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唐风云 >

第34部分

北唐风云-第34部分

小说: 北唐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被抢掠的国度,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就这样缓慢拖垮一个强大帝国的国力,直至灭亡。

    所以,他们的速度很快,攻势非常猛烈,如果晋王李显岳被阿史那沁击败,他们便会连破数关,一路大杀而来,满载而归而去,什么都不给你留下。

    或许,陛下因为被隐晦地劝谏而把自己的儿子丢到这北疆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过北唐的危亡会就这样被晋王李显岳攥在手里。

    人们都期望永远不倒的北唐镇北大将军丘镜山能够扛住阿史那沁的攻势,然而,这一位几乎被北唐人奉为战神的老将军却再也没有统兵,于是,人们只能期待晋王李显岳与阿史那沁的一决高下。

    不论如何,虽然突兀人因为不定居的原因难以彻底打败,但是,如果阿史那沁被击溃,北疆将会安定很多时光。

    如果,只能说如果,晋王李显岳兵败了,那么,北唐北境将会大动荡,而南方强大的宿敌南吴可能会亮出獠牙,吞并过来,江山崩溃。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便是南吴权衡利弊之下,会破天荒地支援北唐,一同对抗那些非我族类的游牧民族。至于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结果,谁也难以预料。

    wxi7

第六十一章 我们相爱相杀() 
所有人都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南吴的身上,所以,晋王李显岳不能输。

    关外的原野,坦荡无边。

    阴沉沉的天空,如同被墨浸染的大海。

    北唐六万精锐严阵以待,就像是亘古矗立在北疆的坚石,与这片天地相合。

    大旗迎风招展,宣示着强硬的意志。

    大地隆隆,远方,天地一线之处,出现了一大片黑压压的阴云,比起天空的阴霾更深。

    阿史那沁的精锐游骑到了。

    没有任何的阵前叫嚣,耀武扬威,摆弄旗帜,突兀骑兵就像是大山一样没有任何废话地压了过来。

    这一点,与北唐和南吴的战斗非常不一样,北唐人和南吴人在打仗之前,会双方严阵以待,甚至将领都会对喊几句,在显示了自己的气势完毕之后,才会开始对冲,然而,突兀人就是这样,他们的大多数骑兵都听不懂北唐人的话,也不想和北唐人废话,他们的回应,就是砍过来的马刀。

    几万骑兵如海的汹涌,蔚为壮观,大地烟尘滚滚,不断颤动,就像是末日的地震来临。

    当距离拉近的时候,突兀人弓骑兵的漫天箭矢就像是黄果树瀑布一样扑腾了过来。

    这里的大多数北唐人,都和突兀人交手过,他们用盾牌把自己的身体护得严严实实的,数不清的箭矢击打上来,不断抖动,最终就像是刺猬。

    与此同时,突兀人的轻骑兵,近了。

    在唐军后方的弩手默默地等待着最佳的距离,直到那些轻骑兵的身影越来越清晰的时候,齐刷刷地扣动弩机。

    机簧弹动的声音此起彼伏,与之契合的,是同样汹涌的弩矢。

    北唐前方的部队沐浴在突兀人的箭矢海里,而突兀人黑压压冲锋的轻骑兵,也几乎要被北唐的弓弩吞没。

    突兀弓骑兵的第二波回应已至。

    相比之下,北唐的骑兵比例较小,而且北唐的重甲铁骑不可能顶在最前面给突兀人当靶子,所以前方坚若磐石的步兵摆出严密的防御阵型,留守原地,准备稳住阵脚,抵挡突兀骑兵的第一波猛烈冲击。

    他们都知道,自己面对的,将会是狂风暴雨,而面对锋芒,在原地防守才是防止混乱的最好方式。

    在北唐军用弩机的强力威势之下,突兀人的前锋伤亡很大,他们的马匹轻快迅捷,士兵也是轻装出阵,虽然在大多数的战斗中,防不胜防,但是,如今这么大规模的战争,北唐弩箭的覆盖范围太大,而且威力绝伦,一旦射中,后果是毁灭性的。

    另一面,顶住突兀弓骑威势的北唐步兵,虽然同样不断有所伤亡,可是他们的装备精良,盾牌宽大,配备盔甲,相比之下死亡的人较少。

    但是此时此刻未有太多人会去分析这些,因为,战争结束之前,没有人可以判定胜利的天平会倾向哪一方。

    而突兀轻骑的前锋,就这样到了。

    不得不说,那真的就是一座大山,或者一阵海啸。在突兀人的眼里,速度与杀伤力才是一切,呼啸而来,呼啸而过,呼啸而去。

    最前面的唐军几乎被撞飞,后面的人拼命抵着前面的人,不让阵线后退,马刀挥砍,长枪刺击,厮杀声不绝于耳,瞬间人仰马翻。

    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的个人恩怨,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深切去思考那种恨意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这么强烈,大家只知道,这个,便叫做国仇家恨。

    我们相爱相杀,这就是世界,这就是民族与民族的利益之争。

    人海与人海相撞,千军万马,而后殒灭。

    北唐的阵线非常严密,这是晋王李显岳的兵,只要他们横亘在那里,突兀人想要突破然后进入北唐境内,比登天还难。

    在双方相撞之后,突兀人的锋芒逐渐减弱,北唐的军队终于开始缓慢往前推进。

    那种推进,意味着生命的不断消逝。

    突兀人的轻骑前锋开始迂回,近身搏杀之下,他们的速度与迅猛发挥不出威力。

    而且,他们不想停留时间太久,遭受破坏力惊人的北唐重甲铁骑合围。

    当突兀人的前锋迂回短暂撤走的时候,北唐重步兵踩着满地的鲜血与人马尸体,开始往前横推。

    迎面,部署成一片绵延的弧形的突兀弓骑兵在最恰当的射程之内,微微散开,尽量覆盖大片范围,开始发动了又一次的暴风骤雨。

    然而,北唐的军用弩在突兀前锋迂回离开的同时,就瞄准了远方的敌人。

    双方的远程武器就像是吞吐着火焰的神龙,经行之处,几乎能够让天空都暗下一瞬,而后又亮起。

    北唐的步兵顶着突兀人就像是源源不断的箭矢,一步又一步跨过敌人与同袍的尸体,不断有人栽倒在地,再也不会起来。

    从空中往下望,密密麻麻的人影,如同芝麻一般布满了大片土地,不断移动着,那场景,壮观无比。

    突兀人像是闪电与猛虎一样的攻势仅仅持续了一个时辰,便如同潮水一般退却。

    地面上,尸横遍野,人马相错,血水在阴沉沉的天光之下,变得暗红,一片惨淡。

    腐朽与衰败的气息在四野回荡。

    一个时辰,可以发生很多的事情,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残了,有的人还活着,而且活得好好的。

    打扫战场,只是意味着暂时的终结。

    北唐军人都很自豪,可是,他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多么弱小的敌人,都不能够轻视,因为只要他们的獠牙还在,就可以撕扯你,而突兀人,便是这样。

    突兀人值得正视,而且必须忌惮,特别是阿史那沁率领下的突兀人。

    像今天的突兀人,就显得特别可怕。

    ……

    ……

    营帐内,李显岳抬起厚实的手,用火石把四处的灯火点上。

    他的皮肤很粗糙,毫无大部分贵族子弟那种细皮嫩肉的感觉,而且手上布满了老茧。

    可是越是这样,这里的人越是信任他、尊崇他。

    北唐拥有晋王李显岳,是北唐的福音,大家都这么想。

    wxi7

第六十二章 现状() 
随着光线的瞬间提升,营帐内顿时就清晰了起来,似乎扫尽了外面天地的阴霾,人们的脸,就这样映了出来。

    李显岳一身戎装,缓慢踱步,他的目光随着身影的移动,也在不断地移动着,几乎从所有人的脸上扫视了一遍。

    最后他停在了地形模型面前,伸出手撑住边缘,道:“有什么看法?”

    没有人说话。

    并不是没有什么看法,而是并不知道应该怎样说为好。

    李显岳的目光停留在白从云的脸上,道:”定远将军,你怎么看?“

    白从云沉吟了一会儿,看了看李显岳,道:“阿史那沁那是在赌博。”

    眼见李显岳微微点了点头,他又继续道:“今年天气略冷,北边的日子难过,如果突兀人在寒冬到来之前,不做出点动作的话,甚至会自生自灭,所以,阿史那沁会调集兵马,意图搏一把,他没有太多的退路,所以如今的突兀人会一反常态,攻势凶猛,作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

    “说下去。”李显岳缓缓站直身体,挺起胸膛,这是他对别人表示赞赏时特有的姿态。

    白从云眯了眯眼睛。

    “以恶劣条件逼迫,作为动力,虽然猛烈,但是,一旦信心动摇,期望被打破,便会成为绝望,到时候,绝对会一溃千里,所以,”他顿了顿,像是斟酌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恰当,而后眼中泛起肯定,“我建议,以强对强,不需要避其锋芒,用锋芒冲击他的锋芒,直到他们自己显示出疲态,只要我大唐扛住了,到时候突兀自会兵败如山倒。”

    “那样会死很多人。”镇武将军王独声音沉抑地道。

    白从云知道这只是意见不同,王独并没有什么恶意,现在,就是相互之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看了看王独,道:“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王将军有什么想法。”

    王独对着他点了点头,随后又看了看晋王李显岳。

    “末将以为,突兀人来势汹汹,如同从云所说,他们是为了不久将会到来的寒冬,正所谓狗急跳墙,他们这是自己想死还拉着我大唐北疆垫背,贸然和他们硬拼,定然会损耗我们的元气,到时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南边那些家伙们趁我们两败俱伤之时,再掺和一脚,那可就好看了。”

    “现在已经是秋季,我大唐粮草充足,男儿们大可以陪他们玩玩,他们想和我们拼命,我们偏偏不理睬他,等到时间到了,他们自己会玩完,只要捱过这一阵,阿史那沁那个狗娘养的自顾不暇,自己就会滚蛋回家,到时候只要我们再整顿兵马,或许可以直接掀了他们。”

    晋王李显岳看着他们的言论,却并没有说话,沉默不语,似乎等待着他们的继续分析。

    “虽然我北唐强盛,粮草充足,但是,突兀人也并不弱,要想靠拖拖到他们自己垮掉,根本是不现实的,而且,正如你所说,南吴一直都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要是就这么拖下去,也对我大唐不利。”白从云并不认同王独的话。

    “从云,你也看到了,突兀人就像发情的狼一样,我这么多年来,还是难得碰到过这么猛的情况,要是阿史那沁那家伙和我们死磕,南吴还是会坐收渔翁之利。”王独还是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营帐内,其余的将领也纷纷加入了讨论,白从云和王独的见解具有鲜明特征与代表性,他们并没有提出第三种方法,所以都分别对双方表示支持,各有各的认同。

    李显岳静静地看着、听着他们,一直都不言不语,他是主将,在丘镜山放手之后,决策都在他的手里,但是他可以听取讨论,也站在讨论的人之间,却不方便支持某一方,或者当场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会对其他人有所影响,达不到发挥见解的目的,所以,他不会表示任何的东西,只会将决策摆在自己的心中。

    他不作表态,而且双方各有各的道理,自然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