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枭(秦舸) >

第123部分

宋枭(秦舸)-第123部分

小说: 宋枭(秦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欢迎您来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1章 文官的动员() 
骂完卢汉赟,张齐贤扭过头看着站在他身后的杨荣,向杨荣问道:“杨虞侯,请求太师发兵援救代州的事,不知虞侯准备的如何?”

    “从长计议!”杨荣舔了舔嘴唇,看着张齐贤那张已经铁青了的脸,他有些忐忑的说道:“我总觉着辽军的目的好像并不完全是代州!”

    “辽军已是兵临城下,目的如何还不是代州!”杨荣的这番话终于将张齐贤的怒火全部点燃了,他猛的转过身,正面朝着杨荣,脸部肌肉微微抽搐着对他说道:“杨虞侯,莫要忘记,如今你也正在代州城内!”

    “我没打算离开!”见张齐贤真的怒了,杨荣撇了撇嘴说道:“若是辽军真对代州发起强攻,我必身先士卒!只是我不能擅自向太师传递告急文书,将大军引入辽军的陷阱中!”

    杨荣的这番话说的是义正言辞,张齐贤虽是愤怒,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一甩袍袖,愤愤的离开了杨荣的房间。

    积雪还没有融化,辽军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代州发起进攻才是。

    如果辽军继续向代州推进,也不过是想要封锁代州与外界的联系,在积雪融化之前,让代州断绝粮草。

    若是辽军不继续向前推进,杨荣却是想不明白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

    张齐贤愤然离开之后,杨荣躺回床上,睁着两眼,凑着摇曳的灯火望着天花板发了好一会呆。

    就在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辽军目的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紧接着杨荣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

    “谁?”听到敲门声,杨荣一骨碌坐了起来,大声问了一句。

    “启禀杨虞侯!大人要小人前来告知,辽军已经兵临城下,请虞侯大人前去城门共同查看!”门外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用说,定是张齐贤帐下的厢军。

    杨荣连忙翻身下了床,套上衣甲,跑出房间的时候,前来通知他的厢军军官和他的亲兵已经等在了门外。

    在厢军军官的引领下,杨荣和亲兵片刻也不停歇的朝着代州城门跑了过去。

    城门已经紧闭,不过城门内侧并没有像杨荣想象的那样用许多重物和木料抵住。

    沿着阶梯跑上城头,杨荣看到张齐贤站着城头上,正向城外的辽军张望。

    “有多少人?”到了张齐贤身边,杨荣小声向他问了一句。

    “若是以队列来看,应该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张齐贤拧着眉头,并没转脸看杨荣,他先是望着远处的辽军看了一会,随后又探头朝城下看了看。

    见他往城下看,杨荣也双手扶着城垛,朝城墙下面看了看。

    这一看,他才发现,在城门外,已经有一队宋军列好了阵势,正严阵以待。

    “那是谁的队伍?”黑黢黢的看不太真切,见到城外有宋军,杨荣心内一惊,以为是潘惟吉提前把队伍引到了代州,连忙向身旁的张齐贤问了一句。

    “马正的队伍!”张齐贤眉头紧锁着,对杨荣说道:“马正麾下只有两千五百人,辽军先锋人数足足是他们的六倍,恐怕他们抵挡不住!”

    “知不知道辽军先锋是谁?”知道城下的宋军并不是潘惟吉把队伍引来,杨荣心内松了口气,又向张齐贤问了一句。

    张齐贤摇了摇头,对杨荣说道:“眼下还不清楚,恐怕要等到明日才能得到具体的回报!”

    “若是我猜的不错,辽军虽是兵临城下,却不会急于向城上发起进攻!”杨荣双手扶着城垛,紧紧的皱着眉头,对张齐贤说道:“眼下之计,我军应主动出击,将辽军击溃在城外!”

    “马正不归本官调拨!”张齐贤摇了摇头,对杨荣说道:“他是隶属于卢汉赟麾下,眼下出城抗敌,乃是违扛了卢汉赟的军令!”

    “大人能调拨多少兵马?”禁军不归张齐贤指挥,杨荣是很清楚的,他现在要做的,是让张齐贤将城内厢军召集起来,只要出城击溃辽军先锋,卢汉赟麾下的军队定会有人以张齐贤马首是瞻,届时又能架空卢汉赟,又能击退辽军,最重要的,是潘美的主力不用从辽国撤回,把战场的主动权拱手让给辽军。

    张齐贤低头想了一下,对杨荣说道:“本官可以调拨两千厢军,只是从立朝开始,从未有厢军参与大战的先例,这样做是否……”

    “要保住代州城,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杨荣朝张齐贤摆了摆手,对他说道:“若是大人能调拨到兵马,只需打开城门,向辽军侧翼进攻,末将以为城外马正见我军攻击辽军,定会趁机向辽军冲杀!辽军不可能想到我军竟敢在劣势之下还敢发起反扑,定会大乱,一战可功成!”

    身为从未领兵打过仗的文官,张齐贤自然是不太了解行军打仗的事,他所能掌管的那些厢军,也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不可能向厢军的军官去求证具体办法,在听了杨荣的忽悠后,沉吟了片刻,终于还是点了点头应承了让厢军出战的事。

    已决定要主动向辽军出击,张齐贤自然不会再多做耽搁,他向跟在他身后的兵士交代了一声,要兵士去召集所有厢军到城门附近集结。

    兵士应了一声,转身朝城下跑了去。

    成功的忽悠了张齐贤,杨荣并没有半点成就感。他反倒感觉到有些愧疚,厢军的战斗力低下,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而且这些厢军平日里极少训练,贸然出战,与强大的辽军对决,恐怕并不会取得多少好处。

    可城外若是不打起来,潘惟吉他们就不能下山,眼下天寒地冻,在山上多耽搁一日,将士们就要多受一日的苦。

    没有热腾腾的饭菜,也没有温暖的被窝,恐怕用不了几天,就会达到将士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不得不说,厢军虽然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但张齐贤管理的这些厢军在集合的时候,还是很有效率的。

    传令的兵士离去后不久,城墙下就聚集了两千名披挂整齐的厢军。

    这些厢军一个个精神抖擞,望着张齐贤的时候,眼神里都带着希冀的神采。

    “啧啧!”站在城墙上,朝城内列起队伍的厢军官兵看了一眼,杨荣咂吧了几下嘴。

    与禁军相比,这简直就不是一支军队,他们就像是一群拿着长矛和大刀正准备和邻村械斗的农夫。

    队形虽说是列好了,不过那队站的,松松垮垮,直线不成直线,横线不成横线,倒是多少有些像是许多纵横交错正在蠕动着的蚯蚓。

    得知两千厢军已经全部就位的消息,张齐贤也不招呼杨荣,径直沿着阶梯下了城墙。

    杨荣双手扒在城垛上,饶有兴趣的看着下了城墙,站在刚集合起来的两千厢军面前,正准备做一番战前动员的张齐贤。

    “将士们!”张齐贤果然没有让杨荣失望,下了城墙后,他先是环视了一下站在面前的两千厢军,抬高嗓门冲这些厢军喊道:“在东线,大宋刚刚打了败仗,刘廷让所部几乎被辽军全歼,宋军退回国境,在国内抵御辽军进攻!如今雁门关外的辽军也向大宋推进,企图趁胜推进到大宋腹地,禁军被辽军打的怕了,竟是不敢出战!”

    当张齐贤喊到这里的时候,杨荣是满心的郁闷,他朝城下站着的张齐贤翻了翻白眼,心里嘀咕着:“擦,说话也不怕闪了舌头,禁军主力只是没遇见辽军罢了,啥时候不敢出战了!不敢出战的只有卢汉赟那一块废料好吧?”

    杨荣并不知道,张齐贤说这番话,一方面是要激励厢军的斗志,另一方面也是旁敲侧击的故意说他。

    自从杨荣来到代州,张齐贤就不止一次的向他提出要潘美派兵回来救援,可杨荣就是在那抱着葫芦不开瓢,始终不愿把代州的情况转达给潘美,也难怪张齐贤会趁机说些难听话给他听。

    在张齐贤向厢军喊话的时候,两千厢军竟是连一声咳嗽都没发出过。

    “厢军兄弟们!禁军怕了辽军,可我们厢军不怕!”张齐贤后面的话更是借着把禁军说的一文不值来提升这些厢军的斗志:“我们代州,是大宋的门户,若是辽军攻破代州,将会以此为据点长驱直入,直抵中原!许多兄弟都是中原人,家人父母也都在中原,若是让辽军杀了进去,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父母双亲安危何在?”

    “大人,你说吧,要我们怎么干?”张齐贤的这句话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一听说辽军杀入中原,会对家人造成伤害,一些厢军官兵立刻提高嗓门喊了起来。

    “兄弟们,我们虽然是厢军,但我们同样是大宋的热血男儿!”见兵士们有了响应,张齐贤更来劲了,他把一只手臂高高举起,随后猛的向下一按,对面前这两千厢军喊道:“辽国大军压境,企图攻取代州,眼下正是我等报效国家、报效父母双亲的时候,兄弟们,跟我一同奋勇杀敌吧,让被辽军打怕了的禁军看看,我们厢军不比他们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2章 大破辽军() 
杨荣正双手扒在城垛上,饶有兴趣的看着城墙下面的张齐贤和他那两千厢军,城下的张齐贤突然把手臂又是一扬,对他面前的厢军官兵们喊道:“厢军兄弟们,今日在城墙上,有位禁军虞侯大人,正在看着我等!他也将会与我等一同出城与辽军决战,为这位杨大人欢呼吧!”

    他这么一喊,直接把杨荣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两千厢军高高举起手中的兵器,大声喊叫着:“杨虞侯,杨虞侯!”

    面对欢呼,杨荣直有种想要冲下去狠狠抽张齐贤两个耳刮子的冲动,要和辽军作战,你带着人去就是,还非把哥给拉下水!哥当初说的可是辽军攻城才身先士卒,没说主动迎敌也身先士卒!

    心内郁闷,可又不能冷了即将出战的厢军将士们的心,无奈之下,杨荣只得朝城下走去。

    当杨荣顺着阶梯下了城墙,站在张齐贤身边的时候,张齐贤满脸诚恳的对他拱了拱手说道:“杨虞侯,这里只有你带兵打过仗,还请带领将士们击溃辽军!”

    没等杨荣回话,张齐贤又转过身,对厢军官兵们喊道:“将士们,这位杨虞侯就是前些日子率军在雁门关上,与辽军厮杀了三天三夜的杨将军!”

    他这句话刚落音,两千厢军顿时沸腾了。

    杨荣还不知道,长城上的那一战,他和潘惟吉如今在大宋早成了传奇般的人物,就连宋太宗都亲自在潘美的折子上批复了“忠勇有嘉、国之股肱”八个大字。

    当然,批复的折子被潘美给扣了下来,杨荣和潘惟吉都没有看到,自然也无从知晓这些。

    可是这些厢军官兵却不会像潘美那样将他们的功绩遮盖住,一听说是杨荣,许多官兵的眼睛竟然放着异样的光彩。

    甚至还有些人高声大喊着:“有如此忠勇的将军带领我等,何愁辽军不破!”

    城内的喊叫声传到了城外,正与辽军对峙的马正也是被闹的满头雾水。

    他刚才隐隐约约也听到了一些张齐贤说的话,什么厢军禁军的,心里估摸着张齐贤一定是在给厢军做着动员,企图使用厢军对辽军发起进攻。

    对张齐贤的这种做法,马正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