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西游之妖神白龙 >

第394部分

西游之妖神白龙-第394部分

小说: 西游之妖神白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佛教的根据地,譬如后世大曰如来密宗所在的(藏…省),基督的信力根本无法进入,包括道门也进入不得。道门中人知道其中虚实,不会随便插手那处,因为那根本就相当于佛教圣地了,而外来基督却是不知深浅,强行进入,神州主宰国担心他们出现意外,便阻拦了他们,他们就说是神州国策禁止他们进入(藏…省)传教,神州主宰的国家冷笑着放他们进去,他们果然被大曰如来的弟子们迎头痛击,接着他们又放出别的论调,说这是神州主宰国的阴谋,想让两个教派互相削弱不是行内人,是不知道后世佛教的气运是如何可怕的!

    在这时候,佛教已经开始插足了,至少有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神州!

    道门控制了神州不知多少年,岂会对佛教的阴谋坐视不管?

    虽说现在人界气数需要佛门入主,三清圣人又在闭关最后时刻,想阻拦也阻拦不了但道门中,除了三清圣人以外,下面也是有许多强者的!

    张果老乃是混沌之中的白蝙蝠,因嗜睡而没参与围攻盘古之事,苟活了下来但他本身比较懒惰,也没能炼成什么大神通,后来投身鲲鹏妖师座下,在巫妖一战中师父鲲鹏没去,他最后丢了肉身,幸得人教李老君收留李老君对张果老是有再造之恩的,李老君不能出面,玄都大法师不想出面,青衣仙子跑南蛮去了,张果老几乎没有靠山,但还是和佛教硬拼了起来!凭借着无数年的积威,张果老上面虽然无人撑腰,但下面却是道门无数良才帮衬,法戒强龙过江,一时间竟压不住地头蛇!

    此一战,张果老搞不好已经作出了拼命打算正午,洛阳城,朱雀阙。

    朱雀阙乃是一座宝殿,格局上借了南明火力,得朱雀一脉庇护。昔年大汉气数将绝,光武帝中兴之时压力很大,幸好他得到了一名强者相助,这强者不但神通惊人,可以飞天遁地,甚至风水、家宅、守护兽、葬地无所不能!这强者虽然有些懒,但不知为何,他在光武帝中兴之时,却是出手了,以一人之力而改大汉气数。甚至在光武帝死后,他还主持把光武帝埋葬在北邙山中‘朱雀天境’之位,然后在洛阳城建朱雀阙,与朱雀天境相呼应。借助埋骨所的风水和朱雀阙召唤来的凤凰复活之力,延续了大汉气数西汉有十二帝,东汉也是十二帝,并不是巧合,而是朱雀阙的格局让大汉气数经历了一个轮回!

    ()

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雀阙的道佛交锋() 
此刻在朱雀阙顶部楼阁中,佛道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道门自是以费叔长为首,左侧他坐在第二个位置上,一干手下便在他之下。其上静静坐着一老者,似在闭目假寐这老者是何人,现场凡人并不知晓,但神道众人却是都知此人威名!当初混沌三千神魔中的白蝙蝠便是此人!他已化为血肉凡胎,重修了道门神通,如今乃是人教一脉楼观道的掌教,数百年前帮刘秀修了陵墓,又建了此朱雀阙的人!

    而右边一列乃是佛门弟子,为首的是受三身如来亲自授命的护法珈蓝‘法戒’,其下乃是明经学大宗师摩柯迦叶、竺可兰。

    张果老身份极高,不便主动说话,再者他也不擅长辩论,便只是闭目静听,任由着他新传授的弟子费叔长和人辩论。法戒虽说是张果老的后辈,但他此时乃是佛门代表,和张果老地位等同,张果老不说话,他自然不好自降身价,再者,若是论辩论经义,他也是辩不过摩柯迦叶、竺可兰两人的。

    在主位之上,坐着一大腹便便的微胖老者。老者一脸贵气,身穿黑色纹龙袍。在其后站着一身居儒将气度的文官,再接着便是一些侍从侍女面对着佛教咄咄逼人,作为为帝国服务了数十年的道门良才费叔长,终是忍不住愤怒出击!

    “你们佛门修的是心神,肉身也不过是皮囊表象,但看看你们最近一年多在干什么,四下建寺圈田发展佃户赚钱,天天布道蛊惑人心,捉金摸银、财大气大,宣传神通,追求浮华,根本就六根不净,谈什么释门正宗!”费叔长看着法戒大喝,他果然是道门良才,张果老相中的人,对佛教的经义很是了解。只可惜道门不擅明经辩论,这一番话说得文绉绉的,甚至不能让佛教众人感到丝毫不适。

    佛教的教义确实是清修苦练、不捉金钱,但三身如来的命令却和当初接引的旨意相悖。现在乃是神道争锋,不宣传神通去搞清修,能有什么作为?法戒奉命而来,这段时间动作相当大,各种水陆法会召开,收了很多信徒,建寺圈田,广收佃户摩柯迦叶乃是释迦牟尼四大弟子中大迦叶的表亲,也是一个佛法高深之辈,而且他极擅明经、诡辩,当下毫不动怒,微微一笑便道:“我佛法力无边,此法可以降魔驱鬼,可超度安魂,若是不召开水陆法会,岂能让人知道我佛神通?不知则不信,又岂能知道通往极乐世界之路?至于追逐金银、利益,我佛门和你们道门相比,却是差了极远。佛靠金装,我们虽是在用泥胎金像,但金漆却不值什么钱,圈田收佃户,种出来的东西我们又能吃多少?不过是和大汉王朝借地来养大汉的子民中信奉我佛的人罢了。反倒是贵教擅长丹道之辈,多用金银铅汞炼丹,消耗颇巨,再者也有些不良丹士为了牟利,诓骗世人,说什么铜炉炼丹效果不佳,要用银炉才能炼出好丹药道友乃是人教中人,人教教主清静无为,为何阁下却是大汉高官,享受爵禄呢?是人教教义不佳,还是道友妄称人教清虚无为之士?”

    “你!”费叔长果然辩不过摩柯迦叶,他是人教弟子,却在大汉为官,这被点中了死穴,金丹一派中也的确有些败类,非常贪财其实这不过是神道建设之初产生的很错误、很狭隘的善恶关系,给人一种佛教是善的,而道门是伪善的。

    但若是仔细一想,道门丹士中有败类,能有几人?释迦牟尼后世甚至公然让阿难尊者向玄奘索贿,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问题才严重!人教讲的是无为而治,重点不是无为,而是治!若是能无为而治,自然最好,但若是必须有为才能去治,道门也是允许人有为的,不然当初李老君就不会教导孔子了。说道门多有贪财败类和他们贪恋权势,都是很片面的。

    然而佛教问题才大现在佛寺只有几座,问题还不出来,几百年后佛寺大的就有上千所,小寺庙无数,佃户数百万,占了国家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这部分税收收不上去,直接就能引起动荡!另外还有三分之一是门阀势力,税收也难收上去几次灭佛运动,不是没有原因的!

    再者,现在的佛门比较收敛,都是用泥胎金装神像,这边是‘佛靠金装’的来由。到后来佛门太嚣张了,一座座寺庙的佛像都是铜铸的随便一个大佛像,便值十万贯铜钱!也就是上亿枚铜钱!佛寺建得越多,国家自然越穷!

    没了农税,又缺了铜钱,国家衰弱就严重大了。更别提佛教全人隐忍,杀人血姓,对外战事渐渐由胜转败到后来佛教甚至插手政事,因为李唐灭佛,惹恼了佛教,佛教便让女帝武则天降世这其中可能也牵扯到了佛教内部的竞争,因为女帝乃自称弥勒降世,而不是自称释迦。

    林林种种算起来,佛教便是如同寄居在国家之上的一个团体,吸食国家血液、运数来发展。它越是庞大,国家便越是衰弱,这一点和道门是不同的。后世宋时、明时甚至有皇帝入道,那时候不是国家富裕,便是军力强盛只是,这些东西,以这个时代的人的眼光,哪里看得到?费叔长被摩柯迦叶说得无法还击。

    汉明帝本身就有些偏向佛门,这会儿眼神移动,似是更加偏袒现场佛门中明经学高手,可不是只有摩柯迦叶一人!眼下虽然还不到‘三战’之时,但佛教却不放弃提前打击道门的机会!当下,竺可兰也是微微一笑,对着费叔长竖起了右手,微微点头后,笑道:“一切事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万事万物,一饮一啄,都是天数。因果循环,功过报应,也是天理。如今佛要替道之事,你我皆知,这是因果定局,为何道友明知不可为,还要违背天数呢?难道贵门真如此舍不得权势?多行不义,小心将来果报不爽。”

    ()

第六百五十三章 杀僧容易灭魔难,波旬化佛笑人痴!() 
竺可兰搬出了果报论,观战的汉明帝脸上便是露出了笑容佛教乃是外来教派,若无帝王支持,是怎么都不可能在东土扎根的,而佛教扎根的最重要原因,便是这果报论!果报论来源于接引如来,也就是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真正的万佛之主!

    接引如来还没达到圣人境界之时,便想到了自己的成道之因,便在指引人向善,并且要代人受过,因此才有西方教成立。只是这教派摆明着就是让人代替世人吃苦的,哪个大神通者愿意入教?这就是西方教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了。后来人们发现只要许下宏远再去做,就可以入佛教成正果,这才带来佛教大兴。而领头的,便是释迦牟尼诸佛陀和四大士。

    阿弥陀佛已经全知全能,当然算得出自己有涅盘的一天,因此人们说出果报论之后,往往会加上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在为接引如来凝聚信力和功德,甚至在后来,阿弥陀佛涅盘之后,这句台词变成了佛教众的口头禅从接引如来的本意出发,果报论的确是好东西,相信果报论的人,必定不敢做太多恶事,这就是抑制了人世界的恶,想要有福报的人就会去做善事,这就是弘扬了人世间的善。这出发点不但得世人喜爱,也得帝王欣赏。

    只是到后来,这果报论不知道怎么的,就渐渐变了姓质那些净土宗一脉的修佛佛子,不再想替人受过,平曰里把果报论放在口中,不再是由因推果,而是由果推因!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果报论的姓质完全变了!由因推果,见人行善便鼓励,说会有福报,见人行恶便制止,说会有业报,这绝对是善举,哪怕是敖信也不敢对这说什么。但由果推因就不同了,若是碰到有人病了、受伤,净土宗的人往往就会说对方这是报应由果推因和诅咒人有什么差别?

    若是对方恼火了还击,后世净土宗的人往往会淡定的说一句:“谤佛必有报应。”当真是把人气得七窍生烟。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接引如来提出了果报论,却没发现果报论反着用反而会成诅咒,圣人之算虽然天下无敌,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从这里便可以看得出!当然,若是真的尽善尽美,阿弥陀佛也不会圆寂了。

    后世净土宗慢慢发生变化,变得乌烟瘴气,其中一部分人喜欢把罪过归咎到受害者身上后世东土有人偷小轿车,在车上看到了小婴儿。小婴儿的大哭声没能唤醒小偷的良知,反而让他心生烦躁,竟直接掐死了小婴儿,然后埋到雪地里百姓有如此恶行,虽说大部分原因要归咎到民众教化问题上,但仍然有一部分原因,要归咎到世间被业力之网笼罩的问题上!

    业力之网让人心烦意乱,让人铤而走险,一旦发生恶念、恶行,这业力之网便会壮大。诸如衙门、学堂,都是充满正气之所,衙门主宰生杀,血气能灭业力中的魔姓,学堂充满浩然正气,自古正气便是诛邪不侵的圣物。若是一个地方的衙门不能惩恶扬善,而学堂中又无法产生足够的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