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枭(秦舸) >

第274部分

宋枭(秦舸)-第274部分

小说: 宋枭(秦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晋这句话说的很是在理,杨荣想了想,点了点头,叹了一声说道:“罢了,就按王监军说的办,不过在牢房中看押阎真的那些兵士,一个不能留,全部杀掉!他们敢虐待阎真,我今日便要让他们知道死是什么滋味!”

    刚才阎真被抬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看到了她是被打的遍体鳞伤,就连王晋也是找不到理由为那些看守她的官兵开脱罪名,只得叹了一声,站到一旁不再说话。

    “上将军!”王晋没说话,一旁的秦思成却说话了,他走到杨荣面前,对杨荣说道:“看守阎将军的,并不一定是打了她的人。上将军只需查出是谁虐待的阎将军,将那几个虐待她的给凌迟处死,岂不是比砍了一大群人的脑袋来的爽快?”

    “我说你们都怎么了?”秦思成的话刚说完,杨荣就很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向他和王晋问道:“今日我很是气愤,只想杀人,你们一个个跑出来阻拦,还都是理由相当充分,搞的我不答应还都不行!”

    他说话的时候,王晋和秦思成全都低着头,二人心内不约而同的想着:“杀人倒是不难,就怕乱杀人,到时让人抓了把柄,告到圣上那里,可就难办了!”

    杨荣自然是知道他们的心思,摆了摆手,对那些夜刺营官兵们说道:“就按王监军和秦大人说的办。”

    夜刺营的官兵这边才开始对是谁虐待了阎真展开调查,领着人去抓那队客商的徐保就来到了衙门,到了杨荣跟前,躬身抱拳说道:“启禀上将军,客商全部抓获,包括仆从在内,共计

    “没人劝我了吧?”杨荣双手叉着腰,回头向身后的众人喊了一嗓子:“若是没人劝我,便要开杀了!”

    站在衙门院子里的将军和官员们一个个全都低着头,没有一个人敢接杨荣的话。

    这些客商两三日前的张狂劲,他们全都是有目共睹,仗着李昉给他们撑腰,完全不把忻州的官员和军队放在眼里,杀他们,绝对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自然不会有人出言阻止。

    “你是什么人?”杨荣的喊声刚落,一个被两名西塞军兵士扭着胳膊的中年人就朝他喊了起来:“告诉你,我可是认识当今丞相,你若是识相的,便将我放了,若是不识相,早晚让你人头落地!”

    “原来是仗着有人撑腰!”杨荣强压下怒火,点了点头,朝一旁被两个夜刺营官兵架了起来,已是掉了只手腕的小校哝了哝嘴,对那中年说道:“李昉派来帮你的是这个人吧?”

    刚被押过来,那中年人还没看到小校也在这里,只当李昉的人还没到,因此才敢向杨荣喝骂。

    当他看清小校已经带人来了,而且还被人砍了一只手掌的时候,这才知道,今天他的**烦来了。

    商人终究是八面玲珑、随机应变的,见到这一幕,那中年人哪里还敢继续强硬下去,两腿一软,给杨荣跪了下来,哭喊着说道:“将军,将军!小人知道错了,小人愿意赔那老汉一家钱,要多少都赔!”

    “钱能买命吗?如果你当时积极救治老汉,这件事花几个银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可你却偏偏仗着朝中有人,在地方上耍横,本将军如何容你继续祸害世间百姓?”杨荣冷哼了一声,对那中年商人说道:“你不是认识李昉吗?他不是会给你面子吗?我今天先让你看一出好戏,让你知道,李昉在我这里,连条狗都不如!”

    说完这句话,杨荣冷声对站在小校身旁的夜刺营兵士说道:“先割了他的耳朵!”

    那兵士应了一声,从腰间拔出匕首,走到小校面前,很是干净利落的将小校的两只耳朵给割了下来。

    刚才还有耳朵的脑袋,这会成了两侧只有鲜血飙溅的肉球,那小校又是一阵惨嚎,架着他的夜刺营官兵把手一松,他整个人瘫倒在地上,不停的翻滚着惨嚎着,鲜血竟将地上的青石板给染成了一片血红。

    “好了!”小校的耳朵被割下来之后,杨荣对那中年商人说道:“我不要你的钱,死掉的老汉我会用没收你的货物代你赔偿。我要告诉你的,是你们要给那老汉填命,你们所有人的命,填他一个人的!”

    “把他们全都给我拉到市口,莫要砍头,将他们横放在地上,用马车活活轧死!”杨荣一甩胳膊,抬脚朝忻州衙门的后院走了过去,也不再理会那些已经被他宣判了死刑的人。

    见他进了后院,众人连忙也跟了进去,唯独王晋看着那被剁了一只手又被割了两只耳朵的小校,叹了一声说道:“若是这世上还有人是不买李丞相账的,恐怕除了朝中的一品大员,剩下的只有我们这位节度使大人了。你们还是自认倒霉吧!”

    说完话,王晋长长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也朝府衙后堂去了。

    直到这时,他才算是彻底的明白,当初杨荣对他是多么的宽容。好在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初那个无知无畏的王晋了,而是能帮助杨荣真心实意做事的王晋,这西塞军第三把手的位置,才算是坐的安稳。

    忻州百姓许久没有遇见如此集中杀人的事,两日前听闻阎真被抓进大牢,百姓们对这忻州将来还会不会继续纯净下去又有了几分迷茫。

    所有人都以为李昉的官很大,忻宁军恐怕是不敢跟他拗着干!

    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位节度使大人刚回到忻州,立刻就将案子给翻了过来,不仅如此,他还把市口处斩死刑犯的地方给弄的是一片血肉模糊、脑浆迸溅,遍地都是残碎的死尸。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70章 观稼殿听诏()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杨荣也是感到有些后怕。

    他这次算是跟李昉真正的耗上了,他骂李昉的那些话,恐怕过不几天,不仅能传到李昉的耳朵里,也能传到宋太宗的耳朵里。

    一次性杀了这么多的人,这件事对杨荣来说,那是可大可小,若是宋太宗想要整治他,别说杀了这么多的人,就算只有把李昉派来的小校给弄成了一根彻头彻尾的人棍,都够他被拉出去砍头的了。

    杨荣每天都会去探望浑身是伤,躺在床上的阎真。

    每每看到阎真,他那忐忑的心情霎时间又会变的决然起来,反倒会有种对那些人惩治太轻的懊恼。

    可一旦离开阎真的房间,他立刻又会清醒下来,担忧着宋太宗将会降旨给予他什么样的惩罚。

    在忐忑中过着日子,整天都在担心宋太宗的圣旨会送到忻州来,可越是担心的事情,越是躲不过去,半个月之后,东京来的使者终于还是到了忻州。

    宋太宗要杨荣接到圣旨,即刻启程赶往东京,圣旨中的语气也颇为严厉,其中隐约也带到了一两句关于李昉的事情。

    接了圣旨,杨荣整颗心都在扑腾着。

    在他内心深处,甚至还萌生了干脆不去东京,带着忻州和宁化军的官兵反了的念头。

    可仔细寻思了一下,要真那么做了,尚在东京的耶律休菱肯定是死路一条,而他也必然不可能战胜整个大宋的军队,早晚还是要被清剿干净,最终说不得还是死路一条。

    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干脆去东京面圣,至少还能让耶律休菱置身事外,想来宋太宗也不会因为杀了几个恶人,而将他满门抄斩。

    心内有了盘算,杨荣也不多做耽搁,在传旨的宦官离开后的第二天,他便带着十多个夜刺营的官兵上路了。

    杨荣有个习惯,他每逢走远路,必定不会带太多的卫士,穿着也是寻常百姓的穿着,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多民间的疾苦。

    人在到了一定的位置后,所接触的都是相近阶层的人,若是这个时候,还只顾着享受高阶层的待遇,而忽视了深入民间,时间久了,将会脱离真正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官员坐在高位上,却干不出人事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百姓的疾苦,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他们,直到有一天,底层的百姓再忍受不了他么的压榨,终于揭竿而起。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已经更替过无数次,虽说大多数农民起义,到最后都是会被镇压下去,可是许多起义,最终都起到了朝代更迭的催化作用。

    上一次杨荣前往东京,沿途发现了刘仪势力的蛛丝马迹,最终帮他解决了这股包藏祸心、意图对大宋不利的势力。

    一行人马不停蹄、穿街走镇,不一日,终于到达了东京城。

    进城的时候,已是过了午后,宋太宗早已下了早朝,杨荣却没有立刻返回将军府,而是径直朝皇宫方向去了。

    他心内始终有些恐慌,怕宋太宗此次叫他来到东京,是因为他在忻州杀了太多的人,要好好惩治他。

    可能是杨荣心里一直在担忧这件事,因此才总往坏的上面想。宋太宗若是真想要惩治他,只需要一道圣旨,当即宣布撤了他的职,然后解往东京听候处置就可以,根本没必要让他专程回到东京再对他动手。

    走过御街,杨荣向守卫宫门的卫士通禀了一声,请求卫士前去向宋太宗禀报,说是他已经回到东京来了。

    可能是宫内早已传出过话,要卫士在杨荣回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宫中禀报,得知前来面圣的是杨荣,卫士并没有半点推诿,连忙进内禀报去了。

    没过多会,卫士回来了,与卫士一同回来的,还有杨荣见过两次的那位宦官。

    一见杨荣,那宦官就连忙将他拉到一旁,小声对他说道:“杨大人,你可是惹了个**烦!陛下这两日正在发火,待会见了陛下,你可要小心点说话!”

    “多谢公公!”听了宦官的话后,杨荣连忙向那宦官谢了一声。

    “陛下正在观稼殿观看今年的留种,特地让杂家前来为将军引路!”宦官微微躬了躬身子,对杨荣说道:“还请将军快些随杂家前去觐见陛下,莫要让陛下等的久了!”

    杨荣应了一声,跟着宦官向皇宫里去了。

    观稼殿设于后苑,殿前种的并非花草,而是小麦、水稻。每年的春种和秋收,皇帝都会亲临观稼殿,体验栽种和收割的辛劳。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北宋初年,朝廷对民间的疾苦很是能够体会,税赋不重,政策也相对的宽松,百姓的生活并不是十分艰难。

    大宋与辽国作战,耗费钱粮多是从蜀地收敛,对这种政策,杨荣始终不持赞成态度。

    巴蜀位于西北边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虽说周边多有蛮夷与汉人混居,可毕竟还是汉人为主,在宋太祖南征时,巴蜀一地遭受大宋官兵践踏也是最为惨重。

    宋太宗即位,对巴蜀的征敛要比其他地方重上许多,让杨荣最感到巴蜀不会十分太平的,还不只如此。

    朝廷的征敛,毕竟有数,可下面贪官的横征暴敛,却是贪得无厌。

    地处西南边陲的巴蜀地区,离东京甚远,先前杨荣没有到忻州,忻州一带尚且贪官横行,险些酿起大祸。更不用说远离朝廷的西南边陲了。天高皇帝远,那些贪官更是为所欲为、贪得无厌!

    对这一点看的相对透彻,可杨荣却不敢直接说出来。

    有些时候,大臣太聪明,反倒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尤其是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领兵数次战胜辽军,让辽国人也闻风丧胆的年轻将领,更是宋太宗又爱又怕的人物。

    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