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53部分

三国新马超-第53部分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

    而贾诩那老狐狸听到马超如此说道,不禁给马超露出一个‘孺子可教、后生可畏’的眼神,唯独被蒙在鼓里的杨阜,只觉这一老一小先生俱是大才,他这辈子能得到两人的指点,虽死无憾矣!

第87章 咦?我的杯杯呢……() 
“敢问小先生,是那三点?”杨阜躬身请教,这次,端得要比之前那次情真意切多了。

    “汉羌仇怨,已成沉疴。若要汉羌一心,首要便是对羌族示之以威。”话说得有些多,马超便吩咐亲卫去弄几杯水过来:看来,劝诱一个良才,不仅需要魅力、能力、时间和耐心,更是要需要好多口水

    “先生之前不是还说不分汉羌,何以此时又说要对羌族示之以威?”杨阜看到这锦衣少年竟然可以指使那些亲卫,心中便对马超的身份起了怀疑。然而,此时这锦衣少年说的良策,又正抓着他的心思,他便也无心问询其他。

    “羌族乃游牧民族,汉族乃耕种民族,两者彼此的关系,就如同狼和羊。在羌族看来,他们久遭汉人侵略,汉人又占据大好良田牧场。而他们却只能生活在边塞荒凉之地,如此,每当羌族粮食短缺之时,劫掠汉地,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就如狼要吃羊一般,天经地义。”侍卫已经将水端了过来,马超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若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震慑,使得羌族不敢再冒犯大汉天威,那之后两策俱是空谈,毫无可行性矣。”

    “先生所言极是,汉羌之间,历来纷争不休,但却未有过臣服。若是羌族惧于大汉威势,不敢再踏足汉地一步,那只需从本源上,认可羌族,天下归心,或也是有可能的。”杨阜点了点头,武力震慑羌族,是必要的,而且是目前最急迫的。

    “不错,示之以威,是前提,同时也是保障。昔汉武大帝兵出匈奴,致使匈奴心惊胆丧,遁于漠北,再也不敢兴起吞并汉朝之心,此便是示之以威之功。然武帝虽雄才大略,却穷兵黩武,一味征讨匈奴,却未怀柔以安匈奴,使得匈奴归心,由此使得如今汉朝,仍要面对匈奴的报复。”贾诩听得两人讨论,谈兴也被调起。

    “若无此,那西凉马家的长子马超出兵边塞,一举使得羌族各部战栗,甚至铁羌盟由此分化成东西两羌。此举看来,也算是示之以威了。”杨阜败于马家之手,却也不以为耻,还能客观以马家的功绩来论证,此等胸襟,可称广博。

    而马超与贾诩对视一眼,两人眼中均有一丝笑意:有门儿啊!看来杨阜对马家并无芥蒂仇恨,之所以不降,而是不知马家值不值得投靠

    “示之以威,乃是前提保障,但若是要让羌族归心,融为一统,还需待之以公。”马超趁热打铁,将第二策说了出来,以期尽快说服杨阜。

    “此言何意?”杨阜此时已经被马超的思路吸引,浑然没有自己去想。事实上,只要杨阜此时能静下来心,便也可猜出‘待之以公’的意义。

    “汉羌祸端,大抵是羌人不通汉礼,不懂汉律,肆意妄为。而汉人也视羌人为蛮夷,轻则鄙唾,重则欺凌。汉羌祸端之始,莫不是汉人侵了羌人牧场或是巧取豪夺羌人财产妻女,而羌人诉苦无门,报应无端,自是连伙起兵报复。”

    马超这番话倒是实情,说实在的,汉人也不全是受羌人刀兵的可怜鬼,往往是一些大户仗着手中权私,侵夺羌人财物,而汉人那些官员尽是想着法儿袒护那些大户。

    大丈夫生于世间,焉能受人欺凌却无动于衷?别说就羌人,就算是只兔子,逼急了也咬人。由此,汉羌两族之间,你来我往,仇怨越积越深,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听完这些,杨阜又点了点头,完全认可马超的论断。不说其他,就说他在冀城,也少有接到羌人诉冤之事,即便偶有几起,那些官员也都是想着法儿偏袒汉人。

    “所以,对羌族要在示之以威的基础上,待之以公,宣法纪,权轻重,调阴阳。依时依事,秉公论断。若是后期,还可对羌族宣教化、倡礼仪,羌族之人,只要心向大汉,亦可为官为将。将羌胡当做亲族,予以尊重,不可轻贱欺凌,合汉夷才能睦家邦。”

    “先生此言,甚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而解决之道,有先有后,有张有弛,既不偏袒汉人,又不贬压羌人,端得是良善之策!”杨阜又做了一揖,随后说道:“此礼,乃阜代万千汉羌百姓向先生行礼,还望先生莫要不受?”

    “岂可如此?”马超急忙扶起杨阜,看到杨阜已然心悦诚服,但却还未到那种死心塌地的地步,便乘胜追击:“有此两策,只能是让汉羌和睦。然而此等状况,并非我与诩先生心中良景。”

    “噢?如此这般,先生竟还不满足?”杨阜这下惊诧了,锦衣少年这两策,只要贯彻下去,定然能彻底解决汉羌百年来的仇怨,然而此刻这锦衣少年居然还说这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示之以威、待之以公后,却还不能使得雍凉两州的汉羌之民安居乐业。必须还得予之以事。”

    “予之以事?”杨阜诧异,这一条,他真心不懂。

    “神农、大禹之为治,以谷物为立国之本,食物便无穷尽,以货币进行流通,则百姓各取所需。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三十税一,则万民归心,终成武帝之霸业。重农桑而薄徭役,使得汉羌之民均可工不失务,农不失时,士不失养,官不失禄。由此各安其业,各司其职,方才是某等心中之汉羌之美景”

    其实这番话,按照现在翻译就是:睦邻友好,发展经济,打造汉羌两族和谐社会新篇章

    可杨阜这古人哪里有过这等思想,震惊之下,已被这锦衣少年胸中的大愿给折服,再次跪拜在地,口中直呼:“西凉锦马超,真乃神人也!”

    ‘咦?这杨阜,原来已经猜到我的身份了’马超听得杨阜呼出他的姓名,岂能不佩服杨阜的眼光及聪慧?

    不过,被人一下点破身份,马超也觉得先前装得有些过了,赶紧想以喝水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却不想情急之下,未曾摸到那水盅:

    ‘咦?我的杯杯呢’

第88章 吓老子一跳!() 
“既已猜出少主身份,恐怕也知为师为何会投靠西凉马家了吧?”贾诩一边示意马超赶紧扶起杨阜,一边开口说道。

    “然,少主胸襟宏愿,非凡人所能及也。但求少主再解答一惑,阜愿尽心尽力,供之驱策。”

    ‘别说是一惑,就是你让我替你杀人放火,我都肯干啊!’能得到杨阜这样的人才,马超真心觉得,那杀人放火都不算啥。

    其实,马超现在不过太激动了些,从杨阜口中‘少主’的转变,可以推断,杨阜其实已经认马超为主了。不过,即便马超意识到这点,他也会替杨阜解惑的:让人家杨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加入马家,方是大善。若要是人家心有隔阂,到时候出工不出力,那便反而不美好了

    “当初扶风郡一战,庞将军率一万铁骑狙击程银,而马小将军更是竟绕到了我军阵后。两处伏兵,出其不意使得在下精心布下的棋局满盘皆输阜实在想不出,这两处伏兵,究竟是何时埋伏到了我军身后?莫不是扶风郡还有密道小路?”杨阜拱手问道,眼神当中,竟有一丝急迫。

    马超当然能理解杨阜此时的心情,任何一位谋士,都不想自己输得不明不白。而庞德与马岱伏兵之事,也正是马超得意之作,此时能当着贾诩的面前卖弄一番,他自然求之不得。

    “义山莫要忘了,决战前三日,扶风郡几番夜间鼓噪求战,而一旦贼军应战,便又掩军退回城中,致使后来西凉铁骑夜间宣战,贼寇均不再理睬。”

    “哦?莫不是那时,庞将军及马将军便虚点火把,麻痹贼兵,趁机埋伏起来?”杨阜也不是傻子,马超说道那里,他哪能还猜不出其中关键。

    “然。出时一万铁骑,回时将火把交由袍泽,便只有五千铁骑了。”马超点头,这一招,可是从董屠夫手里学来的哇

    董卓初入洛阳之时,兵不过三千,董卓恐不能慑服京城各派势力,便听从李儒计策,耍了一个小花招,每隔四五天就派兵夜间悄悄潜出城外,次日再严整军容、大摇大摆的重新入城,由此骗得众人以为董卓的兵将不可胜数,于是人人不敢妄动,各怀畏惧之心。

    不过,同样是浑水摸鱼,董卓是虚张声势,而马超是密谋布置。两人虽出发点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少主鬼神之谋,防不胜防,阜败得不冤。”得知事情真相后,杨阜对马超的了解,又多了一分:这少主胸有大略、脑有急智、手有重兵,身有胆气,端得是值得自己辅佐的明主。

    “义山来马家,真乃如高祖遇萧何。自此之后,雍凉两州,汉羌万千百姓有福了。”人家都全身心归降了,马超又怎能不说点吉祥话?再说,以杨阜的才能,的确也当得上马超的内务总管。

    杨阜听到马超的褒赞,心下也是欣喜莫名:凉州刺史韦端虽也对自己极为看重,但韦端喜好文书、作赋研诗;其子韦康虽然有才,却用在工笔文墨之上。次子韦诞更是皓首穷经、寻章摘句。此父子三人,若是生在盛世,说不定也能留下一方清名。但在凉州乱世,四方贼寇蠢蠢欲动,羌族在侧虎视眈眈,更韩遂与马家两雄相争。似韦端父子这般,口上万言胸中却无旷世之志,实非自己辅佐之主。

    今日得遇马超少年英主,又探得马超心中大智良策,杨阜心悦诚服,但觉一腔心血、满腹所学有了用武之地。更何况,自此之后也可旦夕在贾诩身旁求教,甚合杨阜心意。

    “义山,此次我前来,一是恳请义山弃暗投明,而另一件事儿,便是要问一下,李堪程银之乱,背后是否有韩遂的影子?另外,义山乃朝廷之人,为何又会同李堪程银混到了一起?”

    此刻杨阜已然归心,那萦绕在马超心头的困扰也就可解除了:但愿韩遂只是恰逢其会,若是韩遂真有能力探得朝廷动向,那马超就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赶紧找个方法再穿一次吧,汉末人物实在太恐怖了

    “此事的确是韩遂在从中作梗,然而其中具体细节,在下却不是甚清楚。只是得知,韩遂以诏安为条件,唬得韦端出兵扶风。”杨阜转变身份后,也想到兹事体大,紧皱眉头,努力思索着当初的情景。

    “无妨,为师只需知道,韩遂派去朝廷的使者,是在他用计驱策李程二人攻略扶风之前,还是之后?”贾诩眯了眯眼睛,似乎也早就想到了这个关键时间点。

    “使者?韩遂何曾派过使者入长安?”杨阜似乎一下被贾诩给弄傻了,想了片刻之后才恍然大悟的说道:“唉,恩师是说那些人啊那些使者,乃是小徒使得小手段,令韦端的属下,冒充韩遂使者入长安,于陛下及董相国面前表彰韦端的功绩,由此想换来韦端的大好前程罢了。”

    ‘我勒个大草!’马超一下差点蹦起来:杨阜啊杨阜,你知不知道,就是你这一个小手段,哄得我跟你师傅那条老狐狸心惊肉跳的,还以为韩遂那货有了全局眼光,打算一举灭了东汉政权呢!

    想想也是,韦端那货纵然得到了韩遂的表示,但也不能直接上朝廷去表功吧?而杨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