品尝。为何这酒是透明状,与平常所喝的酒完全不一样嘛。”臧霸有这种疑问一点都不奇怪,其他人的第一次,都有这种反应。

    “宣高啊,这是扬州特产,而且产出时日也没有多久,你没有见过不奇怪。既然好喝,那就多喝一些,来,干杯!”

    秦宜热情款待,自己也喝了不少。

    酒的烈度很高,不仅秦宜有些醉意,至于第一次喝这种酒的臧霸,更是摇摇晃晃,醉意阑珊。

    酒宴一直进行到掌灯时分,时辰不早了,而且众人都有酒意,陈宫便建议结束酒宴。臧霸的营寨距离主寨不远,陈宫亲自送到辕门外。

    “宣高,今日主公高兴,多喝了几杯,不必介怀。”确切滴说,秦宜今日有些失态,有损州牧形象,陈宫不得不解释一番。

    臧霸摆摆手,说:“大家都喝多了,真的没什么。宫台早些安歇,霸告辞。”

    酒宴结束,喧嚣的帅帐也平静下来,大营内除了巡营士兵来回穿梭,整个营寨异常安宁。

    陈宫送走臧霸,回到帅帐略事安排。

    skbshge

第230章 谁算计谁(月票,过月作废,再不投不小心把主角写死)() 
官渡之战非常残酷,这次战争曹军所坑杀的降卒前后有七万多。佐证便是曹操自己给汉献帝的奏章里承认:“凡斩首七万余级。”

    先不说双方兵力的真实性,官渡决战袁绍前线军队有十余万,也就是说袁军绝大部分被坑杀。曹操在偷袭袁绍粮车时,就曾将一千多降卒一律割下鼻子,向袁军示威。

    如此残忍地大规模坑杀降卒,在历史上是也不多见。

    此次屠杀,其原因不象屠徐州那样为报私仇。可能曹操担心降卒造反,再者是曹军粮食奇缺,袁绍运来的粮草已被曹操统统烧掉。

    在历史长河中,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也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扬州牧秦宜之所以率五万兵马北上,也是因为曹操合纵的结果,并许诺秦宜好处,让他出兵帮助对付袁绍。

    不错,扬州牧秦宜是答应了曹操,在合适的时机北上。当初曹操的确处于弱势,被冀州袁绍压着打,而且曹操还面临粮食短缺,阵营不稳,形势极度恶劣。

    话说,秦宜为何要答应曹操请求,出兵帮助曹操,让曹操与袁绍拼个你死我活,岂不更好?

    秦宜当然不傻,帮助别人对自己可没有半点好处,他之所以答应曹操出兵相助,估计也有目的。

    各有各的算计,秦宜知道,身处三国到处都是坑,你不坑别人,别人也会坑你,老实人都属于盘中肉。所以,谁也别说谁,不被人坑,或者坑别人才算真本事。

    有一点曹操不知道,秦宜除了答应了曹操出兵的要求,他同时也答应了袁绍合纵的请求。

    曹操派出使节出使张绣和刘表,那是担心他们在背后下手。袁绍派使者出使张绣、刘表,是希望他们两家能在曹操背后捣鬼,分散曹操的兵力。与张绣、刘表相比,扬州牧秦宜不仅比他们强大,位置也很关键,可以直接构成威胁。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他们更重视扬州牧秦宜这一股势力。

    所以说,秦宜手中的筹码相对重一些。

    秦宜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两面讨好,这就非常恶劣。如同一个女人许了两个婆家,真的无底线了。秦宜不是古人,为了生存他什么都能做,节操算什么?

    秦宜北上,曹操心中高兴,冀州袁绍也是心知肚明,双方都以为秦宜是来帮助自己的。

    扬州军队走到一半路程,官渡战场发生巨变。原本以为胜利的一方袁绍竟然败了,而看上去摇摇欲坠的曹操,竟然反败为胜,令天下人掉了一地眼球。

    按理说,既然曹操击败袁绍,扬州牧秦宜这一支奇兵似乎似乎失去了作用。的确,如今曹操扭转局势,变弱势为强势,根本不需要秦宜出兵帮忙了。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曹操也没有想到局势发展如此之快,处于弱势的他竟然翻盘了。

    然而官渡之战大胜,曹操却在装糊涂,似乎希望秦宜继续北上。

    事实是,秦宜这里也在装糊涂,没有掉头往回走。

    没有人知道曹操安的是什么心,任由秦宜五万大军慢悠悠走入中原腹地。

    毫无疑问,秦宜应该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再加上陈宫派出去的探子,具体战争细节或许摸不清,战争结局肯定知道。

    这就有意思了,曹操能装痴卖傻,秦宜也会装痴卖傻,全不管官渡最新战况,依旧不紧不慢北上。

    倒是冀州袁绍败北,心急如焚,一面紧锣密鼓集结兵力反扑,同时也派人去催促秦宜率兵加速前进,协助冀州军队抵抗曹操。

    三方势力各怀心思,袁绍一方诉求简单,盼望着秦宜快一点抵达。

    剩下的曹操一方和秦宜一方恐怕不那么简单,甚至说有点诡异。

    为毛曹操没有派人通知秦宜撤兵?

    为毛秦宜还在继续北上?

    窝日,这也太不正常了。

    站在曹操角度,尤其是官渡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心里更不担心扬州五万兵马闹幺蛾子,毕竟扬州到青州战场路途遥远,补给困难,就算秦宜有不良企图,曹操很容易对付他。

    尤其是在曹操知道,扬州牧秦宜亲自率兵离开扬州北上之后,干脆来个不闻不问,任由秦宜北上,曹操心里没有大阴谋,那才是怪事。

    毫无疑问,谁都有诉求,各怀鬼胎。究竟曹操算计的好,还是秦宜算计的好,只有靠时间来验证。

    秦宜与臧霸见面,那就不难看出其中的门道,无疑,此次秦宜北上,与泰山郡臧霸有关。看看秦宜北上的路线就很清楚,他选择了泗水河东岸向北行进。

    曹操为了笼络秦宜,竟然舍得把下邳城许诺给他。

    而且,秦宜所经过泗水河东岸一些地方,比如任城,为了不与秦宜产生摩擦,也因为战事需要,这里的兵力早就被曹操抽调一空。

    确切滴说,秦宜大军路过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地盘。

    由此可见,为了让秦宜北上,曹操下了大本钱的。

    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甚至有玩钢丝绳的意思,一不小心玩砸了,有可能鸡飞蛋打。

    秦宜这边也不是没有依仗,难说他在冒险。

    虽然他只是扬州牧,别忘了淮阴在他的手里。假设秦宜有野心,趁着曹操与袁绍大战之际而无暇顾及东部,秦宜很有可能联合臧霸,霸占整个山东半岛。

    哪怕计谋失败了,他也可以退守淮阴。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臧霸也很关键。

    秦宜走到这个位置停下来也很有讲究,这里距离战场不远,距离河北也不远,向东便是青州。

    秦宜掉头往西走,插手曹操与袁绍大战中,不管他最终帮助谁,都可能决定战争的最终走向。

    即便秦宜停留在此,驻足观望,也不失为上上之策。坐观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你们使劲打,最好两败俱伤。也不排除分一部分兵力直接向东扩展,将山东半岛与扬州连成一片。

    老大和老二打仗,老三的角色很重要,即可以联合曹操,也可以联合袁绍。

    无论秦宜选择哪一个方案,后果都非常可怕。秦宜联合曹操共同打击袁绍,那么,袁绍就死定了。反之,若秦宜联合袁绍对付曹操,估计曹操也够呛,不死也要脱层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