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监狱故事 >

第4部分

监狱故事-第4部分

小说: 监狱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余刚说道,“我干出租车这一行,碰到了几次类似的事。我鼎力相助过处在危难中的公安干警、同行和素不相识的姑娘,自己多次受伤。事后,一些好心人劝我不要管了,他们劝我‘小心把命搭上’。八十多岁老母亲也劝我不要管了。说实话,我也曾动摇过,但转而一想,这种事情如果大家都不管的话,那这个社会将会怎样呢?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能为了嫌钱就什么都不管,人要有信仰,要有追求,要主持正义,扶正祛邪!”

吴记者笑道:“你现在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了,有什么感想吗?”

“我没想到会当英雄。”余刚很爽直地说道,“我觉得,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做了些什么错事,只要他改过了,只要他为人民多做好事,党和人民就不会忘记他,他也就会赢得社会的尊重!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

吴记者试探着问:“说句实话,当面对歹徒时,你怕不怕?”

余刚很坚定地说:“我不怕!说句实话,对坏人坏事,就要敢管敢斗。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所以我真的不怕,我还是那句话,路遇不平我就要管……”

※ ※ ※ ※ ※

几天后,《新生导刊》以“一身正气斗凶顽”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报道了余刚见义勇为事迹的前前后后。文章最后写道:

“余刚没想到会当英雄,但他那勇敢的行为却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大墙内痛改前非,上新岸见义勇为。余刚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时代正气歌。他是全体服刑人员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生活当中每天可以看到的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正是在这个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强音!”

文章发表后在监狱内引起强烈反响。

清河监区第二监区一分监区的民警在收到报纸后,还组织犯人认真学习,进行了讨论。服刑人员无不对这位“坐过牢的英雄”感到惊奇!

※ ※ ※ ※ ※

半年后。

清河监区狱政科花科长和曹指导员、汪队副到白湖监狱入监监区接收新犯人,在例队点名时发现:一名新犯人的名字叫周浩。

周浩等十几名新犯人被带回一分监区,他们将进行一个星期的入监培训。除了白天的队例训练外,晚上则主要学习监规队纪。

周浩捧着《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背诵道:

“第六条,服刑期间严格遵守下列纪律:(1)不超越警戒线和规定区域、脱离监管擅自行动;(2)不私藏现金、刃具等违禁品;(3)不私自与外界人员接触,索取、借用、交换、传递钱物;(4)不在会见时私传信件、现金等物品;(5)不擅自使用绝缘、攀援、挖掘物品;(6)不偷窃、赌博:(7)不打架斗殴、自伤自残……”

正文 第四集 冤家路宽(下)
(更新时间:2006…6…23 10:25:00  本章字数:4205)

清河监区第二监区。
入狱后的周浩一直对“多管闲事”、“害他坐牢”的余刚怀恨在心,并视他为心目中的仇人。这天,趁监舍无其他犯人,他对刊有余刚先进事迹的《新生导刊》狠狠地砸了一拳!他在心里骂道:“妈的,要是再让我见到你,非把你碎尸万段!”

不多久,一分监区的犯人都知道了周浩与余刚的关系,他成了第二监区的“名人”。

同犯们有对他无所谓的,有好奇的,也有戏谑的。有的还笑道:“嗬,哥们儿,你现在是明星了,真牛B!”

周浩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情绪十分低落。

※ ※ ※ ※ ※

一分监区值班室。

这天,汪队副又找周浩谈话,进行开导:“你应该面对现实。你不应该对余刚怀恨在心,这样很不利于你的改造。试想,如果你的行为人人都不管的话,那这个社会将会怎样?”

周浩低下头,沉默不语。

汪队副不到四十岁,也是警校毕业。他目光犀利,处事果断,一双剑眉和宽阔的前额带着沉着而刚毅的军人气概,他同样身材高大,令人望而生畏。犯人曾私下议论道:“即使苍蝇飞过汪队副的面前,他也能分出公和母,可别在他面前耍花样!”

汪队副接着说道:“余刚也是个曾经坐过牢的人,他今天能够成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成为受人尊敬的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为什么?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送你一句话:谁承认了自己的罪过,谁就能得到宽恕……”

周浩心想:你这都不过是说教而已,他破坏了我的好事,害得我坐牢,我能不恨他吗?

※ ※ ※ ※ ※

第二年的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这给了周浩很大的震动。

这天,得知母亲来会见,他来到会见室。隔着玻璃,他看到了蓬头垢面、失魂落魄的老母亲,不禁悲从中来。

原来,母亲在探监的路上,被一帮车匪路霸给抢劫了,已身无分文,是步行几十里才来到第二监区的。

听完母亲的哭诉,周浩气得紧握着拳头,骂道:“他妈的王八蛋!不得好死,等我出去,非扒了他们的皮不可!”

母亲看着他,默默不语。她忽然想到,自己的儿子不就是抢劫吗?难道这就是报应吗?

周浩似乎也感到了什么,不知再说什么好。

母子俩拿着话筒,痛哭了一场……

会见结束,见周母已身无分文,在场的民警捐出一百多元,给她凑足了路费。徐警官还帮她买了些吃的,并送上了车。

※ ※ ※ ※ ※

晚上,曹指导员把周浩叫到值班室里再次进行谈话。

谈话是分监区民警每天必做的事。每周要找几名犯人谈话、谈多少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监狱为了解犯人思想动态,稳定监管改造秩序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一分监区的民警每人每周找犯人谈话一般都在四次以上。曹指导员已记不清自己找过多少犯人、谈过多少次话了,不过这一次可以说是他的经典谈话之一。

曹指导员问道:“你老母亲这么可怜,那些抢劫犯可不可恨?”

周浩答道:“当然,该千刀万剐!”

指导员:“要是被抢的人跟你母亲一样可怜,那么别人会怎么想?”

周浩:“那,那肯定跟我的心情一样!”

指导员:“你现在知道抢劫有多么可恨了吧?那你为什么要去抢劫伤害别人呢?”

周浩:“这……我……”

指导员:“如果这时有一位像余刚那样的见义勇为的英雄,那你母亲将会怎样?”

周浩:“这……”

指导员:“你现在还恨余刚吗?”

周浩:“……”

※ ※ ※ ※ ※

通过几年的法律和监狱政策的学习,周浩对自己的犯罪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也逐步认识到自己受到法律的处罚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尤其是面对同犯们学英雄的热潮,周浩渐渐地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了可耻。

“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慢慢地,周浩对余刚的仇恨也与日俱减。他也参加了学习,他在学习心得中还这样写道:

“通过监狱民警的挽救教育,通过向余刚学习,我感到了惭愧。我不该怨天尤人,更不该对英雄一直怀恨在心……”

※ ※ ※ ※ ※

五年后——

这一年,《新生导刊》开辟了“大墙内外鸿雁传真”专栏,刊登了许多犯人和亲属之间的信件。这些信件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服刑人员给编辑部去信,畅谈了读后的感受。

周浩也被这些信件所感染,特别是其中一封犯人写给受害者的忏悔信,使他看后深受震动,感触颇多,他被这名犯人的勇气深深打动了:

“……我知道,我没有理由向你解释,更无颜求你原谅,我也知道向你只说‘对不起’不够分量。不瞒你说,我曾发过誓:如果哪一天你能原谅我,我愿意在你面前下跪!……而今,我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洗刷灵魂的污垢,用积极改造来弥补良心上的愧疚。我已多次受到表扬和记功奖励,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向你证明:我不是一个永久的恶人……”

看着看着,周浩萌发了给余刚写信表示忏悔的想法。

可是,他不知道余刚的地址,不知信写好后发往哪里。想着想着,他猛然间想到了《新生导刊》的吴记者:“对,就写给吴记者试试!”

※ ※ ※ ※ ※

《新生导刊》编辑部。

这天,吴记者上班后,收到了周浩的来信。看完信,觉得很有意义,于是在转交给了余刚后,还复印一份,发表在《新生导刊》的“大墙内外鸿雁传真”专栏里:

“尊敬的余刚先生:我叫周浩,见到这个名字,你也许还有印象。你成了英雄,全国人民都在向你学习;而我却成了令人不耻的阶下囚……我的犯罪不仅对你和他人的伤害太大,同时也给我父母和家中亲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我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如果不是你遏制了我的犯罪行为,也许我对父母的伤害会更大。天下没有后悔药,过去的只有用劳动的汗水去洗刷……余刚先生,我现在改好了,已由法盲变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特殊公民,还掌握了生产技术,担任了生产组长……我心中一直想着如何向你忏悔。因为我今后还要做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见到你,当面向你忏悔和道歉。我将用你的精神鼓舞我走好下半生的人生道路。余刚先生,你能帮我实现我的愿望吗?”

※ ※ ※ ※ ※

余刚看到信后,当得知周浩表现较好并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和获得减刑时,他非常高兴。几天后,他给周浩写了封回信,送到了《新生导刊》编辑部。

吴记者也将此信在“大墙内外鸿雁传真”专栏里发表了:

“周浩:你好!得知你在清河监区的改造情况,还受到了减刑,我为你感到高兴……周浩,如果你能从内心深处过好认罪关,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影响和危害,那么你就会在思想和劳动改造中以十二分的力量投入进去,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你要珍惜党和政府给你的学习和改造的机会。你还很年轻,你的前途还是美好的……在我干了一点好事的时候,人民政府就及时地给予表彰和奖励,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的政策的英明伟大……希望你收到信后,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争取早日回到社会,回到你亲人的怀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望不断听到你的喜讯。”

※ ※ ※ ※ ※

余刚和周浩的通信发表后,在清河监区第二监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时间“英雄与囚犯”的故事再次流传开来,成为服刑人员议论的热门话题。

许多犯人议论道:“余刚真的会来吗?那就不是冤家路窄,而是冤家路宽了……”

曹指导员接到吴记者的电话,得知余刚已答应去监狱看望周浩。

曹指导员问道:“我们分监区下个月要召开服刑改造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周浩也被评上了,能不能请余刚下个月来呢?”

吴记者答道:“应该可以!”

※ ※ ※ ※ ※

金桂飘香,凉风消暑。

一辆警车向白湖监狱方向开去,车上坐着的正是余刚和吴记者。

余刚还特意买来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灵小语》、《公民常用法律手册》等书籍和许多水果。

曹指导员等七名分监区民警在第二监区门口迎接。

大约下午四点多钟,周浩被民警带到会见室。

见到余刚,周浩既感到惊讶,又感到羞愧和不安,他激动得一时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