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时空走私1859 >

第465部分

时空走私1859-第465部分

小说: 时空走私185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华元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信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贵金属货币了,而是一种具备信用的国家货币,跟中华帝国整体信用是绑在一起的。

    现如今,整个中华帝国各方面都是欣欣向荣,从百姓到官兵。各阶层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需要的是更多的货币以增加流通,而不是货币紧缩。

    因此,在这种各方面大跃进的背景下。才增发了十倍的纸币,在李永吉看来是小家子气了点,甚至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货紧缩状况了,要按照李永吉的本意,应该增加更多的纸币才行。

    不过,后来李永吉觉得。如今毕竟老百姓还是更认可贵金属货币,很多人拿到纸币后,第一时间都是换成银币式样的华元,而不是继续持有纸币,只有那些大商人。为了交易方便才大量使用纸币,但很多也都是直接走银行的支票,用纸币的不多。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永吉才同意了沈世明的谨慎增发政策,也就是不滥发纸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但是,虽然没有滥发纸币,但因为有国外大量源源不断的贵金属输入。加上整个经济都在强势发展,所以通货紧缩状况并没有出现,国内依旧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

    本来。由于各行各业都在大发展,国家的税收也越来越多,正常来说,沈世明是不担心收入问题的,可由于国防军的维护费用越来越高,用兵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毕竟很多自治省都出现了暴乱,再加上教育支出以及医疗支出都开始大增。光靠原先那点税收完全不足,再加上一些贵二代开始攀比富贵。影响太坏,所以才让沈世明开始了打土豪运动,也就是向皇产开刀的举措。

    虽然向皇产开刀,是得到了李永吉本人赞同并支持的,毕竟李永吉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多相关产业受惠太高,的确应该向国库多交点钱。

    毕竟国库要管的范围比李永吉的私库要广,不说国防军跟公务员薪水了,像教育跟医疗建设,也都需要官府增加投入。

    虽然中华帝国的教育与医疗建设,都是归国务院负责,分别归属教育部与卫生部,是正经的国务院机构。

    因为李永吉的命令,中华帝国虽然建国时间很短,可在教育跟医疗上的投入却很高,甚至为此把土地收入都直接补贴进这两个部门了,也就是用土地税养教育跟医疗。

    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教育系统跟医疗系统刚开始建设,还没什么大问题,可等时间一长,教育跟医疗的需求几乎就是无底洞,投入多少钱进去,就吞进去多少,到最后连土地税也不够了,各地打过来的请求资金建设学校跟医疗所的报告却越来越多。

    稍微一查,就发现这两个领域果不其然出现了大范围的**,而这些**的源头,都是那些跟皇产沾边的人,可以说目前帝国内部的**巨头,都在皇产里面,也只有皇产这个日进斗金的大机构,才能在依旧穷困的中国里面产生如此多的**群体。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住**的滋生,同时也是为了给国库增加财政,扭转一开始的失误,所以李永吉授意沈世明向那些皇亲国戚开刀,而这些皇亲国戚呢,几乎都是李家跟王家的各种亲戚,以及这些亲戚的亲戚。

    可惜的是,李永吉的老爸,也就是太上皇李正祥却不领情,居然认为这些人才是皇室的基石,认为稍微有点**也无伤大雅,或者说,就算要反腐,要向那些皇亲国戚开刀,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而应该在政权更稳定,李家江山已经牢不可破之后再动手不迟。

    然而李永吉并没有听老爸的,依旧让沈世明开刀,结果呢,李正祥认为这不是自己儿子的错,是沈世明的错,更是自己儿媳,也就是皇后的错!

    因为种种的误会,加上一些家里面常见的婆媳矛盾之类的,让越来越敏感的的太上皇走入了歧途,居然聚合了大量皇亲国戚,开始用各种方法对抗国务院,抵制所谓的税务改革运动,拒不向国库缴纳新税!

    没办法,李正祥可以不跟儿子打招呼,仗着身份耍无赖,让收税人员无可奈何,但沈世明就不一样了。

    沈世明又想多收钱,又不想什么事儿都告御状,于是干脆就有选择的动手,对一些后台不是那么强硬,跟皇帝关系不是那么近的人,直接就出动警察强制收税,对那些跟皇帝关系比较近的,则暂缓动手,反正就是打弱不打强,打苍蝇不打老虎。

    一来二去,后党跟亲党的矛盾越来越大,但后党跟亲党呢,却都憋着劲儿不跟皇帝李永吉告状,直到出现了一起大规模暴力抗法式的恶**件,军队跟中央情报局都开始插手,事情闹大捂不住了,李永吉亲自打电话过问,他们才分别给李永吉诉苦,各自指责对方,也让两党之间的矛盾正式激化!(未完待续)

第三五零章 自己作死() 
所谓的恶**件,是指1863年十月底发生的一件械斗事件。

    事情的起因只是中央的税务人员前去一家名叫淮阳盐业集团总部收税,结果那个盐业集团老板拒不合作,那税务人员也年轻,经不住对方的冷嘲热讽,二话不说抓住了那个老板,打算先抓会税务局衙门再说,谁知道这种行为一下子就惹了马蜂窝。

    那家淮阳盐业集团的老板叫王天二,原来在满清时代就是贩私盐的亡命徒,后来看到精武军强势崛起,仗着跟李永吉的外公王天重沾亲带故,算是王天重的远房堂侄,结果就拉了一帮人去投奔当时的精武镖局,而王天重呢,当时也急需扩大势力跟影响力,加上那个家伙也多少有点影响力,于是就收了下来。

    后来,新朝建立的时候,这个叫王天二的家伙也十分的卖力,虽说前线打仗的事情用不着他,但搞搞情报,玩玩策反,还是十分有用的,为精武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就这样,因为有一些功劳,加上十分会做人,不断的孝敬王天重跟李正祥,新朝建立以后,他就在淮阳一带弄到了几个盐场,还成立了盐业公司,算是皇家企业,也就是皇字号的华夏盐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而华夏盐业集团呢,背后的大股东是太上皇李正祥,正儿八经的皇企,所以能挂靠华夏盐业集团,成为下属子公司,又跟太后沾亲带故,这个王天二在当地好歹算是一方人物了。

    有这么多层关系,扬州当地的人都对他比较敬重。或者说惧怕,慢慢的,这个王天二也就胆子越来越大,成了扬州本地的一霸,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他还有一支五百人的家丁武装,武器装备都跟国民警卫队是一样一样的,连大炮都有。

    之所以能这样,也属于李永吉的疏忽,因为他建国之后,可能是受前世某些喷子的影响。并没有立刻颁布禁枪令,相反,民间如果想买武器,只要给足钱,身份也没问题。还是可以随便买到的。当然,能买到的武器,只能是马鞍山兵工厂自己生产的武器,现代武器是绝对买不到的。

    由于建国不久,国家刚从动乱中结束,所以很多地主豪绅大都向马鞍山兵工厂订购武器,来组建武装家丁。一开始,这的确是有现实需求。毕竟帝国新建,各地流寇很多,尤其是前清以及前太平军的败军。基本都分散到各地成了绿林强盗,没有点武装护院,安全问题的确堪忧。

    但是,自从百万国防军计划开始正式实施之后,这些军队经常会借着剿匪的名义去练兵。

    帝**队自精武军起,一直没有什么劣迹。再加上李永吉带领下的国家的确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所以深受民众爱戴。当地百姓听说国防军去剿匪,都会全心全意的帮忙。小忙不说,通风报信是绝对没问题的。

    有了地方民众的支持,这些剿匪的国防军经常比当地土匪还耳目灵活,加上武器更先进,人数更多,组织力更强,因此当地土匪根本就不是对手。

    另外,沈世明当上首相之后,为了尽快肃清各地匪患,让东西南北的交通彻底变的安全畅通,又加入了不少怀柔政策,也就是说当地的土匪武装不管以前属于什么势力,只要劣迹不太大,又是真心悔过,肯去当地建筑队做三年免费劳工,以资助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之后就可以还你自由,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虽然还要做三年苦力,条件不算多好,但面对国防军的强势,加上民心思定,很多土匪也都同意了这个所谓的招安政策,就算有个别大头目因为劣迹太严重,而不想接受招安,可耐不住下面的人不乐意啊。

    因为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朝廷势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又赢得了民心,对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毕竟朝廷在发布招安令的同时,也下发了最后通牒,说限期不主动投降的,大军一到,甭管你罪大罪小,一律枪毙,而且株连三族!

    没错,对这些土匪,沈世明的政策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招安与清剿同时进行,其中清剿是主要的,招安是次要的。

    反正沈世明算是看明白了,就算不让那些国防军剿匪,他们平时训练的强度也不小,消耗的弹药,吃掉的各种补助一样不小,反倒不如让他们去剿匪。严格算下来,剿匪期间的各种弹药的消耗啊,还有其他补助之类的,反倒比自己训练还便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剿匪作战比平时训练的费用还低的情况,就跟国防军目前的待遇有关。

    如果不是战争时期,这些国防军都要按照标准伙食去做,训练则按照大纲里的要求训练,反正打靶之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强度很高。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如今帝国的武器弹药,国防军的装备基本都是自产,但因为工业体系的问题,自产的弹药跟武器相比现代进口的武器,性能更差,成本却更高。

    所以说,一旦按照训练大纲的做法去训练,消耗的弹药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会增加士兵的熟练度,可很多国防军是义务兵,不是志愿兵,也就是说三年后就要退役,转做预备役的。

    可是,就算是义务兵,训练强度也是按照大纲规划去训练,但义务兵的数量可多啊。这人数一上来,各种但要消耗是蹭蹭蹭的往上涨,军队不管别的,反正必须保证弹药补给之类的不缺,少了东西就去订购,可订购的钱呢,可都是国防部出,国防部没钱,又开始问财政部要钱,财政部不敢不给,可看到每个月都递增的军费。也是头疼的要命,最后也只能是找到首相沈世明。

    沈世明发现这样下去也不行,就开始召集财政部跟国防部的人开会,商讨军费问题,问是不是有什么对劲之类的。

    讨论的结果。就是军费递增本身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出在百万大扩军这件事本身。

    事实上,也是因为百万国防军刚开始,弹药消耗才这样缓慢递增,原因是新兵的增加数目是有限的,而且新兵的射击强度也是由弱到强。

    换句话说。现在的递增只是个开始,以后随着新兵数目越来越多,新兵服役的时间越来越差,射击强度越来越高,这种弹药消耗的数目会更加庞大。

    这个时候呢。沈世明还没有想到对皇室企业的边缘企业或者挂靠企业开刀,所以财政还相当吃紧,因此就要下面的人想办法,可大家也没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