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匪王 >

第70部分

超级匪王-第70部分

小说: 超级匪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大家听的是大气都不喘了。”

    “那我下午也去听听。看看是不是有你说的那样好。”

    “当然了,比你这个历史系的高材生还要说的透彻。”

    等到下午,江水柔一进礼堂就发现,居然会座无虚席了。原来的空位置已经都坐满了。他就纳闷儿了。这是干什么呀?我这又不是公开演讲。错了可不负责任的。不管它了,还得讲完不是?也不能半途而废的。

    “大家安静,我接着上午得讲。上午我们讲到了秦始皇,在这里,这是个历史时期的最重要的阶段。不光是他统一了中原。统一了度量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大家人所共知的焚书坑儒。灭绝掉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尽然会达到万年之久。一个极其可拍的漫长岁月。”

    这里有湖师大历史系的同学或老师吧,我建议你们能否深入地将这个历史阶段的事情弄个清楚。

    秦统一六国之前,三苗部落定居在了楚国地界之内。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将蚩尤部落遗族称为苗族的呢?我想,根据史书的记载,应当归纳为,蚩尤所统领的部族为神农氏部落,主要的生产劳动就是农耕。

    我想有关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大家人所共知,但是有关神农氏尝百草,不应当单纯的归结为,是在寻找草药,其实是为了寻找适合人类,生存下去的五谷杂粮作物。那也都是禾本植物么。

    关于草药之说不过只是捎带着的副业,偶尔发现。不过也由此找寻到了大量的药物。这也就是为什么苗医善事生药的原因。

    苗者,庄稼生长出来的秧苗,而善于做此劳作的族群,就久而久之地被称为了苗族。也就是神农氏后裔后来的称呼了。

第一三二章 历史原貌() 
第一三二章历史原貌

    所以说,苗族其实就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也是对他们的划分。

    现在的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独角苗、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等等。

    但是由于不好区别,我也不熟悉他们的风俗习惯,区分的方法,就暂且统称为苗族了。

    说到了这里就要说说,为什么苗族这样发达的经济,七艺制作,却没有文字的记载而传承呢?

    什么口口相传,得以保留下来。我是不会相信的。那么复杂的工艺技巧,世界最早的极其精确的天文历书,还包括了繁复的巫术占卜术,苗医生药的使用与药方。

    苗族的《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

    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在那个时代极高。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

    比如说现在的苗族蜡染制作,就与现在江南农家妇穿的土布染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江南的刺绣也与苗族的刺绣工艺基本相同。还有酿酒工艺、冶炼工艺、冷兵器制造的工艺。都是出自蚩尤部落时期的工艺之上的发展。

    现在再说说文化。苗族的文化到底是怎么断绝的,有还是没有过?我个人的认为,还是有过。从江南的出土文物中就可以看出,彩陶或者岩石壁画,都有大量的象形文字,或是图案。

    可是目前又有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子。那么苗族的文化到底哪里去了?

    这就要说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到低焚的是什么书?坑的是什么儒?我个人倾向的是,焚的是苗族的书,坑的也是苗族的儒,也就是楚文化。

    大家都知道,苗定居于楚。楚有着极度高超的七艺。有一句古话说的是:楚有三户可亡秦。由此亦可见楚国的强盛。楚国的男人民风之彪悍,尚武。由屈原的形象也可看出,他本是一文人,却是腰挂佩剑,一个文人要剑做什么?这就与苗族的男人的习俗有关联了。屈原的《离骚》,又是怎么保留下来的?最开始以什么样的文字保留下来的?不值得商榷么

    那么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度,怎么就会说没有了就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当时的各种祭祀活动,异常地频繁,昌盛。各地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也才会有了方言的这种地域差别。那个时代正是处于,百家争鸣的时期。有着中国文化复兴的美名时期。

    秦统一后,最有威胁的应当是楚文化。尤其是屈原的巨着《离骚》,寓意影响颇深巨大。楚国人一直有着彪悍的美名,男丁皆佩刀。文人则对于时政常有抨击。多有着说。因此受到了当权者的敌视。务必除尽而快之。

    由此就有了将其异族、异端学说的书籍,凡在民间者,尽皆收缴焚烧。一致扩大到了包括了各种书籍,只要是在苗族见到的任何带有文字的纸片儿,都在被搜集焚烧之列。

    这也就包括了大量的,七艺之书以及记载。只要不是统治者使用的文字以及书籍,对统治有威胁的。一律包括在内。

    这还不够。由此引起的强烈的不瞒,又通过了有学识的人传播,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构成了对秦始皇统治的威胁。

    秦始皇为了彻底地根绝苗族的文化威胁。下令坑儒,将苗族有文化、识字的人,全部坑杀以绝后患。由此造成了苗文化的绝种。

    而神农氏的七艺,则以手把手的师徒关系,口授身教得以流传下来,并逐渐发扬光大。各自成了一个体系。

    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文字书写的繁复艰难,识文断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就拿当时的孔子来说,也不过只有弟子72人。还被称为贤人。

    一下子坑杀了几百人,在那个时代,那几乎就是全国的知识分子了。活着的也就不再敢显露自己识文断字,唯恐丧命。转而进入现在的说法叫地下了。

    用口口相传的伎俩来掩盖,意图延续苗族的历史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过了三代,那就没有了文字的接续,苗族的文字也就消失了。

    但是这绝不会是秦始皇的创作,这应当说是他的这种做法来源与黄帝。因为黄帝入主了中原,他惧怕蚩尤部族的叛乱将神农氏族打压在最底层,竭尽全力地杜绝神农氏族的文化发展。但是那时候,他还是没有做的过绝。还保留了该文化

    所以神农氏族的文化,就流落在了民间保存下来。而苗族在内心里蚩尤死后的时间里,一直就天生地有着排外的情绪,抵制着黄帝中原文化的侵蚀,拒绝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认为那是有别于苗族文化的异端邪说,从内心里一直地不认同。这也就造成了苗族的文化一直没有发展的原因。

    其实。在实际上,那时候的中原文化,也融合了神农氏的部分文化精髓,形成了一种暂新的文化体系。将繁复的文字笔画,趋于便于书写的简单笔画文字。

    但是秦始皇的作法,那种强迫性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硬性规定,也确实地断送了苗族的文化。也由此看出来执行的人,是文盲的可悲之处。那就是土匪行径。

    这是一个极其残酷的谋杀。就如同日军在进攻上海时候,轰炸商务印书馆、东方大图书馆一样。

第一三三章 进军大庸() 
第一三三章进军大庸

    日军敌酋侵沪司令盐泽润一说出了那次大轰炸的真实原因,他的心里话:“烧毁闸北10条街,一年半年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烧毁,它则永远不能恢复。”

    因为在旧社会,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依然是很落后的,文盲遍地。识文断字的人数,相对与欧美国家的比例,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新中国今后要努力改变的。要做到全民识字。人人有文化。彻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走富国强国之路。

    其实这个日酋他完全不明白,中国的文化精粹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完全地深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里面,那不是他这种愚昧无知、脑残之人虽所能料倒的。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千年之前,甚至是史前时期的思维中。

    之后的在南京屠杀几十万中国人,在各地也大量地屠杀中国人,主要的还大多是学生。都是本着那个想法的。

    因为在南京聚集了大量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那里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的中心。

    在那里几乎有着大量的中国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工程师。他们在日军攻占南京的时候,没有受到南京政府的照顾。因此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屠戮。日军的目的就是要灭文灭种。

    他们有着与秦始皇一样的异曲同工的行为。

    只可惜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来的积淀,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任何一处角落之中。世界唯一尚存的文明古国这个庞然大物,岂是他弹丸小国能够泯灭的。

    苗族为中华所作的贡献那是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若是没有蚩尤部落的农耕,纺织,冶炼、医药、刺绣、也就没有了黄帝以后在此基础上的繁荣进步。也就没有中华之崛起。

    应当说,黄帝内经也是在神农氏医药伦理的基础上,对中医的总结。没有苗医做基础,就不会有以后的汉医、藏医、蒙医的大发展。

    但是由于对蚩尤,历代统治阶级唯恐这个民族的桀骜不驯对自己统治的动摇。都会对这个民族加以不公允的镇压。

    一再地驱赶再驱赶,直到了南面的蛮荒之地。深山莽林之中。使这个民族的生活几乎回到了原始社会阶段。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

    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

    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

    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这个民族在历代口口相传时,或许加有传播者自己的一些见解在内,就在走了样的口传之中,积累了对黄帝部落的不满,衍射到了今天的汉族。以及历代的官府统治,直到今天。

    又由于地处边塞,官府山高皇帝远,所以就极力地,对少数民族重税盘剥压榨。于是更对历代的官府极为敌视。

    对历代官府的苛税盘剥,展开了不屈的反抗。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所谓匪患,以及不公正的待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