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燕庭帝歌(系统之逐鹿春秋) >

第182部分

燕庭帝歌(系统之逐鹿春秋)-第182部分

小说: 燕庭帝歌(系统之逐鹿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想着,杨业就感到无尽的落寞。他想不明白,当年英勇抗击匈奴的晋王姬无诡去哪儿了?

    既然已经决心要打,杨业既然领了三军总指挥的军职,就一定要打的漂漂亮亮,迅速击溃燕军。

    一声令下,魏、韩、晋三国二十八万兵马迅速涌动,朝着晋阳城攻去。

    李靖在城头上望着这一切,他双手搭在城墙上,双眸死死盯着城外涌来的三国联军。

    突然,李靖猛然开口道:“弓箭手准备,射击!”

    军令以下,以李靖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

    “将军有令,弓箭手射击!”

    “将军有令,弓箭手射击!”

    “将军有令,弓箭手。。。。。。”

    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声音顿时响彻整个城墙,接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弓箭手手中的箭矢便脱手而出,朝着城外敌军猛然射去。

    那犹如潮水般的三国联军,他们冲锋再前的先锋队已经此起彼伏地中箭倒地,随即被停不下脚步的友军践踏至死,其余的士卒则硬生生扛着箭雨,继续向晋阳城城墙的方向冲锋。

    “将军有令,先登者封侯!”

    正当李靖纳闷他们为什么悍不畏死之时,城外一道撕心裂肺的声音顿时就打消了李靖的念头。

    封侯啊,他李靖这么久也没封侯。这个奖励实在是太过诱人了。

    万金不换。

    “李将军,敌方接近了。”

    吕布在一旁,瞥了一眼下方的人群,开口道。

    “弩箭、投石车准备,放!”

    李靖先吩咐了一声后,随后二话不说的下了城墙,坐镇城墙下的指挥部。

    他没有必要在那里了,因为接下来就是敌方投石车加入战场。

    如果他这个主将死在了城墙上,那么这场战争差不多就完了。

    李靖特别反感主将带头冲锋,主将若是战死,那么这是对一整支军队的不负责任。

    所以他李靖从来不会冒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战局。

    吕布、李存孝、赵云三大战将依旧坚守在城墙上,对他们而言,投石车的投掷还是可以轻易躲过的。

    而华雄则是待在李靖的身边,张宏范也在李靖身旁一同指挥战局。

    虽然张宏范的人品不怎么高,但他的指挥才华还是有的。张宏范的统御值可也是有97点的男人,与目前的霍去病持平。

    李靖的指挥所位置极好,透过窗户则可看见城墙战事,并且有数十名传令兵传递战场消息。可以让李靖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长弓与短弩,一远一近,一上一下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火力十足。

    一时之间,城外三国联军的伤亡急剧增加,不知道有多少人中箭倒地,云梯等攻城器材也被遗落在了地上。

    但这么密集的箭矢没有击垮敌人的信心,恰恰相反,三国联军当中一旦有人倒地,附近的士卒便迅速接替他的位置,继续扛着云梯冲向晋阳城墙,摆出一副不把云梯运到城下就不罢休的样子。

    这股前赴后继、接踵而至的打发没有吓退任何人,倒是把吕布看的是一阵蛋疼。

    这真的是晋国的士兵,不是假的?

    吕布简直是没话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他手下的士卒这样过,一次都没有。

    这次因为人数不够,所以八万晋军俘虏上城墙了有两万人,都是吕布的亲信。

    但吕布的这两万跟城下的士兵一对比,根本就是两种士卒啊!

    虽然飞矢如蝗,但毕竟弓箭手与弩兵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千人,因此也没给敌军造成超过一万的伤害,敌军便抵达了城墙之下。

    一名面色狰狞的魏国士卒攀爬了云梯,他的双手已经触摸到了城垛,顿时一阵狂喜:“哈哈,我是先登者,我是侯爷了!”

    但这名魏国士卒仅仅只是高声叫了几句,另一边的燕国士卒毫不犹豫的把长枪捅进了他的肚子里,用力一推便将他推下城墙。

    只听见惨叫一声,也不知道那名魏国士卒是生是死了。

    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

    走了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人,其他士卒也该爬了上来。

    果不其然,整个西面城墙瞬间就被敌军所环绕,士卒们在城墙上开始了厮杀。

    吕布一戟戳死两名试图偷袭自己的联军士卒后,大喊道:“弩兵弓兵后撤,刀斧手、枪兵步卒递进,缓缓图之,且战且退!”

    不远处,一名韩国士卒挥舞着大刀,猛然砍向一名持盾的燕军士卒。

    但那燕军士卒却举着铁盾,抵挡住了这一击。

    与此同时,持盾士卒身旁突然闪出两名持枪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枪猛然刺向那挥舞着大刀的韩国士卒。

    只听见“噗嗤”一声,韩国士卒便无力的瘫倒在地上,为城墙添了一份血红。

    这是昌黎军六万人当中的三千精锐,配合得当,是李靖的王牌之一。

    厮杀声、喷血声、坠地声,络绎不绝,不绝于耳。

    吕布、赵云、李存孝三人各自化身狂暴战神,无人是其一合之敌。

    然而就在这时,城下跃跃欲试的裴元庆犹豫了,他本来只打算冲上去缠住吕布,给大军争取机会。

    谁知道城墙上竟然有三个变态啊!

    这三个人当中,最弱的赵云都很自己相差无几,这样一来自己这么一上去,不就是送人头的么?

    裴元庆登时为自己没有队友而扫兴了。

    他三国联军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与自己一起冲阵的将领。。。这真是无语啊。

第298章 诸侯动向() 
前线打的火热,后方也没闲着。

    韩信、乐毅基本肃清韩国、魏国境内所有反抗势力,留下一万士卒后便急匆匆朝着晋阳方向行军。

    与此同时,狄青所率领的孤竹军也已经抵达涿郡,估计再有十二日便可加入战场。

    而曹操得到密信,知道了大梁完了之后,立马发兵五万,以曹仁为将支援联军。

    与此同时,项燕正在集结兵力,欲领军出征,直扑燕国而去。

    而唐国也集结兵力,突发自觉的陈兵唐楚边境,让楚国不得不分出兵力去与之对峙。

    隋蜀同盟也陈兵,准备与唐再一次开战。

    用亮剑里的话来说,那就是乱了乱了,整个晋西北。。。咳咳,整个晋东都乱成了一锅粥。

    目前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派系。

    韩亡了、魏陈庆之、魏曹操、晋、楚、隋、蜀为同盟。

    燕、秦、唐目前搞不明白状态三国与前面那些诸侯交战。

    剩下的齐、宋、吴没有管这场战争,宋王赵匡胤挂了,赵光义成功成为了宋王。

    齐国趁此机会令秦琼率军十万攻宋,而吴国也趁机派遣八万士卒攻宋。

    一南一北,两头夹击。

    更让赵光义老铁寒心的是,那个叫萧嘉穗的小王八蛋反了,自立梁王。

    方杰、唐斌等一种将领直接抽走了宋国的七万大军,如今宋国只剩下八万部队了。

    赵光义同学很悲惨的为姬衍吸引了两波朋友的注意力,这让姬衍十分感动。

    于是他就打算竭尽全力的抵抗六国联盟了。

    “唐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姬衍在蓟城之中喃喃自语,他实在不知道唐国究竟有什么算盘。

    唐国李世民以及李元霸,还有一大堆有名的人物,在姬衍心里可是首号威胁。

    其次才是秦国。

    说来可笑,姬衍认为的两个威胁竟然在这个时候是自己的同盟。

    而方面并肩作战抵抗赵国的同盟却有一个被自己灭了,五个与自己交战,剩下的那个还是因为有块更大的蛋糕在等着他,所以才没有来凑姬衍的这份热闹。

    “禀王上,施琅将军急奏。”

    魏忠贤走了进来,轻声对着姬衍道。

    “念吧。”

    姬衍点了点头,坐在了王位上,吊儿郎当的吃着枣子,听着魏忠贤说话。

    “三日前,齐国出动大将戚继光,领军五万,盘踞在不夜城一代,似乎是在警惕我军,请王上定夺,我军是否该展开攻击。”

    听了施琅这个简单粗暴的奏折后,姬衍先是一愣。

    “寡人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奏折呢。”姬衍轻笑两声,平日里的奏折都是之乎者也,各种秀文采,像施琅这般的,但还是第一次见。

    魏忠贤也是笑了笑,但并没有接话。

    他也不傻,知道这种事儿宦官可不能插嘴。

    姬衍给宦官的最大底线,就是不得涉政,更不用说兵权军事了。

    “戚继光。。。戚继光。。。”

    这个人,姬衍对其可是震耳欲聋,早早就得知了他的名头。

    俞龙戚虎,嘉靖朝的两大战将可是大名鼎鼎的。

    就算姬衍没有这本华夏通史也知道戚继光抗倭的故事,那可是真正的声名远扬。

    他的名头在现代的某些百姓眼中,与岳飞相差无几。

    因为他们可都是民族英雄。

    官方宣传的民族四大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邓世昌。

    这四个人相信只要上过初中的都应该认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并不是说其他民族英雄就不是了,而是这四个人在众多民族英雄中名声远扬。

    说一千道一万,姬衍也不希望与他们开战。但无奈,其中一些人终究会走到姬衍对立面上去。

    戚继光,是这四个人中姬衍最忌惮的一位。

    他不仅仅骁勇善战,而且还懂得变通。他是世袭官吏,后来巴结张居正,并且行贿才有了统兵的事情。

    这是戚继光的一个污点,但更能看出这个人比其他人更懂得变通。

    知道那是一个只有行贿才能掌权的年代,不能恪守清规戒律。

    贪官要奸,好官必须要比贪官更奸。这才能对得起百姓。

    “告诉施琅,莫要主动进攻。。。要是齐军主动进攻,那就狠狠地打回来!”姬衍摆了摆手,有些疲倦地开口道。

第299章 三英战吕布(上)() 
桓平五年五月八日,晋阳城已经被二十余万大军围攻十一日。

    李靖挺住了,他不是靠着六万昌黎军抵御的,而是八万晋军降卒。

    足足十四万兵马,足以抵挡得住二十八万兵马了。二十八万虽然是十四万的两倍,而且这与一万对两万,两万对四万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一日,将是转折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燕军韩信部的先锋霍去病,率骑兵已经抵达战场,三日之后,韩信部即可抵达。

    “燕军的支援到了,我军呢?”三国联军会议中,杨业低声言道。

    他有些无语,没想到燕军不仅仅只有六万人,他李靖真有那个气魄来用晋军降卒。

    “曹仁领兵五万,马上就到了。”陈庆之皱了皱眉头,开口道,“隋、蜀被唐国牵制,没有办法来支援我等。”

    “至于楚国,动向不明。”陈庆之无奈的耸了耸肩,开口道,“秦国也在函谷关一代牵制吴起的十万士卒以及曹操的八万士卒。”

    场上瞬间陷入了沉默。

    敌军增援源源不断,我军增援漏洞百出,这还打个屁啊。

    说真的,就在那么一刹那,杨业彻底失去了战斗的兴趣。敌军猛将如潮,士气如虹。

    我军呢?猛将一两个,士气低迷。而且盟友也远远不及六年前伐赵之战时的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