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新马超 >

第108部分

三国新马超-第108部分

小说: 三国新马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神卜门门主秦羽,今日前来,恳请将军放了门下两位不肖子弟。”

    马超本来还在打量这秦羽,听到秦羽开口的第一句话,居然有些乐了:兄弟,你脑袋被驴踢了吧?

    “秦先生有礼了,属下刚来汇报,说先生乃行刺的主事人?”

    “然。”

    “不知马超何处得罪了门主,竟执意在马超面前刺死那董宜?”

    “因为只有在将军面前杀死了董宜,马家与董家才会结成不死不休的仇局。”

    马超笑了,他喜欢与这样的聪明人说话。

    “马家若是翻然与董家开战,那先生从中又扮演何种角色?渔翁之利,似乎跟江湖之争无甚干系,先生不见得能享得了益处。”

    “然也。但若是马家与董家相争,朝廷有识之士便可趁机取得契机,一举诛灭董贼,换天下黎民一个朗朗青天,如此,也不愧对我神卜门的建业之衷。”

    “便如此,先生一招大手笔,将扶风、新平、北地、甚至东羌等数百万性命扔入洪炉,使得京畿之地化作狼烟鬼蜮。如此,便是神卜门所求的天道?”

    说道这里,马超已经疾声厉色,右手甚至已经握在了剑柄之上。似乎只待秦羽回答出下一句,便将此人诛杀!

    “破而后立,大破大立!天道循环,不过如此!”

    秦羽最后一番话,也是勃然起色,虽没有武艺傍身,但明显可以看出,他心中坚持的信仰,绝不是斧钺加身能够消除的。

    两人言之至此,俱是不甘瞪着对方。眼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似乎要将彼此焚灭。

    马超欲保得一方百姓,徐徐图之。而秦羽认为自己窥破了天道,马家却想独善其身。两人俱有各自的立场,丝毫不退让半步。

    于马超来说,秦羽的阴谋纯属无妄之灾;于秦羽来说,马超偏安一隅,脱离天道,实属可恶。

    许久,或只是一瞬间的时间。马超才放弃了瞪视秦羽,而正当秦羽以为自己的坚持打动马超之时,却听得马超悠悠说了一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76章 无为而治() 
马超终于与秦羽终于有了共同的认识。那便是无论是马超独善其身、还是秦羽的顺天而行,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天下的百姓要为他们的思想坚持而买单。

    或许,马超是对的,他可以先平定一方,最终平定天下;或许,秦羽是对的,他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光复汉室,进而求根溯源,拨乱反正。

    但无论怎么说,他们又都是错的。毕竟,在一切未见结果之前,所有的,均是扯淡——即便搬出再多的典故论据都不行。

    秦羽听完马超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后,立刻俯身告罪。毕竟,对于扶风马超来说,他还是待罪之身。马超没有当时诛杀他,已经算是很礼遇了。而之后的信仰之辩冲撞了马超,马超也未曾加害于他。

    由此,秦羽对马超的评价暗暗又增加了几分,大有知己相见恨晚之意。而马超这货,在大事儿上,也算是豁达的性子。毕竟,和谐社会的中心思想,还是存在这穿越男脑中的。

    马超很好奇这神卜门的来历,因为他从未想到:自己穿越到这军事战争的历史当中,居然还能有武侠江湖的味道

    据秦羽的解释,方今天下诸侯割据,各种治国之论嚣然于市,有复春秋百家争鸣之象,其中最有名、地位也最超然的是代表汉武以来正统儒家思想的天华宗,代表法家治世思想的洪策宗,和自称上知五千年、下知五千年,以周易入理的神卜门。

    三宗历史久远,据说自上古时就开始传承,在天下影响之大,即使是皇室诸侯也要礼让他们三分。

    但马超却不以为然,知道秦羽那是被宗派洗脑的思想给影响了。自古掌权者,莫不是视这些江湖组织如洪水猛兽,恨不得诛之而后快,更谈何说道礼让?

    秦羽也看出了马超的不喜,便将话头转向了这三派的区别:天华宗最是正统,也开门授业,基本上不会遭到掌权者的迫害。所以天华宗人数最多,其宗下弟子也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洪策宗门禁森严,非有治世宏愿者,不得入内。其弟子做事果断,恪守己任,也深得当权者的喜爱;唯独神卜门,窥测天道,为掌权者所忌,其门下弟子大多修习刺杀、投毒等绝艺,更为世间所惧。由此,神卜门人数最少,但门下弟子却是各个身怀绝技。

    当然,这番话到了马超的耳中,他自动就过滤成:天华宗和洪策宗还差不多,属于正儿八百的学派,虽然有护宗武士,但不见得就属于什么江湖人士。唯独这个神卜门最为破落,还偏偏将自己摆在与两大宗一个水平线上。更加之神神鬼鬼以及弟子们修习杀人之业,比较偏向江湖组织,为政府所打压。

    了解这些后,马超对秦羽就不由得低看了几分。认为这个门派里出来的人,都不过是偏执狂罢了。

    但后来的一番交谈,彻底改变了马超这个印象。

    后来交谈的话题,便是治世之道。

    马超虽然穿越这个历史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因为自身思想的固定思维,他仍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有些脱节。对于治世之道,更是觉得有些放不开手。加之最近马超又打算一统雍州,其心态已然上升到了这个层次,由此,对这个话题,他十分感兴趣。毕竟,治理一郡之地与一州之地的区别,大了去了。

    神卜门的治世思想,沿袭的正是老庄的‘无为之治’。认为无为而治才是最高的境界,认为顺应天命才是为人的道理,认为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什么也不要去做。

    话题的刚开头,马超便对此露出了极大的不屑。对于马超这个现代人来说,所有人都追求思想上的宁静与平和,那是没有错的。但假如说‘无为’便可以使世界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乱世的地步,他是嗤之以鼻的。

    在马超看来,汉末这个时代,神卜门那种理想化的东西是很难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老子的无为思想,道家的清净哲学,从本质上来讲,很难成就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而在这个乱世时代,没有力量就意味着被吃掉。

    秦羽听到马超的驳斥之后,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轻呷了一口茶,对马超说道:“将军岂不是,无为之治,却是有无为……有为……无不为三重境界?”

    听到秦羽这般说来,马超才收起了轻视之心,恭敬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秦羽也很想让扶风马家的实际掌舵者接受自己门派的思想,于是便正了正衣襟,看样子,是要大讲一场了。

    秦羽告诉马超,作为一个掌权者,不需要管得太多,管得太多,就会错得太多,就要招怨。其实一个好的掌权者,只要选对要走的路和要用的人就可以了。

    马超摸摸鼻子,孩子样笑了笑:自己已然订立了马家的发展方针,虽说其间仍旧有漏洞和变动,但有贾诩、杨阜、法正这些人在其间参详,想必,路子不会走得太歪。而至于说用人,马超不敢肯定以后,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他手下这第一批谋士内才,全部是忠于自己,忠于马家方针大略的。

    不过,那个华歆,最近跟父亲总是来往密切马超皱了皱眉头,抛开这个杂念,继续听秦羽讲述。

    做为掌权者,不负责具体行政上的事,就是无为。掌权者无为,就永远都不会犯错误。因此,他一面代表象征政权的伟大庄严;一面人民永远无法抓到他犯错,也永远大于人民心目中的希望。

    可是谁来办事呢?是底下的谋士。他们负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上的实际责任。就是有为,有为就难免会犯错。谋士犯了错,可以原谅,也可以撤换,但却不会影响治下的稳定。而撤换掌权者就不一样,那是要流血的,要流好多好多的血。

    那么如何保证底下谋士将军们尽责尽力,不做错误的事呢?于是就有一个监察机构,专门在后面作监督,就是专弹劾,专挑毛病。

    可是,怎样才能保证这些人不串通勾结起来,一起糊弄掌权者呢?这些人一旦勾连起来,那掌权者可就什么都没了。

    说道这里,秦羽买起了关子,悠悠喝了口茶,却见茶盅已然见底。马超急欲得到答案,便亲自给秦羽斟了一盅茶。

    秦羽这番话,隐隐给了马超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就是抓不住这灵感。好似自己在以前听过这种机构,但就是在触及到最后一层窗户纸的时候,被卡在了那里。

    秦羽见马超如此诚心,才又慢慢讲起。

    这其间,便要设立一个审核机构。专门审核那些谋士将军的意见正确不正确,是不是可行,并直接对掌权者负责。如此一来,三权分立,犹如阴阳之二极。是正,是反,又合而为一,互相牵制却有相辅相成。总之,掌权者无为,底下谋士将军们有为,放大到整个集团来说,就是无不为。此三层境界,概莫如此。

    马超听着,在秦羽闭嘴的最后一刻,他脑中猛然醒悟了过来,一个清晰而健全的封建制度,顿时呈现在了他的脑海当中!

第177章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不错,听了秦羽讲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后,马超脑中蓦然浮现的,就是这个中国封建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成熟的牛叉制度。

    三省六部制,虽然由隋朝开始确立,但却是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萌芽。汉光武帝刘秀设立的尚书台,便是唐朝时期尚书省的雏形。而尚书台之下的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便为六部前身。

    这个制度,从萌芽到最终确定,其间虽有成熟完善、也有损毁删减,但其能量却始终显而易见。贯彻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直至灭亡。

    马超从来不敢拿什么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治体制用在汉末时期。虽然根本原因是此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没达到那个份儿上,但直接原因却是,马超此时处于的,就是地主阶级,他要是煽动无产阶级造反,那首先要被拉出去批斗的,就是他自个儿

    所以,三省六部制,是目前最适合马超集团的一项制度。而且,这个制度因简则简、因繁就繁,实乃万金油一般的存在。

    此时的马家集团,麾下不过数十人,马超便有些捉襟见肘的狼狈。若是一统雍州之后,再度由杨阜将事件分类呈报,那很显然的结果,就是杨阜得累死,马超也得累死。

    而三省六部制的出现,恰恰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乃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乃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乃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按照马超的设想,贾诩、法正这两个智商很高,又不干正事的,正好可以编入中书省,与自己一起讨论马家集团的方针策略;而杨阜这个能臣就辛苦一些,负责审核由方针策略衍生出来的各项法案新政,并监督尚书省的执行情况;而张既、苏则、孟达、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