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时空走私1859 >

第24部分

时空走私1859-第24部分

小说: 时空走私185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格呢?洋枪的价格呢?多少钱一条枪?”

    “这个还不好说,但保证比洋人自己花钱买还要便宜!”

    “哦。”王三武皱了下眉,“那么,你接下来就是要继续卖那个镜子了,卖镜子的话……”

    “咳咳!”听到对方已经开始替自己打算起做买卖的事儿,李永吉连忙打断他,“我说二舅,这做买卖的事儿你就别担心了,我已经找到门路了,保证能赚大钱,你就别操心了。”

    “也是,忘了你跟以前不同了。”王三武笑了笑,“看来,你这团练是真的打算办好,而且要大办了?”

    “那是肯定的!你真以为我心血来潮啊。”

    “那么以你的估计,你这个……呃,精武营,打算招多少人?”

    “暂时先少一点,就这两百来人。”李永吉道,“我这是给自己弄个保障,等有了这批人保护我,其他阿猫阿狗的也就不能随便打我主意,然后我就可以安心的做我的买卖。等我的买卖办起来,一切顺利的话,我敢说,不出三个月,我就能拉起一支最少五千人的人马,而且人人用上洋枪,还要配上数目足够的洋炮!”

    “五千人?人人用洋枪,还有洋炮?你能弄到洋炮???”

    “那可不,洋枪都能弄来,洋炮算啥,而且保证是跟洋人的一样,甚至更好的火炮。”李永吉笑了笑。

    的确,在现代社会的中国,要说搞仿制火枪是比较敏感,但要说弄点仿制19世纪的火炮,那真的是不要太容易,因为那是可以当工艺品名正言顺发卖的。

    根据张信达所说,欧美有许多战争发烧友,他们买的19世纪的复古火炮,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就算在中国本土,也有很多人买复古火炮当摆设的,而且还是能公开放置的,比如很多夜总会门前,就摆着不少仿中世纪或者19世纪的真火炮。

    “此言当真?”王三武忽然严肃起来,“永吉,这可是大事儿,不能儿戏,你得考虑清楚了再说!”

    “当然是真的。”李永吉道,“怎么,不信啊?”

    “呵呵,的确很难相信。”王三武摇摇头,“这洋枪洋炮可是难买的紧,洋人轻易不会卖这些好东西给咱的,就算给,也是一些用过的次货,且数量不会太多。你要是真能弄到五千条洋枪,还有洋炮,那,那,别的不敢说,就凭你这只队伍,稍微一训练,那战力绝对是咱大清朝独一份的!”

    “那这样。”李永吉笑道,“你要不信,咱们打个赌。要是我能在三个月内弄出来五千条洋枪,招募起五千人,你以后就听我的,弄不出来,我就听你的,如何?”

    “哈哈哈,有意思!”王三武哈哈大笑,“好,我就跟你赌了!”

    “呃……”看到对方这么容易就答应,李永吉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二舅,你不会是一开始就打算跟我一起混团练?”

    “哼。”王三武看了李永吉一眼,接着就叹了口气,“我也不瞒你,的确如此。”

    “那你县里的衙役不干了?你好像是正式的衙役,是正式工啊!还是个副班头,不干的话,不可惜么?”

    “有什么可惜的。”王三武撇撇嘴,“不过是个小小的衙役,就算是当了马班的副班头,又能有多大出息。其实我就是在顶我爹的班而已,要不是我爹,我才不当这破差事呢。”

    “哦。”李永吉听到这里点点头,这才想起来,这王三武的职务是家传,也就是说,王三武的老爹,自己的外公,过去就是一名衙役,还是一名捕头,后来外公老了,就把职务传给了王三武,所以王三武当捕快,是典型的子承父业。

    再论起来,当初这王三武跑到他二姐,也就是自己家里混吃混喝的原因,就是不满他老爹给的差事,后来好像是实在躲不过去,外公装病,外婆苦求,他才无奈回去当衙役的。

    “你跟我干我当然求之不得。”李永吉顿了顿道,“但是外公他……”

    “不管他!”王三武一挥手,“等我跟你把团练办好了,做出一番大事之后,他说什么也就不重要了!”

    “我不是担心你。”李永吉笑了笑,“我是担心外公找我麻烦,毕竟这事儿在别人看,是我拐带了你啊。”

    “放心,他不会。”王三武笑了笑,“知子莫若父,我是什么脾气,他最清楚……好了,总之你不用担心别的,还是赶紧带我去看看你招来的都是些什么人。既然我说了要帮你,就得好好给你把把关。你那个待遇可是老高的,月钱二两,包吃包住,别说绿营了,八旗兵也不过如此了。你给的这么痛快,我得看看这些人里有没有什么浑水摸鱼的家伙,要有的话,还是趁早开了的好!”

    “嗯,好。”李永吉点点头,“不过你先等一下,我先叫人过来把武器挨个发下去,等他们拿好武器,再列队集合听我们说话。”

    “发武器?现在?”

    “是啊。”李永吉理所当然的道,“现在我的团练资格也拿到了,暂时也没必要留在这里了,毕竟这里的租金很贵,按天算的。所以我打算现在就都发了武器,然后说完话就离开这,回老家去。”

    “武器别忙发。”王三武劝阻道,“你这些人才招募不久,实话说都是奔着你的待遇来的,根本就没多少忠诚科研。所谓人心难测,你这些武器都太好了,每一件都价值不菲,不说那精巧至极的弓弩,就连那些大刀长矛,恐怕每一个卖出去都得值不少银子。你要是现在就发下去,恐怕真会有人偷偷给卖掉然后逃跑的。”

    “不会?我给他们的待遇可是很高的,一个月二两银子,还包吃包住,他们会放弃这种待遇跑路?就为了这么一两件武器?”

    “你以为呢。”王三武撇撇嘴,“你说的那些待遇再好,也是要最少一个月之后才能见到的,在这之前谁知道你要带他们去哪儿?可这些武器就不同,卖掉的话立刻就能见钱,你觉得有几个人相信你所谓的好前程?”

    “说的也是。”李永吉同意道,“那你的意思是,武器不发了?”

    “对,不发!”王三武点头,“不发兵器,人心还可以慢慢收拢,发了兵器,人就不好带了。等到了你的地头之后,先让他们拿木杆长矛训练一下,养一个来月以后,再根据情况,不合格的立刻开掉,合格的人再发真家伙,那就稳妥了。至于开掉人,哼,这年月,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你的待遇这么高,不愁招不到合格的人!”

    “好,听你的。”

    “那走,你不是还要去视察你的队伍么?我跟你一起去,帮你压阵。等这边完了事儿,你再等我一天,我回去辞了差,再找几个兄弟一起过来帮你。”

    “你还要叫人来?”

    “那当然。”王三武道,“都是我几个混熟的兄弟,早就腻歪衙役这差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现在有了你这么个好去处,不能忘了他们。放心,他们也都很有本事,只比我稍差一点,绝对能帮到你。”

    “嗯,好。”李永吉点头,“咦,舅舅,我忽然寻思过来了,你早就盯上我了,早就打算跟我去干团练?”

    “哼,才看出来啊。”

    “你是什么时候打算跟我一起干的?”

    “嗯,就在你说你成了那什么全灵教在咱这的分舵主的时候。”

    “你真的相信我说的那些?”

    “怎么,你先前说的那些都是在骗我?”

    “那倒不是,只不过,我自己也觉得自己之前说的太过……呃,离奇,可你怎么就不怀疑一下呢?”

    “离奇?你说的再离奇,能有你个乳臭味干的小家伙居然背着父母自己办起了团练,自己拉起了这么多人,还弄了这么多稀罕武器离奇?有了这些,就算你说你是太上老君下凡,我也先信了再说。”

    “这倒也是。”

    “行了,废话不说了,赶紧给我点银子。”王三武大手一伸,“我是无所谓,不过我几个兄弟得给家里一个交代。你给普通兵的待遇都那么高,可以比八旗兵了,给我那些兄弟的安家费可不能少了!”

第二十六章 立足青浦县() 
视察队伍并没什么惊喜,毕竟李永吉招募的这批人过去都是普通百姓,主要人群都是在青浦县城里各行各业打小工的破产农民,也就是所谓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这样的人群,虽然比一般贫民识字要多,见识要广,体魄要好,但也多有一些奸猾习气,再加上在李永吉手下当差的时间又不长,所以能排好队,能不在私底下大声喧哗,已经是相当难得了。至少李永吉觉得这些人比后世刚开学的中学生要守规矩的多,起码当李永吉走上台的时候,全都闭上嘴不说话,而不是像后世中学生那样,你在上面慷慨激昂的大讲,他们却在下面窃窃私语的小讲。

    不过,之后王三武带过来的几个人,却让李永吉感觉到了一丝意外,觉得之前给王三武的银子一点也不亏,还大有赚头。

    王三武一共带来了五个人,全部都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年,身份都是青浦县的衙役。

    年龄最大的一个叫张威,今年三十岁,因为脸上有几个麻子,人送外号张麻子,职业是普通带刀捕快,也就是带着腰刀巡视青浦县街面的那种捕快。据说他刀法很不错,以刀法论,号称本县第一,可惜为人木讷,加上长相又因为麻子的缘故比较不讨喜,所以一直没得到重用,到现在还是个普通捕快。

    周达,今年二十六岁,原本的职业是青浦县监狱的狱卒,为人精瘦,十分的活泼好动,还十分的嘴碎,一看就耐不住寂寞的,也难怪不乐意干狱卒。

    林春生,二十三岁,是一名站班衙役,也就是县令老爷过堂审案子的时候,他们站在一边帮着喊威武,听命给人打板子的那群人。毫无疑问,整天喊堂威,林春生的身材虽然不起眼,但嗓门是这群人里最大的。

    最后两个人叫江云跟江海,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江云是大哥,江海是二弟,都是才十七岁的年轻人,也都是白脸的小帅哥,他们跟王三武一样,都是马快,也就是骑马的捕快。他们俩都是王三武的铁杆手下,一般来说王三武去哪儿,他们哥俩就去哪儿,算是王三武的粉丝。

    一问才知道,这几个人跟王三武一样,都是世代衙役出身,也就是说,这几个人实际上全部都是正式工,而不是那些扩编人员,大多数从爷爷辈就是衙役。

    按说衙役正式工也算不错了,要在后世,那就是世袭的正规公务员待遇,多少人为了这么个铁饭碗抢破头,实在很难想像他们放弃这个待遇,而去一个团练,也就是民兵队里当差。

    不过转念一想,所谓世易时移,后世的太平盛世,自然是旱涝保收的公务员吃香,可在这乱世,一个衙役根本没啥前途,因为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很难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就算官府让你考,你过去的身份也会对你的科举之路造成阻碍。简单说,官场中人天然就歧视他们这些衙役出身的人,普通老百姓呢,又天然就惧怕这些人,虽然他们比一般人有点小油水,但真要算起来,他们的地位比后世的城管还不如。

    名声不好,前途狭窄,所以,通过军功来博取功名,进而改变人生轨迹,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