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85部分

三国新马超-第85部分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刘表作战中意外死亡,使得他的所有雄心壮志化为泡影。

    但是他留给了他的儿子孙策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声望,使孙策更容易被士人所接受;二是留给了孙策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将和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曲,这些成了孙策以后成就事业的根基。

    以后,孙策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由一个武人逐渐士人化,终于开创三国乱世的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人出身的刘备也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在以武力为生存的根本之上,接受了士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士人的广泛支持,最终大器晚成。

    可以说,成功这种事儿,有时候就是必然的。大方向对了,即便道路崎岖,却总能见到光明。而大方向错了,即便再辉煌,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马超不想当董卓、也不想当吕布、公孙瓒,他要当的,是割据一方却虎视天下的枭雄。所以,在这条路上,他是不允许自己出现一点错误的。

    只不过,他现在纳闷的是:一次小小的荒地分配,却引来东汉势力分析,甚至还有武人孙坚的心理转变这联想力,也太牛逼了吧?

第139章 士人思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也这么复杂。

    就是一次由解决那些俘虏的事情,谈到了士兵娶妻上面,而娶妻养子又涉及到田地分配,田地分配又扯到了扶风、新平、北地郡的士族,士族又牵连到整个东汉的势力,东汉势力当中,有一个人十分牛逼,叫做孙坚

    马超捋了捋,他觉得,自己快有些崩溃了。但是!这样还不行,还得继续下去。因为,这其中才说到田地分配这个方面。日后,可能还有更多千丝万缕的事情,会跟士族挂上钩。

    “贾狐狸,你直接点,告诉某,如何才能武人士族化,而武人士族化的过程当中,应该怎么对付那些荒地?实在点,简约点,明白否?”马超摇了摇手,有些力不从心的问道。

    “充公,分给兵士,同时,对于那些大户私占侵吞的田地,也一并还给农民。”贾诩真的很干脆,一下说出了解决办法。

    “为啥?”马超郁闷了:这办法倒是出来了,可是,这也太,太令人想不通了吧?

    “因为少主说实在点,简约点”法正笑了,虽然他也没想通这是为何,但是同是年轻人,他很乐意看到马超吃瘪。

    “孙坚可以杀王睿、张咨,我们为何不可以夺那些大户的田产?更何况我们还田与百姓”贾诩就说道了这些,已经不愿意继续解释了。实际上,他这种高人,通常情况下,是懒得解释的。

    “不可!夺得了那些大户的田产,就相当于触动了那些大户的利益,站在了士族大户的对立面,如此,绝不是武人士族化的做法!”法正越想越觉得贾诩的做法没道理,出口就质问起来。

    面对法正的质问,贾诩倒是还有些兴趣,慢悠悠喝了口茶之后,对法正说道:“少主在雍州,若想进入士族的眼界,某早就可以令其做到。例如拜蔡邕为师,或者干脆娶了蔡小姐。由此照样能进入士族大阀的眼界,但我却没有这样做,你可知为何?”

    法正一愣:是的,蔡邕可是士族人物当中的理论领头羊,若是拜在他的门下,或者真的娶了蔡小姐,那马超的确就可以快速出现在那些士族人士的眼中。可听这老狐狸一说,似乎他还有更高的手段?

    马超此时却是没有管法正及贾诩,他此时脑子里,是在想自己娶蔡琰的可行性到底还有多少

    “孙坚可以进入士人的眼界,取得莫大的声望,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因为他的功绩完全符合那些士人的政治理念。这才是根本!”说道这里,贾诩又懒得开口了。只留下空间供众人自行猜想。

    而马超此时却有些清醒了,他平时与那蔡邕老头子接触过,基本上了解那些士人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在德不在兵’,或者可以更形象一些,便是‘上安国家,下抚黎民’。

    他们这些士人天真的认为只要政治清明,举贤任能,则奸凶自息,国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穷兵黩武,必至覆灭。以德政治天下,就可以实现“上安国家,下抚黎民”的政治理想。

    孙坚之所以能得到士人们的认可,是因为他做到了‘上安国家’。董卓入京,制造了蛮横跋扈的专权,引起了士人的蔑视和反抗。孙坚那么卖力讨伐董卓,在士人们的眼中,孙坚就是‘上安国家’的忠义之士。

    而贾诩的那番话,其实很明白了,他要马超做的,是‘下抚黎民’,将那些大户私占的田产还给百姓,是获得民心的捷径。同时,充公那些荒地,其实就是跟孙坚杀王睿、张咨一般,是铲除对自己发展不利的障碍!

    老狐狸,果真牛逼啊!

    “善!既然军师已经说出了办法,那就依军师所言!”马超大手一挥,暂时忘记了娶蔡琰小美女这个想法,颇有些王霸之气的说道:“诸军在加强训练同时,务必要随时准备雍州的动向。至于说田地的问题,就暂时拿扶风郡那些不安分的大户练练手吧。”

    众人听到马超最后一句隐隐有森然冷气,顿时觉得马超真不是什么心慈仁厚的主儿,纷纷对马超有了一丝忌惮。但更多的,却是对出这个主意的老狐狸更加忌讳。

    尤其是法正,这货此时听到贾诩的办法,理顺一切之后,蓦然发现老家伙端坐在这里,实在太屈才了:老家伙,完全就是翻手间可以让风云变色的鬼才啊!

    议论至此,基本上解决了庞德那个俘虏问题。众人通过这一次议会,也有些身心疲累。当然,主要是马超及贾诩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感觉有些突然而已。

    而端坐在一旁的华歆,却是如入定一般,还在揣摩着马家集团的定向。唯独等贾诩走到他身边,瞥了他一眼之后,华歆才愣愣清醒。他看着贾诩的背影,心中有些后悔自己孤身来扶风郡:完成那个天大的任务,似乎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啊

    散会后,马超打算去一趟兵工厂,因为扶风郡里的匠人几乎全在那里,马超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弄出点能挣钱的发明,尤其是炒茶工艺,更是要待新茶上市之前弄出来:那可是马家的经济命脉啊!

    午间小憩一会儿之后,马超便骑马奔着兵工厂而去。嗯,只要是搬迁远了,不骑马实在跑不了一个来回。

    刚到地点,马超蓦然发现,这韩枫办事儿效率挺高。自己那些银子花得也不冤:此时的兵工厂已然有了后世那些垄断大公司的雏形,至少场地够大、哨所够多、防备够严!

    来回巡游了两圈儿之后,马超对这新兵工厂便更满意了。

    韩枫这人实在有规划头脑,不仅在其他方面弄得有模有样,更主要的是,他将整个兵工厂分了区:员工住宿区、制造厂、警备区、仓库成品区等,更细致的是,在制造厂当中,还有锻造屋、木器营、研发屋这三个分化,实在太合马超的心理了。

    在研发屋当中,韩枫还专门辟出了几间办公室,看样子是为了管理者办公用的。而最大最宽敞的一件屋子,赫然是留给自己的。

    乐呵呵转了一圈后,马超一出门就更乐了:碰到熟人了。

    蒲元此时正拿着一块竹简发愁,满脑子都是灌钢法的疑惑,碰到马超之前,嘴里还嘀咕着:这锻造炉该如何搭建?炉内温度到底需几许?生铁与熟铁配制比例到底多少?双液淬火需淬炼时间几许

    马超亲切一拍蒲元的肩膀,唬得蒲元差点瘫在地上:没办法,太入神了,难免会一惊一乍的。

    之后看到是马超,蒲元也顾不得行礼拜见,直接将脑中的疑惑一股脑说了出来,说得马超的脸色都有些发黑,最后,马超憋着回答道:“这些数据,某也是不是很清楚。但韩遂留下了五十把西域弯刀,你可以拿几把当做参考,根据那些弯刀的特性,你可以尝试摸索,那间研发屋,你就可以用来做试验嘛”

    “试验?”蒲元猛得一拍脑门儿:对啊,有了样品,再加上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试试,总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嘛!

    想完之后,蒲元就跟丢了魂要找魂儿一般,急忙去找韩枫领样品了,临走之前,口中还喊了一声:“少主,那郑浑木匠说是找你有建议,就在那仓库房中”

    “郑浑?这名字挺熟悉啊”马超嘀嘀咕咕,向着仓库房走去:“我认识这个人吗?”

第140章 郑浑及罗马军团() 
郑浑!

    马超突然想起来了,汉末三国当中,确实有一个人是叫郑浑的。而且,这个家伙的作用,丝毫不比一员虎将或者一员内政高手差,甚至,某一方面来讲,还要强上许多!

    汉末三国为乱战时期,重视农业生产的君主倒是有,但重视器具发明的,却没有几个。马超死命数来数去,也就一个蒲元炼刀、刘晔发明了投石机、诸葛亮发明诸葛射弩、摧山弩、孔明灯什么的。这三人的发明,完全跟军事挂钩。

    直到后期,三国鼎立时期,中原大地不再乱战的时候,才出现了一个马钧,这人才算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发明家,发明了耧车、水翻车、织梭机等农业器具。

    而汉末乱战时期,唯一一个以工匠身份被记入史册的人,除了马钧之外,便是这个郑浑了。而且,马钧这个机械发明大师,据说身份还是郑浑的弟子。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汉末避乱淮南,由于锻造之术技艺精湛,受到袁术敬重。后来投奔华歆,后来又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调到曹操身边当幕僚。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拜郑浑为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

    郑浑历任下蔡县令、邵陵县令、上党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等职。在任期间一直清廉为公,魏明帝曾经颁诏称颂。

    郑浑的确也是一员非常称职的官员,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任职期间,亲自率领百姓开坡修田、植树造林,受到百姓的爱戴并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表彰。

    郑浑为官清廉,虽身居高位,“妻子不免于饥饿”。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官员能如此为百姓着想,且廉洁奉公,实属难能可贵。

    不过,当时的史学家把郑浑的历史功绩,都归功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的治理措施上,却完全忽视了郑浑在金属冶炼技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甚至可以说,他们忽略了郑浑本身应该是一位发明家的身份。

    金属冶炼方面,据说郑浑是在西凉高昌把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工艺相结合,后人也不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开创了汉末三国时代最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他打造出的武器锋利无比,是当时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精品。而他将这些武器所用钢质称为麻钢,其硬度锋利程度远远超越蜀汉。

    相比较起来,三国之中,有了郑浑的曹魏的军事装备最为精良,得了蒲元的蜀汉居中,什么人物都没有的东吴最次。

    不过,自己手中这个奴隶郑浑,能是历史上那位能员良吏、发明大家吗?自己让他重归姓氏,还是因为他帮助自己发明了风箱、制作了蒸馏桶呢:没听说郑浑之前还是一位优秀的木匠啊?

    带着这个疑惑,马超疾步来到了仓库,看到那位三十来岁的汉子,正对着一批木枪杆发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